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土风情 > 回到村里做土豪

回到村里做土豪 第125节

两个鱼头切成四片,做成了鱼头汤,汤色乳白浓而不腻,好喝得不得了。

做好的菜肴全部使用大钢盆装了,加上孙家菜园的各种时嫩蔬菜,满满地摆了两大桌子。

喝得酒是孙小平提供的茅台,抽得是芙蓉王。

孙贤云看程记者是女人,又安排人去大队部商店里买了两大瓶饮料。

这场面让两位城里来的记者咂舌不已,城里人吃饭小碟子小碗,一看就是小家子气,那里像农村人都是大钢盆装菜,大海碗喝酒装饭,豪气干云,颇有一股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架势。

李记者神色激动,拿着摄像机把这一切都录了下来。

一顿饭吃得相当尽兴,尤其是那几道鱼做成的菜和那些时嫩蔬菜,更是被大家一扫而光。

杨小燕和程梅梅两位美女,捂着自己的肚子连声说吃撑了,担心要长肉。

听得孙小平颇为无语,哎!女人!

程记者和李记者乘兴而归,走的时候,两人拍着胸脯保证要尽快把新闻上电视。

第二天上午,程梅梅打电话给孙小平,说新闻已经通过审核,晚上八点半播出,让孙小平注意收看。

孙小平打电话通知了杨英雄和孙贤云,苏红梅听说儿子晚上八点半上电视,早早地做好饭吃了,一家人坐在电视机面前了。

地区电视台晚上八点半新闻时段,程梅梅他们采访的这段新闻果然播了出来。

画面上先是对整个青龙山村来了一个大特写,群山起伏,掩映在树木中的村庄,一块块绿色稻田,绿水荡漾的小河,飘带一样在山峦间穿行的马路,真地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接着画面回收,集中到了孙家村孙小平他们的两层红砖楼房,定格在了孙小平的身上。

主持人对孙小平做了一番介绍,重点突出了孙小平从城市回家投入巨资承包荒山创业的事迹和短时间内取得的巨大成果。

随着记者的摄像头,大家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王八,密集到让人头皮发麻地蚯蚓,黄鳝养殖池中的七条超级黄鳝和水蛇一样的无数大黄鳝,牛头岭美丽景色,翠绿色的草海和无数的牛羊。

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就连宴请记者吃饭时大钢盆装菜摆满桌子场景,也被播放了出来,让一众城里人感慨不已。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农村人吃饭就是豪爽呀!

对杨英雄和孙贤云两位村里父母官的采访被剪辑得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就这样,两人也是兴奋莫名。

地区电视台的新闻一向看的人很少,不过这期的新闻反响很好。

新闻播报完毕,电视台的电话就响个不停,都是来询问青龙山村,巨型野生王八和大黄鳝的事情的。

市委书记史大刚也看了这期的新闻,每天观看新闻,了解时事,是他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只是市里电视台的新闻一向都是老套路,没有什么创新,味同嚼蜡,让他很不满意。

可是这个采访青龙山村的新闻,让他双眼一亮,看得兴趣怡然。

他对于回乡创业的孙小平很是赞赏,在第二天早上的党政联席会议上,特意提到了这件事,要求新闻机构要多报道一些这样的新闻,同时还指示相关的机构要多关心这些回到农村创业的青年,从政策上,资金上进行扶持。

有了市委书记的讲话,底下的人就坐不住了,许多人的眼光开始留意起青龙山村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来。

第111章

上电视产生的效果是恐怖的,从第二天开始,陆续地受许多人来到了孙家村。

他们参观孙小平家里的大王八,去山谷观看他养殖的黄鳝,地龙,又跑到牛头岭观看翠绿草海,体会那种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感觉。

除此以外,这些人海拿着钓竿去青龙河钓鱼,钓黄鳝和钓王八。

他们可都听说了,孙小平的大王八和超级黄鳝都是在青龙河钓到的,于是也想复制他的奇迹。

没道理孙小平能钓到大家伙,他们钓不到。

还别说,这些来得人当中确实有不少的垂钓高手,钓到了大家伙。

其中有一个开车过来的老头,姓林,原来是镇里面的人大副主任,退休以后,闲得无聊,就开始钓鱼。

多年下来,竟然练出了一手垂钓的绝技。

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孙小平从青龙河钓到的大王八和超级黄鳝,立即意识到青龙河是一条很少受到污染的河流,里面有不少的大家伙,所以他就兴致勃勃地开着儿子给他买的小车,前来垂钓。

在第一天的时候,他就钓了不少,鲤鱼,鲢鱼,黄肌骨都有。

可惜最大的才是一条五斤多的鲤鱼,他期望的大家伙连影子都没碰到。

到了第二天,林老爷子终于展现了他的非凡垂钓实力。

他钓上来了一个四十多斤的大王八,轰动了前来垂钓的人们,也让本来就很火热的青龙河变得跟加有名了。

经过大家的口口相传,前来垂钓的人更加多了。

不但是乡里,镇里,就连城里面市里面的一些人都兴致勃勃地前来垂钓,让青龙河有变成垂钓圣地架势。

这些前来钓鱼的人,中午基本上就在村里面的一些人家里吃饭。
首节 上一节 125/1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乡野孤儿

下一篇:透视狂医在山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