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728节

人家,存放个万儿八千斤粮食压根就不在话下。  可是余见海哪有那么多的地方去存放那么多的稻谷呢,只能想办法找空闲的地方先放着再说。而且这些稻谷他是一粒都舍不得卖给那些其他的粮食加工厂,都要留着

自己用呢。好在现在农村空闲的房子很容易找到,算是解决了他的一大难题。  去年渔湾大米早早就脱销了,很不利于将这个品牌做大做强。今年要好好的规划一下,尽量要在满足预留出的种子数目之外,将剩余的稻谷按照计划加工上市,保证

全年的均匀供应,避免再发生断货的情况。  产量稳定,售价高米质好,又不需要什么太复杂的栽培技术,这样优秀的品种不受老百姓欢迎才怪呢。虽然今年在新媒体上余见海并没有拿出像去年新稻七号那样的

力度来宣传,可是现在新稻四号的知名度一点都不逊于新稻七号。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新稻四号过去不少人种过,知道这个品种还不错,后来市场上难觅踪影并不是老百姓不认可不需要了,而是在当时各种新品种层出不穷的特殊

情况下,市场份额占有率逐步下降,而且当时那些种子经销商都愿意去卖利润更高的新品种,多方面原因结合在一起,终于导致了新稻四号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老百姓是很怀旧的,当余见海处心积虑将新稻四号再次推到人们眼前,而且还有不俗的表现的时候,立刻就勾起了很多人的记忆。  起码说新稻四号在知名度上,是稳稳的盖过新稻七号的,新稻七号再怎么优秀,那也是刚推出一年的新品种,哪怕过去一年的种植量井喷一样的爆发,也没法和过去新稻四号的辉煌相比。说句不客气的话,光是以前一个云水县新稻四号的栽培量,就是现在整个新稻七号的数倍,这个庞大的体量不是仅仅推出一年的新稻七号可以比的

。  现在新稻四号重出江湖,产量虽然比新稻七号低一些,但是在余见海手上表现得非常优秀,加上光是稻种成本这一块就可以省下一百多,基本上就弥补了产量上的一

点小欠缺了。

更主要的是新稻四号的米质好,稻谷售价要比普通稻谷高,这样算起来整个的经济收益其实是增加的,自然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农民朋友还是非常质朴的,尤其是现在农村种地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留守人口,虽然也能从手机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对于官方

的言论还是比年轻人更容易相信。这也是余见海为什么要想办法让县领导到自己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的重要原因,官方的背书胜过他自己一万次的宣传啊!  县电视台新闻播送,副县长亲自站台,县农业局的领导明确表示要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新稻四号,这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个积极信号呀!官家虽然说的不一定全是为老百姓好,也起码说不会故意去坑老百姓吧。正是出于这样的逻辑,新稻四号在云水老百姓中间顿时名声大噪,连冬小麦还没有播种完毕,已经有不少群众决定明年种新

稻四号了。  也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余见海又来了一波大招,高调宣布,只要是购买“精选新稻四号”的农户,可以免费得到全程的技术指导,而且种出来的稻谷全部回收,价格

比国家保护价高两毛钱一斤。老百姓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签订回收合同,而且可以官方公证,如果到时候出现不兑现回收承诺的话,可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个承诺余见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点都不担心到时候自己无法兑现。一方面按照现在的渔湾大米的销量,今年肯定还会存在巨大的缺口,他已经让负责网上销售的王玲玲不要再采取技术手段增加销量了,只要保持平稳就好,争取能够让数量有限的稻谷能够满足全年的供应。而在线下付彩民的粮油店,余见海也和他沟通了一下,

保持匀速供应,甚至可以刻意短时间断货,人为造成供不应求的样子,吊足顾客的胃口。  实际上自从渔湾大米走俏以后,已经有不少人找过余见海了,想要从他手上买一些稻谷,都遭到了婉拒。到鲜禾米厂找付彩军进货的人更多,其中不乏外地的大客户

,都看中了渔湾大米的巨大的市场,想从中分一杯羹。  稻谷走俏,大米走俏,余见海心里底气十足。他心里清楚,等到明年新稻谷上市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出高价抢购,也许价格要比他们回收的价格更高,而老百姓自然

也想多卖点钱,不卖给鲜禾米厂的肯定不会少。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余见海才敢抛出签合同回收的承诺。而这个回收的承诺自然也在老百姓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更是感慨万分。

种了一辈子的土地,还从来没有遇到敢承诺回收粮食的买种子的,余见海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就从这一点,就可以给他竖大拇指!

第842章 当局者迷

产量稳定,栽培技术简单,米质口感优秀,还可以签合同回收,这样的好品种到哪里去找啊!  尤其是新稻四号的稻种价格比较亲民,余见海预计给出的价格是三块到四块一斤,不要说远低于去年新稻七号的价钱,就是比起那些其他常规的粳稻品种,也一点都

不贵啊!

这个明显的优势,想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不行啊!

