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 第53节

-------------------------

第四十三章

 饿殍遍野的一九六0年春天,蛟龙河农场右派队里的右派们,都变成了具有反刍习性的食草动物。每人每天定量供给一两半粮食,再加上仓库保管员、食堂管理员、场部要员们的层层克扣,到了右派嘴边的,只是一碗能照清面孔的稀粥。但即便如此,右派们还是重新修建房屋,并在驻军榴弹炮团的帮助下,在去年秋天的淤泥里,播种了数万亩春小麦。为了防止人们偷食,麦种里拌上了剧毒的农药。那药确实厉害,播种后的麦田里,蝼蛄、蚯蚓、还有各种连右派生物学专家方化文都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密密麻麻地盖住了地皮。那些吃了虫
尸的鸟,脖子一歪就死,那些吃了鸟尸的野兽,蹦一个高就死。

  春小麦长到膝盖高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野菜、野草也长起来了。右派们一边锄地一边揪起野菜,塞进嘴里,咯咯吱吱地吃。田间休息的时候,人们都坐在沟畔,把胃里的草回上来细嚼。人们嘴里流着绿色的汁液,脸色都肿胀得透明。

  农场里没得浮肿病的人,只有十个。新来的场长小老杜没有浮肿,仓库保管员国子兰没有浮肿,他们肯定偷食马料。公安特派员魏国英没有浮肿,他的狼狗,国家定量供应给肉食。还有一个名叫周天宝的没有浮肿,这人小时自制土炸弹炸掉了三根手指,后来又被炸膛的土枪崩瞎了一只眼睛。他担任着全场的警戒任务,白天睡觉,晚上背着一支捷克步枪,像游魂一样在场内的每个角落里转悠。他栖身的那间铁皮小屋,在废旧武器场的边角上。常常在深更半夜里,从他的小屋里散出煮肉的香气。这香气把人们勾引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郭文豪乘着夜色潜行到他的小屋旁边,刚要往里观望,就挨了重重的一枪托。黑暗中周天宝的独眼像灯泡一样闪着光。“妈的,反革命,偷看什么?”他粗蛮地骂着,用枪筒子戳着郭文豪的脊梁。郭文豪嬉皮笑脸地说:“天宝,煮的什么肉?分点给咱尝尝。”周天宝瓮声瓮气地说:“你敢吃吗?”郭文豪道:“四条腿的,我不敢吃板凳,两条腿的,我不敢吃人。”周天宝笑道:“我煮的就是人肉!”郭文豪转身便跑了。

  周天宝吃人肉的消息,迅速地流传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们睡觉都睁着眼睛,生怕被周天宝拉出去吃掉。为此,小老杜场长专门开会辟谣,他说经过详细调查证明,周天宝煮食的,是从枪炮场的破坦克里捉到的老鼠。小老杜号召人们、尤其是右派们,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学习周天宝,广开食源,度过灾荒年,省下粮食,支援世界上那些比我们还苦的穷人。农业大学的右派学生王思远提议用腐烂木料栽培蘑菇,得到小老杜的批准。半个月后,他的蘑菇却引起了一次中毒事件,有一百多人上吐下泻,有八十人神经错乱,满嘴胡言乱语。公安局以为是投毒事件,卫生部门确定为食物中毒。为此小老杜场长受了处分,王思远由右派变成极右派。由于抢救及时,中毒者都转危为安,但唯有霍丽娜因中毒太深救治无效死亡。后来传出的小道消息说:霍丽娜与食堂里掌勺的张麻子关系暖昧,她每每在他的勺子头上占到便宜,有人说亲眼看到在一个星期天的电影晚会上,当灯光熄灭时,霍丽娜跟着张麻子钻到草垛后。

  霍丽娜死了,上官金童心如刀绞。他坚决地不相信出身于名门贵族、留学过俄罗斯的霍丽娜会为了一勺菜汤委身给猥琐不堪入目的张麻子。但后来发生的乔其莎事件,却旁证了霍丽娜事件的可能性。当女人们饿得乳房紧贴在肋条上,连例假都消失了的时候,自尊心和贞操观便不存在了。上官金童不幸地目睹了事件的全过程。

