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的尸解仙 第126节
此后,梁岳两人在骊山住下。
偶有名士才子周游骊山,两人亦是不避,正常交流,甚至有人上山求药治病,梁岳也没有推辞。
灵宝、碧游两道人的名声传播关中。
梁岳则是隐居深山,研究符法与盗天功。
时光静静流逝。
这一日,一中年道士骑驴行至山下。
“灵宝道人?莫非是葛家人?看来得登门拜访一二。”
寇谦之说道。
第92章 岁月不改,吾即历史
山中阁楼,此时三两人影。
阁楼院前,树荫之下,一面色煞白的童子昏迷不醒,气若游丝。
祝英台一身青色道袍,戴士人幅巾,样貌分不清男女。
梁岳盘坐树下,闭目调息,运转内功。
“孩子什么情况?”祝英台只是看了一眼,便得出大概结论,最后确认一下。
游历数年,梁岳亲身教导之下,医道本领不亚于当初的葛洪。
“呕吐不止、脑袋发热……”达官贵人忧心忡忡。
祝英台拿出三枚丹药,两副药剂。
“每日服用一枚青柳丹,一副退热帖即可恢复。”
“多谢碧游神仙!”贵人连连感谢,随后又说道,“药钱多少?”
祝英台看了一眼男子的衣着,瞬间定出价格,笑道:“五贯一副,一共二十五贯。”
贵人连忙叫下人拿钱过来。
骊山碧游仙人特点就是“看人下菜”,谁的衣裳华美,便会开口要高价。
所获钱财从来不私藏,而是赠予山下穷人。
名声正是因此而来。
名士们反而争相攀比谁的价钱更高。
不远处,寇谦之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青柳丹……南方口音……难道是葛家人?”
待人全部走完,寇谦之这才上前求见。
“在下寇谦之,字辅真,敢问二位何方人士?”
“原来是寇谦之。我叫灵宝,她是碧游。从会稽而来。”梁岳懒散起身,隐居深山日久,无关的礼节没必要费力。
“会稽?阁下可认识梁岳?”寇谦之眼前一亮。
夫妻两人对视一笑,梁岳说道:“我就是梁岳。”
“阁下是大名鼎鼎的梁山伯?”寇谦之惊讶地望着此人。
“不是我还有谁?不过,在下哪来的大名鼎鼎?”
梁岳一头雾水,自己什么时候在北地扬名了?
寇谦之看出梁岳的疑惑,解释道:“当年葛洪前辈游历关中向我们讲道,曾提起阁下,关中学过青柳丹的方士都知道阁下的名字。”
时至今日,他才知道梁岳的道号叫灵宝。
“原来如此,葛洪前辈当年仙逝何处?”
“华山,不过葛洪前辈遗骨已运回句容。”
寇谦之通常在嵩山修行,这次准备前往华山,路上顺道拜访方士,结果见到了熟人。
“对了,葛神仙有件东西留给你,他说将来你自会来拿。”
“何物?”梁岳有些好奇。
“不知,贫道埋在华山。”
梁岳看向祝英台,说:“英台,去华山一趟?”
“随你。”
祝英台表示无所谓。
之后,两人收拾东西下山,走之前,梁岳一把火烧掉阁楼,看着火灭才离开。
山下,此时有一伙车队前来上山。
“你们谁是灵宝道人?”
马车下来一个面色阴柔的太监。
“圣上有疾,邀二位前去看病。”
“阁下请说症状,无须过去。”
太监简单说了一下症状。
梁岳拿出三枚赤红丹丸,说:“此乃十全大补丸,只需服下一枚,即可恢复如常。”
太监将信将疑接过丹药,随即带人离开。
御医一般都是直接控制起来,但梁岳夫妻两人名气太大,在羌人之中也有威望,因此太监不敢造次。
三人步行下山。
寇谦之有些好奇,道:“这枚丹药真有阁下说的效果?”
“里面有一味奇毒,此毒无色无味,服下之后,百病皆消,半年之内必然暴毙。”
寇谦之沉默片刻,随后才说:
“姚兴礼贤下士,崇尚汉学,不应有此待遇。”
梁岳说:
“非也,苻坚也好,姚兴也罢,不过是胡虏君主,出身决定了他们必须以小族凌大族。”
“胡虏扩张时礼遇汉人,若是一统天下,必定压制汉人。”
胡虏仁慈也好,残忍也罢。取决于他们目的是蚕食,还是鲸吞。
所以再英明仁慈的胡虏君主,在梁岳这里都不会得到认可。
除非他们以民族消亡的代价,放弃胡虏文化,彻底融入华夏。
“有道理。”寇谦之略有领悟。
路上,他们聊了太平道的失败,以及灵宝派的改革。
寇谦之宛如醍醐灌顶,为何自己不能创造一个新天师道呢?
“胡虏迷信仙道,不如令他们大修宫观,也算是弘扬华夏文化了。”
天黑之际,三人来到华山。
险恶山道阻挡不了身怀内功的三人,很快登山,山顶三间草屋,内部家具蒙尘。
“汪汪!”
此时,啸天匆匆来迟。
“这只狗还会认路?”寇谦之意外地看了一眼大黑狗。
“此乃啸天之犬。”
“好名字。”
寇谦之来到树下,挖出先前所藏的玉匣,送到梁岳面前。
梁岳打开一看,内部躺着一颗鸡蛋大小,通体火红,中间有形似瞳仁的玉石。
“凤凰胆?”梁岳惊讶道。
此物竟是凤凰胆?
他想起当年鲍靓交给自己的丹方,其中有一副丹方名为凤凰胆还丹,服下此药,容颜不老。
没想到葛洪找到了此物。
“此物有何用?”寇谦之好奇道。
梁岳阖上盖子,叹息一声:“此乃岁月不改,容颜不老的凤凰胆。”
寿命改,容颜不改。
“此物不错。”祝英台笑道
至少使人少一些晚年衰老的悲叹。
上一篇:咱当官的,养几个妖怎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