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斯佳丽(乱世佳人续集)

斯佳丽(乱世佳人续集) 第30节


巴特勒老太太因努力吐露内心压抑已久的秘密,声音变得粗哑、刺耳。最后竟失声痛哭。“我可怜的孩子!我那伤心可怜的拉斯。”

我应该说些话才对,斯佳丽暗忖,说些让她好过一点的活。但是她说不出口,她本身也非常伤心呢。

“埃莉诺小姐,不要哭,”她徒劳地劝道。“不要难过,求求你,我有事要请教你。”

巴特勒老太太深深吸口气,擦干眼泪,稳住激动的情绪。“你有什么事,亲爱的。”

“我得知道,”斯佳丽急切他说。“你一定得告诉我。老实说,我看起来像不像——他说的那样?”斯佳丽需要别人肯定,需要这位仁慈、浑身散发柠檬香味的女人的认同。

“宝贝儿!”埃莉诺说,“你看起来像什么,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瑞特爱你,因此我也爱你。”

天哪!她的意思是说我看起来像娼妓,而这竟并不重要。她疯了不成?这当然重要,比天下任何事都重要。我要当个淑女,就像我打算当的名门贵妇那样。

她绝望地抓住巴特勒老太太的手,不知道自己弄得人家痛苦不堪了。“哦!埃莉诺小姐,救救我!拜托了!我需要你的帮助。”

“当然,亲爱的,你要什么尽管告诉我。”巴特勒老太太脸上表情已恢复平静和慈爱。她饱经世故,早已学会掩饰痛苦。

“我需要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看起来不像是个淑女。我是淑女啊!埃莉诺小姐,我真的是。你认识我母亲,你应该知道。”

“你当然是,斯佳丽,我当然知道。外表并不可靠,以貌取人是不公平的。我们实际上可以毫不费事地应付一切。”巴特勒老太大轻轻从斯佳丽手心里抽出被捏肿了、颤动的手指。“亲爱的孩子,你活力充沛,有用不完的精力;可惜这给生活在这块古老陈腐的低地的居民留下错误印象。但是你千万不能放弃这样珍贵的特质。我们只需想点法于让你不那么锋芒毕露,你若入境随俗,就会觉得自在些了。”

我也会帮你的,埃莉诺·巴特勒内心暗暗说道。她将拼老命保护这个她确信瑞特深爱的女人。如果斯佳丽不在脸上涂脂抹粉,不要穿奢华而不适当的衣服,事情就好办多了。她很乐意有机会将斯佳丽塑造成道道地地的查尔斯顿人。

斯佳丽感激地收受巴特勒老太太对她的圆滑评估。不过她精明过人,决不会完全相信这番话——今早埃莉诺便是以同样方式来对付宝莲和尤拉莉的。但瑞特的母亲愿意帮助她,这点才是重要的,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

第14章

将埃莉诺塑造成南方淑女典型并唤回离家多年的浪子瑞特的查尔斯顿是座古城,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位于一个狭长的三角形半岛上,地处两条汇集于一个直通大西洋的宽阔海港的大潮汐河之间。

最初于一六八二年才有人定居,早期地方上弥漫着浪漫柔情,人们纵情声色,这些都与新英格兰殖民地的轻快步调和清教徒式的克己严谨生活大相径庭。这里的海风终年吹拂着棕桐与紫藤,花朵全年盛开。土壤乌黑肥沃,地里没有石头,伤不了犁;河川盛产鱼、蟹、虾、龟、蛇,森林里有打不尽的野物。这是一块富庶的地方,享乐的天堂。

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停泊在港口,装载查尔斯顿人种植在沿河大片农场里的稻谷;也运来全世界最高级的奢侈享受品和少数人用的装饰品。这地方是美国最富裕的城市。

