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长生,不死的我终将无敌 第124节
王顺儿一副痴痴呆呆的模样,好一会,眼神稍许有了点活人样,“多谢。并无未了心愿。”
“你的家人亲朋,你就不想知道他们的情况吗?”
“夷三族,是我连累了他们。”王顺儿眼中闪过了痛苦之色,勉强有了点人气。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官兵抓住。真落到官兵手中,当武脉被锁,他很清楚自己这回逃不了,死定了。只是连累了无辜的家人。
陈观楼沉默了片刻,接着说道:“有什么需求,尽管提出来,会尽量满足。”
王顺儿摇摇头,他什么要求都没有,只求尽快赴死。他不想活了!
陈观楼见他存了死志,真担心他熬不到行刑那一天,说道:“以你的实力,完全可以自己逃命。你被抓,是因为你重承诺,讲义气,是真汉子,对得起任何人。王大侠,你该想开些,是大明王那群人对不起你,你应该说出真相。”
“是我做人太失败,我不怨任何人。”王顺儿缓缓说道。既已心死,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只求速死。
陈观楼不赞同,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他郑重说道:“不是的。你中途加入,实力强劲,碾压大明王那些乡党兄弟,遭遇排挤在所难免。你被抓,分明是那些人合伙起来故意陷害你,同你做人好坏没关系。你纵然是个圣人,也会遭到排挤。此事无关人品,全是利益之争。
大明王刚成气候,内部已经开始争权夺利,容不下中途加入的外人。偏偏大明王不肯下狠手压制这股歪风邪气,以至于王大侠遭遇小人算计,落到今日地步。此事,大明王责任最大,其次是他的那群排外的乡党兄弟。王大侠,你自始至终,并没有错。若有错,错就错在,你错信了大明王,错误的加入了大明王的队伍。”
“难道大明王做得不对吗?”王顺儿突然激动起来,“你没去过金州,你不知道金州的百姓如何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求存。大明王为百姓谋一条生路,纵然他私德有亏,纵然他能力有限,纵然他对不起我,但他对得起金州百姓,对得起金州的穷苦人。只恨,几年努力,一朝满盘皆输,金州百姓又要遭殃了。”
尽管大明王在最后关头背弃了兄弟情义,做了一回小人,可是王顺儿自始至终都没有恨过大明王。
大明王只要对得起百姓,就算要他的命又如何,他心甘情愿。
这是一种献祭式的信仰。
陈观楼不理解,但敬佩!
因为他做不到。谁敢背刺他,谁敢暗戳戳算计他,他必定十倍报复。
他做不到王顺儿这般坚持无畏。
为了激起王顺儿生的意志,他说了一句戳肺管子的话,“如果大明王变了,变成了你最厌恶的那种人,只为私利,不管他人死活的人。如果有一天大明王向朝廷投降,又当如何?”
“闭嘴!”王顺儿猛地起身,他身上铁链跟着响动,守在牢门的两位狱卒如临大敌。
陈观楼摆摆手,示意狱卒不必紧张。
“我只是探讨一种可能性。人心易变。”他轻声说道。就比如老皇帝,十年前的老皇帝,人人都夸英明神武。十年后的今天,臣子们都在心头大骂昏君。
“不可能!大明王绝不是你说的那种人。这天下已经烂透了,恶霸横行,土地兼并,官官相护,卖官鬻爵,盘剥压榨,卖儿卖女,驭民为奴,民不聊生。这天下早已经病入膏肓,这天下离不开大明王,天下需要无数个大明王。纵然有一天大明王不在了,但他播下的火种,必将照耀世人。我不许你诋毁大明王。”
王顺儿咬牙切齿,面色狰狞可怖。可以诋毁他,可以夷三族,可以将他千刀万剐挫骨扬灰,但他决不允许任何人污蔑诋毁大明王。那是精神寄托。肉体可以被毁灭,精神将永存。
若是连精神都被否定,被玷污,那么他这些年的努力,他付出夷三族的代价,成了什么?
岂不是成了一个笑话。
陈观楼又是钦佩又是摇头叹息,王顺儿是个纯粹的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
他说道:“想知道大明王的结果,那你就得好好活着,争取活得长久一点。临死前,好歹多了解一些大明王的处境。”
王顺儿神色微动,“放心,纵然我求速死,也会坚持活到行刑的那一天。我会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明王的兄弟没有孬种,纵然千刀万剐,也绝不更改心中志向!”
“好志气!”
陈观楼吩咐狱卒,“好生照顾王大侠,莫要委屈了他。有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
狱卒们也敬佩王顺儿不怕死的精神,满口答应下来。
被陈观楼这么一刺激,王顺儿身上倒是多了点活人气息,至少眼神不再是痴痴呆呆,他长时间陷入思考,依旧一天一句话都不说,但任谁都看得出来,他的精神是饱满的。
陈观楼给他送去文房四宝,告诉对方,“你可以将你所思所想写下来。若有托付之人,说一声,这点小事不在话下。”
王顺儿迟疑。
陈观楼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你的案子,上面已经结案,只等最后明正典刑。你写的内容,只要没有犯忌讳的,上面不会过问。”
王顺儿半信半疑,“当真不过问?”
“你要写大明王的秘密吗?”
