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第30节
射进来,把房间照得十分明亮。觉民站在床前含笑地望着他,说:
“你看,你昨晚上怎么睡的?”
觉慧朝自己身上一看,原来一条棉被压着自己的半个身子。他把棉被掀开,才知道昨夜
他没有脱衣服就胡乱地倒在床上睡了。他对觉民笑了笑,便翻身坐起来,觉得阳光刺痛眼
睛,用手揉了两下。伺候他们弟兄的老黄妈正捧着面盆走进房来。
“昨晚上吃了那么多酒,醉得连衣裳也没有脱就睡了,这样的冷天,很容易着凉。我来
给你盖了铺盖。你直伸伸地倒在床上,睡得真香,睡到今天这个时候才起来!”黄妈一个人
咕噜地说,不过她的满是皱纹的脸上还带着笑容。她常常责备他们,犹如母亲责备儿子。他
们知道她的脾气,又知道她真心爱护他们,所以兄弟两个都喜欢她。
觉民微笑着,觉慧也忍不住笑了。
“黄妈,你真多嘴。吃年饭的时候大家高高兴兴,多吃几杯酒又有什么要紧?啊,我记
起来了,昨晚上你站在我旁边老是睁着眼睛凶神恶煞地望着我,弄得我好没趣!逢年过节,
你也该把我们放松一点。你比太太还厉害,太太并不怎样管我们,”觉慧带笑地抱怨道,他
故意跟她开玩笑。
“就是因为太太不大管你们,我才来管你们!”黄妈正在铺床。听见觉慧的最后一句话
便回过头来对他说。“我今年五十几岁了。我在公馆里头做了十多年,我亲眼看见你们长
大。我服侍你们十多年。你们也看得起我,从来没有骂过我一句半句。我本来老早就想回家
去,不过我放心不下。我在公馆里头什么事都看见过。现在真不比从前。我常常想,还是趁
早走罢,清水住过了,还来住浑水,太不值得。可是我又舍不得你们。我走了,没有人来照
料你们。你们真是两位好少爷,跟过世的太太一样。要是太太还在,看见你们长大了,该多
喜欢!还有我们少奶奶,公馆里哪个不喜欢她?你们也要对她好啊!我想太太在天上会好好
保佑你们,将来书读好了,做大官,那时节连我这个老婆子也有脸面!”
“如果真正做了大官,恐怕就会把你这个老婆子忘在九霄云外了,哪儿还记得起你?”
觉慧笑道。
“你们不会的。我又不想你们给我什么好处。只要你们读书成名,我就放心了,”她诚
恳地说,一双慈祥的眼睛爱怜地望着他们。
“黄妈,我们不会忘记你,”觉民说着,便走去用手拍她的肩头。她对他笑了笑,便端
了面盆往门外走,刚要跨过门槛,还回过头来说:“今天不要再吃酒了。”
“少吃一点也不要紧,”觉慧笑着说,但是她已经走出房间听不见了。
“她真好,像她这样的好人在‘底下人’中间实在少见,”觉民看见黄妈去了以后,不
觉感动地称赞道。
“这真是你的大发见了:原来‘底下人’跟主人一样也有感情,有良心,”觉慧讥讽地
说。
觉民知道觉慧在讥笑他,便不作声了。他提起脚往外面走。
“又到姑妈家去吗?”觉慧在后面大声问。
觉民刚跨出门槛,听见觉慧在问,便回过头看他一眼,好像在责备他,但依旧温和地答
道:“不,我到花园里走走,你也去吗?”觉慧点着头,便跟着觉民走出来。他们走过觉新
的房门口,听见四房的婢女倩儿在里面唤“大少爷”。他们也没有注意,便直往花园走去。
“我们还是往右边走罢,我晓得爷爷在梅林里头,”他们刚走进月洞门,觉民这样说,
就往右边走去。右边是一带曲折的回廊,靠里是粉白的墙壁,上面嵌了一些大理石的画屏,
再过去还有几扇窗户,那是外客厅的;外边是一带石栏杆。栏杆外有一座大的假山,还有一
个长条的天井,平时种了些花草;又有一个花台,上面几株牡丹的枯枝勇敢地立在寒冷的空
气中,每根枝头上都包扎着棉花。
“要这样才好。虽然是枯枝,在寒风里一点儿也不打颤。我们正应该学它的榜样。不要
