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第75节

  关王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赤红轨迹,宛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刀势连绵不绝,却又隐含孤军深入的决绝之意。

  韩云忽觉周身空气凝固,耳畔响起金戈铁马之声。

  但韩云站在原地依旧未动,双手负于身后,只是脚下步伐轻移,每每在刀锋及身的刹那,以毫厘之差避开。

  他的衣袂被刀风掀起,却始终未被刀刃触及分毫。

  老人越战越勇,刀势愈发凌厉,最后所有残影归一,关王刀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直劈韩云面门!

  韩云终于抬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在刀锋上一敲。

  “铛——!”

  金铁交鸣之声响彻庙宇,关王刀被这一指之力震得高高扬起,老人连退三步才稳住身形。

  “好指法!”

  老人赞叹道,眼中战意更浓。

  韩云拱手道:“前辈刀法精湛,晚辈佩服。”

  老人哈哈一笑:“少来这套!还有最后一刀,你可接好了!”

  说罢,老人深吸一口气,周身血气突然内敛,整个人仿佛与关王刀融为一体。刀身上的煞气不再外放,反而全部收缩回刀身,使得那古朴的刀锋呈现出诡异的暗红色。

  “第三刀——义绝春秋!”

  老人缓缓举刀,动作看似缓慢,却给人一种无法躲避的感觉。这一刀蕴含的不再是单纯的杀气,而是一种历经沧桑、看透生死的决然之意。

  韩云神色终于稍显认真起来,他右手虚握,一柄由丹云之炁凝聚的金色长剑凭空出现在手中。

  刀光落下,无声无息,却又无比厚重,仿佛要将整个空间一分为二。

  韩云举剑相迎,刀剑相交的瞬间,整个关帝庙都为之一震。神龛上的关公像微微晃动,香炉中的香灰飞扬而起。

  片刻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老人收刀而立,气息有些紊乱,但眼中满是欣慰之色。

  韩云将手中的丹云长剑收起,然后由衷赞叹道:“好一个义绝春秋。”

  老人将关王刀倒转,刀柄朝向韩云,郑重道:“此刀,归你了。”

  韩云双手接过,感受到刀身传来的沉甸甸分量和尚未散尽的煞气。他肃然道:“晚辈定不负前辈所托。”

  老人满意地点点头,忽然身形一晃,脸色变得苍白。

  韩云连忙担忧道:“前辈!”

  老人摆摆手,笑道:“无妨,只是有些透支。老了,不中用了。”

  他望着韩云手中的关王刀,眼中满是释然:“这刀跟了我七十多年,今日终于找到了新主人。”

  “年轻人,记住,刀虽凶器,但持刀之人的心,才是根本。”

  韩云深深一礼:“晚辈谨记。”

  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走向关帝像,背影显得格外轻松。他低声吟道:“青龙偃月今犹在,不见当年持刀人……”

  “关清泉,归队!”

  声音渐低,老人的身影在香火缭绕中渐渐模糊,仿佛与那关公神像融为一体。

  韩云双手持刀,对其拱了拱手:“恭送前辈,忠魂千古!”

  没错,这关老前辈其实并非活人,而是遗留在世上的一抹魂魄执念,寄托于那关王大刀之中,而今终于释然,得偿所愿。

  老人守的是刀吗?

  或许是,又或许不是。

  这柄刀,不单单是他自己,更是他那位兄弟的象征。

  老人守了几十年,可能也是想给自己和自己兄弟找个传人,不至于让自己和自己兄弟真的丢了根,断了传承。

  可终究还是没有等来合适的人选。

  死后,魂魄化作精灵,一直守在这里,不愿离去,现在他的魂魄放下执念,也终于解脱了。

第106章 点睛绘彩

  在老人离去后,韩云开始细细体味这三招招式。

  老人所传授的三式刀法,看似简单,实则千变万化。

  青龙偃月乃是一,是兵家炁血的刀罡凝聚法门;千里走单骑乃是万,是刀法技巧,对敌招式;最后的义绝春秋又归复于一,是技进乎道。

  整体是一个由简化繁,再由繁到简单过程。

  其神奇之处就在于第二阶段,无论是何种招式,都可以化入其中,然后成为最后一刀的资粮。

  看似只有三刀,其实是一套完整传承,而且每个得到传承之人,都会因为自己的种种阅历走出不同的道路。

  而能有这般奇思妙想的,恐怕只有那位大名鼎鼎的武圣关羽了。

  但老人的根基手段,依旧是兵家炁血之道,需要在军中经历铁血杀伐,熔炼自身意志成钢,并汲取敌人煞气,养炼自身与兵器。

  此乃以战养战之法,这并不是靠屠宰牲畜能得到的,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兵家之道少有土壤,自然也就没了传承之人。

