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63节
说着,他让阿大,阿二走到一大推财货面前,将那箱子装精血的抬到自己面前,剩下的都不动。
长孙丹叹息着对儿子说,“我先前还说老恩主知道这件事九泉之下也会高兴,倒是说轻了,若有这孙子,我愿意立马赴黄泉!”
这也是扬名,此番话一说,再加上今天的故事,少不得被史家和儒家记一笔。
说了礼,周铁衣该说点实际的了,他来这里,当然不只是让周家故旧分享天恩。
恩威并施,没有威,只有恩情可不行。
他放下茶碗,发出清脆的响声。
长孙丹看向周铁衣。
周铁衣说道,“如今乃是盛世,天下财货富足至极,少不得贪赃枉法之辈。”
我知道周家的门生故旧里,很多都要贪一点。
不贪,怎么可能让周家做了三代的二等将军,就算圣恩隆重,但周家那些兵怎么养的,周铁衣自己清楚。
士兵们苦哈哈地跟着伱卖命,不给买命钱,那才是亏心。
长孙丹说道,“这点,我作为刑部侍郎难辞其咎。”
作为周家的门生之首,周擒龙领兵在外,我没有管理好朝堂的门生们,实在是难辞其咎。
周铁衣笑道,“天有不测风云,我等更应该惜福,安分守己。”
现在朝堂局势变化大,大家都看着我周家,随时准备动手呢,你们安分一点。
长孙丹点头说道,“是啊。”
周铁衣继续说道,“正是因此,我等更应该效法圣人,节俭克己,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你们以前贪的,尽快去平账,这两年大家辛苦点。
“因此圣上降天恩,我不敢独享。”
这些东西你们拿去分,这是我周家补的。
虽然东西少,但代表着我周家没有失宠,上面还贴着皇封呢!
只要我周家不倒,以后有大家好日子过!
长孙丹思考片刻,说道,“可惜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啊。”
可惜有的人太贪心,积重难返。
周铁衣冷笑道,“侍郎手握刑法,正是替天行道之辈,如何出此言语。”
我们周家自己先动手,别给人留下话柄!
长孙丹沉吟良久,起身拱手道,“学无先后,今日受教了。”
第83章 孤魂野鬼
周铁衣在长孙府内用了晚宴。
坐在长孙府安排的马车上返回周府。
马车之上,周铁衣望着窗外玉京山的盛景,见两旁都是华美店铺,来往都是绫罗衣衫,甚至给他一种到了仿古奢侈品小街的感觉。
如此美景,引天下英雄竞折腰啊。
周铁衣由衷发出一声感叹。
在早上,他将请帖递给司律,司民两府之后,就是周家对两司宣战了。
这不是说笑。
他想要当弄臣,而且是千古弄臣,独享君恩。
那只能够当个孤臣。
幸好这个世界圣上在天京内举世无敌,不用忌惮兵权,不然他们周家更难办。
政治斗争一开始,在没有找到新的平衡点前,一定是疾风骤雨。
自己绝对不能够松懈一点。
所以第一步,就是找自己的错误。
长孙丹作为刑部侍郎和周家门生之首,他手里一定有本账。
他去清账,比自己和周家快得多。
甚至因为不在主位,看得更清楚一点。
至于周家自己的账。
周铁衣笑了笑。
周家当了三代三百年的二等封号将军,若是家里面的账还有伤天害理的地方,周家早就被灭门了,因为智商就不足以支撑起这等权势。
按儒家的话来说,这叫德不配位。
不是说周家很清廉。
而是这种权势下,周家想要干坏事,缺德事,已经不用自己动手,只需一个眼神,一句感慨就够了。
就比如自己今天做的,自然有刑部侍郎替自己背锅。
甚至可能很多坏事,缺德事,周家根本不知道,只是下人们理解错意思罢了。
自己今天得了恩宠。
还有一个重要的信号。
那就是自己从《乞罪表》上松绑了。
前几天儒家不对自己动手,愿意让着自己,一方面是以直报怨,另外一方面他们那位圣贤可还将自己绑在《乞罪表》上呢!
而今天,自己一篇万古文章一出,圣上连番赏赐,已经说明,圣上要保自己!
圣上要保自己,儒家自然不会同意。
反倒是和天后的过节,成为了小事,甚至在对抗儒家上,自己与天后有默契,不会互相拖后腿的,不然只会让儒家占了便宜。
虽然周铁衣没有和天后说过一句话。
但就天后今天那句‘万古文章’,周铁衣就知道天后的段位很高,棋艺至少在自己之上。
自己只不过借了道家的气运,占了先手罢了。
以后胜负还长着呢。
毕竟大家都活得久。
儒家想要直接清理自己和周家,肯定不是简单的事。
所以儒家要动手,一定会从周家的门生故吏开始。
兵家有个好处,那就是抱团。
但这也是坏处。
就像自己有事,在尉迟府前站两个时辰,右将军怎么都会见一见。
对于武勋来说,不能庇护下属,就像个死人一样,根本没有缩头乌龟这种说法。
特别是这个时代,兵家需要直接和士兵建立手足之情,你不庇护属下,没人认你这个将军!
所以周家的门生故吏出事,一定会牵扯到自己。
到时候一举一动,全在儒家眼睛里,容不得半分沙子。
倒不如让刑部侍郎先去清账。
他们儒家就算想要算账,总不可能比拿着账本去清账的快吧!
除非他们儒家疯了。
学自己在诛神司快刀斩乱麻。
但自己当时一刀斩下去,将百官补荫之路斩断一半,现在这个问题都还没有了结呢。
儒家呢,他们敢对百官贪没的灰色地带斩这一刀吗?
那样,圣上容不得他们!诸子其他学问也容不得他们!甚至他们自己都要分裂成几派!
这反腐,也是有学问的,还是一门大学问,急不得。
想着,想着,马车就驶回了周府。
还没有等自己进门,就有一仆人慌张地跪倒在地。
“周总旗,您快去看看我们家少爷吧!”
周铁衣目光落在这仆人身上,他记得,这是昨天那个梅府的门子。
思考了片刻,周铁衣先是去府内请了妙玉师姐与自己同行,然后说道,“带路。”
一边重新坐上马车,他一边由衷感叹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今日始知矣。”
当马车重新到梅府门前之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