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41节

期间易婵想要请余见海吃饭,被余见海推辞了。说来日方长,想吃饭的机会多得是。易婵笑着说“那你有时间可要赏光呀”,便也不再坚持。

余见海对于吃饭不吃饭的毫不在意,他知道只要自己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面膜,像易婵这样的客户会越来越多。想吃饭,估计以后吃到烦的时间都有。

玉米收完之后,余湾村开始了自从农村承包到户之后的第一次大动作,盖大棚。

经过余汉芒和吴菲村里一帮干部的动员,村里以每亩一千五百块的价格,调整了一百多亩土地建塑料大棚。这个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公道,毕竟一亩地每年的净收入也就是千把块钱,还要搭上劳力。遇上什么自然灾害的话,这点钱都保证不了。

现在每年可以按时有保证的领取一千五,倒也是让不少人满足。解放了劳动力又有稳定的收益,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

当然村里和农户也有协议,要是哪一家愿意承包大棚的话,每一亩大棚比其他人优惠三百块,算是额外的补偿。

吴菲作为这件大事的主要牵头人,整天泡在施工现场。她开着自己的奇瑞小轿车,一身利索的迷彩服,头上顶着安全帽,倒也是别有一番风趣。

建大棚的工头是邻村的,据说和余湾村的书记田桂生关系不错。他整天夹着个小包满工地跑,逢人就递上一支烟,倒也算是个会办事的人。

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第一批塑料大棚拔地而起。清一色的砖墙钢管大棚,整齐的排列在山里,倒也是颇有气势。

经过村委开会研究,每个塑料大棚的承包价钱是五千块,要是原本有土地流转给村里的人家,承包则是四千七百块。

这个价钱也相对公道,并没有人提什么异议。毕竟一亩地大棚要是种好了,收益要两三万呢,这点钱不多。

村里的大喇叭响了,余汉芒那浑厚的声音传了出来,通知有承包大棚意向的农户,到村里开会。先到的先得,来晚了不候。

上午八点半,会议准时召开。

村里自从采石场被关停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出过什么大事,平时召开村民大会什么的,都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撑着场面。今天的景象大不相同,村里的小会议室里挤满了人,连窗外都是黑压压的人影。

作为这次大棚建设的领头人,吴菲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像她们这样派驻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南城镇一共有五位,其他几位都去了相对富裕点的村子,在那里开展工作要容易一些。

本来镇里给吴菲安排的是另外一个村,可是吴菲考虑了一下,最终选择了余湾。吴菲可能有自己的考虑,这里毕竟是她的姥姥家,村里姓施的人家就有二十来户,算是亲戚。这些人起码不会给她制造工作上的麻烦吧。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吴菲的爸爸和余汉芒的关系不错,余汉芒是余湾的村长,对于吴菲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当然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没有人去深究了。只是等到几年后,那些同期下乡的村官,只有吴菲一个人干出了大名堂,人们才想起当初吴菲的眼光和魄力。

看到会议室里挤得不像样,屋里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吴菲和余汉芒还有书记田桂生商议了一下,决定临时把会议改到室外进行。

外面秋高气爽,倒是十分适宜。

吴菲今天一身小西服,短裙下的小腿上包裹着肉色的丝袜,半高跟的小皮鞋,头发用丝巾扎在脑后,一副职业女性的装扮。

不过此刻吴菲有点心神不宁,一直在人群中张望着,直到看见了姗姗来迟的余见海,神情才放松下来。

实际上余见海这货是昨晚和谢若云聊天聊久了,刚刚起来不久。他甚至连早饭还没吃呢,洗漱了一番就匆匆跑来了。

吴菲是当仁不让的会议主持人,这是余汉芒坚持的。

看看时间到了,吴菲宣布会议开始。

按照惯例,先请书记讲话。于是腆着大肚子的田桂生站了起来,堂而皇之的说了一些套话,又说了几句废话,这才意犹未尽的坐了下来。

可能是他看到现场人多有点兴奋,讲话的时间有点长。几年来开会也没有这么多人出现在村里,难免有点小激动。

第45章:承包大棚

第45章:承包大棚

人们一边抽烟一边耐心听着,书记的面子一定要给是不是?

书记讲完了轮到村长了,余汉芒咳嗽了一声站了起来。他的话倒是不多,三言两语的就说完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这事是助理吴菲一力促成些,具体的让吴菲跟大家讲。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吴菲身上,只见吴菲不急不慢的站了起来,详细介绍了大棚建设的数量,各种配套设施的施工进度,以及大家最关心的承包价格。

价格其实早就说出去了,一亩地五千。这些钱村里收上来要拿去还信用社的贷款,还要负责大棚以后的维护。

介绍完后,有村民询问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吴菲一一作答。

解决了大家心头的疑虑,会议进入了最实质的阶段,开始承包。

最先动手的是一个叫余见刚的,他现在快五十岁了,平时也种一些蔬菜。家里正好有二亩地被流转建了大棚,现在决定承包两个。

在众人的注视下,余见刚从随身带来的小包里,掏出了一沓票子。会计高同山接过来点了一遍,调个头在点一遍,九千四百块正好。

呵,敢情余见刚早已合计好了啊,两个大棚一万块,除去他们的优惠额度六百,正好是九千四百块。

高同山当即开具了收据,并代表村里和余见刚签了合同。合同一式两份,约定甲方乙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余汉芒在合同上盖上公章,余见刚也摁上手印。

吴菲喜上眉梢,带头鼓起掌来。紧接着是余汉芒,田桂生,还有其他几个委员,掌声响成一片。

余见刚仔细地把合同放进包里,笑眯眯的散了一圈烟。这是余湾的老习惯,不管谁家添了大物件还是遇上什么事,在场的不管男女老少统统散烟。

“见刚,你这是要发财了哇!”有人祝贺道。

“讨您福口!您不弄两个?”余见刚笑着打招呼。

那人笑道:“我年纪大了,两个怕干不动,就一个得了!”

有意向承包的人纷纷交钱,大家一边聊天一边排队交钱。已经办完手续的有的在看热闹,有的干脆直接回家了,和家人分享喜悦。

一直快到晌午了,人们也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还有十三个大棚没有人承包。
首节 上一节 41/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