  春天里,场里从鲁西南购进一批种牛,后来因为没有足够的母牛可供交配,场里便决定将其中的四头阉割,催肥成肉牛。马瑞莲还是畜牧队长,但因为李杜的死亡,她的威风大减。所以当邓加荣将那八个巨大的牛睾丸全部提走时,她只能瞪着眼生闷气。邓加荣煎炒牛睾丸的香味从配种站的院里飘出来,马瑞莲馋涎欲滴,吩咐陈三去要。邓加荣提出要用马料交换。无奈,马瑞莲只好让陈三用一斤干豆饼换回一只牛睾丸。上官金童负担起夜里遛牛的任务。为了不让被阉的牛趴下挤开伤口,必须不停地牵着它们走。那天晚饭后,暮色苍茫,在农场的东干渠上,上官金童把公牛们赶进柳林,拴在柳树上。连续遛牛五夜,他感到双腿里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他坐在一棵柳树下,背倚树干,眼皮粘滞,朦朦胧胧即将入睡。这时,他嗅到了一股震荡灵魂的、甜丝丝的、香喷喷的新蒸熟的、热烘烘的馒头的气味。他的眼睛大幅度地睁开了。他看到,那个饮事员张麻子,用一根细铁丝挑着一个白生生的馒头,在柳林中绕来绕去。张麻子倒退着行走,并且把那馒头摇晃着,像诱饵一样。其实就是诱饵。在他的前边三五步外,跟随着医学院校花乔其莎。她的双眼,贪婪地盯着那个馒头。夕阳照着她水肿的脸,像抹了一层狗血。她步履艰难,喘气粗重。好几次她的手指就要够着那馒头了,但张麻子一缩胳膊就让她扑了空。张麻子油滑地笑着。她像被骗的小狗一样委屈地哼哼着。有几次她甚至做出要转身离去的样子,但终究抵挡不住馒头的诱惑又转回身来如醉如痴地追随。在每天六两粮食的时代还能拒绝把绵羊的精液注入母兔体内的乔其莎在每天一两粮食的时代里既不相信政治也不相信科学,她凭着动物的本能追逐着馒头,至于举着馒头的人是谁已经毫无意义。就这样她跟着馒头进入了柳林深处。上官金童上午休息时主动帮助陈三铡草得到了三两豆饼的奖赏,所以他还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否则很难说他不参与追逐馒头的行列。女人们例假消失、乳房贴肋的时代,农场里的男人们的睾丸都像两粒硬梆梆的鹅卵石,悬挂在透明的皮囊里,丧失了收缩的功能。但饮事员张麻子保持着这功能。据后来的材料揭发,张麻子在饥饿的一九六0年里,以食物为钓饵,几乎把全场的女右派诱奸了一遍,乔其莎是他最后进攻的堡垒。右派中最年轻最漂亮最不驯服的女人竟如其他女人一样容易上手。在如血的夕阳辉映下,上官金童目睹了他的七姐被奸污的情景。