尤其是云水县农业局还专门发文要在全县推广新稻四号,更是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增加了种植这个重出江湖的水稻品种的信心。  而在县里组织的一次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研讨会上,县里有关部门提出了要将云水的农业做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集中资源扶持一批有

实力的粮食加工企业,将之打造成云水的明星企业,更是犹如给全县从事三农的人们打了一针鸡血,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场了。  原本那些在土地上辛苦了几年的中粮大户有的已经萌生了退意,现在又打定主意要留下来再干两年了。一些小的粮食加工企业也在想办法融资购买先进的粮食加工设

备,升级工艺,打算在这个难得的机遇中分一杯羹。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逐步发生的事情,这里仅作剧透。余见海本人也是在密切关注县里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那他就是不竖起耳朵也没事,县里一有什么动向,他在县里的好朋友马天水都会第一时间给他通风报信。总之也不涉及什么重大秘密,余见海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至于马天水这样做是不是违反了纪律,余见海也确实不

太清楚。不过他觉得唐永飞这个县长应该是心里有数的,可能也是对他小小的照顾吧。

农业生产是一环套一环的,容不得半点耽搁。水稻收割了只是代表着一个栽培季度的完美收官,下一个栽培季度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由于县里出台了政策,又有相关领导帮忙打招呼,余见海私下里又请了八道垛子农场的领导吃了两顿饭,就很轻松地又搞到了两千多亩土地。这些土地有的是最近新

增加的中低产田改良而来的,还有的是农场预留的机动数额,有顾军这个副场长在里面暗中协助,运作起来没有费什么大力气。  淮海一带过去主要的种植模式是一年一熟的棉花,一年两熟制的冬小麦——夏玉米(大豆)或者是冬小麦——水稻。自从棉花的经济效益不行了之后,这一带已经很

少有人种了,基本上都改成了冬小麦——水稻的模式。  这一方面是人工成本的上升和机械化的普及带来的效应,也是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过去也曾是云水骄傲的几个著名的棉花加工企业,现在都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空荡荡的偌大的厂区杂草丛生。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农业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粮食作物每年都有保护价,国有粮库敞开收购,种出来的粮食不愁卖,每年还能拿

到种粮补贴,也从侧面助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余见海现在采用的也是这种比较流行的模式,秋季的水稻已经收获,下面就该是冬小麦的播种了。由于余见海去年成功运作了新稻七号的上市,和云水的的一些种子

经销商关系还不错,他在之前就曾给好几个人打过招呼,预定了一部分小麦种子。而新承包的两千多亩土地种子来源就比较紧张了,着实让他费了一番脑子。  他之前并没有预见到县里会有这么大的动作,没想到会给与他如此大的支持。他理所当然的觉得那帮官老爷的注意力集中在高新农业上,恐怕对基础农业兴趣不是太大,也就没有抱过多希望。哪知道县里专门帮他协调了承包土地的事,让他手上一下子多出了两千多亩土地,这下子无论是化肥还是种子都有了很大的缺口,需要在第一

时间解决。  化肥没有什么大问题,余见海作为云水数一数二的种田大户,想要紧急弄到几十吨肥料还是不存在大问题的。难就难在种子上,一般的种子经销商进货都有个大概预

估,情愿不够卖差一点也不愿意卖不完再退回去。占地方又费时费力,情愿少赚一点点也不想有库存。  那怎么办呢,两千多亩地啊,这个季节已经是霜降以后,气温随时都有可能剧烈下降,一般农户小麦的下种量已经达到了六七十斤,部分极端的农户种的自家留的小麦,下种量逼近百余斤,已经颠覆了一般农技人员的认知。哪怕按照余见海自己的估算,一亩地保守的需要四十五斤到五十斤的下种量,他现在也需要最少四十五吨至五

十吨麦种才够用。  这个季节不要说那些种子经销商不可能办到,就是繁育种子的公司也很难满足这个需求。一般的企业每年的生产规模都是有计划的,小麦种子这种特殊属性的商品更

需要精细安排,要是当季卖不完的话就只能当做普通小麦卖给粮食加工企业,所以已经很少出现大量余货了。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每一家企业都不能做到一点库存都没有,在多方打听下,余见海还是弄到了三个品种够一千来亩地用的麦种,其中还有一批是云水的种子经销商

侯亮平帮忙的。  这个侯亮平原来是梁玉山的朋友,两人一直有合作,新稻七号推出后侯亮平也进了不少货,和余见海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尤其是最近新稻四号特别红火之后,侯亮平

已经给余见海打过几次电话,说要请余总吃饭,其实用意不言而喻,估计是对新稻四号有想法。  他得知余见海急需麦种之后,也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了齐鲁那边的一个种子公司,给余见海弄来了一万多斤麦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侯

亮平,对于这个道理还是很清楚的。

当悬挂着齐鲁省车牌的厢式货车开到八道垛子农场的时候,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的余见海突然眼睛一亮,猛拍了一下大腿叫道:“有了,我怎么没想到呢!”

这突如其来的喊叫把正在给司机递烟的侯亮平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司机也狐疑地看着这个一脸傻笑的年轻人,心说他不会是个神经病吧。  余见海对于他们异样的目光毫无察觉,还在抓着脑袋有点懊恼地自言自语道:“我这是当局者迷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第843章 耿帅的原则

齐鲁农学院试验基地,头发花白的耿帅和岳男正带着一帮学生统计实验品种的苗情,他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顾不上擦手,耿帅掏出手机看到了是余见海的号码就笑了,

赶紧接听:“你小子还想起给我打电话啊?怎么样,运过去的种子都收到了吧,包装有没有破损?”

“耿老师,种子都收到了,包装完好,请您放心吧!”余见海对这个老教授那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不自觉的脸上堆满了笑容,轻声回答道。  “那就好!”耿帅接过岳男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下脸,走到了一边,“见海呀,有关试验品种的栽培要点资料也一并给你发过去了,你们那一块适宜种植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要抓紧时间呐!”“这个请耿老师放心,我已经安排人手抓紧种了,不会误了季节。”余见海赶紧答道,“我邮件很紧急的事情想请您帮忙………”

“哦?”耿帅很奇怪,“有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吧,跟我还吞吞吐吐的干嘛!”老教授和颜悦色道,一点都不像是资深老专家和后辈之间的谈话。

“耿老师,是这样的,”余见海鼓起勇气道,“我这里今年新入手了两千多亩土地,现在还差四万多斤的麦种……”
首节 上一节 728/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