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山里那些事儿

山里那些事儿 第207节

柳框越编越多,堆积如山,成千上万。正月没过完,第一批箩筐就要上市了。

很快,王海亮过来收货,运输队的人将大量的箩筐装上车,一台台的独轮车支支扭扭顺着山路直奔黑风岭,将张大毛家的箩筐拉空了。

来到黑风岭山路的尽头,第二波人已经等在哪儿了,吊索已经修好。

所有的箩筐都是利用吊索荡过去的,因为前面的路还没有修通,人欢马叫声,独轮车的执拗声,不远处修路队的爆破声,声声入耳,形成了一副绝美的乡村画卷。

大梁山的人陷入了春季以来的再一次辛劳,从来没有这么喜悦过,这么繁忙过。

只要有付出,就必然会得到回报。

独轮车被吊索运过去,会再次有人接手,穿过前面的幽魂谷,同样会利用吊索荡过去。一百八十里的山路,就那么一点点磨到了山口。

山口的位置,早已排满了一辆辆卡车,那些卡车都是过来抢购大梁山的箩筐跟药材的。

货物装车就结账,大梁山人拿到了84年的第一笔收入。

☆、第116章 一笔交易

第116章一笔交易

曾几何时,小燕有过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恳求王海亮,让她跟着运输队的人一起出山。

但每次话到嘴边,她都止住了,因为她知道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

大梁山的人不会这么做,不会得罪张二狗。

现在,她的宝依然还要押在张大毛的身上,张大毛成为了她逃出大山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她在苦苦等待时机,苦苦寻觅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第一批竹筐上市以后,柳编队的人可以休息几天,中间能喘口气。所以工作不是那么繁忙了。

张大毛的媳妇大白梨要离开了,她跟张大毛说:“大毛,俺要去走亲戚,二丫他舅要盖房子,俺到李家庄住几天去,给他家帮忙,可能几天都不回来。”

既然娘舅家要盖房子,作为姐夫跟姐姐当然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白梨过去帮忙也属于正常。

张大毛说:“那你走吧,我一个人在家就行。”

大白梨走的时候,帮着张大毛做了一锅疙瘩汤,让他饿了就热热吃。

一锅疙瘩汤够张大毛喝三四天的。这样离开也不担心男人挨饿。

小燕亲眼看着大白梨离开的,她觉得是时候下手了。

傍晚,到了下班的时间,几个编制柳框的女人收拾了一下,纷纷离开了,回家给孩子跟公婆做饭,只有一个人没有走,那个人就是小燕。

眼看着太阳落山了,小燕也站了起来,说:“大毛叔,晚上就你一个人?”

张大毛说:“是,就我一个?”

“没人给你做饭?”

张大毛说:“没有,你婶子走了,留了疙瘩汤。够我喝几天的。”

小燕噗嗤一笑:“疙瘩汤没营养啊,不如俺帮你做饭吧?”

一句话不要紧,张大毛几乎感动得泪如雨下,自从闺女二丫死了以后,很少有人这么关怀他了。

张大毛的老脸一红:“这多不好意思啊。”

小燕说:“没事!俺回家也是闲着,你帮了俺这么多,俺应该回报您一下。”

张大毛阻拦不住,女人已经系上围裙,钻进了厨房的锅台。

小燕在里面打鸡蛋,擀面条,手法熟练,随着擀面杖的移动,她的前胸也来回乱摆,身段跟河边的杨柳那样随风起舞。

女孩子的脸颊红润,前额的秀发同样轻轻飞舞,充满了活力。

这让张大毛的心里一动,激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潮涨。

二狗的媳妇,真他娘的馋人啊。

张大毛本来就是个老无赖,见秋千就像荡,见女人就想上,小燕这么主动,由不得他不浮想联翩。

张大毛跟张二狗的爹老子张大栓是同辈,虽然都姓张,却没有血缘关系。

王八蛋才知道他们祖辈的分叉在哪儿,或许五百年前是一家。

往上数五辈子人,两家也扯不到一块。

所以张大毛就被小燕吸引了,老家伙心跳起来,呼吸也急促起来。

小燕做饭的技术同样很好,很快擀好了面条,打了鸡蛋卤子。将热气腾腾的面条端在了张大毛的面前。

这才解开围裙说:“大毛叔,俺走了……。”
首节 上一节 207/2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妇科小村医

下一篇:痞子村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