首页 > 穿越架空> 宝岛1992,从四小天王开始

宝岛1992,从四小天王开始 第307节

  这些媒体的报道内容没那么夸张,但同样很有噱头感。

  其中,旧金山日报的新闻报道更是引人注目。

  《警惕!一股超强华流正在向欧美席卷而来》

  旧金山日报的标题看上去好像是在诋毁陈启明,是在拉对立。

  但内容却不全是如此。

  在旧金山的内容中,他们将陈启明形容成了一个代表中国文化的歌手,他正在向欧美歌迷传输着中国文化。

  在描述陈启明正在将中国文化传入欧美的时候,他们也充分赞扬了陈启明。

  认为他是一个完全不逊色于迈克尔杰克逊的杰出音乐人。

  说实话,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的时候,陈启明着实被吓了一跳。

  他最怕的就是有些红眼病为了搞他,无缘无故的将他牵扯到一些政治因素中。

  之前在日本他就遇到过类似的事。

  幸运的是,上次的日本,他不仅没有因此被击溃,反而借此一飞冲天。

  但在日本没受影响,在美国可不一定。

  所以,他很担心美国这边也出现上次日本的情况。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美国跟日本不一样。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

  所谓文化入侵在他们这里根本不是事。

  而且,老美这边的乐坛普遍看不起亚洲乐坛。

  受此影响,哪怕陈启明现在在欧美很红,但也很少有人会认为他能做到文化入侵。

  因此,这份报道并没有给陈启明带来不利。

  反而是因为这篇报道,让陈启明的名字在欧美变得更加响亮了。

  “这么牛逼?都文化入侵了?我倒要看看有多牛逼!”

  抱着这样的想法,很多美国民众都走进了音像店购买陈启明的唱片。

  不仅是《那个女孩》这张ep。

  就连他之前的几张中文唱片在美国都迎来了一波小爆发。

  对此,陈启明自然很高兴,在接下来的几场演唱会,演唱完以后,都会推荐歌迷去购买自己的中文专辑。

  就像中国人并不懂英文,但因为英文歌的旋律曲子好听会听一样。

  在欧美这边一样。

  为何中国人的唱片在这边除了华裔外很少有人听?

  其一自然还是听不懂。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实还是宣传不到位。

  别人都没听过,他怎么买?

  而陈启明的唱片不同。

  他在演唱会上现在最主要的演唱歌曲还是中文。

  很多真正喜欢音乐的人,在听到他的中文歌后,觉得好听,他们是真的会去购买这些唱片的。

  而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接下来一周,陈启明之前几张国语唱片在美国的销量都持续增加。

  一周时间,他《心太软》、《童话》、《星辰风暴》等几张专辑居然在美国总共卖出去了一百二十多万张。

第277章 入围格莱美,春晚再邀约

  1995年的1月很热闹。

  影坛方面,周润发的《赌神2》与陈启明的《风云雄霸天下》持续热卖。

  两部电影分别斩下了四千一百万,与三千五百万的票房,成为了这个贺岁档最火热的电影。

  周润发、陈启明、黎明等人因为这两部电影,咖位大幅度上升。

  周润发再次证明了他哪怕休息了一年,依然还是香港最顶级的票房号召人。

  陈启明则是直接晋身顶级存在,在票房号召力这块能跟双周一成一李硬碰硬。

  黎明则是迎来来了身价大涨,原本他在香港主演电影,一部电影的片酬仅有两百五十万。

  因为《风云雄霸天下》的大卖,他的片筹直接涨到四百万,与四大天王中的刘德华并驾齐驱。

  在《赌神2》与《风云雄霸天下》持续热卖的时候,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与成龙的《红番区》则是开始摩拳擦掌,开始大规模宣传,想要进入市场大杀一通。

  除了这几位,李连杰则是与去年贺岁档一样,在票房上再次遭遇冷遇。

  《精武英雄》上映十几天,受《赌神2》与《风云雄霸天下》的挤压,票房遭遇滑铁卢,仅获得一千四百万票房便草草下映。

  不过,《精武英雄》票房在香港遭遇失利后,中国星立刻又上了一部电影接档《精武英雄》。

  这部电影同样由李连杰主演,邀请了香港当红小童星谢苗,梅艳芳,于荣光,卢惠光,邹兆龙等人助阵。

  很显然,中国星打算用这部戏来来挽回李连杰在香港的尊严。

  只是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其实非常不错,不论武打还是文戏都是当前的行业顶级。

  但偏偏王晶任性,给电影起了个非常文艺性的名字《给爸爸的信》。

  这个名字太文艺性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观众误以为这是文艺片,大部分观众都没进戏院观看,导致这部电影的票房在上映后根本没达到预期。

  《李连杰贺岁档电影频频失败,其是否已经不具备票房号召力?》

  各种质疑李连杰的新闻报道充斥着港台。

  而在影坛热闹的同时,乐坛却也不甘示弱。

  去年十二月,来自内地的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举办了演唱会。

  这场演唱会举办的非常成功,当天,香港这边的很多歌星都有到场,连四大天王都没有错过。

  但这场演唱会也引来了争议。

  那就是三杰中的何勇公开表示“四大天王’里就张学友还算是个唱歌的,其他几个都是小丑,有本事都学学陈启明,那才叫真本事!”

  这番话使香港娱乐界一片哗然。

  到现在,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几天,依然还是媒体与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四大天王,魔岩三杰,陈启明等人频繁的出现在媒体报纸上,被媒体拿来做比较。

  而也就在这娱乐圈热闹非凡的时候,一月五日,一个来自美国的消息,再次让给港台娱乐圈的这个冬天添了一把火。

  一月五日,由美国国家录音与科学学会颁发的音乐奖项格莱美公布了1994年度的奖项入围名单。

  而这其中,陈启明赫然在列。

  陈启明分别入围了今年的,综合类奖项的最佳新人,最佳蓝调歌曲,以及最佳乡村歌曲奖项。

  当这份来自欧美的名单传播到港台以后,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在媒体之间。

  相比普通观众不了解格莱美奖项,媒体们,特别是对音乐有所了解的记者们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的。

  而就是因为了解,这顿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陈启明能杀入美国公告牌前十,这的确是件非常让人意外的事,但相对而言,这并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美国公告牌是跟日本公信榜一样,不会对歌曲的语种进行限制,也不会对歌手进行限制。

  公告牌或许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有一点是得到确认的。

  那就是所有歌曲,只要有销量,有电台点播数据,那你就能上榜。

  虽然想进入前列会很难,但并不是不可能。

  而格莱美不同。

  这是美国最权威的奖项。

  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因为美国现在的影响力,说它是全球第一权威音乐奖项也不为过。

  这个奖项评选的歌曲是所有在美国发行的歌曲。

  而美国每年会有多少张唱片面市?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都会有数千上万张专辑面市。

  其中,来自英文地区的一流歌手就不在其数。

  就像陈启明当初的第一张专辑虽然在香港大卖了,但香港乐坛却冷眼旁观,就像没看到它一样。

  在港台媒体以及同行的预想中,陈启明在欧美也是如此。

  他或许会在欧美很红,但奖项,美国其他奖项还有可能,格莱美,根本没人就预想过。

  正是没有预想过,当陈启明入围格莱美的消息传回来以后,立刻在港台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节 上一节 307/6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华娱:大导演从拿下女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