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54节
来自陈国白帝道统的一位纵横家说道,“武侯让我们来此会盟,共商破除人屠大计,这么重要的信息都不说,如何取信于人!”
诸葛丹被这位纵横家呛声,也不恼,只是看左右一品,笑着继续解释道,“诸位刚刚不是已经知道了吗?他们四人的因果都难以推演,又以他们三人为盛,诸位,何等因果连我们这些一品都无法琢磨啊?”
诸葛丹点出了最关键的问题,众人眼中皆是震惊,即使是一品,也有几人双手撑着桌子。
圣人!
只有圣人的因果,在场人是无法推演的。
二品们也反应过来,不敢置信地说道,“圣人还在世?是道尊吗?”
“定是他老人家坐不住了!”
“人屠果然大逆不道,他这样屠杀天下百姓,道尊他老人家都看不过去了!”
最后众人都看向诸葛丹,想要诸葛丹给个明确的说法。
诸葛丹抬起羽扇,压了压,说道,“这圣人之事只要不说,那么他就既是,又不是,反倒是说了,那么圣人就从圣位上跌落,只能是,或者不是,因此说了就不灵了。”
二品们有些无法理解,但是一品们隐隐有些体悟。
只有诸葛丹自己知道所有的原因。
在诸葛丹眼中,周铁衣是以前的神尊圣人,只不过在大夏的时代,周铁衣已经不是神尊圣人了,但肯定还具备一些圣人的特性。
因此在这个被循环往复封印的历史长河支流中,周铁衣本身就作为‘不可知’的圣人。
只要自己不点破孙乘龙三人的来历,让三人的道统来源和这个世界交汇,那么三人源自于周铁衣的道统就会具备一些圣人的特性,那就是对与不对重合,既生又死。
就像周铁衣本身一样,他是过去的圣人,未来的圣人,但唯独不是现在的圣人。
这种不增不减的圣人特性,才能够对抗,甚至胜过河洛大阵‘无增无减’的亚圣之道。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贫僧懂了。”
青莲寺的主持捏花一笑。
“贫道也懂了。”
此时玄都山的新任天师才继位,还不是后来的老天师,抚摸着黑白相间的长须。
他们是真的懂为什么孙乘龙是破局的关键。
梅俊苍谦虚地问道,“事关在下师弟,几位前辈可否解答一番?”
诸葛丹笑道,“刚刚我们说河洛大阵有两个难点,一则在‘灭’。灭生,长,盛,衰,灭五个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存在之基,但河洛大阵只能够毁灭前四者,表现在普通人身上,就会让普通人直接略过生,长,盛,衰四个过程,因为这四个过程已经被大阵毁灭,所以只留下‘灭’的状态,也就是死亡的状态,因此就算是道家一品‘并生’也无法抵挡,无论并生多少,只要在河洛大阵中,你都只剩下‘灭’这一个状态。”
“但普通人在此世有生,长,盛,衰四个过程,唯独你们四个,特别是你们三个没有,凭借圣人道统,超脱于凡尘俗世,过去不生,未来不死,当河洛大阵真正作用在你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秘法加强你们这种圣人的状态,从而干扰整个河洛大阵的运行,河洛大阵无法毁灭你们三人,那大阵的道理就会出现漏洞,就像是巨大的积木缺了一块,我们找到这漏洞,就可以彻底毁灭河洛大阵!”
梅俊苍看着笑吟吟的诸葛丹,他不像在场百家之人一样不知道后面事情的演化,他是知道这场河洛大战的结果,那就是百家联手封印了人屠道统!
也就是说眼前的诸葛丹和周围的人都不一样,他和自己四人都是从三百多年后来此,他的目的肯定不是要再经历一次当初的事情,他一定也有所求。
只不过梅俊苍知道的信息太少,他无法推算出诸葛丹真正的想法,只能够试探地问道,“前辈,我师弟不过是七品,如何能够以秘法加持圣人状态?”
虽然诸葛丹说得简单,但是代价呢?
让一个七品加持圣人状态,即使现在的代价是诸子百家承担,但之后的代价就要孙乘龙自己承担了,如果那么简单轻松,诸葛丹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到类似的地步啊!
