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395节
董行书放下报纸,在车夫几声问询下,才缓缓下了马车,他下车的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身穿紫衣,如今乃是报纸司司长的柯黯然。
柯黯然感受到董行书在看自己,颔首致意,不过没有和董行书一起走,而是独自走到白玉广场上等候的百官之中。
董行书一瞬间意识到了周铁衣这么做的原因。
柯黯然进京,别人不知道柯黯然献给圣上的策略是什么,但作为当初在赶柯黯然离开的人,董行书怎么不知道!
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这是道统之法,是眼下看上去最适合大夏圣上的道统,柯黯然成为报纸司司长,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信息指明大夏圣上已经选择了这条道路,但至少可以证明,大夏圣上已经在考虑成就三品的事情了。
而成就三品之后,因为道统和大夏皇帝之位的冲突,所以眼下,或者未来的几个月,将是大夏圣上最为虚弱的时候。
这个时候,即使大夏圣上也不会诛杀一位名满天下的有功之臣,不是不想,而是力有不逮!
稍微出现一点闪失,大夏圣上就会和周铁衣双输,让朝廷之上其余的诸子百家获利,所以当周铁衣回京,朝廷局势会变得前所未有的波谲云诡。
晨钟敲响,百官们在羽林卫都统的带领下进入金銮殿。
山呼万岁之后,今天的重头戏就开始了。
刑部侍郎长孙丹作为周家的门生之首,率先出列,“臣贺喜陛下。”
大夏圣上垂下的珠帘遮挡住表情,“何喜之有?”
长孙丹开口道,“陛下天使周铁衣斩三品恶龙于平津渡,扼杀淮河,淇水两神复苏,借明月之相,重挫神道,自古明月之光出自大日,如今天使神威,正是陛下广修道德之果,因此贺喜。”
长孙丹话说的滴水不漏,但所有人都听明白意思,这是替周铁衣前来邀功了。
不过如此大功,确实要邀。
而且这次大夏圣上不能够以千里加急赐一杯御酒了事,而是要用实际利益来表示。
大夏圣上轻笑了一声。
这声轻笑意味复杂。
首先肯定了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喜事,但是却不能够让大夏圣上大笑。
而后大夏圣上问道,“长孙侍郎觉得该如何赏赐?”
长孙丹躬身道,“周铁衣身负陛下重任,太行山墨石案,汤州府湖心书院案尚未完结,如此大功如果不当面封赏未免显得朝廷草率,不如等周铁衣归京,再行封赏。”
这是准备先将功劳要到手,等墨石案查完,如果中间周家有牵扯,也好来个功过相抵啊。
众多朝臣读出了长孙丹话里面的意思,这倒不是难办的事情,而且又是给了圣上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周铁衣这次功劳太大,那好办,等墨石案查完,周家确实牵连,到时候圣上只用罚其他家,不罚周家,来个功过相抵,天下人都能够接受。
想到这里,一位位朝廷重臣们面露些许深思之色。
周铁衣之前之所以敢不顾一切,大张旗鼓查墨石案,推动改革,当时他就不怕挑起诸子百家的矛盾,一个核心的办法,就是用神道这个更大的矛盾去覆盖小矛盾。
就像现在一样,最后查出周家在山铜府有墨石牵连,但周家也诛杀神孽有功,一功一过,就足以将问题摆平。
再好的谋划逐渐完善的时候,始终会被聪明人看到目的,大家也不是聋子瞎子,自然已经猜测出了周铁衣的目的。
但此时功劳已经立下,就算猜测出目的,这个结果也能够让百家和大夏圣上接受,至少是明面上的接受。
大夏圣上看向长孙丹,微微颔首,“此言不差。”
大夏圣上同意之后,又看向右将军尉迟破军,开口道,“你将刚刚的军情急奏拿出来议一议吧。”
右将军目光幽深,拱手一礼,然后开始说起落日关渊蒙那边的军情急奏来。
不过众多朝臣仍然在想着上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周铁衣如此明晃晃的谋划,大夏圣上为什么还是轻易同意了,再不济也可以以担心神孽为由,加派一个天使下去钳制。
但当听完了落日关的军情急奏过后,他们神色略微一动,好像明白为什么大夏圣上现在不能够轻易动周铁衣的原因了。
“北方急奏,渊蒙大军压境之际,虎威将军周擒龙率众奇袭千里,至妙善城,借妙善城僧众,夺此西域关口,后以愚和尚留城中舍利子,于今日寅时,挫败前来支援的渊蒙神将,暂时镇守此城。”
“上疏建议陛下兴兵,彻底夺下妙善城,并且以妙善城为根基,入西域蛮夷百国,设置藩属,断渊蒙根基。”
又是一件大喜事,朝臣们一愣。
太子眼中骇然,但是想到今天父皇对周铁衣立功的表现,心中已经有了定计,眼下正是最好的表现时机,或许能够挽回自己因为周铁衣,在父皇那里失去的信任,于是越众说道,“父皇,儿臣觉得此计不妥,自古兵事劳民伤财,而西域百国又是蛮荒之地,进取西域,乃是以天下之财填无底之源,不过好大喜功之言,实乃祸国殃民之论!”