  涝雨成灾的年头是垂柳树的好年代,黑色的树干上生满了红色的气根,好像某种海洋生物的触须,斩断了便会流出鲜血。巨大的树冠好像暴怒的疯狂的女人,披散着满头乱发。柔软的、富有弹性的柳枝条上缀满鹅黄色、但现在是粉红色的、水分充足的叶片。上官金童感到,柳树的嫩枝和嫩叶一定有着鲜美的味道,当前边的事情进行时,他的嘴巴里便塞满了柳枝柳叶。张麻子终于把馒头扔在地上。乔其莎扑上去把馒头抓住,往嘴里塞着时,她的腰都没顾得直起来。张麻子转到她的屁股后边,掀起她的裙子,把她的肮脏的粉红色裤衩一褪便到了脚脖子,并非常熟练地把她的一条腿从裤衩里拿出来。他劈开了她的腿,然后,掀起她的无形的尾巴,便把他的从裤缝里挺出来的没被一九六0年的饥饿变成废物的器官插进去了。她像偷食的狗一样,即便屁股上受到沉重的打击也要强忍着痛苦把食物吞下去,并尽量地多吞几口。何况,也许,那痛苦与吞食馒头的娱悦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以任凭着张麻子发疯一样地冲撞着她的臀部,她的前身也不由地随着抖动,但她吞咽馒头的行为一直在最紧张地进行着。她的眼睛里盈着泪水,是被馒头噎出的生理性泪水,不带任何的情感色彩。她吃完馒头后也许感觉到来自身后的痛苦了,她直起腰,并歪回头。馒头噎得她咽喉胀痛,她像填过的鸭一样抻着脖子。张麻子为了不脱出,一手揽着她的腰,一手从裤兜掏出一个挤扁了的馒头,扔到她的面前。她前行,弯腰,他的后边挺着腰随着。她抓起馒头时,他一手揽着她的胯骨,一手按下她的肩,这时她的嘴吞食,她的身体其它部分无条件地服从他的摆布来换取嘴巴吞咽时的无干扰……

  上官金童拼命咀嚼着柳叶子和柳枝,感到这是被遗憾地遗忘了的美食。他感到它们是甜的,但后来他尝到柳叶和柳枝是苦涩的、无法下咽的,人们不吃它们是有道理。他拼命咀嚼着甘甜的柳枝和柳叶,眼睛里满含着泪水。他朦胧着泪眼看到前边的事情已经结束,张麻子已经溜走,乔其莎呆呆地四处张望着,后来,脑袋碰撞着悬垂在夕阳里的柳枝,她也走了。

  上官金童双手搂住柳树,把发昏的脑袋,顶在粗糙的树皮上。

  漫长的春季即将结束,农场的春小麦即将成熟,好像已经到达了饥饿岁月的最后关头。为了恢复体力,迎接繁忙的麦收,上级分配下来一批豆饼,每人分得四两。就像多吃了毒蘑死去的霍丽娜一样,乔其莎也因为多吃了豆饼而死。

  上官金童看到死去的乔其莎的肚皮像个大水罐。分配豆饼时,人们排成长队。张麻子和另一个炊事员掌秤。乔其莎端着一个饭盒排在上官金童前边。他看到乔其莎领得一份豆饼,还看到张麻子对她挤眼。豆饼的香气使他无暇多顾。人们都像狼一样,为了秤杆的高低和炊事员打架。上官金童模糊地感觉到,乔其莎将受到张麻子的惠顾。他心中感到痛苦。场里明令,四两豆饼是两天的吃食,但人们在被窝里就把它吃光了,连一点渣子也不剩。这一夜,人们都跑到井边喝凉水。干豆饼在胃中胀开,上官金童感到了遗忘许久的胀饱感。不断地嗝气,不断地放屁,上下两头排出的气体都是同样的豆腥气。第二天早晨,人们排队上厕所,干豆饼把饥饿的人们撑坏了。

  人们不知道乔其莎吃了多少豆饼,张麻子知道,但他永远不会说。上官金童也不愿往不幸死去的七姐身上泼污水,他想,用不了多久,大家都要被撑死或被饿死,既然如此,一切都不必去想了。

  由于死因明确,连案也没报。天气炎热,尸体不能久存,场里下令,迅速掩埋。没有棺材,更没有仪仗。女右派们把她的几件比较漂亮的衣服找出来,想给她换上,但面对着她的大肚子和从嘴里溢出来的恶臭的泡沫,都望之却步。男右派们找了一块机耕队用过的破篷布,把她卷起来,两头用铁丝捆住,抬到一辆平板车上,拖到枪炮场西边的茅草地里,挖了一个坑,埋了她,堆起一个坟头,与霍丽娜的坟头紧挨着。在她俩的坟头后,是埋葬着龙青萍尸骨的坟头。她的留着弹洞的头骨,被法医带走了。



