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366节

第381章:人均预期收入

“说得我都心动了。”王丹丹笑道,“余见海,我很好奇,你们村这个蔬菜公司,一年能带来多少利润啊,人均收入能有多少?”

“哈哈,这个嘛,”余见海挪了一下身子,摆了个舒服点的姿势,“我查过了,我们云水去年的城镇人均收入是不到两万块,农村人均年收入是一万二,都是在我们省内垫底的。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我们余湾今年预期的人均年收入要达到五万,这是初步的目标!”

“五万?”王丹丹被吓了一跳,“余见海,你没开玩笑吧?”

“没有啊,怎么了?”余见海有点无辜地看了王丹丹一眼,“很多吗?”

王丹丹有点无语了,“不多吗?我记得在贴吧看到过一个帖子,说是咱们省最发达的昆湖,人均年收入也就是五万差不多吧,你这计划都比昆湖还要多了!”

昆湖,包括顾敏娜和江兰在内,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全国都有名的县级市,长期以来霸占着人均收入的全国第一。那是人们很向往的一个地方,只是对于不知道经济学的人来说,觉得这样一个发达的地方,人均收入才不到五万,似乎不是太多呀!

余见海笑了,他是有专门查过这些数据,自然知道昆湖市的人均年收入。不过余见海可是知道,这个数据是居民人均年收入,这里面包含了已经退休的老人,还有那些不上班的学生和孩子。换句话说,昆湖市的人均收入,其实包含了一部分退休人员的工资的。

而在余湾,基本上都是农民,除了少数几个拿着微薄退休金的村里老干部,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什么都没有的,就是靠着土地上的收成为生。

这样算起来,余见海定的目标确实很大,大到连自己都有点吃惊了。可是换个角度来想一下,五万的目标不算大呀!

现在余湾的公司,每天蔬菜的收入就有十几万,这一季蔬菜保守的收入应该有两千多万。这才是一茬的收入,大棚一般都是要种植两茬的,这个收入即使不翻倍,最起码也要多出很多。

这还仅仅是大棚的收入,村里还有其他的土地种上了水稻和玉米,现在除了余见海承包的那一块之外吗,其余的也都纳入到了公司的体系当中。这些玉米余见海都是打算用作鲜食玉米出售的,价格也不会低。

至于那些水稻,余见海已经想好了,打算弄成高产示范田,同时喷施了可以改良大米品质的药液,这些水稻基本上是早熟品种,抢早上市也会卖出好价钱。

这样算起来,人均五万的收入,还真的就是个保守的数字了。

余见海没有说,这些都是村里人的平均预期收入,还没有把他自己的也算进去呢。

余见海自己的收入又能有多少呢,他还真的没有仔细算过。主要是他的收入构成比较复杂,也没有仔细算过。村里的工资,大棚的收入,承包土地的收入,养猪场的股份,天润生猪养殖基地的股份和工资,再加上还没有曝光的和顾伟民的种子公司,还有估计要到过年才能见到效果的石塘养鱼……怎么算呀!

“哇,我都想毕业以后到你们这里来当农民了!”顾敏娜羡慕地说道,“现在总听说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好找工作,我都犯愁了!”

“哈哈,如果你不嫌弃,到时候欢迎来呀!”余见海大笑,“我们公司现在的管理层。可基本上都是大学文凭的啊,除了我之外!”

“真的吗?”顾敏娜惊喜道,“那我就放心了,到时候毕业了就来找你!”

“还有我!”江兰也跟着起哄道,“我也不愁了,麻麻终于可以放心了!”

看到两个女孩认真的样子,王丹丹忍不住打趣道,“其实你们还有一个好方法,以后不仅可以可以在这里工作,还可以成为余湾人。”

“真的吗?”顾敏娜好奇道,“什么好方法?”

“嫁给余湾人啊!”王丹丹大笑道,“你们只要成了余湾人的媳妇,那不就是余湾人了,自然也有股份了呀!”

“丹丹姐你真坏!”顾敏娜无语了,“不带这样开玩笑的!”

“丹丹姐没有开玩笑啊,”余见海一本正经的纠正道,“她说的是实情,以后我们村就是打算这样办的!只要有我们余湾的户口,那就有股份的!”

“哇,说得我都心动了!”王丹丹羡慕地说道,“如果我还没有结婚,一定会考虑嫁个余湾人!”

“丹丹姐,”江兰突然坏笑道,“要不然你和姐夫离婚吧,我看早上你问路的那个大爷好像对你有意思哦……”

“你个死丫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王丹丹笑着过来抓江兰,江兰赶紧躲到了余见海身后,笑做一团……

这几人就这么聊着,不睡午觉居然也不困了。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三点多,谢若云她们都睡醒了午觉,下来准备去上班了。虽然余湾这个公司不怎么太正规,可是谢若云作为余见海的准媳妇,又是公司的副总,还是时刻以身作则的。她和易娟都一样,处处做好带头模范,这样大家也就有了榜样。

现在天气热,中午温度太高不能在外干活,加上蔬菜采摘过早会焉巴,所以公司规定的下午开工的时间是三点半,也就是个集合的时间。具体的还要看实际情况,要是太热了可能还会延迟一些。

当然晚上收工的时间也相应延迟,要一直等到所有的蔬菜都被拉走了才能回家。这就是搞农业的特殊性,和城里的那些工厂上班完全不同。好在公司的员工都是经过筛选的,对于农活都是一把好手,对于这样的作息时间也很适应,所以压根就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余见海,我们也跟去参观一下你们村的菜地吧,也让我们开看眼界,你是怎么带着他们一年挣到五万的。”王丹丹笑嘻嘻的说道,“看一圈我们就回去了!”

“不行,还得买西瓜!”江兰补充道,“余见海的西瓜特别甜,比上次买的那个还要好吃呢!”

“应该都差不多吧,”余见海笑道,“张世贵的西瓜,可都是和我的一样种的。”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去了大棚,一路上不停地有上工的人们和余见海打招呼,有的喊他村长,有的直接叫名字的,总之都是十分的热情。

能不热情嘛,余见海带着他们发家致富,谁不是从心底里服气啊!

第382章:做人的原则

第382章:做人的原则

余见海带着王丹丹她们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随便的转转,走到哪儿就是哪儿。不同的大棚里,基本上都有工人按部就班的干活,一切秩序井然。

大量的塑料筐,泡沫箱子堆放在大棚头的路上,上面拉着遮阳网。工人们把采摘好的蔬菜加上冰密封,码得整整齐齐的,等着上门拉货的货车。

一箱箱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

王丹丹她们惊讶不已,这完全出乎她们的想象,和平时见到的传统的种蔬菜的那些人完全不同,这里真的像是工厂化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看似没人指挥其实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易娟,谢若云亲临一线,宽边太阳帽,褐色的太阳镜,长袖衬衫把身子遮得严严实实的,看到余见海他们过来了只是点头示意,并不说太多的话,而是自顾自的忙活。

这里忙碌的景象正如夏天的天气一样,只能用热火朝天四个字来形容。工人们忙得满头大汗,不时停下用毛巾擦拭汗水,有时候又跑到专门供水的地方,舀起一大碗消暑的绿豆汤灌下,顿时浑身畅快了不少。

绿豆汤,是易娟特地要求煮的,专门委托给了几个妇女来做,当然这里面余见海也出了一点点力气,就是添加了一些中药,在不改变原有口感的基础上,使得消暑的功效增了一倍。
首节 上一节 366/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