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711节

的单位再怎么牛逼,县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红烧肉,猛龙过江,还有两样小炒,两荤两素,四菜一汤,标准的招待规格。这些平时出入高档酒店的人物互相谦让着落座,在不少机关干部有意无意的注视下端起了饭碗。  因为是工作日,唐永飞也就没有吩咐食堂准备酒,直接就开饭。“吃啊,大家都吃啊!不要客气!”唐永飞端着饭碗大笑道,“我这个县长再穷,一顿饭还是招待得起的。大家放开了肚子吃,不吃白不吃

啊!”

在哄笑声中,这些头头脑脑们都端起了饭碗,筷子伸向看起来很不错的菜品。

“嗯,这个鱼味道不错!”农行行长点头道,“真香啊!”

“这个肉也不错!”他身边的建行副行长小声道,“据说这食堂的食材大多数是那个什么余湾提供的,县长这是有用意的啊!”

“不管有没有用意,口味确实不错。”农行行长道,“咱们都不是外人,哪个没在云水宾馆和皇冠那边吃过饭,说实话这几道菜都吃过,就是不知道原来就是原汁原味的本地食材。”

“那是你们没注意。”邮储的代表轻笑道,“你们平时日理万机,不太注意这些新闻。这红烧肉可是上过《舌尖》的,连大明星卢琳都特别爱吃。”

“哦,我想起来了!”农行行长恍然大悟,“我听我爱人说过这事,就是没往脑子里去。”他放下筷子感慨道,“不简单啊!咱们云水除了豆丹居然还有这么出名的好吃的,不弄出点名堂来真的可惜。”  “人家已经干出点名堂了!”农商行行长轻笑道,“他们在南城弄了个基地,就是在天润的那个基地边上。哎,真想不到啊,当初这个天润就是这帮人招商引进来的,现在他们自己单干了,成了竞争对手

。”

“嘿嘿,这个就有点言过其实了吧?”建行副行长把嘴里的鱼刺吐了出来笑道,“天润实力多强,妥妥的行业前三,实力雄厚。他们这个小企业想和天润打擂台,暂时还不够格吧?”

“暂时时不够格,可是以后谁又能知道呢?”农商行行长笑道,“也许过上三五年的,这一行业就从现在的三分天下变成四国大战了呢!”  “谈何容易哦!”建行副行长笑道,“你说的太轻巧了!天润、金汇、双锣,这几家哪个不是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发展,才奠定了今天在行业内地位。一个小小的村里面搞的小养猪场,也妄想挑战龙头老

大,不现实啊!”  “这谁又说得准呢?”农商行行长淡淡道,“我记得前几年我们用的还都是博导手机,那时候都说那是手机中的战斗机,这才几年,市场上连博导的影子都找不到了,现在用的都是水果华为这些,谁又能

想到呢!”

“那不一样!”建行副行长反驳道,“养猪这种技术含量低门槛低到是个人就能干的事,怎么能和手机数码这些高端的东西相比呢!就算是他们能干出点名堂,也撼动不了三巨头的地位。”

“这个我们不争论!”农商行行长摇头道,“以后是什么样子谁又能说得准呢!不过这个姓余的小村长确实是个人物,小小年纪就能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子,确实了不起。”

“这就是年轻人的优势!”农行行长已经吃饱放下了筷子,“现在在不是整天喊着什么互联网思维嘛,也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不一定……”  “我敢说,只要这个姓余的村长敢继续这么走下去,肯定有一番作为。”农商行行长也放下了筷子,“这年头只要有真正的技术,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就会有人主动找上门来投资。一有钱了想干什么还不

是手到擒来,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真的很难说。”

“大家都吃了吧?”唐永飞站起来大声道,“你们都说说,今天这顿便饭怎么样啊?肯定比不上你们单位的小食堂,但是估计也不比你们家里做的差。哈哈哈哈……”  “县长,我才知道,咱们县政府大的食堂饭菜这么好吃啊!”工行行长打趣道,“怪不得我们银行有个小子经常过来蹭饭,原来是跑这儿享口福来了。我说县长啊,要不然这食堂对外开放吧,我没事也过

来蹭饭怎么样?”

唐永飞哈哈大笑,回头看了看身边的倪必岭,又看了看其他人道:“怎么,咱们食堂的名声这么大了,连银行的职工都跑来蹭饭了?”

倪必岭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赶紧解释道:“县长,是秘书办公室小王的老公,她不是中午不回家做饭嘛,他老公就干脆下班接上女儿到我们食堂来一块吃饭了。”  “哦,原来是小王的家属啊!”唐永飞大笑,“我说呢,外单位的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到我们的食堂来吃饭,家属就另当别论了。你们这些财神爷都看到了吧,这就是我们本县老百姓种出来的菜,养出来的猪,鱼,不错吧?你们说,要是支持他们加大投入发展,他们会不会发财呀?咱们投入的钱会不会打了水漂啊?”

