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594节

“这个……这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林苏杭的回答让单军林感到有点意外:“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不太可能呀!难道是哪个研究所的新品种?我不应该没听说过呀!”

“单主任,他那个不是什么新品种!”另一个也是林庄的人大声喊道,“他是从他老表家那里买的麦种,听说产量可好了,我们打算明年都种呢!”

“你老表是哪里人?他是从哪里弄来的麦种?”单军林更好奇了,追问林苏杭。

“他是余湾的。”林苏杭笑道,“不过这麦种也不是他家的,是他们村长家的。”

“余湾?”单军林若有所思,“你说的是南城的余湾,还是那儿的余湾?”

“就是南城的余湾呀!”林苏杭点头道,“他们的村长叫余见海。”

“啊?”证实了心中的猜想,单军林不仅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更糊涂了,“我知道这个余见海村长,可是他又是从哪儿弄来的麦种呀?”

单军林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坊间流传的余见海的轶事,在新稻七号还没有通过审定的时候就敢买下经营权,结果新稻七号大火了一把,还上了省里的电视报纸。现在他居然又有了表现这么优异的小麦,难道又是哪个研究所的新品种?

就在单军林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和林苏杭隔着两排位置的施志年实在忍不住了:“单主任,这不是什么新品种,就是我们村每年种的麦种,有烟农19,还有陕农229,都杂了!”

“不可能!”单军林压根不信,“烟农19和陕农229我还能不知道?这是我们县多年的老品种了,什么性状我一清二楚,不可能这么抗寒。另外据我的判断,你家麦田你现在分蘖数不会少,压根就不是烟农19和229的表现。”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林苏杭实话实说道,“总之我这个麦种就是从他手上买来的,认的就是他去年收成好。现在看来确实不错,起码说要比我家其他田块强多了。”

单军林点了点头:“这个不错!现在就有大量分蘖确实是好事,不过你也要注意,密度太大的话,等到雨水多了之后容易生病,一定要注意预防。我还得去找一下余村长,这个品种不可能是烟农或者229。”

看看时间到了吃饭的点,上午的课程就算结束了。政府食堂安排了便饭,招待单军林他们。听课的老百姓们就去镇上的小饭店自己找地方吃饭,等着下午再来继续听课。

吃饭的时候单军林无意中又和陪同的杨长江说起了余见海,后者对于余见海的评价远超单军林的想象,简直推崇得不行。单军林字记得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单主任,不是我给余见海架势,他的技术确实不一般。县里的我不敢说,起码说在我们南城,还没有哪个技术能超过他的。”

单军林对于余见海的一些传闻有所了解,但不是十分的详实。农业局的人包括植保站的在内,对于余见海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把骆海亮送到监狱去了,平时偶尔提到余见海也马上就转换到这个话题上来了。至于真正余见海在农业上有多牛,大部分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没办法呀,人总是会高估自己,低估别人。植保站的那些人哪个不是懂点技术的,怎么会真的认为一个乡下的不是科班出身的泥腿子比他们还在行呢!

现在听到杨长江这么说,还有上午林苏杭他们那种对于余见海发自内心的崇拜,让单军林暗中打定了主意,找个时机会会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余见海。

第650章:白眼

第650章:白眼

下午还是单军林的课,主讲水稻栽培。其中不可避免的讲到了水稻的品种,在经过简单的现场调查之后,发现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经购买了数量不等的新稻七号,多的有好几亩,少的亩把地。

再问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新稻七号,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是看到广告上说好才买的,有的说是看别人买了也买点试试的,当然也有几个人的回答让单军林大跌眼镜,他们的理由是,这是余见海卖的稻种。

单军林几乎要吐血了,我勒个去,其他的理由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可是你说因为是余见海卖的稻种你就买,这叫什么事啊?哪有这样选择种子的,不看品性只看是谁卖的,完全不合常理啊!

这下子单军林更坚定了要拜访一下余见海的打算,决定等到授课结束后走一趟。不过当天晚上他就回了县城,家里来了电话,说他的小孙子突然发烧住进了医院,他只能急匆匆的赶回去。总之见余见海的机会多得是,也不在意和一天两天的,可是小孙子就不得了了,那可是他的心尖子,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第二天的培训上午是畜牧局的专家何同,讲的是养猪的一些技术,其中有个环节是讨论,自然而然的提到了天润的生态猪肉,台下听讲的三叔笑而不语,深藏功与名。

下午是水产局的专家孟宪彰,也是洋洋洒洒的讲了小半天,说怎么给鱼塘增加密度,怎么预防疾病,又说了有些水体不适宜养鱼,比如说死水塘。

田凯听到这种言论只是微微一笑,心说你是没去过我们余湾,那块大石塘只有依靠下雨补充水源,正是理论上的“死水”,可是养出来的鱼比渔场的那些还大,品质还好,价钱更是不用说,这又作何解释?

