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武侠世界刺客行

武侠世界刺客行 第341节

  他刚刚在东瀛王宫行刺了最后一批目标,清空了宫中所有练武之人,到此也结束了他长达一年的刺杀行动,随即以‘摩诃无量’开启破壁之门,穿梭赶赴大唐双龙江湖。

  他落地后,打算去握那柄厚背长刀的刀柄,这是他在东瀛的战利品。

  余光在周围扫视一圈,发现附近全是普通百姓,脚下少年更是倒霉,竟然被刀刃误伤。

  他旋即舍刀不管,而是从地上捡起了半截手掌。

  中年汉子见他去捡儿子断手,脱口失声:“你要干什么!”

  他侧头望了中年汉子一眼,宛如尸山血海里冲出来一样,浑身透着催人胆寒的杀气,中年汉子急忙垂头,不敢再与他对视,紧张的牙关直颤:“你……你想捡就尽管捡,求你不要伤害我家小郎!”

  黄四喜没有回话,半蹲下身,攥住少年手腕开始接掌。

  随着黄四喜运入罗摩真气,原本在凄厉惨叫的少年霎时敛住哭嚎,自顾呆愣了片刻,忽然朝中年汉子叫道:“爹,我手不疼啦,身上也不冷啦!”

  中年汉子已经绕过黄四喜身侧,爬到少年身边,低声道:“傻小子,你可别是回光返照!”

  他担心少年是临死前感觉不到疼痛与寒冷。

  少年却满脸激动:“这位大哥在给我治伤,爹你看,我手上的血已经不流了,现在浑身都是劲,他跟神医娘子一样也是神医!”

  中年汉子垂头细看,果真发现少年的断手已经续接起来,但他匪夷所思,黄四喜不用药,仅凭把脉问诊就能把断掉的残肢给接好?

  他起先不敢相信,直至黄四喜运气结束,取出‘黑玉断续膏’敷在少年的断掌伤口处,又使用绷带包扎完毕,少年举手到他面前,活动了一下五指。

  他才终于确信黄四喜拥有断肢再生的神奇医术,不禁欢喜大喝:“真是神医!”

  他又朝已经躲到树林外的同伴们招手呼喊:“大家不要害怕,这是神医!咱们先遇上神医娘子,现在又遇上神医郎君,这次逃难必定可以躲灾避险!”

  林外数百人听见这番话,胆子逐渐大了起来,纷纷涌回林内,簇拥了过来。

  他们目前是在外边逃难,随便犯一下小病,受一下小伤,就有可能要了他们性命,但如果队伍里有神医随行,性命就可以保全了。

  “神医郎君好!”

  “神医郎君有礼啦!”

  “神医郎君,还你的头!这真是一颗大好头颅!”

  数百人鼓起勇气向黄四喜抱拳作揖,少年却抱起那颗从半空掉落的人头,莽莽撞撞送到黄四喜脚下。

  少年说完话,人群瞬间鸦雀无声。

  大家俱都有些紧张,暗怪少年不会讲话,什么叫还你的头?又哪里是什么大好头颅?万一惹恼神医怎么办?

  黄四喜朝少年摇了摇手:“这是倭国东岛皇帝的贼头,不是什么大好头颅!”

  少年不知道倭国是什么国,但他知道岛屿是什么意思,问道:“区区一介小岛之主,胆敢自称皇帝,当真是该死,神医郎君杀的好!神医郎君,要不要小弟把这颗头颅给挫骨扬灰?”

  黄四喜道:“那倒不用,踢开就行了,看着碍眼!”

  少年猛起一脚:“滚你娘!”

  人头直飞河道,砸开冰层,坠入河底不见了踪影。

  黄四喜见状开怀而笑。

  周围人群见黄四喜这么开心,脸色一松,也都跟着笑起来。

  中年大汉见黄四喜与少年相处融洽,就朝麻衣姑娘喊话:“神医娘子,这位神医郎君是不是你请来的?”

  

  麻衣姑娘迈步近前,轻轻笑了下:“我与这位郎君并不认识,但我很佩服这位郎君的接肢之术!”

