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第327节
第501章 新皇的第一个要求必须答应
忠王殿下终得大位,朝臣们欢欣鼓舞,就差放鞭炮庆祝。
就在当天,忠王以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出席第一次临时政务会议,确定登基大典,以及泰兴帝丧仪等诸般事务的时候,人们在他身边发现了一个熟面孔:谢长陵!
忠王亲自对李良程提出建议,“谢爱卿才干学识俱佳,之前因为孤的原因耽误了前程。如今乌云散去,孤想让谢爱卿进入政事堂观政,为诸位爱卿端茶送水,学学如何理政,不知李相意下如何?”
未来的皇帝,对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要将心腹爱将安排进入政事堂。身为宰辅的李良程能说什么?
自然是答应啦!
不可能拒绝的。
就算忠王提出要用两百万两银子做事情,他都不可能拒绝。
身为一个老臣,一个成熟的臣子,绝不会拒绝新皇的第一个要求。甚至可以这么说,新皇的前三个要求都不能拒绝,必须满足。再过分的要求都必须一口答应下来。后续可以拖延,可以敷衍,但绝对不能口头拒绝。
“谢大人乃是国之栋梁,他能进入政事堂,是朝廷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
忠王闻言,果然很满意。
“谢爱卿,你以后就跟着李相做事,切记多看多思多学,莫要随意张口。你还年轻,缺乏历练。有什么不懂的,大胆的咨询李相。”
“下官拜见李相!以后全凭李相吩咐!”谢长陵摆出晚辈的姿态,极为恭敬。没有丝毫仗着未来皇帝的势要作威作福的态度。整个人像个谦谦君子一般,谦逊,低调,知进退。
李良程果然很满意,之前的一丝不满,消失殆尽。暂且认可了谢长陵,此子或许值得培养。
紧接着忠王说起第二件事,“老祖说,父皇的死存疑,孤心中十分不安。此事该如何处置,还需李相想个章程。”
“老祖可有证据?”
“老祖的话,绝对是有的放矢。老祖说父皇的死存疑,就一定存疑。哎……孤只恨自己当初人微言轻,不能替父皇分忧,没能及时发现异常。总而言之,这件事老祖会彻底查清。今晚上宫里头可能不太平,李相就别回去了,就住在宫里。孤已经吩咐宫人安排好食宿。国家危难,朝廷离不开李相,万望李相保重身体,助孤一臂之力。”
“殿下言重了。老臣理应替殿下分忧,这些都是老臣的本分。”
君臣二人相谈甚欢,初步确定了以后相处的基调。将来,究竟是一直如此和睦,还是要翻脸不认人,那都是将来的事情。至少现在,朝堂终于有了主心骨,朝廷可以运转起来。
当晚,皇宫内苑果然不太平。
内宫监并御马监,在邱德福的带领下,组织起一大批人马,开始在皇宫内大肆抓捕宫人。二十四衙门,后宫嫔妃身边的宫人都没能幸免。
他们手里头捏着一份名单,照着名单抓人,一抓一个准。
名单是老祖给的。
老祖提前审问了几个重要犯人,在宗师手里,无人能隐藏秘密。一份名单出炉。
当晚宿在皇宫前朝的官员们全都被惊动了,纷纷前往大殿集合,不明所以,猜测了半天也没猜出一个真相。
陈观复身为勋贵,他的消息明显要比文官的消息灵通一些。
他悄声告诉于照安,“据说,先帝的死存疑,老祖亲自出手查案,已经查明真相。”
“真相?”于照安保持怀疑,这事还能查出真相。
陈观复神秘一笑,“据说同教匪有关。”
于照安闻言,悚然一惊。紧接着又松了一口气。
他极为震惊地说道:“宫里头竟然有教匪作乱?”
陈观复似笑非笑,没再说话。
他的消息很准确。
老祖一出手,就挖出了潜藏在宫里的教匪,一口气直接端了老巢,一个都没走脱。
教匪藏在宫内,意图行不轨之事。泰兴帝的死,就同这帮教匪脱不了关系。
泰兴帝在爆炸案中受伤昏迷,但不至于死。养一养,就能醒来。却因为有人暗中下毒谋害,最终在昏迷中薨逝。
下毒之人正是教匪。最厉害的一个教匪甚至做到了御用监掌印太监。根据这位掌印太监交代,从泰兴帝第一天昏迷起,就在御用物品上做了手脚。后来更是直接下毒,害死了泰兴帝。
真相揭开,众臣哗然。
万万没想到,帝国中心,竟然被教匪给渗透了。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持续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的渗透。甚至有可能,先皇后的病逝,也是这帮教匪做的。
忠王得知生母有可能是被教匪所害,当场痛哭落泪,直言要灭了天下所有教匪。不杀教匪,誓不为人。
朝臣们个个目瞪口呆,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震惊。
教匪杀了先皇后,几十年后又杀老皇帝,帝王夫妇双杀,这是何等的牛逼。
说牛逼不合适。
必须说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何等的骇人听闻。皇宫的安保,难道是筛子吗?这么多教匪潜藏在宫里头,兴风作浪几十年,一代又一代,竟然一直没发现没怀疑。
若非老祖抓住教匪关键人物,以非常手段审问出真相,还要被蒙蔽到什么时候?
