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69节
······
茶室之内,周铁衣和琯琯已经喝完了一盏茶,初步交底之后,琯琯看向周铁衣,“若相公真有神通,不妨施展出来,对于我来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尝试,但前提是要看得见希望,不然我宁愿等下去,等到外面的人来找我们。”
“我虽然是无依无靠的孤苦命,但是记挂相公的人可不少,我相信他们会为了相公冒险,到时候必然能够带来新的变化。”
周铁衣沉吟了片刻,问道,“你对我刚刚讲解的法门能够理解多少?”
琯琯浅浅地笑了一声,然后闭眼,过了十几息之后,她再次睁开眼睛,不过眼中已经倒影出一轮血月,在血月的映照下,重新化为凡人的琯琯这具身体气血勃发,逐渐向修行者转变。
理解周铁衣这篇基础法门,她只需要十几息就够了,不过还没有等琯琯自傲,周铁衣伸手在她面前一抓。
神通【篡神】。
下一刻,琯琯就像是被剥夺了某种东西一样,提升的气血重新跌落,而在周铁衣掌中,一只巨大的血色蝙蝠腾飞。
琯琯难以置信地问道,“这是?”
周铁衣笑道,“血兽。”
第605章 影响
周铁衣的方法很简单,太初有神,神与道同,最初的先天神祇都是天地规则的一种人格化体现,所以祂们才能够无比强大。
周铁衣本命神通【篡神】刚好就是一种窃取规则的规则,以前他只能够窃取那些暂时无主的规则,要么主人陨落,要么主人在被镇压之中。
而现在随着周铁衣对道的领悟力增强,本身越发接近圣人的境界,他的【篡神】神通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就算是其主人在清醒状态下,周铁衣都有一定概率能够窃取。
既然神祇是规则的人格化体现,与其让血海尊首藏匿于每个人的气血之中,还不如直接将其‘窃取’出来,以血兽的形式表现。
这样一来,只要再次击杀血兽,那么聚集的血海尊首的意志就会被进一步削弱,当大量的血海尊首的意志具现化被杀死,被众人观察到,那么自然会削弱血海尊首圣人生死重叠的特性,让祂偏向于死亡一侧,无法轻易复生,这就是周铁衣的计谋,也是他从姜太一复活这件事上学到的东西。
从琯琯身上抓出一只血色蝙蝠之后,周铁衣伸开手掌,没有了他的束缚,这只血色蝙蝠带着血影从禅院之中飞出,在天空中盘旋,然后扫视下方正在修行的人群。
对于这些意志极度混乱的血兽而言,它们根本没有谋定后动的想法,在它们眼中,修行周铁衣梦武之道的人就是最大的‘补药’,当足够多的补药聚集在一只血兽身上之时,血海尊首的意志就能够完成复苏。
所以蝙蝠从天猛然落下,扑向正在练武的人群,如同半个人脑袋大一样的利爪即将勾住一个人的后脑勺完成捕猎的时候,忽然禅院四周传来周铁衣宏大的声音。
“修行皆是逆天而行,必有劫数,而后成就大能,此世修武之人,劫数显化,名曰血兽,斩尽血兽,方成真我。”
在所有人惊诧的目光之中,琯琯如同一道利箭从禅房射出,竟然比血兽还要快几分,她伸出如玉的手掌,轻描淡写地抓准血兽落下的破绽,五指化作一柄锋利的名刀,将血兽蝙蝠一分为二,当血兽死亡,一缕缕血气蒸发,带着某种诡秘的意志,陷入更深的沉睡之中,而死亡的血兽则是留下一块半透明的血色琥珀,这块琥珀极为纯净,乃是武道修行的无上神品。
琯琯捡起这块血色琥珀,在手中把玩了一阵,她大概明白周铁衣的意思了。
周铁衣将每个人的血气中一部分具象为血兽,化为劫数,当修行梦武之道的人杀死这些血兽,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因为血海尊首是这个世界的底层规则,理论上无论杀死多少血兽,都不会直接杀死血海尊首,但是杀死血兽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否定血海尊者生的一面,强调祂死的一面。
······
当周铁衣陷入佛陀梦境之时,天下也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首先就是周铁衣和大夏圣上在血海之上的一战,虽然没有人围观,但是两轮象征着大夏气运的绝世神兵毫无技巧地直接撞击下,掀起了两轮血海浪潮,这血海浪潮即使经过其余海域的削弱,但是到达沿海之时,仍然掀起了几丈高的浪潮,淹没了沿海众多城镇,让沿海八省道受灾。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春耕好不容易起了个苗头,也在山河社稷鼎破碎之下变得前途不明,众多投入大量资源资金的省道都向大夏朝廷报告地龙翻身的灾情,一时间加上原本的旱灾,整个大夏上升的态势急转而下。
平章宫,天后处理政务的地方,大夏圣上被一同卷入了佛陀的梦境之中,天后当然不能够对外公布这个消息,所以她假称圣上正在潜心修道,正是关键的时候,所以不见外臣。
好在这件事大夏圣上之前就干过,而如今的朝廷也已经在几轮的政治斗争之中被清理了一遍,朝廷之中的诸多官员都心向大夏圣上,所以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但是没有人提出异议不代表事情可以合理解决。
“石大人,这受灾的八个省道奏折本宫已经看了,现在户部能够拨出多少钱粮来解决?”
