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渊入侵到一剑爆星 第453节
坐下来后,参谋祁景辉将一台笔记本推到陆恒面前,介绍道:“这是深海小队在海底拍摄回来的画面,根据传回来的数据,裂隙位置在水下1200米,非常深。”
陆恒看着视频里的画面,和记忆中的情况差不多。
画面里,漆黑一片的海底,只有深海小队带的照明设备提供光亮。
随后,一名深海小队成员放出照明技能,将四周点亮,让视频清晰许多。
视频里,可以隐约看到一个两米长的区域,滚滚涌出气泡。
气泡向上扩散,弥漫开来,使得海水都变得浑浊了。
在气泡涌出的同时,还有海水被卷入裂隙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就像是一头巨兽在吞咽海水。
深渊裂隙在扩散迷雾的同时,确实会吸走海水。
不止是海水,空气也会穿过裂隙流入深渊世界。
不过,相对蓝星海水和空气的总量来说,深渊裂隙的吞噬速度不算快,想要让蓝星海水枯竭,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
所以海水的流失并不是这个时代需要担心的事情。
真正的威胁还是从裂隙中弥漫出的迷雾,会不断压缩人类的生存空间。
陆恒看完视频之后,又看了一下特战队传回的报告,数据都没什么问题,只需要制定行动计划,把裂隙摧毁,这次任务就算成功了。
参与讨论的参谋已经给出了几个方案,现在正在讨论选择哪个方案,并优化方案。
想要摧毁深渊裂隙,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空间系的能力,关闭裂隙。
比如陆恒的二转源质能力【裂隙斩】,就可以斩断裂隙。
不过,目前特战队没有人掌握足够破坏深渊裂隙的空间能力,所以只能使用其他办法。
如果没有空间系的能力,主要通过爆破来摧毁裂隙。
想要摧毁裂隙,所需的爆炸威力非常大,至少是核弹级别。
而且,不同的介质,所需的爆炸威力也有所不同。
相对来说,介质的质量密度越高,所需的爆炸威力临界值就越高。
在真空中,因为没有介质存在,所需的爆炸临界值是最低的。
而水的质量密度远比空气高,所需的爆炸临界值几乎是常见介质里最高的。
关于摧毁裂隙的爆炸临界值,大夏科学院已经做过相关的研究,得出了各种常见介质里的临界值。
不过,由于研究所需的条件太苛刻,所以得出的数值样本比较少。
想要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往往需要远高于临界值。
现在战区指挥部正在讨论的方案,都是使用核弹把深渊裂隙炸掉,但具体使用哪种爆破方案,还在讨论。
因为介质是海水,而且这个裂隙的直径超过两米,所以计算出来的核弹当量有点大。
由于有深渊魔物存在,所以核弹的投放,需要海洋系战士负责。
而核弹爆炸对投送核弹的海洋系战士威胁巨大。
现在指挥部希望找出一个可以保证海洋战士安全的方法。
陆恒听完在场军官、参谋的讨论之后,咳嗽一声说道:“我有另一个方案,各位听一听。”
这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投来询问的目光。
其实,陆恒可以现在赶过去,用裂隙斩摧毁深渊裂隙。
不过,这个位于海底的裂隙直径超过两米,想要完全摧毁,难度不小,需要进行多次斩击,耗费巨量的源质能量。
而且,这是特战队的任务。
陆恒希望特战队有独立执行任务的能力,而不是每次都要自己去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也是给军方高层一个信号,尽快培养拥有空间能力的异能战士。
因此,陆恒打算给特战队提供另一个解决方案,于是打开特战队的资料,确认了几名关键战士的战力数据,接着说道:
“我看了几位特战队战士的能力,其实可以把介质从海水变成空气,那样所需的当量可以减少到十分之一。
“可以将江韶苒的【唤潮使者】能力,和简晴的控风能力,以及另外几名队员的能力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直通海底漩涡,形成空气环境。然后由陈子航投入核弹到指定位置后引爆。”
经过一众参谋讨论,认为这个方案有希望成功,但对简晴和江韶苒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陆恒对简晴的能力有信心,所以笃定这个方案能成功。
李归宁和几名高级参谋交换意见之后,做了决定,按照陆恒提出的方案执行。
方案经过优化之后,向前方特战队下达命令。
接下来就是等待行动后的报告了。