第814章 资金缺口

唐永飞这次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各个银行的领导回去后,都部署了一定数目的涉农贷款额度,只是由于各银行经营重点的不同,有的是侧重于生产环节的,有的是侧重于流通环节的,总之只要是和

三农搭上边就好,具体的用途是什么只要没有什么大的误差,银行一般也不会去问。

对于银行而言,涉农贷款放出去只要能够有回报低风险就行,谁还会较真到农民究竟哪去干什么了呀。每个银行都制定了针对三农的新增贷款项目,已经开始接受申报了。  余见海和孟宪平那天的运气也不错,孟宪平那天中午请了在农开行工作的同学吃了一顿饭,席间说了云水发展的一些困境,问有没有针对这一块的开发资金,他想申报一些。结果那个同学告诉他,还

真的有这么一块开发资金,不过需要先申请,然后评估过关后才能使用。而且这笔资金不针对个人和企业,只供政府主持的项目使用。  虽然用途被限制了,孟宪平还是非常高兴,有总比没有好,他得想办法弄点回去。至于项目是很好想的,回去就成立一个就是了。南城农业开发示范区,南城高新农业试验区,随便起一个就行,关键

是找个合适的理由把资金争取过来。  回到南城后不久,孟宪平就接到了县里的通知,是关于全县金融机构大力配合三农发展的决议,上面明确了各乡镇及村委会要落实发展农业的决心,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出具贷款资质证明,必要

时由村委会为农户提供担保,确保有资金需求的农户能够拿到必须的资金,保证资金要用在农业生产上,不被挪作它用。  县里还下发了对于从事农业项目的相关财政补贴标准,通过县农委审核注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其他有经营主体的农业项目,都可以拿到一笔补贴。符合更高补贴标准的由县农委向上一级政府申报

,最多可以拿到四次财政补贴。  这个消息传来,让很多跳跳欲试的人犹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不再犹豫,纷纷大张旗鼓的进入农业,一时间各乡镇土地流转火爆,哪怕是田里的水稻还没有收割,下一茬的土地已经被提前预定了。原

先有退出意向的种田大户也改变了主意,筹集资金继续承包,希望能够有好运气扭转乾坤。  毕竟有明摆的例子摆在那儿,今年种植了新稻七号的农户涨长势都不错,收成肯定比他们种植的常规品种要好。再加上之前余见海的在新稻七号上的成功,他们打算明年就种植这个品种,按照这个产

量和售价,还是有利可图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关注着新稻四号,这个已经销声匿迹了几年的老品种据说今年在余见海手上焕发了第二春,目前看起来一点都不比新稻七号差。如果到时候新稻四号能够取得和新稻七号同样的产量

,哪怕低一些也可以,也是明年可以选择的。

政府有财政补贴,银行提供资金援助,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农业,却给余见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主要就是南城周边的地价突然就上涨了,原先五百左右就能承包的土地,现在低于七八百不行了。  还有一些原先有意向流转的土地,现在那些农户又变得犹豫起来。因为流转给余湾那边使用一年也就是给一千块的费用,而且是合同签订的年头较多。可是现在如果自己留着明年种水稻的话,一亩地

也能赚个千把多呢,自己家里的口粮还解决了。细账还要好好算,一时还定不下来。  当然余见海并不是太着急,他正在和谢若云易娟她们商议具体的发展方式,还要得到村里大部分人的支持才行。余湾本村这一块的任何事情都没有问题,可是涉及到扩大规模再发展,村民们可是有不

同看法的。  主要是扩张需要的资金太大了,余湾的村民们土地都被农业公司收取了,主要的收入就指望着年底分红,而且大家对于的分红的预期非常强烈。之前余见海就通过做思想工作挪用了五百万用在了渔场

上,现在如果再将账上的款项用于流转土地扩大规模,肯定有村民提出异议呀。  村民们也要居家过日子,也有一家老小礼尚往来,也有改善生活的需要,光指望工资肯定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分红呢。而且有的家庭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对参股农业公司意见一致的,也是家庭

成员间的妥协,尤其是那些儿女已经成家在城里的,对于老人参加农业公司分红的预期更强烈,早就暗中打听年底父母能分到多少钱了,要是到时候达不到心理预期,家庭不出现矛盾才怪呢。  余见海和两个经理谢若云易娟考虑的就是这些,作为企业的掌舵者,不分红把资金用在扩大生产做大规模上是无可厚非的,这也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可是作为村长,余见

海不得不为村民们的实际问题考虑,也知道给大家分红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不分确实可能会导致很多家庭有意见。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企业家的思维的,尤其是每年习惯了赚点现金的农民,你让他们把赚来的钱都变成帐目拿不到手上,确实不太好让大家接受。而且有几户人家已经说定了在城里买房,也等着这笔钱

交首付呢。  这是摆在余见海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难题,一个老板面临的企业发展和股东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余见海之前也没有管理大企业的经验,能够把余湾人聚在一起搞这个蔬菜公司,大多数还是自己赚

到钱了让大家心动了,而且他的人品大家也足够相信,才搞的这个项目。现在赚到钱了再说不分红,怎么看都对大家不好交代,有点说不过去。

可是如果按照计划分红的话,现在手头上短缺的资金缺口又从哪里补上呢?  余见海还真的有点为难了。

第815章 黄翠娥的零用钱

资金,成了余见海现在需要操心的头等大事。他自己本身手上还有一些,维持正常的开支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余湾农业是大家的企业,他只是股东之一,公司的扩张需要全体村民的一致同意才行。他虽然

代表大家持有村民的的股份,可是事关全体村民的利益,他还是有很多顾忌的。  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本来经济条件就好一些,参股公司的时候拿出的都是自己家的存款,不欠什么外债。现在就算是动员他们将分红的钱再拿出来投资,问题也应该不是太大。只要是有
首节 上一节 711/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