天后面前堆积着厚厚的奏折,现在大夏圣上陷入佛陀的梦境之中,对于天后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时刻,既忙碌又让她感到充实,整个天下都因她一言而决,她不再需要担心其他任何人的想法。
石昌盛面露难色,“天后娘娘,这钱的事情好解决,如今有中央银行和交易所,我们只要小心一点以救灾之名发行国债,相信天下臣工都会体量朝廷的难处。”
“但是光有钱没有粮可不行。”
石昌盛态度认真地说道,作为大夏的户部尚书,本身还是三品修行者,石昌盛虽然对比周铁衣,处处都落在下风,但是作为儒家学者中的佼佼者,这半年来认真研究周铁衣的政策,他自然也学到了东西。
就比如为什么周铁衣明明可以有无数的‘钱’来使用,但是仍然让商家断了西部九省道的粮食供给,他的目的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让大夏整体的粮食显得宽裕,因此才能够从容应对改革。
这一点上周铁衣还要感谢佛教那群菩萨们,若不是祂们让西部九省道脱离朝廷管控,周铁衣哪能名正言顺地断粮,一个巨大的帝国很多时候不是被打垮的,而是被拖垮的。
听到石昌盛说到粮食问题,平章宫内的天后心腹们面面相觑,本来周铁衣主导的农耕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是昨天的地龙翻身让许多农田报告受损,就算之后五仙们全力抢救,夏天的收成也顶多和往年持平,同时这也要求朝廷将更多的良田纳入五仙体系的管理之中,不然再遇到天灾人祸就更加难以治理的。
生产粮食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只有分配粮食这一个办法。
天下谁现在有最多的粮食。
世家和诸子百家。
第606章 改僧还俗
世家和诸子百家是天下钱粮最多的地方,甚至普通九成九的百姓不过占一成钱粮,而百分之一的世家和诸子百家的高层要占据天下九成的钱粮。
但是动他们可比动普通百姓的钱粮难多了,因为世家和诸子百家是真的能够撼动大夏朝廷的统治地位。
平章宫内无一人敢接石昌盛这句话,天后凤眼环视宫内,忽然冷笑道,“诸位大人一向学富五车,为今之计,可有办法教本宫如何筹措粮食?”
众多大臣还是不说话,只是用眼睛瞟向石昌盛,意思很简单,谁提出问题谁来解决问题,既然你石昌盛提出了光有钱没有粮不行,那么你石昌盛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石昌盛咬牙拱手道,“如今大夏粮食紧缺,朝廷不如下达旨意到地方门阀世家手中,让他们捐补一二,明年粮食短缺解决,朝廷再补回去?”
还没有等天后回答,现在已经升任为中央银行副司长的梅清臣出言打断道,“石大人此言,莫不是忘了前朝甲子粮荒之事?”
梅清臣说的甲子粮荒就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齐国,当时齐国一样出现大旱,齐国国主也想要通过向地方门阀世家借粮来缓解灾情。
但是当他这条政策颁布下去,反倒是引起了整个齐国的抢粮潮,不仅受灾的地方没有米,连原本没有受灾的地方都被地方门阀世家垄断了粮食,最终引起了‘九庭之灾’,‘甲子变更’等诸多灾祸,以至于齐国积贫积弱,在五国之中实力处在最下方,即使是诸葛丹横空出世,也难以挽回齐国的颓败。
石昌盛摇了摇头,“梅大人这话我不同意,当年是五国世家互相通婚,以至于齐国世家虽在国内,但是心向国外,但如今天下尽归夏土,若是向世家们陈述利害,他们还是能够做出决断的。”
梅清臣冷笑道,“石大人这是将天下世家想得太好了,不如石大人先在朝廷之中征收粮食实验一番,我愿意与石大人共同献粮,只留下一家口粮,看看朝廷忠心的臣工有多少?”
石昌盛听到梅清臣这么一说,顿时急了眼。
以前梅清臣就以清廉名于世,所居不过一院,手下也不过两个家丁护卫,之前还要担心不成器的儿子梅俊苍,现在梅俊苍跟着周铁衣,梅清臣更是可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以梅清臣的倔脾气,他甚至可以自己每天只吃一顿饭,妻子吃两顿来支持朝廷,但坐拥良田千亩的户部尚书石昌盛能够跟梅清臣一样吗?