-------------------------

第四十四章

 傍晚时分,上官金童跨进了离开一年的家门。他看到,上官来弟和鸟儿韩留下的那个男孩,悬挂在梧桐树下一个吊篮里。吊篮的顶上,用油布和破烂塑料纸,搭成了一个遮阳挡雨的天棚,那个男孩,手扶吊篮的边沿,笔挺地站着。他虽然黑瘦,但却是那个年代里少见的健康儿童。“你是谁呀?”上官金童放下铺盖卷,问道。男孩眨巴着黑豆一样的小眼,好奇地望着上官金童。“你不认识我吗?”他说,“我是你的舅舅。”“姥姥……咬咬……”男孩口齿不清地说着,口水流在尖尖的下巴上。


  他坐在门槛上,等待着母亲的归来。自从被调往农场后,这是他第一次回家,而且再也不必回去。他想起农场那即将收获的万亩春小麦,心里感到愤怒。春小麦收获后,农场职工便能吃上饱饭,就在这时候,他与十几个青年,被无情地削减了。但十几天后,他的愤怒便显得没有丝毫意义,因为正当农机队的右派们把那两台红色康拜因开到麦田边沿上准备大显身手时,一场无情的冰雹,把成熟的小麦打进了烂泥。

  男孩马上就不理睬坐在门槛上的他了。几只翠绿色的鹦鹉,从梧桐树上飞下来,绕着吊篮飞舞。男孩眼里光彩四射,追随着鹦鹉转动。鹦鹉们一点也不惧怕他,有的落在吊篮的边缘上,有的落在他的肩膀上,并用弯曲的嘴巴,去摩擦他的耳朵。鹦鹉们嗓音沙哑地鸣叫着,男孩嘴巴里也发出一些鸟叫一样的声音。

  上官金童糊糊涂涂地坐着,眼睛似睁非睁。他想起适才坐船过河时,摆渡人黄老万那诧异的目光。蛟龙河石桥被去年的洪水彻底冲垮,为了沟通两岸的联系,人民公社便特设了这条渡船。与他一同上船的,有一个年轻的士兵,他很爱说话,撇着一口南方腔调。他对黄老万展示着手中的电报纸,催促着:“大伯,大伯,快开船吧,你看,电报催我今天中午十二点前返回部队,这可是非常时期,军令如山倒!”面对着这个火烧火燎的士兵,黄老万冷得像石头一样。他像一只鱼鹰,耸着肩膀坐在船头,双眼望着湍急的河水。后来又来了两个进城办事归来的公社干部。他们跳上船,坐在两边的船舷上,催促道:“老黄,开吧!我们还要回去传达会议精神呢!”老黄闷声闷气地说:“等一会,等她一会儿。”

  她抱着一把琵琶跳上船,坐在上官金童对面。她的脸上,涂抹着胭脂和白粉,但也遮不住面皮的枯黄。两个公社干部放肆地打量着她。其中一个用居高临下的口气问:“你是哪村的?”

  她抬起头,直盯着问话的干部,那两只从上船后就一直低垂着的黯淡的黑眼睛里,突然射出了仇视的野性光芒,上官金童的心不由地颤抖了一下,他感觉到这个看起来十分苍老了的女人眼睛里,有一种征服一切男人但决不被男人所征服的力量。她面部的肌肉松驰,从衣领里露出来的脖子上布满了皱纹,但上官金童看到她纤细手指上的指甲却平整光滑,这说明她的年龄并不像她的脸和脖子所表示的那样苍老。女人瞪了公社干部一眼,双手紧抱琵琶,好像抱着婴儿。