诸葛丹笑道,“这简单,佛门有‘大宏愿之法’,你师弟先立下平息人屠之乱,安定天下的大宏愿,再由三位一品高僧大德加持,五十万僧众祈祷,即可为你师弟塑造一尊临时的琉璃金身。”
诸葛丹说着,看向那三位佛家的一品大能,这种事情他自己都做不到,唯有在这种关键的历史节点能够完成。
三位佛家一品高僧相视一眼,这消耗他们自然能够承担得起,而且因果也完全能够梳理得清,普通七品当然不可能如此简单立下这种弘誓大愿。
但是孙乘龙现在不同,百家传承是真的将破河洛大阵的希望放在他身上,而他身上的特性也具备这种可能性,而且是很强的可能性。
用周铁衣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孙乘龙在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在天地意志那里的信用很高,高到能够短期贷一笔塑造琉璃金身的功德,佛家的人就像是天地银行内部业务熟练的办理员,加速审批流程,让这笔琉璃金身的贷款尽快批下来。
当然最后贷款的利息和因果都要孙乘龙偿还,而且几乎永生永世。
因为人屠道统只要作乱,孙乘龙就有誓言约束,需要制止。
诸葛丹不等梅俊苍打断,看向儒家之人,“接下来还请嗣圣公以儒家之法,为这小友琉璃金身加持赤德国运。”
嗣圣公思考了片刻,“若有武侯相助,此事也简单。”
儒家一品立德,为他人加持五德之一对于儒家而言并不难,特别是齐国愿意消耗赤德国运,不过这样一来,孙乘龙欠的因果就不只是天地意志,还要再欠齐国一段因果了。
诸葛丹笑道,“等有了琉璃金身为基础,有了赤德国运为连接,到时候再请道家利用并生之法,将这小友与我齐国三十万大军并联,一即是众,众即是一,三教道统汇聚,自然能够加持圣人特性,届时我齐国大军进入河洛大阵之中,姜太一就算有通天本事,也无法分割这份圣人特性了,则河洛大阵可破!”
听完了诸葛丹的解决办法,所有人眼前一亮,不少人甚至拍案叫绝,“果然不愧是庙算无双的武侯,任他姜太一凶威滔天,今日也要伏诛!”
诸葛丹说完之后,还不忘看向孙乘龙,“至于小友的报酬,为了让小友能够与齐国士兵‘并生’,本侯愿传给小友【先天八卦阵】以作酬劳,当然若小友有心,本侯的【后天八卦术】一同传下也可。”
诸葛丹此话一出,周围的人再次侧目,诸葛丹这位大齐武侯能够纵横天下,就靠的是【先天八卦阵】,这阵法对于诸葛丹的意义,一点都不亚于河洛大阵对于姜太一的意义。
诸葛丹愿意传下,如果不是孙乘龙有一位圣人老师,大家还以为诸葛丹要收孙乘龙为亲传弟子,继承道统呢!
对于一品来说,最重要就是道统传承,这是比生死还要大的事情,所以诸葛丹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诚恳,几乎是他个人能够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
梅俊苍隐隐抓住了关键。
并生!
在三百年后,这些齐国士兵可是死了的!
诸葛丹不仅要借助孙乘龙破河洛大阵,而且还要借圣人特性偷天换日,颠倒因果!
他张嘴就想要替孙乘龙拒绝,不过在场的那么多一品高人,看到解决河洛大阵的具体办法,怎么会容得下他一个小辈撒野!
他张嘴,但是却无法说出一句话来。
诸葛丹和蔼地看向孙乘龙,“如何,孙小友,这条件你能够接受吗?”
孙乘龙舔了舔嘴,他知道这代价很大,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甚至用粉身碎骨来形容都不够,用佛家的话来形容,那就是永生永世都要做牛做马偿还因果。
但这么大的代价,也是千载难逢的机缘,字面意义上的千载难逢,一千年未必等到一次的三教联手的机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让自己一步登天。
恍惚间,他有些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来这里,自己那位圣人老师算到了这一步吗?
