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山里那些事儿

山里那些事儿 第1664节

四妮告诉他,爷爷老了,可心里又不服老,他很无奈,也很痛苦,只能随他一个人走。

天昊没办法,只好将他送到车站。

张大栓上了公交车,冲孙女跟天昊摆摆手:“你们回吧,告诉你娘,二狗不会有事,他吉人天相,早晚会回来。不必担心。”

“爷爷,您一路上小心点,到家打个电话过来,我们也好放心。”

张大栓说:“知道了,你们忙去,别管我。”

汽车开走了,张大栓坐在座位上,肩膀上背着褡裢。

他感到自己真的老了,有人给他让座了,也有人亲热地喊他老爷爷。

他就是个老爷爷,而且是个须发皆白的老爷爷。

难道我就这么老了?一辈子就这么完了?为啥我觉得生活才刚刚开始?

他还有雄心壮志,还想发挥余热,可生命却即将走到尽头。

四十年前,张大栓跟今天一样,坐着公交车,背着褡裢,拿着斧子,凿子,墨斗,一个人出来闯荡天涯。

他从帮人做家具开始发家,在Z市开起了第一个家具厂。

短短数年的时间,总资产就达到了五十万。

那个时候,五十万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生产队的一个满分才五毛钱不到。

普通人还拿不到满分,一个女工,一天也就七八分,折合三毛多钱。

他是整个大梁山人公认的能耐人,第一首富。

可是现在瞅瞅,白发苍苍,一事无成,连个女人也不如。

由不得他不叹息。

算了,就这样吧,回家好好安度晚年,啥也不操心了,啥也不管了,自享其乐就好。

张大栓乘坐的公交车通不到疙瘩坡,中途还要倒一车。

这辆车只会将他送到大梁山的山口位置,再往里还有两百里的路程才到家。

这两百里都是山道,而且是弯弯绕绕的公路。十分的平坦。

这条路是王海亮修出来的,一直从疙瘩坡跟山外的国道接壤。耗时八年,耗资七八百万。

不过那些贷款早就还清了。这是一条幸福路,创造了大梁山的奇迹。

这段路,张大栓不打算坐车,而是准备步行回家。

年纪老了,以后能不能出山还不知道,看一眼少一眼了。

他想在自己年老体衰,没糊涂之前,把该记住的都记住,免得死了留下遗憾。

走下汽车,正是中午时分,山道的拐角处非常繁华,都是小吃地摊。

张大栓觉得有点饿,于是坐在地摊前,准备尝尝这一代的风味。

他要了一碗板面,两个烧饼夹肉。让摊主多放辣子。

牛肉板面味道很好,香喷喷的。

哪知道筷子刚挑起来,板面还没送嘴巴里,嗖地一声,手里的烧饼夹肉就不见了。

张大栓一扭头,发现一个浑身褴褛的乞丐,将他的烧饼夺走了。

那乞丐一身的污泥,头发很长,遮盖了脸面,下巴非常脏,好像在煤炭堆里打了个滚。

那乞丐将他的烧饼一下子夺走,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吞咽起来,狼吞虎噎,看样子几天没吃过饭。

张大栓勃然大怒,赶在前几年,他一定会扑上去,将乞丐暴打一顿。

但是现在见多识广,心智收敛了不少,同时对那乞丐产生了怜悯。

“你……干什么?嘿!算了。”他一拍膝盖,不打算跟他见识。

不就是个乞丐吗?怪可怜的,就当施舍他了。

于是,张大栓没去理他,又要了两个烧饼。

这一次那乞丐更过分,没等张大栓从摊主的手里接过,烧饼就被乞丐横空夺走了。

然后乞丐拿着烧饼扭头就跑。

“你……这个混蛋!贪吃鬼!什么东西!”张大栓又怒骂一声。

这下好,一个烧饼也没落嘴里。

算了,那就只吃面。
首节 上一节 1664/25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妇科小村医

下一篇:痞子村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