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623节

另外一个地方,娇滴滴的女孩子看着卢琳舀起一勺子豆丹放进嘴里,吓得捂住了眼睛,从手指缝隙你偷偷望着,“我的天啦,虫子居然也可以吃?”

她的男朋友轻轻推了一下眼镜,用手机搜索了一下道:“豆丹,学名豆天蛾,主要以大豆嫩叶为食物……”  这一刻,从天南到地北,无数人在收看着《舌尖》,也在等待最后的的招牌菜和金牌菜。当白玉鱼丸和红烧肉被评为招牌菜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以往的那些节目上,招牌菜可都是比

较稀罕的,今天怎么可能是最普通不过的鱼丸和红烧肉呢。  直到黄昌隆说出了这两道菜的选料和做法之后,那些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白玉鱼丸和红烧肉并不是普通的菜,而是在食材的选用上极其讲究,鱼是来自那个叫什么余湾的地方的,猪肉好像也和

这个地方有关。尤其是黄昌隆特别说,同样的做法,用别地方的鱼和猪肉,绝对做不出这个味道。

这也就是说,只有用余湾的鱼和猪肉,才能做出让四位评委一致认可的美食来。  无数好奇的人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的资料,结果惊讶地发现这个地方仅仅是个小村子,在地图上也仅仅是一个最小最小的圆点,甚至在不少版本上连余湾这两个字都找不到。当然和余湾有关的一些陈

年旧闻也被翻了出来,余湾名字的来历,南城的传说,云水的具体情况,在这个晚上搜索指数直线上升。

当然这一期的《舌尖》播出后,影响最大的地方还是云水本地,几乎是有一半的人家都知道了余湾的鱼和余湾生态猪肉,都打算等天亮就去买一些回来试试,看看究竟有没有电视上那样好吃。

正好有人在云水宾馆订了几桌酒席,《舌尖》还没有播完呢,值班的经理也准备休息了,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喂,你好,我是三天前定下荷花厅的客人,我们想把菜谱修改一下,加一个白玉鱼丸,另外请你们一定要给我们用余湾生态猪肉做红烧肉,一定要记住了!”

经理赶紧将这一重要情况记下,通报了后厨的采购。结果采购说猪肉是没问题的,鱼可能不太好办,因为黄昌隆参加比赛的鱼还是临时从余湾弄来的,压根就不是正常供应的。

“那你不会想办法?”值班经理有点不悦道,“顾客就是上帝你不知道吗?人家特别交代说一点要加个白玉鱼丸,还点名要余湾的猪肉做红烧肉。这事你不管怎么样都要办好了,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

挂上电话,他还不放心,赶紧给老板戴乐华汇报了一下。戴乐华还没有休息,正在研究他收集到的有关余见海的资料呢。  老江湖戴乐华已经知道,随着《舌尖》的播出,云水宾馆悬挂的两块金灿灿的招牌菜牌匾,将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云水这个地方经济不怎么发达,可是在吃的消费上,那是绝对要超过同等级

别的县城的。据说在云水县城,不包括做早点的档口,光是在工商部门和卫生局备案的餐馆酒店就有三百来家,这个比例相对于县城的总人口来说,绝对是吓人的。

在临海有句老话,叫做“穿海州吃云水,”海州就是临海之前的叫法,这里把穿在海州吃在云水放在同一个档次,可见云水的饮食文化有多源远流长。

要不然《舌尖》节目组怎么会放着那么多有名的城市不去,单单选中了云水呢。  这个精明的生意人知道,白玉鱼丸和红烧肉以后就是两颗摇钱树,有这两道招牌菜在,自然能够吸引很多人慕名前来。现在有钱人多了,对于生活的质量也更加的讲究,上过电视能够让华夏美食家协

会会长和营养学会理事都看中的菜,自然是他们追逐的对象。  而这两道菜最大的卖点无疑是食材的选用,这一点黄昌隆已经在节目上说过了,现在想偷梁换柱都不行的。戴乐华其实现在也有点后悔,忘记了当时应该给黄昌隆暗示一下,非得说什么食材呀,说自

己的做法特殊不就得了嘛,非得说是食材好。  不过戴乐华也清楚,这也未必不是好事,他只要能够保证让这两种食材有稳定的供应,那么就可以保证能够满足客人们的需求。可是如何才能让这两种食材不断档呢,怎么和余见海去谈呢,他需要好

好的研究一下余见海这个人。  他认识的人很多,有经商的有还在政府里工作的,想要拿到余见海的详细资料不是什么难事。现在他的手上,从余见海的出生年月日到现在的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包括他家里有几口人都是一清二楚,

可以说从余见海出生到现在,除了中间失踪的那几年情况不明之外,其他的都还算是符合实际情况。  从余见海回来后怎么种大棚的,玉米怎么卖出高价的,小麦怎么被人家买去做种的,种出来的稻谷怎么卖出高价的,网上的大米怎么热销的,几乎是样样都不漏。尤其是余见海曾经是天润养殖基地技

术总监这一点,让戴乐华暗暗称奇又庆幸不已,幸好余见海现在不在天润干了,要不然这次胜出的肯定是皇冠世纪酒店和马祥,和他有个毛关系啊!