“当然不会。”
“所以嘛,只要你不写大明王,没人关心。”
陈观楼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上面的主张就一个,听宫里头的吩咐,将王顺儿明正典刑。这期间,别出幺蛾子就行。王顺儿想写点东西,比如将自己的信仰思想写下来,根本没人过问。
于是乎,王顺儿开始提笔写自己的遗书。说是遗书,其实不准确。他是在写生平,是在对自己短暂的人生做出一个总结。
每天所写内容,狱卒都会交到陈观楼手中。
陈观楼看了后,锁进抽屉。
武班头调侃他,“陈头不愧是读书人,对一个即将被凌迟的犯人,还如此有人情味。”
“武头何必笑话我。换你,你也会这么做。人都要死了,临死之前,给点甜头有何不可。”
“话是如此,可那毕竟是大反贼。”
陈观楼呵呵一笑,“什么反贼,我这里只有阶下囚,全都一视同仁。”
武班头一愣,接着哈哈大笑出声,“你们读书人就是有说头。没错没错,都是阶下囚,一视同仁。”
第192章 有本事就去告
五月下旬,大老爷班师回朝,第一时间赶往宫里头请安,上交兵符印信。至此,金州平贼统帅的任务,彻底结束。
老皇帝见到大老爷,很是高兴,当着众臣的面夸了又夸,就是不肯给点实际的好处。不给升官加爵,只给了金银珠宝,土地田庄,婢仆女人。
以大老爷的功劳来论,这点赏赐,根本配不上。带着明显的打压意图,就差卸磨杀驴。
不少朝臣都神情古怪,似乎很意外大老爷竟然遭遇如此对待。
两位相爷眼观鼻鼻观心,对于老皇帝的处置,他们早已经了然于心。也清楚知道给大老爷的赏赐,着实薄待。
但,这是老皇帝亲自定下的,他们也不好置喙。只能替大老爷叹息一声,倒霉崔的,遇到个昏聩的天子。
不说晋升爵位,升个官职总可以吧。
偏不!
老皇帝不给爵位,也不肯给官职,只肯给一点金银钱财打发。
如此吝啬,以后谁还愿意用心打仗,建功立业?如此做,不仅仅是寒了大老爷的心,更是寒了天下武将的心。
但是老皇帝有不同的想法。
他吝啬赏赐大老爷,却大方犒赏军中将领,玩的就是拉拢分化。下面的武将同勋贵走得太近了,他不满意。
他在用打压大老爷,提醒天下武将,想要升官发财就莫要和勋贵走得太近。身为朝廷武将,只要守着本分,好好当差,朝廷绝不吝啬官职和钱财。但是,如果和勋贵走得太近,那就别怪朝廷打压。
大老爷也深知其中含义,难免心灰意冷。
老皇帝这些年对勋贵越发忌惮,不复早年那般重视,徒呼奈何。大势如此,他只能顺着老皇帝的意,退居二线。老皇帝用他的时候,他就老实当差。老皇帝不用他,他就只能闷在家里当个纨绔。
勋贵们服气吗?
肯定不服气啊!
只不过犯不着和老皇帝争一时之长短。
勋贵求的是百年世家,老皇帝不待见他们,那就默默等待新皇登基。新皇肯定需要勋贵的支持,届时,勋贵又能抖起来。
总之,大家想法一致,不在乎暂时的冷落,只求长久的富贵。
领了赏赐,大老爷请辞出宫,回家喝酒去。
侯府大摆宴席,连摆三日庆贺。
前两日招呼各方宾客,最后一日家族聚会。
陈观楼有幸得了邀请,提着一份礼物,前往侯府赴宴。
杜夫子也在被邀请之列。杜夫子在侯府教书多年,于是被安排到家宴上,这是一种亲近之意的表达。
杜夫子很是满意。
见到陈观楼,就热情招呼起来。
两人既是忘年之交,又是生意伙伴。自从陈观楼带杜夫子做古玩字画买卖,杜夫子有钱了,整个人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以前是郁郁不得志老学究,如今是志得意满人生第二春的杜先生。
“你要不要见大老爷?过几天大老爷闲下来,我可代为通传。”
“我见大老爷作甚?大老爷打了胜仗,可是,既无升官也无加爵,想来大老爷心里头是不满的。这个时候凑上去,岂不是自讨没趣。”
杜夫子一听,顿觉很有道理,接着感叹道:“真没想到朝廷竟然如此吝啬。”
陈观楼嗤笑一声,背着人,悄声说道:“哪里是朝廷吝啬,分明是老皇帝吝啬。”
“嘘,此话不可乱说。”杜夫子一脸紧张兮兮。
陈观楼转眼又笑起来,“不过,大老爷出门一趟,着实发了财。回来那天,我亲眼看见,运送货物的大车绵延数里路。据说还带回来几个漂亮的姨娘,其中一个还有了身孕。大老爷真了不起。”
出门打仗,发财生孩子,啥都没耽误。礼物收到手软,女人收到腰软。更厉害的是,大老爷光明正大收受礼物,光明正大将这些礼物带回侯府,丝毫不怕御史弹劾,更不怕朝廷问罪。
摆足了姿态,本侯就是个贪官,让本侯凄风苦雨和将士同甘共苦打仗,那是不可能的。看不惯就告我啊!告赢了算你们厉害。
没有哪个朝臣会在这个时候拿着这点把柄状告大老爷。纵然是炮仗一般的御史,也知道拿这点小事弹劾大老爷没意思,毫无力度。还不如拿纵兵祸害李相老家一事弹劾,打击力度更猛烈。
奈何,大老爷毕竟打了胜仗,还抓了反贼的第三号人物,功过相抵,大家干脆捏着鼻子忍了。
等下次大老爷犯事,到时候秋后算账,新账旧账一起清算也不迟。
上一篇:转生成绿龙的我屑一点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