查尔斯顿的发展多亏在理性时代就达到顶点,便运用财富追求美和知识。由于气候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更促进它利用金钱追求声色享受。每户人家都有厨子和舞厅,每位女士都有法国进口的织锦绸缎和印度来的珍珠。各种学术团体,音乐舞蹈社团林立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而进行的思想文化教育运动。主要代,科技学院、剑术学院应运而生。开化教育与声色享乐双管齐下,创造出一种温文优雅的文明,这种文明强化接受知识教育以冲淡无比奢华的色彩。查尔斯顿人用彩虹的颜色深漆房子,装饰阴凉的门廊,门廊上时有海风夹带着玫瑰芳香轻拂而过。每栋房子里都有一间放置地球仪、望远镜和四壁摆满多种语言书籍的书房。每到晌午,大家进餐时总有六道菜,分别盛放在悄悄闪光,世代相传的古董银盘中,供人享用。桌上的交谈便是佐餐最佳调味品,妙语是理想佐料。

这个地方正是北佐治亚红上边睡一个乡下小县的过时美女,斯佳丽·奥哈拉目前打算征服的地方。她只凭精力充沛、顽强不屈、需求殷切。可是她来得不是时候。

查尔斯顿人以好客闻名已有一个多世纪。一次接待一百位客人是常有的事,而其中足足有一半宾客与男女主人还是素昧平生,只凭介绍信引见呢!在社交季高潮的赛马周期间,来自英、法、爱尔兰、西班牙等地的赛手特别提前几个月把马带到此地来适应水土和气候。马主住进他们在查尔斯顿的竞争对手家里,马匹也受到宾客般的招待,与东道主的赛马庇邻而居。那是一个豪爽大方,坦率待人的城市。

但内战爆发后,一切都变了。第一发炮弹正中查尔斯顿港内的萨姆特要塞。对大部分世人而言,查尔斯顿是神秘、奇幻、苍苔遍布,充满木兰花香的南方的象征,对查尔斯顿人而言毫无疑问,它不仅存在于理智中,也存在于现实中。,也是如此。

但对北方人而言呢?“骄傲自大的查尔斯顿”一词不时在纽约和波士顿的报纸上出现。联邦军将领决心摧毁这座繁花锦簇、五光十色的古城。港口首先被封锁,部署在附近岛屿掩体内的大炮对准狭窄街道和房屋扫射,围攻达六百天,最后谢尔曼的军队明火执仗人城,焚烧沿河的庄园房屋。但当北军进城大肆劫掠之际,竟面对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街道长出了野草;窗破顶塌、房屋弹痕累累,花园内杂草丛生。

他们还面对一些死伤殆劲变得和北方人一样骄傲、自大的居民。

从此查尔斯顿不再欢迎外地人。

人们尽力重修屋顶、窗户,锁紧屋门。相互间也恢复了珍视享乐的旧习惯,他们在被洗劫一空的客厅办舞会,用龟裂、修补过的杯子盛水,为南方干杯。他们自嘲他们的聚会是“饥饿舞会”。用细长的水晶酒杯喝法国香摈的日子也许一去不复返了,但他们依旧是查尔斯顿人。

他们虽然失去家产,却保存了近两世纪来流传下来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那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战争结束了,但他们并没有被打倒。只要团结一致,聚内排外,不论该死的北佬如何,他们永远不会倒。

军管与重建运动,对查尔斯顿人的勇气是一项严厉考验,但他们仍屹立不动。南部邦联其他各州陆续重新承认联邦政府,州政府回归于民。唯独南卡罗来纳,尤其是查尔斯顿,坚持立常战后的九个年头里,老街区不时可见武装士兵巡逻,施行宵禁。法规一再变更,从纸价到婚丧许可的规定无一不改。查尔斯顿却愈来愈闭关自守,保存旧生活习惯的决心也愈加坚定。单身舞会里再见法国宫廷舞曲,新一代填补了野牛河、安堤坦、钱瑟勒斯维尔等地大屠杀造成的鸿沟。昔日的庄园主现在都沦为办事员或劳工,一天工作了数个小时后,有的乘街车,有的走路,到城郊重建周长两英里的椭圆形赛马场,用募捐来的一点儿钱买草种,在血染的泥地上植草。

凭着信念,成果一点一滴的累积,查尔斯顿人慢慢找回了失去的乐园。可惜那里再也容不下不属当地的人了。

第15章

在巴特勒家的第一天晚上,斯佳丽在更衣就寝时吩咐潘西说,“把我早上穿的那件绿色外出服拿去好好刷一刷。再拆掉衣服上的所有滚边,包括金扣子,另找一些纯黑的扣子缝上去。”潘西禁不住流露出惊讶的神色。

“叫我上哪儿去找黑扣子呀,斯佳丽小姐?”