  黄老万站在船尾,用长长的竹篙撑着河底,使这条小船离了河边的浅水。他一把一把地倒着竹篙,船头劈开河水,激起雪浪花。船像一条大鱼,斜着前进。河面上燕子翻飞,河中水草的腥冷气息蓬勃上升。大家都在沉默中。那个喜欢说话的公社干部耐不住寂寞,问上官金童:“你是上官家那个……吧?”上官金童冷漠地望着他,知道他到了嘴边没说出的是什么字眼,于是,他用那种用惯了的方式,说:“是,上官金童,杂种。”公社干部被他的坦率和敢于自轻自贱的精神弄得有些尴尬,那种拿工资吃公家饭的人所特有的傲慢态度受到了打击,这使他的心里不太平衡,便带着明显的影射,大谈起阶级斗争。“听说过没有?”他对那个心急如火的士兵说,“黄岛的民兵和驻军,又歼灭了一股窜犯大陆的美、蒋特务。他们带着电台、毒药、定时炸弹,企图登陆,往水井里投毒,那毒药厉害极了,像虱子那么大一点点,就能毒死两匹马。他们还要破坏桥梁、炸断铁路,使火车出轨。他们的定时炸弹是美国制造的,高浓缩,袖珍型,只有核桃那么大,但爆炸的当量相当于一吨TNT!但这些家伙一上岸就陷入了天罗地网!”那个年轻的士兵激动地搓着手,恨不得插翅飞回军营去。公社干部故意不看上官金童,两眼望着黄老万手中流着水珠的竹篙,说:“据说,这些美蒋特务多半是高密东北乡人,都是司马库的部下,这帮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家伙,在那边接受了美国顾问的训练。黄老万,黄老万,你能猜出那个美国顾问是谁吗?猜不出吧?按说你应该见过这个美国佬,他就是在高密东北乡跟随司马库作威作福、放过电影的巴比特!听说,他那个骚老婆上官念弟还给那些窜犯大陆的特务们摆酒饯行,还送给他们每人一双绣花鞋垫……”

  抱琵琶的女人偷偷地打量着上官金童。他感受到了她的探询的目光,并且看到,她的手指在琵琶流畅圆润的共鸣箱上颤抖着。

  公社干部喋喋不休地说:“小伙子,你们当兵的,立功的机会到了,只要能捉到个把特务,这辈子就成了人上人了。”

  年轻士兵拿出电报纸炫耀着,说:“我就猜到要有大行动了,所以,把婚期推迟了连夜往回赶。”

  “昨天晚上,卧牛岭上,打了三颗绿色信号弹,”公社干部说,“有人说是那是飞鼠发光,敌情观念太淡薄了。”他对身边的公社干部说,“小许,你听说第二中学那个体育老师的事了没有?”小许摇摇头。他说:“那家伙,将一本《辞海》中间挖空,把手枪藏在里边。她的微型电台,你们简直猜不出她藏在什么地方!——她把电台藏在乳房里,乳头就是电极,头发就是天线,所以公安局搜捕了好久都没找到。这帮特务,什么办法都能想出来,所以,把敌人都说成贪生怕死是不对的,切开乳房、塞进去个电台,多遭罪呀……”

  小船靠岸后,士兵跑步前进。抱琵琶的女人犹豫观望,好像要跟上官金童说话。公社干部严厉地对她说:“你,跟我们到公社去一趟。”

  她紧张地说:“为什么?为什么要我去?”

  公社干部猛地夺下她怀中的琵琶,摇了摇,听到里边喀啦喀啦的响声,他的小脸激动得通红,弯曲的鼻梁像蚯蚓一样扭动着。“电台!”他兴奋得嗓音都发了颤,“不是电台就是手枪!”女人扑上去抢夺琵琶,公社干部灵巧地一撤身,让她扑了空。她愤怒地说:“还给我!”“还给你?”公社干部狡黠地笑着说,“里边藏着什么?”她支支吾吾地说:“是女人用的东西。”“女人用的东西?女人用的东西何必藏在这里边?”他说,“女公民,跟我到公社去吧。”女人的凄苦的脸上,显出泼蛮的神情,她骂道:“你乖乖地还给我,儿子,这种敲山震虎敲竹杠吃白食的把戏,老娘我见得多了!”“你是干什么的?”公社干部有些心虚地问。她说:“你甭管我是干什么的,把琵琶还给我!”公社干部说:“我没权力把它还给你,麻烦你,跟我们去公社一趟吧。”女人骂着:“光天化日之下,动了抢了,日本鬼子也没像你们这样!”公社干部飞快地往公社驻地——司马库家大院——跑去。女人骂着:“强盗,流氓,臭虫!”一边骂着,一边无可奈何地追上去。