内廷侍卫失职,锦衣卫失职,禁军失职,内廷二十四衙门失职,统统失职。同样失职的还是朝廷,三法司……
总而言之,论责任,谁都跑不了。就算是清水衙门翰林院也得背锅。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置身事外看热闹。
场面一时间很难看。
忠王哭了一会,擦拭眼泪,非常客气的请教李良程,此事该如何处置?
李良程叹息了一声,“全凭殿下做主。”
忠王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些教匪罪不容诛,人人都该诛九族,凌迟。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孤要吸取先帝的教训。将这群人关押,之后全部送入皇陵陪葬。夷三族!”
言下之意:活埋!
活埋还不够,还要夷三族。
等于是一个活口不留。
看似比先帝的凌迟手段温和,实则一样的心狠手辣,且处事果断异常。
李良程双眼抽搐,他似乎在忠王殿下的身上看见了泰兴帝的影子。恐怕,教导忠王的那些大儒,都看错了忠王,所谓的谦逊纳谏,呵呵……且拭目以待。
第502章 帝后双杀,必须上天啊
燕王中毒,同样落在了教匪头上。
高淑妃显然不接受这个结果。
“教匪有什么理由对燕王下毒?就算真的是他们下毒,也是有人指使。老祖,晋王他有嫌疑,为何不查他?甚至忠王都有嫌疑,我怀疑他中毒就是自导自演,贼喊捉贼!”
“淑妃休要胡言乱语。国朝经不起第二次动乱,一切以大局为重。”
“那我儿燕王呢?他的冤屈就不管了吗?他本是皇帝,却因为被人下毒暗害,失去了皇位。至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我儿说一句公道话。老祖,难道连你也不肯替他主持公道吗?”
老祖面目淡漠,“皆是皇室子孙。从出生那日起,就该明白,身为皇室子孙迟早要为天下为皇家牺牲。老夫已经和忠王说了,等他继承大位后,他会下旨褒奖燕王,厚赏燕王子嗣。为子孙计,你该从此刻起学会闭嘴!”
“好,不提忠王。那么晋王呢,晋王也是大局,我们孤儿寡母必须做出牺牲吗?”
“晋王无辜,老夫已经查明事实。所有的事情,他都没有参与,他也是被人陷害。”
“我不信!”
“你是在质疑老夫吗?”
现场的气氛瞬间一变。高淑妃浑身一抖,大恐惧降临。
她冷汗涔涔,跪倒在地,仿若死亡即将到来。经过几番挣扎,她艰难地吐出,“我明白了!我会闭上嘴巴。”
“如此甚好!去吧!”
至此,忠王殿下的皇位稳了,再也没有人胆敢出声质问。
老祖要回去继续闭关,忠王一再挽留。最后亲自将老祖送出皇宫。
等老祖一走,登基大典快马加鞭,忠王迫不及待登基称帝。
定年号建始,自明年起,就是建始元年。
登基后,建始帝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为泰兴帝定下谥号跟庙号,确定下葬日期。第二道旨意,封赏有功之臣,甚至还给反贼楚王下了一道旨意:只要楚王肯放弃造反,回归朝廷的大怀抱,他承诺既往不咎。
当然,这份旨意只是做做样子,给天下人看:新皇何等的仁慈,何等的仁爱,对待兄弟姐妹何等的友好。树立一个同先帝截然相反的人设。
先帝在民间的名声坏透了,残暴,昏庸,无能,重用奸臣,好大喜功,以至于天下民不聊生。
他就要反着来,先将民间舆论扭转过来。
对此,反贼楚王嗤之以鼻。
楚王给了建始帝致命一击,既然那么仁慈那么仁爱,那就降税赋啊!不降税赋,光是口头说仁慈,都是放屁!
降税?
朝廷处处要花钱,怎么可能降税赋。不加税已经是朝廷开恩,皇帝开恩。
建始帝恨死了楚王,给前线的统帅大将去了旨意,打,狠狠的打。他会督促户部兵部输送粮草和和军械,补充兵员。一定要将楚王给打通了,打怕了。可以接受楚王手底下大将的投降,但绝不接受楚王本人的投降。投降了也要给弄死。
当然,这些话都是以迷信的方式送给前方统帅。
……
天牢一如往常。
老皇帝,新皇帝没有任何区别。
一样的当差,一样的过日子。
上一篇:转生成绿龙的我屑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