这刀子总归是砍在自己身上才疼,石昌盛自然是急了,但反过来也说明,朝廷将希望寄托在世家门阀的仁慈之上是多么不靠谱。
天后见石昌盛和梅清臣两人就要争吵起来,一道雪白的月光笼罩两人,让他们不至于在这平章宫内浪费时间,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百姓需要救灾,天后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朝廷的党争之中。
整个朝廷没有了周铁衣和大夏圣上,其他势力又被周铁衣和大夏圣上打压了两遍,全完就是她的一言堂,再弄党争没有任何意义,至少暂时没有意义。
忽然位置靠后的一人出声道,“臣倒是有一计可以解危局。”
众人侧目,说话的乃是平章宫行走张松岳,这人几个月前和高文灿被视为天后提拔的青年才俊,高文灿倒是初露端倪,特别是在解封人屠道统这件事上,虽然没有完全做好,但是至少完成了主体部分,还顺利晋升为名家三品,上三品已经是能够影响天下的大人物了。
“说。”
天后对于自己的亲信,语气更加随意。
张松岳这次倒没有直接说,而是再拱手道,“臣此计乃是毒计,还请天后屏退左右,只留下核心大臣们,大臣们也需要在天后面前立誓,不得传出此事,不然天下必将大乱。”
屏退左右商议密谋,这在宫里面一向都是禁忌,但如今天后是真正堪比大夏圣上,也也知道张松岳的性格,不会无的放矢,所以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了户部尚书等寥寥几人。
而后那冰冷的寒月光辉笼罩此时的时空,不用他们立誓,只要他们敢泄露今日之事,天后必然心生感应。
见天后已经准备妥当,张松岳再无顾忌,“如今天下粮食,只能够出于世家和诸子百家,臣私以为世家不能妄动,所以只能够动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之中,儒释道三家为大,但儒家治理天下,道家清静无为,唯有佛家,和西方佛教不清不楚,又占据天下最多良田,百姓捐赠最多,当以佛家起始,改僧还俗,均分田产。”
儒释道三家都享有大夏特殊的待遇,三家都有税赋减免制度,儒家表现为朝廷众多的官员和天下书院。
朝廷官员需要治理天下,和世家最为紧密,所以不动世家就不能够动儒家。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本身的修行之法,无论以前的道尊天象一脉还是如今周铁衣五仙一脉,都有利于生产,所以道家不仅能够自产自销,还能够供给粮食出来。
现在能够拿出粮食的就是大爷,既然道家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那么站在朝廷的角度上就不要轻易打破这种良性循环,不然逼得道家不仅不交粮食,有可能还会进一步缩减粮食产量。
所以上三家就只剩下一个佛家,佛家修行普度之法,既是我渡人,也是人渡我,所以佛寺之中的香火一向比道家旺盛,收取的钱粮也更多,宰了佛家,自然就能够让天下粮食安定一段时间,就像周铁衣去年断供西部九省道的粮食一样。
但是有一个直接的问题,那就是天后修佛!
在场的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所以即使听到了张松岳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他们倒也没有急着反驳,而是看向天后。
这番策论影响最大的是天后,他们用不着急。
天后眼睛微眯,从这个计策的运行之上,确实很有可行性,如今佛家因为佛教的分裂,本身的力量就直接削弱一半,再加上那难陀寺封寺,青莲寺全力应对血海之灾,整体的实力就再去一半。
剩下天后修佛,虽然改僧还俗对她影响最大,但是这些影响不光是坏的影响,也有好的一面,就比如天后可以借机统合佛家内部的力量,让不服她的流派改僧还俗,让服从她的流派继续修佛。
“如何改僧还俗?”
天后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张松岳答道,“改僧还俗需要两人相助即可。”
“哪两人?”
“大明宫主无名道人,僧部尚书周铁衣。”
天后和张松岳一问一答,群臣的脸色不断变化。
当张松岳说出这两个人的名字之时,大家都露出一副果不其然的样子。
确实如张松岳所说,有这两个人的相助,配合天后在朝廷施政,是能够完成这番壮举。
大明宫主就不用多说了,天下人都知道他不喜欢佛家,若是有机会能够改僧还俗,他一定全力以赴,现在大明宫主又监管着对西部佛教的战事,这个时候更加可以名正言顺的改僧还俗了。
但是剩下的僧部尚书周铁衣可就是一个难事了。
虽然周铁衣名义上是僧部尚书,他也和佛家有众多冲突,但是现在周铁衣进入血海之后音讯全无,如何能够取得周铁衣在这件事上的支持呢?
张松岳也知道群臣的想法,所以他继续说道,“大明宫主那边,天后您只需要下一封密函授权,大明宫主一定会大力配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