孙乘龙没有看梅俊苍,而是看向旁边更小的师弟邓学虎,邓学虎抬头,对孙乘龙微微点头。
孙乘龙笑着对诸葛丹说道,“丞相,小子应下了。”
老师当日收徒传法,演化百家法门就教过自己一个道理。
因果不一定要还。
诸子百家还沉浸在老一套因果论中,所以他们三百年后没有斗过老师!
第588章 世间自在天王经
在诸葛丹的指挥下,三教快速行动了起来。
巨大的八卦阵中心,孙乘龙盘坐其中,外面一圈为三位圣僧,分别是青莲寺主持,那难陀寺讲经首座和法华寺主持。
法华寺主持画佛僧在其他两人之前开口道,“小友对我佛家大宏愿法知道多少?”
孙乘龙回道,“不怕您笑话,以前也就在佛寺和书里听过菩萨,佛陀立下诸多宏愿,除此之外,其实一无所知。”
画佛僧微微一笑,“这就够了,我佛家宏愿虽是一法门,但其实也是千万法门,最核心的要点在果,而非在因。”
孙乘龙正色道,“何为果?”
画佛僧双掌合十,“罗汉是果,菩萨是果,佛也是果,一切众生,皆是菩萨,罗汉,佛陀之因,我等尚不能成佛,成菩萨,只是因为我们存在于因位,而非果位,但从无边无际的时间维度来看,一切有情众生,都有对应的菩萨,佛陀之果,我们本就是一体两面,所以佛是众生,众生是佛。”
画佛僧在说话之间,身后显化出一尊巨大的佛陀,这佛陀一手紧握成拳,色泽靛青,一手摊开向世,普度众生。
那浩瀚无垠的功德金光一时间竟然不比天空中即将日中的大日光辉弱,当功德金光汇聚,凝成一束比黄金还要纯净的光辉,照耀到孙乘龙身上,一枚枚龙章显化,汇聚成为一篇无上妙法。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
第一利他,第二,三,四皆是利己。
孙乘龙如今尚不能够利他,所以从因果上,他无法行后三者的利己,但他无法行利己之法,别人却可以帮他。
画佛僧口诵佛号,繁复的佛经落在孙乘龙身上,形成第二愿。
誓断一切烦恼。
霎时间,孙乘龙只觉得脑海一片空明,所有的忧虑,不安通通消失,自己就像是纯净的婴儿一样,用质朴但是却能够看尽事物本质的目光观察世界。
青莲寺主持接着显化自己的辟支佛像,那是一尊奇特的三面佛,左右两边各有一喜一悲两种不同的表情,两只手掌,也是一手持莲花,一手持利剑。
同样纯金的佛光加持从佛陀身上射下,落在孙乘龙身上。
誓学一切法门。
处在空明境界的孙乘龙忽然觉得自己能够轻易听懂那复杂至极,深奥难解的佛经,仿佛自己就是天生当和尚的料,即使他没有修行,但是对佛经的理解已经至少能够做到书本上的极致。
他的被无穷无尽功德金光照耀下的血肉开始按照佛经的功法演化,一枚枚龙章就像是天然嵌入了他的血肉之中,让他身体的纯金之色不仅仅只是因为两位辟支佛的照耀,他本身也开始从内而外散发出佛性光辉。
那难陀寺讲经首座显露出的佛陀之像接近透明,如同一块七彩琉璃,他没有聚集自身功德照耀到孙乘龙身上,而是将孙乘龙身上的佛光折射出去,落在外围八千僧众身上,形成道统雏形。
那难陀寺讲经首座对正在处于佛经之中的孙乘龙说道,“誓证一切佛果,本座宝光琉璃如来,愿闻尊下之果。”
虽然一切众生的未来,都是无上佛果,但是每一位佛陀降世,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因此佛陀之果都不会停留在一本经书上。
所有弘誓大愿法起源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但最后的弘誓大愿却皆有不同,因此有【药师十二愿】,【地藏大愿】等等。
现在那难陀寺首座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增幅器,凡是孙乘龙从佛经中学到的知识,凝聚成为他的道理,即使只是一缕光辉,在讲经首座的折射下,也能够映照八千人,再以这八千顶尖僧人的修持,立马形成道统雏形,传递给来此的五十万僧众,形成一条通天大道。
处在空明之境的孙乘龙一点犹豫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