  上官金童预感到,这个怀抱琵琶的女人,又与上官家存在着某种联系。他的脑子里,飞快地把上官家女儿过了一遍,上官来弟死了。上官招弟死了。上官领弟死了。上官求弟死了。虽然没看到她的尸首,但上官念弟其实也死了。上官盼弟已变成马瑞莲,虽然活着也等于死了。剩下的只有上官想弟和上官玉女。她牙齿焦黄,脑袋笨重,骂人时那张大嘴角可怕地下垂着,眼睛里放出护崽母猫一样的绿光。她只能是上官想弟——那个自卖自身,对上官家做出过巨大牺牲的四姐。那个琵琶里倒底藏着什么?

  正当他陷在琵琶里不能自拔的时候,瘦得只剩下一副庞大骨架的母亲急匆匆地进了家门。他刚听到插上大门闩的声音,就看到母亲从厢房的过道里像纸壳人一样,僵硬地扑进来。他叫了一声娘,委屈的泪水汹涌地流了出来。母亲似乎吃了一惊,但却没说话。她用手捂着嘴巴,跑到杏树下那个盛满清水的大木盆边,扑地跪下,双手扶住盆沿,脖子抻直,嘴巴张开,哇哇地呕吐着,一股很干燥的豌豆,哗啦啦地倾泻到木盆里,砸出了一盆扑扑簌簌的水声。她歇息了几分钟,抬起头,用满是眼泪的眼睛,看着儿子,说了半句含混不清的话,立即又垂下头去呕吐。后来吐出的豌豆与粘稠的胃液混在一起,一团一团地往木盆里跌落。终于吐完了,她把手伸进盆里,从水中抄起那些豌豆看了一下,脸上显出满意的神情。这时她才走到儿子身边,把儿子高大软弱的身体抱住了。“我的儿,你怎么一去就不回还了呢?只隔着十里路啊!”母亲用责备的口气说着。但她随即就说,“你走后不久,娘就谋到一个差事,公社里办了一个磨房,就是司马家的风磨房,把上边的破风车都拆了,用人推磨,娘托了杜文斗的面子进去了,推一天给半斤红薯干,要不是谋了这差事,你就见不到娘了,连鹦鹉也就见不到了。”

  上官金童这才知道,鸟儿韩的儿子名叫鹦鹉。他在吊篮里呜呜哇哇地哭着。“你去抱出来他吧,娘做饭给你们吃。”

  母亲把木盆中的豌豆用清水淘洗了几遍,盛在一个碗里。竟然有满满的一碗。母亲感到了他的诧异,就说:“儿啊,娘这是被逼出来的,你不要耻笑娘……娘这辈子,犯了千错万错,还是第一次偷人家的东西……”

  他把自己的毛茸茸的大头搁在母亲的肩膀上,痛苦地说:“娘,别说了……这不是偷,还有许多事情,比偷要可耻一百倍……”

  母亲从炕洞里拖出一个蒜臼子,把那些豌豆捣成碎面儿,用凉水调和成糊状,递给上官金童一碗,说:“孩子,吃吧,不敢动烟火,一动烟火,干部们就来查,查出来可就了不得了。”

  上官金童捧着碗,喉咙发哽。

  母亲用一个被咬得坑坑洼洼的小木勺,喂着鹦鹉韩。鹦鹉韩规规矩矩地坐在小凳子上,香甜地吃着。

  “嫌脏?”母亲望着儿子,抱歉地问。

  上官金童的泪水滴落在碗中,说:“不,娘,不嫌。”

  他呼噜呼噜地,只用了几秒种时间,便把那碗生面粥喝光了。他感到口腔里有一股血腥的味道,他知道那是母亲的胃里和喉咙里呕出来的血。

  “娘,你怎么能想出这种办法?”上官金童注视着母亲花白的、在静止的时候微微颤抖的头,痛苦地问。
首节 上一节 53/7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暗访十年

下一篇:穆斯林的葬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