像那小草,霜一来就倒下去枯萎了!”觉慧望着花台发出这样的赞语。
“你又在发议论了,”觉民笑着说;“牡丹虽然这样熬过了冬天,发了叶,开了花,然
而结果还是逃不掉爷爷的一把剪刀。”
“这有什么要紧呢?第二年还不是照样地开出新的花朵!”觉慧热烈地回答道。他们又
往前面走了。
他们出了回廊,下了石阶,便走进一个天井。天井里堆了一些怪石,高的,低的,做成
各种形状,有的像躬腰的老人,有的像咆哮的狮子,有的像长颈的白鹤。他们绕着怪石向前
走去,上了石阶,前面却是一带竹篱,中间留了一道小门,刚够一个人出入。他们在门前只
看见一片竹林,似乎并没有路,进了这道门,却发见竹林中间有一条羊肠小径。快走完竹
林,他们便听见淙淙的水声,原来竹林尽处有一道小溪,水从假山上流下来,很清澈,人可
以看见水下面的石子和落叶。一道木桥把他们引到对岸。他们过了桥又走入一个天井。天井
中间有一座茅草搭的凉亭。亭前有几株桂树和茶花。穿过这凉亭又是一堵粉白墙壁,左角有
一道小门,他们刚转弯,一阵波涛的声音突然送入耳里。
他们被引入一带曲折的迷阵似的栏杆,他们弯来弯去走了许久才走出了这个迷阵。前面
是一个大坝子,种了许多株高大的松树。松林里就只有风声。他们走到中途,看见右边一处
松树比较稀疏,一角红漆的楼窗隐约地现出来。他们走出了松林。前面是一片白亮亮的湖
水,湖水好像一弯新月,围抱着对岸,人立在这里望得见湖心亭和弯曲的桥。
他们在湖畔立了一会儿,望着微微波动的水面。觉慧还脱不了孩子气,他拾了几块石子
往对面掷去。他想把石子掷到对岸,但是石子到了湖心便落下去了。觉民也拾了两三块石子
来掷,也掷不过去。虽然湖水在这一段比较窄些,但是离对岸究竟远,石子达不到。
“好,不要丢石头了。我们还是到对面去找个地方坐坐,”觉民劝阻觉慧道。两个人便
走上窄小的圆拱桥,到了对岸。
“你看,你昨晚上怎么睡的?”
觉慧朝自己身上一看,原来一条棉被压着自己的半个身子。他把棉被掀开,才知道昨夜
他没有脱衣服就胡乱地倒在床上睡了。他对觉民笑了笑,便翻身坐起来,觉得阳光刺痛眼
睛,用手揉了两下。伺候他们弟兄的老黄妈正捧着面盆走进房来。
“昨晚上吃了那么多酒,醉得连衣裳也没有脱就睡了,这样的冷天,很容易着凉。我来
给你盖了铺盖。你直伸伸地倒在床上,睡得真香,睡到今天这个时候才起来!”黄妈一个人
咕噜地说,不过她的满是皱纹的脸上还带着笑容。她常常责备他们,犹如母亲责备儿子。他
们知道她的脾气,又知道她真心爱护他们,所以兄弟两个都喜欢她。
觉民微笑着,觉慧也忍不住笑了。
“黄妈,你真多嘴。吃年饭的时候大家高高兴兴,多吃几杯酒又有什么要紧?啊,我记
起来了,昨晚上你站在我旁边老是睁着眼睛凶神恶煞地望着我,弄得我好没趣!逢年过节,
你也该把我们放松一点。你比太太还厉害,太太并不怎样管我们,”觉慧带笑地抱怨道,他
故意跟她开玩笑。
“就是因为太太不大管你们,我才来管你们!”黄妈正在铺床。听见觉慧的最后一句话
便回过头来对他说。“我今年五十几岁了。我在公馆里头做了十多年,我亲眼看见你们长
大。我服侍你们十多年。你们也看得起我,从来没有骂过我一句半句。我本来老早就想回家
去,不过我放心不下。我在公馆里头什么事都看见过。现在真不比从前。我常常想,还是趁
早走罢,清水住过了,还来住浑水,太不值得。可是我又舍不得你们。我走了,没有人来照
料你们。你们真是两位好少爷,跟过世的太太一样。要是太太还在,看见你们长大了,该多
喜欢!还有我们少奶奶,公馆里哪个不喜欢她?你们也要对她好啊!我想太太在天上会好好
保佑你们,将来书读好了,做大官,那时节连我这个老婆子也有脸面!”