可见所有的理论都不是绝对正确的,还是要联系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专家们的讲课还是很有效果的,从每次讨论的时间很多人举手提问来看,确实给很多人解疑答惑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是来自余湾的人都是有点无奈,因为余湾现在采用的很多源自余见海的技术,专家们压根就没讲过。难道是余见海的学问已经超过了这些专家?还是余见海的那些技术本身就是歪门邪道?

其中最直观的就是药物的应用,无论是小麦水稻,还是养猪养鱼,专家们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了病虫害的防治,列举了一大串的药物,不能说人家不用心,可是余见海压根就没有使用过这些啊!他提供的只有自己土造的“药水”,寒碜得连专用的包装都没有,大部分时候都是用饮料瓶胡乱装着的。哪怕是他千叮万嘱的“好药”,也只是用纸包着,哪里像市场上的那些药物,外包装花里胡哨的让人眼花缭乱呀!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等到第三天主讲蔬菜设施栽培的时候,更加的明显了。专家嘴里的大棚种植,几乎就是从头至尾都是用药物保驾护航的,育苗的时候要用甲拌磷等药物防治地老虎、蝼蛄,苗期要用各种杀菌剂防治疫病,栽培后用的药物和激素更是吓人,就拿最简单的早春大棚西瓜来说,要用坐果灵蘸花,坐果完成后喷施膨大素,临近成熟期催熟,哪一阶段离得了激素?

虽然专家们也说了,激素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对于人体的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可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度”才合理,现实使用中很难掌握的啊!

还是余湾好,无论是什么时候,余湾出产的瓜果蔬菜,在抽检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问题,产量还好,质量也佳,把其他地方的同类甩出了半条街。

说句良心话,除了一些认知上的东西,余湾的学员们感觉这次培训白来了,学的东西回去压根就用不上啊!余湾自有一套管理的方法,专家们的技术纯属画蛇添足呀!

当然既然余见海选派他们来了,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多多少少都是涨了点见识的。不能说获益匪浅吧,起码说有点用。

培训的最后一天,是实地参观。镇上找来了几辆小货车,租客车钱太多,就将就一下。总之都是成年人,多穿点衣服就行。

按照计划,南城列举的参观地点是余湾村和天润养殖基地,余湾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给余见海打个电话就行了,天润那边说了不少好话,新任的负责人老黄才松口答应。

单军林今天也特地赶来了,被安排在一辆大面包车上,同在的还有何同、孟宪彰两位。等到参观完毕后,学员们就各自回家,他们还有一顿招待酒宴,算是给培训班画上句号。

宣传委员杨长江也坐在他们车上,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前往余湾。远远地就望见了连栋温室,杨长江回头向几人介绍,单军林透过车窗目不转睛地看着,心里暗暗感叹,这这个小小的村庄,居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不知不觉的建起了这么多的连栋温室啊!

当然单军林心里也清楚,连栋温室的成本要比普通的日光温室高多了,要是仅仅用来和日光温室种植一样的瓜果蔬菜,那显然是不明智的。明明不用这么劳师动众的,为什么非要无端的增加成本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单军林慢慢地下了车,外面有点冷,他裹紧了衣服。

余见海和吴菲余汉芒三个已经在路边等候了,他们现在是东道主,总得迎接一下吧。本来余见海是让田桂生也来的,他好歹是书记,余湾名义上的一把手,只不过田桂生偶感风寒,吃了药在家发汗呢,没有赶这个场子。

“余村长!”杨长江上去和余见海他们握手,“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植保站的单主任,这是畜牧局的何主任,这是水产局的孟主任。”杨长江是老油子,秉承“主任”朝前,总之不管对方是不是主任,这样叫是最合适的。

“早听说几位专家的大名了!欢迎来我们余湾指导工作呀!”余见海微笑道,做了个请的手势。

“哈哈哈哈……余村长,你太谦虚啦!”何同大笑道,“我们是来参观学习的,互相交流呀!互相交流先进的经验,共同进步哈!!”
首节 上一节 594/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