戴乐华研究了半天,终于得出了一个已经不算是秘密的结论:这个年纪轻轻的村长不简单,绝对是个聪明人,要不然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还大张旗鼓的带着全村人一起发家致富。  和聪明人打交道要用聪明的办法,可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让对方觉得不快。让对方心甘情愿的和自己合作,这是戴乐华一贯的做法。他略微想了一下,决定亲自和余见海见一面,好好和这个小村长谈谈……

第685章:找上门来的生意

戴乐华虽然当了不少年的公务员,可是活动的范围基本上以县城为主,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之前甚至连余湾这个村子在哪儿都不知道。现在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足以影响到他的生意了,便亲

自开着在云水少数几个早就买得起的奔驰轿车,驱车直奔南城。

来之前他已经托人带了口信给余见海,说他要登门拜访,有重要的事情相商。余见海当然知道戴乐华的来意,正求之不得呢。

余见海提议在镇上见面,戴乐华却说还是到余湾比较好,既然是登门拜访,怎么能不到余湾来呢。

戴乐华特意在县城买了几样水果带着,第一次到余见海家来,肯定是不能空手的。

等他的奔驰轿车按照导航拐上通往余湾的水泥路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远处的连栋温室。等到了余湾村口,戴乐华不禁眼睛一亮,顿时觉得像是换了一个地方。

只见水泥路面明显的干净了,路边也没有了杂草和垃圾,隔着一两百米远就有一个垃圾箱在路边,外面干干净净的,所有的垃圾都扔在里面,这一点比县城很多地方都要好一些。  再看看路边,栽种着各种花草,其实也不算名贵,只是一些普通的柳树槐树什么的,基本上都是村里组织村民们从山上挖来的,也没花村里几个钱。除了这些已经快要发芽的树木,吸引戴乐华眼睛的

就是路灯了。

从南城镇上到余湾,也有好几公里,还隔着两个村,可是除了南城镇上之外,另外的两个村都没有路灯,反倒是更靠近里面的余湾居然安装了,这让戴乐华不得不对这个小村子另眼相看了。

往前走了几步,在拐上通往余见海家的路口的时候,戴乐华特意放慢了速度,远远地望着在阳光下闪着耀眼光芒的大棚,心里说这儿真的不错,看起来居然比县城边上的蔬菜基地好多了。

远远地看到了奔驰车,余见海知道戴乐华到了,便往前走了几步相迎。

“哈哈,戴老板,贵客,贵客啊!”

“余村长,我贸然登门打扰,你不见怪吧?”戴乐华远远的就伸出了手,和余见海紧紧握住寒暄了几句,这才从后备箱里拿出了包装精美的水果,提着跟在余见海身后。

“余村长,你这地方可真是宽敞啊!”戴乐华打量了一下四周笑道,“要是在县城有这么大的房子,少说也得值大几百万!”  走进了屋里戴乐华更是四处打量,发现屋里装修得不算太精致,可是看起来十分的舒服,无论是沙发摆放的地方,还是柜子所在的位置,都是那么的协调。相比之下,他在城里独家独院的房子,室内

好像还没有余见海家看得顺眼呢。

“戴老板请坐!”余见海一边倒水泡茶一边笑道,“你太客气了,来就来嘛,还破费干什么呀!”

“一点点水果,不成敬意。”戴乐华微笑着朝里面望了一下,“叔叔阿姨都不在家?”

其实戴乐华已经四十出头了,也就比余汉生小几岁罢了,这时候居然屈尊,自然也是为了让余见海增加好感。

“我爸爸去石塘喂鱼了,妈妈也出去了。”余见海微笑着将泡好的茶端了过来,“现在家里就我,还有一大一小在楼上呢!”

“哦,”戴乐华点头,“余村长,我今天来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来找你商量的……”

就在这时候余见海的手机突然响了,余见海歉意地笑笑,接听电话:“喂您好,我是余见海,请问您是……”  电话那头的人好像喜出望外,也不知道和余见海说着什么,总之余见海不停地点头,说“感谢夸奖”之类的话,还有意无意地望了戴乐华几眼,后者假装视而不见,其实却在密切的关注着余见海的动静



足足耽误了有两三分钟,余见海才收起了电话,刚要对戴乐华说声抱歉,手机又一次响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623/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