“别尽拿那样的荒唐问题烦我。问巴特勒老太太的女佣啊!她叫什么名字来着?西莉吧!明天五点叫我起床。”

“五点?”

“你耳聋了吗?你听到我说了。快去!明天一早我就要芽那件绿衣服。”

斯佳丽如释重负般地窝在大床的羽毛床垫和鸭绒枕头里。这一天过得真是过于紧凑,过于激动了。先是和埃莉诺小姐见面,然后一起去逛商店,接着参加可笑的南部邦联之家的会议,接着瑞特又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捧着银茶具出现在门口……斯佳丽不觉摸向身旁的空床位。

她要他躺在身边,不过,也许最好再等几天,等查尔斯顿真正接纳她之后再说。至于那个可怜的拉斯啊!她不会再去想他,或他那些可恶言行。埃莉诺小姐已不准他进屋,她可以不必再看到他,也希望永远都不要再见到他。想想其他事情吧!想想爱她的埃莉诺正打算帮助她把瑞特找回来,尽管这位老太太不知道那正是自己在做的事。

埃莉诺小姐说市场是认识大家、打听种种小道消息的地方。所以她明天就要去市常假如不必起个大早在六点就出门,斯佳丽会更高兴些。但是非这么早出门不可。我得替查尔斯顿说一句,市场十分繁忙,可我喜欢。斯佳丽昏昏欲睡地想着,哈欠打了一半,便已沉入梦乡。

对斯佳丽而言,市场是开始过查尔斯顿淑女生活的理想场所。市场是查尔斯顿全部精华集中表现的缩影。从该城最初的日子起,市场就一直是查尔斯顿人购买食品的场所。家庭主妇,——难得也有当家的男人——在这里采购,付钱后,再由女佣或车夫接过货物,放进挂在手臂上的篮子中。在战前,卖食品的都是黑奴,东西都是从主人庄园里运来的。现今的摊贩很多仍然是老面孔,只是现在是自由人的身份了,篮子都出钱叫下人挑;就像那些摊贩一样,有不少人仍然是老面孔,挑着以前挑过的篮子。对查尔斯顿来说重要的是一切老样子都没变。

传统是社会的基础,是查尔斯顿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是无价的遗产,任何提包客或北军都夺不走。这种现象在市场里显而易见。那里是公共场所,外人一样可以去买东西。只是多半会败兴而归,因为不管是卖青菜的女贩,或卖螃蟹的男贩,没人会理睬他们。而查尔斯顿的黑人市民也和白人一样傲气凌人。只要外人一走,整个市场便立即响起一片欢呼。市场是专为查尔斯顿人开放的。

斯佳丽缩着肩,好让衣领整个围住脖子。尽管这样,还是让冷风钻了进去,冻得她拼命打哆嗦。她觉得眼睛里满是煤灰,靴子里准是填着铅块;五个街区能有凡英里长?可她什么东西都看不到。在黎明前阴森森的灰暗光线中,街灯只是一团迷檬的光圈。

真搞不懂埃莉诺小姐怎会这么高兴?一路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好像外面不是寒风刺骨,一片漆黑似的。前方出现了一丝亮光。斯佳丽磕磕绊绊朝亮处走去,心里但愿恼人的冷风赶快停歇。那是什么?风里飘来的是什么味儿?她嗅了嗅。对了,是咖啡!这下她有救了。于是她加快步伐,急急赶上巴特勒老太太。

市场像集市,像黎明前无形灰雾中的一块有亮光、温暖、色彩、生命的绿洲。市场四面各有一座开向街道的拱门,又高又宽,支撑拱门的砖柱上插着火炬,照亮了黑女贩的笑脸,和身上鲜艳的围裙、头巾,以及面前各式篮子里和绿色长木桌上的货品,市场里挤满了人,大部分人都是一摊逛了又一摊,嘴巴从没闲着,或同其他顾客谈笑,或跟摊贩争论不休。讨价还价的这一套可笑的习俗显然是大家都喜欢的。

“先来咖啡吧,斯佳丽?”

“哦!好埃”
首节 上一节 30/166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约翰·克里斯朵夫

下一篇:人间四月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