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第171节
“没有消息。”
赵明桥气得脸颊都瘦了下来。
“你操什么心啊。人家东宫都不着急。再说了,你认识太傅,太傅可不认识你。”陈观楼忍不住吐槽了两句。
赵明桥不想解释,只说道:“你不懂。”
“我是不懂你的大义,以及你所说的大局。但我知道,没了太傅,天也没有塌下来。”
“可是没有了太傅,太子殿下的天却塌了。”
“太子依旧是太子。”
“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赵明桥气呼呼的,在牢房内走来走去,“没有太傅的扶持,太子殿下越发举步维艰,真不知将来会是什么局面。”
“最差最差,无非就是废太子。有什么可怕的。”陈观楼轻描淡写的说出废太子三个字,赵明桥瞪大一双眼睛,死死盯着他。眼中带着冲天的怒火。
陈观楼怪自己嘴贱,明知道会刺激到对方还这么说。
“你要是不爽,就骂出来吧。”
赵明桥却突然泄了气,颓然坐下,“你说的没错,最差最差就是废太子。一年前,我刚踏入官场的时候,我绝不相信太子有一天会被废掉。但是现在,貌似离着废太子越来越近了。太傅都能下狱,被人劫走,生死不知,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现在我就感觉,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陈观楼深感欣慰,死脑筋终于开窍了。
他再接再厉,继续忽悠道:“你这么想就对了。其实你该学学于照安,我是指出狱后的于照安。他在天牢进修了几年,大彻大悟。和老皇帝对着干没有用,天天上本弹劾这个那个也没有用。想干事,先讨好老皇帝。
你看于照安出狱才半年,如今已经贵为西北行省巡抚,主抓民政。从阶下囚到封疆大吏,就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你这么聪明,适当改改自己的观念,学会接受官场规则,并且学会利用规则,我相信你的前途不会比于照安差,甚至比他强。”
赵明桥自嘲一笑,“怎么可能。我可没有于大人那样的身世背景。”
“你错了!正因为你没有于照安的身世背景,反而更容易得到老皇帝的重用。”陈观楼郑重其事地分析道:“老皇帝为啥重用江图,仅仅是因为江图会揽财会拍马屁吗?
朝堂上懂理财懂拍马屁的人如同过江之鲫,为啥那些人没入老皇帝的眼?只因为江图是个没有家世背景的一介草民,同朝堂上任何官员派系都有没有牵扯,生死都在老皇帝的一念之间。以你的聪明,你完全有机会取江图而代之。”
“你让我当幸进小人?”赵明桥气笑了,“你可真敢想。”
“你想不想做事?”陈观楼没理会对方的嘲讽,反问道:“想不想掌权?想不想替老百姓做点实事?如果你想,那么请你放下你拿毫无意义的自尊和操守。与其让江图这等小人在朝堂上蹦跶,何不自己来?好歹,你心里头至少装着百姓,至少没那么贪婪。”
赵明桥张口结舌,好一会才找回自己的思路,没被牵着走,“按照你的说法,我是有派系的,读书人天然就有派系。”
陈观楼:……
这下子轮到他当哑巴。
他抓抓头,悄声问了句,“你老师是什么派系?太子一党吗?”
“虽不是太子一党,但肯定会一如既往的坚定支持太子的正统身份。”
言下之意,谁正统支持谁。是不是太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嫡长子的身份。进一步说,谁当皇帝都无所谓,谁当皇帝支持谁。与其说支持的是人,不如说支持的是那张椅子的正统性,身份的正统性。
就算椅子上坐着的是一只猫一只狗,也要坚定支持。
陈观楼琢磨了一下,“其实你老师的立场很好操作啊!你们就一心一意支持老皇帝,拍老皇帝的马屁不就行了,别对着干,干不赢的。”
赵明桥不屑的冷笑,“读书多年,就为了毫无节操的拍马屁,说着违心的话,做个虚伪的人,干着一堆破烂事,恕我做不到!”
得!
文青的矫情劲又犯了。
陈观楼叹息了一声,“其实,我很佩服你,尤其是你的坚持。换做我,我可能做不到。我这人属棉花,压一压就缩了回去,宁愿苟着,也不愿意强出头做出头鸟。”
“这个世道,总要有人做出头鸟。”赵明桥朗声说道,对于自己的遭遇,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后悔过。
陈观楼没忍住,问了他一句,“那么大明王算不算出头鸟,郭大春算不算出头鸟。”
“别提那两个乱臣贼子。他们是反贼,岂能同我等朝廷官员相提并论。”
“他们一开始也只是想要一个公平公正,想要一个太平盛世。”
“若有冤屈,就该告官。”
“你是说台下何人状告本官吗?”