作战计划已经安排完毕,李归宁起身,拍拍陆恒的肩膀,然后往外走去。
陆恒起身跟他来到隔壁的办公室里,坐在沙发区喝茶。
李归宁的副官送上茶水之后,就退出房间,将门带上。
“特战队这次任务完成得很漂亮,只用五天就找到了裂隙的位置。”李归宁先称赞了一句。
毕竟这次的马六甲航道迷雾危机已经断断续续持续半年时间,包括白鹰联邦在内的众多发达国家都没有能力清除迷雾,甚至连裂隙点都找不到。
特战队里的深海小队只用了五天就找到了裂隙点,这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还要等最后的结果,不能算完成任务。”陆恒虽然对特战队有信心,但还是觉得应该严谨一点。
“只要找到了裂隙点,摧毁裂隙只是时间问题,一次没能成功,那就多来几次。”李归宁对此并不担心。
只要能解决这次迷雾危机,多用几颗核弹不算什么。
而且,解决这次危机之后,南方战区会在安达曼海修建军港。
未来大夏可以将这条蓝星最重要的航道掌握在手里。
经过这次的深海迷雾任务,李归宁已经看到了海洋系战士的重要性。
要不是陆恒亲自训练了这样一支深海小队,就算特战队出动,也很难找到海底的裂隙。
毕竟普通的海洋系战士,没有经过技能升级的话,就算拥有水下加速技能,最多也只能达到海豚速度,潜入海底也会被水中的深渊魔物当成点心。
正因为这支深海小队有了陆恒的支持,才能在几天时间里形成海底战力。
因此,李归宁这几天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陆恒,你觉得我们是否应该大力培养海洋系异能战士?”
他所说的大力培养海洋系异能战士,指的不是几十人或者几百人,而是要组建一支深海舰队。
陆恒听完他的询问,过了两秒钟才答道:“我认为需要大力培养,多大的资源倾斜都不为过。现阶段的海洋系异能战士数量太少了,如果没有资源倾斜,很难培养出成规模的海洋战士。”
海洋系的强化路线起点太困难了,起步就需要【水下呼吸】和【水流加速】两个技能。
当然,效果类似的其他技能也可以,但这不是重点。
因为海洋系技能的价格普遍不高,买这个类型的晶核不难,难的是技能槽。
起步就要用掉两个技能槽,而且这两个技能上岸之后零战斗力。
也就是说想要成为一名战力强大的海洋系异能战士,初始技能槽数量三个都不够,四技能槽起步才能初期形成一定的水下战斗力。
可是,一个异能者初始技能槽能到四个,已经是顶尖资质,走其他强化路线,有希望成为顶尖异能者,谁会放弃这种优势,跑到水里去当虾兵?
因此,不给大量资源倾斜,很少会有异能者愿意走海洋系强化路线。
李归宁之所以和陆恒聊这个,是想探讨一下未来海洋系战士的前景,然后决定要投入多少资源。
资源倾斜肯定是要的,但具体倾斜多少,需要有一个尺度。
李归宁想要探讨的就是这个尺度:“你觉得海洋系战士的培养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模?”
陆恒想了一下,回道:“多多益善。”
李归宁听到这个回答,略微有点意外。
多多益善,意味着越多越好。
可是,人类毕竟是陆地生物,海洋系战士的培养,不至于到多多益善的程度。
陆恒之所以这么回答,不是随口说着玩的,而是真的认为海洋系战士的培养越多越好。
因为,记忆里有额外的信息。
影响海洋系异能战士走向的事件就是在深渊降临第二年六月开始的,从这个时间段开始,未来海洋系异能战士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因为……会有海底文明出现。
没有错,陆恒重生的记忆中清楚的知道会有海底文明出现,那是一个如同亚特兰蒂斯般神奇的文明,一个海底世界。
这个海底文明第一次出现,就是在深渊降临的第二年六月。
不过,海底文明刚出现的时候,并没有立即引起人类的关注,而是随着海底深渊战场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海洋系异能者的作用越来越大,才逐渐获得各国重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陆恒才会说培养海洋系异能战士多多益善。
无论培养多少的海洋战士,都有地方发挥他们的作用。
而且,深渊战场的征召会根据异能者自身的能力进行征召。
袁瑶瑶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她的机械之心路线,使得她多次被征召去赛克斯文明。
上一篇:封神:毒士太白,王母劝我冷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