  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发展的必然。一些传承因为时代而兴,又因为时代而衰败,埋藏于历史长河之中。

  这样类似的传承究竟有多少,谁也不清楚,只留给我们这些后人唏嘘、追寻罢。

  ——————

  两日后。

  芮县,永乐宫。

  此地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乃是神州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韩云之所以来这儿,主要也是为了碰碰运气。

  因为这里的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殿宇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

  要说在晋省境内,哪里最有可能流传有点睛绘彩之术,恐怕也唯有这里了。

  这四殿壁画中,又以《朝元图》为最,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

  其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同,服饰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

  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

  韩云在游览过《朝元图》后,只觉得好看是好看,但却唯独缺少了那么一丝神韵。

  直到在纯阳殿中,韩云看到一幅《吕祖降蛟图》,这才停下脚步,驻足观看。

  画中的吕祖手持三尺青锋,衣袂翻飞,正与一条狰狞恶蛟对峙。

  那蛟龙鳞爪飞扬,双目赤红,仿佛下一刻就要破壁而出;而吕洞宾却神色从容,剑尖一点寒芒似有若无,竟将蛟龙的滔天凶焰尽数压制。

  韩云走近那幅壁画,仔细端详蛟龙的眼睛,蛟龙的眼睛漆黑如墨,在昏暗的光线下竟似有神光流转。

  奇怪的是,无论他从哪个角度看去,那双龙眼似乎都在盯着他,仿佛真的有生命一般。

  “就是你了!”

  韩云的嘴角不由得扬起一抹弧度。

  韩云的眉心天眼睁开,在他的眼眸中,仿佛倒映出整幅壁画的脉络结构,如何晕染,如何涂抹,如何勾勒,如何点睛。

  以及,这壁画如何具有神韵,被人催使。

  点睛绘彩之术,乃是以先天一炁赋予画作生命的上乘法门,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便源于此术。

  韩云凝视着《吕祖降蛟图》,天眼中流转着淡淡的金光。

  壁画上的每一笔勾勒、每一处晕染,都在他眼中化作一道道玄妙的轨迹,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符文在墨色间流转。

  忽然,他注意到吕祖剑尖那一点几乎微不可察的朱砂;再看蛟龙双目,漆黑的瞳孔深处竟藏着一丝暗金,正是点睛绘彩之术的关键所在。

  “原来如此!”

  韩云轻声自语。他抬起手指,指尖凝聚出一缕丹云之炁,缓缓点在壁画上蛟龙的逆鳞处。

  霎时间,整幅壁画仿佛活了过来。墨色线条如水波荡漾,蛟龙的身躯在墙面上微微扭动,发出低沉的龙吟。

  吕祖的剑锋则泛起清光,道袍无风自动,画中云雾竟开始真实地缭绕升腾。

  “何人在此扰动?”

  一个清朗的声音突然在殿内响起。

  韩云回头,只见一位身着青色道袍的中年道士站在殿柱旁。道士面容清癯,手持拂尘,腰间悬着一支青玉笔,正目光灼灼地看向这边。

  韩云拱手行礼:“在下韩云,冒昧打扰。见此壁画神韵非常,乃是点睛绘彩之术成就,一时兴起探查,还望道长见谅。”

  道士目光在壁画与韩云之间游移,忽然拂尘一甩,那躁动的蛟龙立刻安静下来。

  他意味深长地说道:“能一眼看破《降蛟图》玄机的,居士怕不简单啊,贫道清微,不知阁下师承何处?”

  “阁皂山,韩云!”

  清微道士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笑道:“原来是灵宝派的同道,不如移步后殿一叙?”

  韩云点头应允。

首节 上一节 75/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你一个武夫,谁让你炼剑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