“你?”赵明桥气得眼睛都红了。
“你是官,你能接触到许多真实的信息。你应该很清楚金州那地,上下沆瀣一气。百姓告官,你是在说笑吗?没钱莫进从来都不是一句笑话,而是写实。”
赵明桥闭上了嘴巴,他辩不过陈观楼,他甚至感到一阵心虚。但内心绝不承认,绝不认同对方的说法。一旦认同,就意味着二三十年坚持的三观崩塌。他承受不起,也不敢面对残酷的后果。
陈观楼见状,暗自叹息一声,“世道如此,就算那张椅子上换一个人,大环境也不会有多少改变。不是你的错,只是时代的错。”
“时代是人组成的。既然发现了问题,我辈义不容辞,誓要改变这一切。”这番话,既是说给对方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赵明桥攥紧了拳头,内心越发坚定。
陈观楼轻笑一声,说道:“你的办法是自上而下,难,太难,基本不可能实现。郭大春他们是自下而上,不可否认破坏性极强。但是比起政策性的作恶,他们那点破坏性又算得了什么。至少金州人还有活路,东州人连活路都没有。”
第263章 为跳槽做准备
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
陈观楼希望赵明桥能圆滑处事,先把事情做了,达成了目的,再考虑操守啊信仰啊之类的问题。
赵明桥却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做事,而是做人,要坚持底线,坚持圣人之言,履行操守,坚守信仰。如果没有这些,光会做事,最终也只是个蝇营狗苟的小人。
读书人何其固执,陈观楼算是见识到了。
难怪刘道闻能成为贪官,难怪于照安能‘龙场悟道’。
赵明桥太年轻,缺乏社会的毒打。还是让对方继续蹲大牢,再进修几年。
离过年将将还有一个月,大老爷以平贼大元帅的身份,带领数百亲兵,终于启程前往西北。
老皇帝终究还是妥协了。
拖延这么长时间,朝堂上没吵出什么结果,反倒是便宜了反贼。
郭大春频繁出兵,一口气吞下周边州府,如今占据四府十八县的地盘,连起来在地图上就是一条长龙,可以北上,也可南下。机动性极强。
反倒是老反贼大明王行事很保守,目前只有五县地盘,一副稳打稳扎的模样。不以地盘的得失论成败,而是要在兵力上形成压倒性的战斗力。
郭大春太嚣张,压过了大明王,以至于朝堂和地方官府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个新出炉的反贼。
人家是专业的,以前是边军都头,十几年来一直在边关打仗,比起大明王那个半路出家的前辈,打仗这一块强多了。至于经营?他当然有经营,他知道跟基地的重要性。只不过他没有像大明王那般稳扎稳打。给人一种随时都有可能跑路的错觉。
对于如此嚣张的反贼,朝廷的态度是狠狠打,一举剿灭,绝不姑息。言下之意,就算要俘虏,也只要底层反贼。反贼高层统统杀了。绝不能像上次一样,留下那么大个祸害藏在山里面,随时都能跑出来再次成为祸害。
拖延了这么长时间出兵,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粮草军械准备充足,还备了一笔开拔银。
此次出征所需资源,户部承担了大部分。剩下的,户部和兵部,两个衙门联合起来,先斩后奏,直接从江图手中截留。
江图得知消息,二话没说,直接进宫告状。状告户部和兵部抢夺老皇帝的内帑。那些物资那些银两,本来是要入库,充入内帑。如今全都被户部和兵部联合抢走了。
他用的是“抢”这个字,情绪感染力极强。
老皇帝当场就炸了。
炸毛的老皇帝看起来很可怕,却又很快冷静下来。
老皇帝并没有处置户部和兵部的官员,对待两位尚书也是好言相劝。但是,转眼之间,就将两位尚书的得意门生,找了个由头,打发到边远地区为官。妥妥的贬斥。
老皇帝死之前,恐怕都回不来京城。
如此小心眼!
户部尚书有些心灰意冷。他没有贪污,他只是按照惯例拿分润,这是官场规矩。他要是不拿,下面的官员自然也不敢拿。都不拿,大家都没办法进步。他自问做户部尚书这么多年,还算称职,该办的事情,或有拖延,但最终都解决了。
这回截留江图的银子,也是为了解决西北反贼,并无私心。得意门生却遭到老皇帝贬斥,被打发到边远山区当官。这一去,也不知七八年,还是十来年。人生最好的年华就被浪费了。
他心情郁闷,暗骂老皇帝刻薄歹毒,心眼太小,毫无人君胸怀气度。正好太子殿下发来友好的信号,他果断回应。
过去,他从不参与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对于太子他同情,但从不掺和。他没有派系,硬要说派系,他就是个纯臣。
但是这一回,他改变了主意。
他希望太子殿下能尽快登基,不能再让老皇帝继续祸害天下,祸害朝堂。老皇帝活得太久了,近五十年的皇帝,想想都觉着可怕。
退位让贤,理应如此!
跟他相似想法的人不少。
大家都受够了老皇帝的任性,老糊涂一个,修道宠信佞臣,典型的昏君做派,令人不耻。
这些人聚在一起,一股暗流在京城涌动,随时都会爆发出来。
……
陈观楼走在幽深又恐怖的诏狱内,心情惴惴,略显不安。
他来诏狱,不是坐牢,而是转移两个犯人。
有两个犯人,受刑过重,命在旦夕。诏狱希望保住这两人的性命,但诏狱的环境比之天牢更加恶劣,根本不利于养伤。于是乎,有大聪明想出办法,将犯人转移到天牢养病,手续上依旧是在诏狱蹲大牢。只占用天牢两间牢房,不占用名额。
这种荒唐的事情,牛狱丞竟然答应了。
牛狱丞的解释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孙道宁就会将他赶走,他要趁机和各大衙门打好关系,为跳槽做准备。
诏狱这边,给他许诺了一些好处,因此他愿意冒险转移两个犯人。
陈观楼就问他:“万一人死在天牢,怎么办?”
“生死由天,我们不用负责?”
“确定吗?有书面协议吗?”
上一篇:转生成绿龙的我屑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