  她心里仍在震惊黄四喜的现身过程,刚才她一直在盯着半空打量,黄四喜就像是凭空显形似的,但人不可能从天而降,也许是黄四喜施展了某种绝世轻功,速度快到她肉眼无法捕捉,她也只能这么猜测。

  她向黄四喜拱了拱手,又问:“郎君也是杏林高士?”

  “我以前的确行过医!”

  黄四喜见她像是这支队伍的首领,就向她打听:“现在是哪一年?”

  由于黄四喜现身过于突兀,她就不觉得黄四喜的问题太古怪,回答说:“大业十三年,春节刚刚过去没几天!”

  黄四喜心里默算,大业十三年就是公元617年,天下已经大乱,明年隋帝杨广会被叛军所杀,享誉后世的大唐帝国也要随之建立。

  而双龙寇仲与徐子陵也已经出道,不过出道时间尚短,两人刚刚才偷走上古宝笈《长生诀》,离开老家扬州出外闯荡江湖。

  黄四喜继续问:“这里是什么地界?”

  麻衣姑娘很有耐心的介绍:“这里是钟离郡境内,官兵与义兵正在附近打仗,溃兵到处作恶,劫掠百姓,我们是从东边的化明镇逃到这里的!”

  隋朝大业年间是实行的郡县划分,钟离郡是位于淮南的滁州附近,下辖有三四个县区,治所在凤阳临淮关。

  黄四喜再次打量周围人群,大冬天竟然被撵出家门,这在战乱年间并不出奇:“溃兵是官兵还是义兵?”

  麻衣姑娘淡淡诉说:“他们是天子宿卫!去年十二月天子巡幸到江都,这里距离江都只有一百余里,却被义军攻占,天子就派出宿卫征剿,结果被打的溃不成军,溃败的宿卫不敢返回江都,担心被天子治罪,就在境内四处害民!”

  隋帝杨广修缮了大运河,可以从东都洛阳乘船直通江都,他数年前已经南游过两次,每次都要害苦当地百姓。

  这次杨广再度南巡,耗用了几千艘船只,船队绵延上百里,沿途让百姓提供补给,贪官污吏自然不会放过搜刮民脂民膏的机会。

  偏偏国内局势又是盗贼四起,百姓在外被盗贼抢掠,在家又被郡县官府盘剥,几乎没有活路,结果就是处处都在揭竿造反,义军队伍如同滚雪球一样壮大。

  黄四喜知道这样的动荡乱世,还要持续数年之久,今后中原境内的义军会越来越多,局势也会越来越乱:“这里距离江都这么近,应该算是天子脚下,哪一路义军这么猛,竟然打到了天子眼皮底下?”

  麻衣姑娘对动乱局势了解颇深:“据说是东海李子通与江淮杜伏威,他们兵马从淮水南下,一直打到长江沿岸,攻占历阳,截断了长江航道,已经可以威逼江都!”

  黄四喜知道李子通与杜伏威打不下江都,因为从历阳到江都,中间还隔着一个丹阳郡,治所在江宁,那是隋军的沿江重镇,不易攻破。

  李子通与杜伏威又是野心泛滥的枭雄,全在争做草头王,两支义军并不心齐,随时会为了争夺地盘而内讧,他们推翻不了暴隋,更平定不了乱世。

  黄四喜发现麻衣姑娘见识不浅,开始认真打量她,忽然手指她脸庞:“你是不是易过容?”

  她并不觉得被黄四喜看穿是意外,神态从容与黄四喜对视:“一个弱女子出外闯荡江湖,当然要做一些伪装,保护己身安全,郎君觉得应不应该?”

  黄四喜点了点头:“很有必要!他们刚才叫你神医娘子,那你应该是悬壶行医的江湖人罢?”

  麻衣姑娘笑着透露:“我其实不是大夫,也不是这里的人!我只是受了一个长辈所邀,前往东平郡给这位长辈祝寿,我知天下局势不稳,就提前数月动身,结果途径这里时遇上战乱,我已经被困将近一个月!”

  黄四喜咦了一声,环指附近人群:“你与这些人不是同乡吗?”