一直以来,太子李灿虽然上朝,但是几乎不议论朝政,除非是大夏圣上亲口询问,今日罕见开口,让群臣们微微侧目。
不过不等他们思考,就听到御座之上的大夏圣上喝道,“混帐东西!”
大夏圣上御座旁边,自从垂帘听政之后,很少开口的天后今日也罕见开口道,“圣上息怒,灿儿也是忧心国事才直抒己见。”
‘劝解’了大夏圣上之后,天后隔着珠帘,看向大殿之上一脸懵逼的太子李灿,“本宫问你,之前我大夏为何对渊蒙兵锋进犯屡屡困顿,只能够扼守落日关,难以进取?”
太子李灿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然后瞳孔一缩,舔了舔嘴唇,“回禀母后,自古兵事,粮草第一,我大夏运送至前线粮草,途经消耗,时常二十存一,因此普通士兵难以扼守更远的国土。”
天后道,“你明白就好,以前就算有墨家飞鹏相助,也只能够应急,无法长期廉价稳定供应给前线粮草,所以就算打下来渊蒙的地,也是飞地,守不住,但今日不同,前些日子左将军府已经上疏,建议修一条从天京直往落日关的轨道,以火车运送粮草,则消耗锐减!如今左将军已经在北部五省道督建,颇有成效。”
太子李灿回想起三个月前就已经从天京离开,不见踪影的公输盛,当时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周铁衣身上,反而忽略了公输盛才是这条道统真正的创立者。
联系公输盛离开的时间,此时朝廷众多大臣反应过来,公输盛去北边前线,不是去帮周擒龙攻城略地的,而是去帮左将军修铁路的!
北部五省道因为要长期防备渊蒙,所以很多财政是独立自主,钢铁,墨石一向储备极多,又拥有先行后奏的权力,而军队之中又不缺劳工,所以北部五省道要修铁路,速度其实是在天京如今修的这条铁路之上的!
或许那边的铁路已经悄悄试运营了一段,让左将军江守城看到了铁路对于战争的改变,所以他才会支持周擒龙奇袭妙善城的计划!
如今反对周擒龙这个计划,实际上是反对左将军一系的边军将领共同建功立业的心思!
太子李灿一时间冷汗涟涟。
大夏圣上这时开口道,“做错事不能够不罚,即使朕的儿子也一样,不知军事,妄论大将之功,皇后认为该怎么罚?”
天后隔着珠帘,说道,“如今北边正是缺人之际,不如让他过去将功补过,在大将手下当一小兵。”
天后话音说完,董行书这次反而站在了太子这边,“天后此言不妥。”
天后轻咦了一声,“司民觉得本宫此言有何不妥?”
董行书看了一眼太子,然后拱手道,“太子乃是国朝之本,前线兵凶战恶,倘若有所损失……”
御座之上,大夏圣上打断道,“天子死社稷,天下将士可为社稷死,朕的儿子也一样!来人,赐符!”
大太监小心翼翼捧着一玉盘上前,玉盘之中躺着一张符箓,以凤书行文,上书‘大夏皇帝’符头。
“此符乃是生死符,倘若你不幸被俘,为不耽误军国大事,朕当在天京启用此符,你可有异议?”