“如果真正做了大官,恐怕就会把你这个老婆子忘在九霄云外了,哪儿还记得起你?”
觉慧笑道。
“你们不会的。我又不想你们给我什么好处。只要你们读书成名,我就放心了,”她诚
恳地说,一双慈祥的眼睛爱怜地望着他们。
“黄妈,我们不会忘记你,”觉民说着,便走去用手拍她的肩头。她对他笑了笑,便端
了面盆往门外走,刚要跨过门槛,还回过头来说:“今天不要再吃酒了。”
“少吃一点也不要紧,”觉慧笑着说,但是她已经走出房间听不见了。
“她真好,像她这样的好人在‘底下人’中间实在少见,”觉民看见黄妈去了以后,不
觉感动地称赞道。
“这真是你的大发见了:原来‘底下人’跟主人一样也有感情,有良心,”觉慧讥讽地
说。
觉民知道觉慧在讥笑他,便不作声了。他提起脚往外面走。
“又到姑妈家去吗?”觉慧在后面大声问。
觉民刚跨出门槛,听见觉慧在问,便回过头看他一眼,好像在责备他,但依旧温和地答
道:“不,我到花园里走走,你也去吗?”觉慧点着头,便跟着觉民走出来。他们走过觉新
的房门口,听见四房的婢女倩儿在里面唤“大少爷”。他们也没有注意,便直往花园走去。
“我们还是往右边走罢,我晓得爷爷在梅林里头,”他们刚走进月洞门,觉民这样说,
就往右边走去。右边是一带曲折的回廊,靠里是粉白的墙壁,上面嵌了一些大理石的画屏,
再过去还有几扇窗户,那是外客厅的;外边是一带石栏杆。栏杆外有一座大的假山,还有一
个长条的天井,平时种了些花草;又有一个花台,上面几株牡丹的枯枝勇敢地立在寒冷的空
气中,每根枝头上都包扎着棉花。
“要这样才好。虽然是枯枝,在寒风里一点儿也不打颤。我们正应该学它的榜样。不要
像那小草,霜一来就倒下去枯萎了!”觉慧望着花台发出这样的赞语。
“你又在发议论了,”觉民笑着说;“牡丹虽然这样熬过了冬天,发了叶,开了花,然
而结果还是逃不掉爷爷的一把剪刀。”
“这有什么要紧呢?第二年还不是照样地开出新的花朵!”觉慧热烈地回答道。他们又
往前面走了。
他们出了回廊,下了石阶,便走进一个天井。天井里堆了一些怪石,高的,低的,做成
各种形状,有的像躬腰的老人,有的像咆哮的狮子,有的像长颈的白鹤。他们绕着怪石向前
走去,上了石阶,前面却是一带竹篱,中间留了一道小门,刚够一个人出入。他们在门前只
看见一片竹林,似乎并没有路,进了这道门,却发见竹林中间有一条羊肠小径。快走完竹
林,他们便听见淙淙的水声,原来竹林尽处有一道小溪,水从假山上流下来,很清澈,人可
以看见水下面的石子和落叶。一道木桥把他们引到对岸。他们过了桥又走入一个天井。天井
中间有一座茅草搭的凉亭。亭前有几株桂树和茶花。穿过这凉亭又是一堵粉白墙壁,左角有
一道小门,他们刚转弯,一阵波涛的声音突然送入耳里。
他们被引入一带曲折的迷阵似的栏杆,他们弯来弯去走了许久才走出了这个迷阵。前面
是一个大坝子,种了许多株高大的松树。松林里就只有风声。他们走到中途,看见右边一处
松树比较稀疏,一角红漆的楼窗隐约地现出来。他们走出了松林。前面是一片白亮亮的湖
水,湖水好像一弯新月,围抱着对岸,人立在这里望得见湖心亭和弯曲的桥。
他们在湖畔立了一会儿,望着微微波动的水面。觉慧还脱不了孩子气,他拾了几块石子
往对面掷去。他想把石子掷到对岸,但是石子到了湖心便落下去了。觉民也拾了两三块石子
来掷,也掷不过去。虽然湖水在这一段比较窄些,但是离对岸究竟远,石子达不到。
“好,不要丢石头了。我们还是到对面去找个地方坐坐,”觉民劝阻觉慧道。两个人便
走上窄小的圆拱桥,到了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