  不等麻衣姑娘回话。

  中年大汉抢着说:“神医娘子只是在我们镇上借宿,溃兵冲城前她事先通知我们逃走,若非她沿途照顾,我们恐怕都已经枉死丧命了。”

  在场数百人俱都对麻衣姑娘感激不尽,只是眼下天寒地冻,杀机四伏,他们未必可以撑过这个冬天,一想起前途未卜,感激之情就渐渐淡了下去,心间只剩下恐惧与绝望。

  黄四喜仍在追问麻衣姑娘:“东平郡很大,你具体要去什么地方?”

  “郓城县!”

  “梁山附近的郓城吗?”

  “不错!”

  “那可离的有点远,眼下战乱未平,你祝寿来得及吗?”

  “寿宴定在开春三月,时间还算充裕!去年七月到十二月,大运河全境被封锁,只让天子南巡使用,我坐不了船,现在天子已经抵达江都,大运河重开,我打算前往江都,走大运河乘船北上,半月可至郓城!”

  麻衣姑娘并不打算走陆路,因为江淮境内到处都是李子通与杜伏威点燃的战火,即使她平安穿过战区,穿渡淮水后会进入豫州。

  目前的豫州战火更猛,那是天下第一路反贼瓦岗寨纵横的地盘,可谓遍地硝烟,她穿行豫州更容易被困住。

  本卷所有背景都采用《大唐双龙传》设定,如果与真实历史有出入,还请理解。

第316章 天心莲环

  黄四喜已经看出来,麻衣姑娘真气浓郁,精华内敛,显具上乘内功,她完全可以独自赶路,没有拖累反而更为轻松。

  她却偏偏留下来与这些百姓同行,应该是在济弱扶危。

  黄四喜赞赏了她的行为,又问她:“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江都乘船?”

  麻衣姑娘陷入短暂沉默。

  她环望在场百姓,轻声说了一句:“这些乡亲离家非常仓促,来不及携带足够衣物与干粮,总要给他们寻一处避寒之所,再备一些果腹之物才行。”

  黄四喜已经听明白,她是打算把百姓们安置妥当后再离开。

  黄四喜手指附近山岭:“在那些山上找一些洞窟,应该可以容身。”

  刚才麻衣姑娘也是这么想的,她却另有烦恼:“那些山岭较小,恐怕找不到什么大山洞。”

  黄四喜指了指他的厚背长刀:“这柄刀是神兵,有开山破石之力,替乡亲们开凿一座容身山洞,那也不是什么难事。”

  麻衣姑娘展眉舒缓,微微点头:“郎君有宝刀在手,问题可就迎刃而解啦!”

  她以为难题已经顺利解决。

  在场百姓却有不同看法,先前那位劝说她离开的老者,走到她与黄四喜身前,叹着气说:“现在兵荒马乱,贼盗众多,即使郎君与娘子帮我们寻到落脚之处,今后生计断绝,也是没有活路啊!”

  黄四喜安抚老者:“老丈你放心,我马上就去清理溃兵,我会把他们杀的一个都不剩,到时你们就可以返家生活了!”

  老者望着黄四喜身旁的刀锋,身子不禁发颤,他毫不怀疑黄四喜拥有击杀溃兵的能力,但杀光溃兵又能如何?

  “郎君你有所不知,我们世居的村镇已经被溃兵烧毁,没有家啦!”

  老者神色痛苦:“即使我们把村镇重建,这次是官兵被打败,溃而成贼,下次官兵卷土重来,义军可能又会被打败,照样是溃散劫掠,我们逃不掉的,将来会被反复祸害!”

  说完流出两行老泪,附近乡亲也都跟着悲伤。

  那个中年汉子义愤填膺的接道:“郎君,官兵与义兵全是一个德性,不管他们打赢打输,只要老百姓住在他们相争的地盘里,最后都要遭殃不可!”

  历次大战乱都会出现赤地千里的惨状,这是为什么?正如老者所讲,但凡官兵与义兵相互厮杀的地方,往往会造成村镇被烧,百姓被杀,粮田被毁。

首节 上一节 341/3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武侠:融合手机,征服曼陀山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