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最强小村长

最强小村长 第18节

“咱家长得好啊!”余见海依旧笑道。他心里暗笑,管他什么玉米种,只要是长出棒子来,他就能改良品质。在山里跟着老家伙学了七年,这些小规模的“改造”,压根就不是问题。

“疯了!这爷儿两个都疯了!”施志年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他回家和老婆一说,他老婆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两人一直认为,余汉生的玉米棒子压根就没人会买,估计要扔掉喂猪了。

第一次试水,市场上还没有知名度。余见海只掰了一百多个棒子,让余汉生先去试试。为了让余汉生少受点累,余见海专门去余敏那儿把电动三轮骑了回来。

早上,余汉生摘好瓜果,骑着电动三轮直奔镇上。他刚刚到菜场,等着买黄瓜和西红柿的人们就围了上来。

“老余,给我来二斤黄瓜,西红柿也要二斤。”那个曾经和余汉生翻脸的老阿姨大声说道。现在这些人不得不承认,虽然余汉生的瓜果贵了许多,可是那口感真的值那个价钱。

“嘿嘿好勒!”余汉生满脸堆笑道,“现在你发现,咱家的瓜就是不一样吧?”

“你就自卖自夸吧!”老阿姨笑道,“我就是买习惯了,吃别人家的感觉别扭!”

“是啊是啊!”一个老头附和道,“昨天我有事来晚了没买着,买了别人的,我孙子只咬了一口就气得扔掉了。”

老阿姨付钱的时候,好像才突然发现玉米棒子。她拿起一个端详了一下,问道:“老余,你这是糯玉米吗?”

余汉生从来不撒谎呀,只好老老实实回答道:“不是!”

老阿姨有点失望:“哦,那就算了。要是糯玉米我就买两根,我孙女最爱吃了。”

余汉生赶紧招呼道:“我这玉米虽然不是糯玉米,可是吃起来不比糯玉米差,你买两根回去尝尝就知道了。”

“你就吹吧,不是糯玉米压根就不粘。”老阿姨笑道,拎起黄瓜西红柿就走。

余汉生急了,大声喊道:“我老余买了多少年东西了,什么时候说过瞎话?我这玉米五块钱一根,要是不好吃你明天来骂我!”

听到这话老阿姨站住了,又回来拿起两根玉米放进袋子,丢下十块钱笑道:“老余,我还就认真了,你就等着明天被骂个狗血喷头吧!”

老阿姨笑着走了,余汉生继续卖瓜果。

“老人家,这个玉米怎么卖?”

“五块一根。”

“人家卖三块你卖五块?太贵了!”

“老人家,这是糯玉米吗?”

“你甭管什么玉米,保你又黏又甜。”

“真的假的?”

“真的啊!我老余的为人整个菜场谁不知道?一辈子没说过瞎话!”

“好吧,我最爱吃玉米了,先买两根尝尝,好吃明天再来!”

“大爷,这玉米也是你的?我来两根,你家黄瓜西红柿都好吃,玉米估计也不差!”

一百多根玉米,就这样不急不慢的捎带着卖完了。

我勒个去!这样也行?

赶集的施志年看得目瞪口呆。实际上这家伙今儿个不仅仅是赶集的,还想来看看余汉生究竟是玩的什么把戏。普通玉米来卖棒子,难道真的有人买?镇上的有钱人是多,可是人家都不是傻子呀!

可是余汉生的一百多个棒子偏偏卖完了,这又怎么解释?

第二天,三百根玉米,不到中午一扫而光。

看得边上的那些人那叫一个羡慕啊!

第24章:一分钱一分货

第24章:一分钱一分货

人比人气死人啊!同样的黄瓜同样的西红柿,他们的一块钱一斤卖不完,余汉生的三块一斤还早早被人抢光了。

别人的粘玉米三块一斤没卖完,余汉生的不是糯玉米五块一根卖完了。

这特么气人啊!

羡慕!嫉妒!恨?没理由恨人家啊!

虽然同行是冤家,也没理由恨人家啊!

有精明的人赶紧来打听,余汉生的玉米是不是什么新品种。余汉生叼着烟头老老实实的说就是普通玉米。气得那老头指着他破口大骂:“老余啊老余,你总是说一辈子不说瞎话,我看你就是个瞎话篓子啊!不是新品种的粘玉米,能有他们说的那么好吃?他们说特别黏,特别甜,不是新品种还能是什么?”

余汉生是哭笑不得啊,这明明就是普通玉米,都特么的一起在镇上农科站买的啊!哎,说真话咋就没人信呢?

继黄瓜和西红柿之后,余汉生的玉米棒子再次受到了热捧,五块钱一根还供不应求。每天都早早卖完,那些其他摊上的玉米只有他买完之后才能卖一些,除了那些贪图便宜之外。

霞姐甚至专门打电话给娟子,让她过来拿点回家去吃。粘玉米是娟子的最爱,一顿可以啃上四五根。当然娟子也不全是为了玉米,还捎带买走了几十斤黄瓜和西红柿。

短短几天,一亩地的玉米就卖了差不多一万块,引得邻居们都羡慕不已。

余汉生的脸上乐开了花,在余见海的极力坚持下,终于咬咬牙买了一辆电动三轮。三轮车和自行车的感觉那是天地悬殊啊,往上一坐手一拧哧溜就上路了,不用每天骑车累个半死,又安全又省力气。
首节 上一节 18/8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村宠物店

下一篇:白手起家致富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