群臣默不作声。
太子李灿看向眼前玉盘上的符箓,一咬牙,拿起符箓,符箓化作一道白光,与他相融,“儿臣谢父皇赐符,当去前线,为我煌煌大夏立汗马功劳,不教盛世侯专美于前。”
此时大夏圣上露出欣慰的神色,道,“好。”
如此一幕,自然百官赞扬,口称圣明。
第398章 猜忌
过了午时,朝会散去,墨城之中,周铁衣已经知道了朝廷之上新发生的两条消息。
太子监军。
周铁衣哑然失笑,前几个月大夏圣上是绝对不会放心太子的,特别是圣上成功修道之后,太子反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敌人。
但世事变化就是这么快,敌人可以转变成为朋友,更何况大夏皇帝和太子本来就是亲父子。
自己的计策从来就不是从一边开始的,一旦露出獠牙,自然就要多方行动,就算是邀功也一样,大夏圣上可以按下自己这边,但是按不下自己父亲那边。
只是连周铁衣都没有想到,自己父亲的能力超乎想象,居然能够拿下妙善城,当公输盛在前两天通过隐秘的渠道告诉他周擒龙即将攻打妙善城的时候,他都处在惊讶之中。
“妙善城啊。”
书房之中,周铁衣对面,胡文郎看到两份从天京传来的简报,也用感叹的语气说道。
周铁衣看向胡文郎,“你对妙善城很熟悉?”
胡文郎想了想,笑道,“也不算是很熟悉,只不过从小喜欢阅读天下趣事,所以对愚和尚那一段很感兴趣,今日见了令尊借愚和尚舍利抵御渊蒙神将,扼守此城,才知道愚和尚之智啊,他一直记得当年的传法,也一直记得当年僧众的牺牲,只不过他将因果留到了四百年之后,一举奠定今日局势!”
周铁衣目光凝重,感叹道,“天下一品,果然都是非凡人物,愚公移山,不过如此。”
当时南北五朝乱战,愚和尚第二次传法的时候,因为魏武帝在世,所以楼兰国畏惧,接受传法,但是魏武帝身死,魏国大乱,楼兰国立马翻脸,剿灭僧团。
第三次愚和尚虽然证得天下一品,再次去西域传法,但是那个时候天下的僧人们已经不相信他能够传法了,甚至连他自己一度都怀疑这点,所以他花了四百年布局,将火种留给了四百年后的今天。
四百年移风易俗,因为愚和尚没有从大夏召集僧团,反而就在楼兰国传法,所以他的法统一直被认为是西域佛法,而非中原佛法,连渊蒙经过四百年的误导也以为愚和尚只是为了传法。
但是接受愚和尚的传法,自然就接受了一部分大夏文化,妙善城的僧团看似和善,从来不参与纷争,甚至引渡大夏的财货,在妙善城开启互市,与西域诸国交换,就是为了一点点侵蚀这里的文化根基,同时等待一个人再次到西域兴佛法,当这个人带着兵锋去的时候,佛法自然畅通无阻。
而妙善城的愚和尚舍利认可了周擒龙,正是因为周擒龙是愚和尚等待了四百年的那个人!
周铁衣看向胡文郎,“我听说佛门高僧最擅长转世轮回,当年愚和尚死得太快,很多人都说他是因为和渊蒙的神将接连大战,早已经身受内伤,所以才死得这么快,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是故意圆寂,等待四百年后的转世?”
听到周铁衣这么一问,胡文郎内心一阵悸动,不过仍然维持表面的笑容,“周侯何出此问?”
周铁衣摇了摇头,“身在局中,有的时候不得不想得有点多,圣上连太子都信不过,我怀疑父亲好像也很正常。”
说到这里,他哑然失笑。
如此之言,近乎大逆不道,可以说是真正无君无父之辈,不过周铁衣大逆不道惯了,胡文郎此时听着,竟然觉得很正常。
周铁衣虽然哑然失笑,但他真的在想这件事。
当初去大明道宫的时候,大明宫主就告诉过自己,自己父亲能够娶母亲可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双方的八字命数就被无数大能批准,最后定下这个困龙局,而其中大夏皇室和佛家是主力。
既然是主力,那么佛门让一位高僧大德转世,确定此局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很有可能。
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信息暂时不确定,就比如高僧转世是如何进行的,他们可以控制准确的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