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第134节
容颜与雕栏玉砌雕像交相辉映,不减当年。
“太美了,谁能想到你是六十岁的老太婆。”梁岳笑道。
“滚……”
随着神魂衰退,凤凰还丹也维持不住容颜,梁岳真实的样貌已是四十岁左右,若与祝英台站在一起,仿佛像是父女。
“今晚要不要来一次?”
祝英台羞涩低头。
不说话就是默认。
……
三年来,天下太平。
建康宫,太极殿。
时年四十四岁的刘义符完全掌握朝廷。
徐羡之、谢晦、傅亮坐镇庙堂。
自己的妻子鹤云掌握着一支暗中武者势力,隶属皇帝,监视群臣,此势力简称黑衣使者、黑衣卫。
至汉武以来,华夏大地又出现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构。
民间私底下将刘义符称为汉武再世。
“驱逐胡虏,恢复华夏!”
刘义符下达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北伐令。
元嘉三年,南朝动员,汉军北伐。
梁岳家中静观历史,独立世外。
梁岳已做好尸解准备,剩下只待享受这一世,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96章 无愧历史,人仙时代
日出日落,花开花落,一圈蚕丝,便是一年岁月。
蓬莱丹室,梁岳盘腿调息,掌心朝天,掌中趴着一只别人看不见的玉蚕。
玉蚕肥嘟嘟的身形,缠满六十三圈丝线,覆盖大半身躯。
梁岳服下一枚丹药,内力源源不断生成,玉蚕再将内力转化为真气,最后进入天师印内。
原先真气上限是一百缕,经过三年的神魂衰老,如今已变成九十缕。
趁着还未衰退,梁岳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储存更多真气。
内力通通不要,按照秦始皇留下的文献,和氏璧可储存三千缕真气。
六阳阵法如果是待机状态,而不是激发状态下,十天甚至不到一缕,坚持六十年轻轻松松。
所以梁岳空闲时,也会主动储存一点真气,如今回到家中,有的是资源供自己消耗。
行功结束,梁岳来到梧桐园。
“爷爷!!”
两个小不点屁颠屁颠跑过来打招呼,还有一个刚刚学会走路,正躺在祝英台怀里呼呼睡觉。
梁氏宗族,如今也有第三代人了。
桌子上放着古琴蝶恋花。
“英台,快过来……”
梁岳打招呼示意。
“怎么了?”
“弹一首曲子来听听。”梁岳笑道。
祝英台白了他一眼,不满道:“你最近怎么越来越懒了?”
“都六十三了,不懒还干什么呢?”
“说的也是。”
祝英台微微一笑,开始弹奏琴声。
琴声如潺潺流水,绕梁三日不绝。
湖中鸳鸯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当年的人还在此。
人老了,总是喜欢怀念过去岁月。
“英台。”
“怎么了?”
“当年你几岁入学读书来着?”
“十六啊……话说你当年如何发现我的真实身份?”
“咳咳,没事。”
梁岳装作一副老糊涂的模样,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
总不可能说自己当年是有三丈神念吧,墙壁可挡不住神念。
躺着躺着,梁岳深深睡过去。
庄园内,梁景明闲着没事干,在田园四处闲逛。
他的爱好不多,一是练武、二是炼丹,闲着没事干就到田里走一走。
长乐派不染人间富贵,除了炼武就是耕读,平时有柳庄发的工资。
当然,梁景明不限制别人出去建功立业,提前退出长乐派即可。
好聚好散,道统亦可开枝散叶。
这是最松散的组织,同时也是退出人员和原势力关系最好的组织。
与其说是门派,倒不如说是学堂。
与一旁的谢灵运只有一个人的逍遥门相比,可谓是壮大许多。
会稽山麓。
一衣衫褴褛,瘦得只剩皮包骨的男孩步履蹒跚走来此地。
“终于到了。”
男孩望着山上的宫观,两眼模糊,身形一下子支撑不住,倒地不起。
砰!
过一会,才有路过的人发现,赶忙送上山治疗。
男孩再次醒来时,发现床前站着一个中年男子。
“你是许神仙吗?”
“你又是谁?家住何地?”许净明笑着问道。
“我姓李,没有名字,父母早亡,祖籍巴蜀,如今四处漂泊……”
男孩才八岁,并无显赫郡望,家中世代务农,当过童子兵,也曾在高门大姓的私塾外偷学文字。
后来因大族被当今皇帝所灭,故而流浪天涯。
男孩也不是随便流浪,从远古祖先那一脉传下一种怪病,十岁后内脏发热,双目视力模糊,直到双目失明,一般活不过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每一代皆是如此?”许净明惊讶道,从未见过这等怪病。
“是的。”
许净明思索片刻,随即说道:“你留下来观察,既然在弘文亭倒下被人发现,叫你李弘文如何?”
“多谢神仙!”
男孩三拜九叩。
建康城。
刘义符稳坐后方,牢牢把握朝堂。
头戴帝王冠冕,不怒自威。翻阅各方送来的奏折,大部分是一些闲聊家常的问安奏折。
“问安奏折”是听师父梁岳建议设立的制度,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员,每个月必须上交一份奏折,即便没事也要问安。
一是掌握各地官员动向,二是方便能臣夹带密报。
除此之外是各地黑衣卫。
双管齐下,打击贪官,提拔贤能。
除此之外,任用酷吏与宦官,这些人为自己打击豪商官僚,大肆捞钱,以作北伐之用。
之前的北伐屡次不成功,大部分是世家一毛不拔,朝廷只能向民间压榨,导致越北伐,南方百姓越过不好。
上一篇:咱当官的,养几个妖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