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山里那些事儿

山里那些事儿 第573节

建国跟小燕的回归,把喜凤嫂也乐的不行。

家里越来越热闹了,小叔子跟弟媳妇都回来了,身边终于有了膀子。

喜凤嫂没有因为弟弟的回归而感到危机,反而担起了一个嫂子应该尽到的责任。

她帮着小燕看孩子,帮着他们做饭,洗衣服,还把家里分到的一座荒山,从中间劈开,给了建国一半。

家里的房子也分给了建国一半。

喜凤嫂就这般好,从不计较得失,她是个死而复生的人,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知道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家庭的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疙瘩坡发生了很多事。

建国离开大梁山,出去找小燕,王海亮等于失去了一条臂膀。

但这没有影响到大梁山的迅猛发展。

大路修通以后,大梁山的山货生意做得更红火了。

村子里的柳编队,山果队,采药队同样如火如荼。

没有了修路工程,原来的修路队跟运输队就等于没了活儿干。

王海亮又开动脑筋,从城里搞来了药材种子,让那些人将药材种植在了地里。

山上的果树还不到成熟期,中间可以间作农作物,果树跟果树的间距大,正好可以种植药材。

这就是乡下土地有名的粮树间作,就是在树苗没有长大结果以前,在树下种植其他的农作物。

这样,不但保证了地不闲着,照常有收成,还可以慢慢养树。

一时间,大梁山漫山遍野都是各式各样的药材,免去了采药队上山采药的艰苦。

这些药材一旦成熟,运出大梁山,全都会换成大批大批的钞票。

趁着这个机会,村子里的水塘跟山外的饮马河也在准备开挖。

海亮打算将饮马河的水接过来,用来灌溉村子里的良田,就是挖一条水渠。

其次,因为山路的修通,大梁山的独轮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村子里出现了拖拉机,三马车。

一台台农机被开进了大梁山,一支强健的机械化运输队在大山里悄悄兴起。

王海亮的手里还有些闲钱,于是购买了大山里的第一辆拖挂汽车。

拖挂汽车一次可以拉走大梁山三分之一的柳编跟药材。

秋天成熟的山果,也可以大量运上国道。

1988年的秋天到冬天,大梁山的车辆在迅猛发展,人们劳动起来也更加省时省力。而且收入也越来越高。

海亮修出来的那条路,当年就为山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山在一点点改变,人的生活也在一点点改变。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

那一年,是大梁山彻底融入这个世界的一年。

那一年,这里的空气还是那么新鲜,天是蓝的,水是绿的,鸡鸭是没有禽流感的,猪肉是放心可以吃的。

那一年,人们仍然没听过神马,浮云,没有人知道213是啥,也没人知道逗逼,给力这些名词。

那一年,芙蓉姐姐还没有出道,凤姐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苍老师的妈妈已经不再是闺女,伟大的苍老师可能已经降生,也可能还是一只小蝌蚪。

那一年,大梁山虽然有了路,但依旧贫穷,人们照样愚昧,照样无知,可还是那么善良,好客。

那一年,山里人很少走出大山,因为在大山里他们就可以自给自足……他们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抱着媳妇在炕上忙活。

村子里的人照样喊炕,王海亮跟玉珠头前喊,其他年轻人在后面跟。

“嗯嗯嗯……”

“啊啊啊……”

“呀呀呀……”

喊炕声从每家每户的窗户口传出来,传上大街,在大梁山的上空久久回荡。

山里的狼,村子里的狗,听了全都如醉如迷。

那一年,那山,那狗,那人,哪里的一切,都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本书是塔读文学签约买断作品)
首节 上一节 573/2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妇科小村医

下一篇:痞子村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