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第121节
要紧。觉新听了这样的话,略微放了心。然而他不敢十分相信王云伯的诊断。他心里还藏着
一些疑虑。
国光送王云伯出去了。郑太太和陈氏留在房里。觉新到床前去看蕙。蕙精神委顿地躺在
床上。她的脸色焦黄,两颊深陷进去。两只眼睛显得大而可怕。她看见觉新,头微微一动,
想对他一笑。然而她刚刚动嘴,忽然忍耐不住,连忙撑起身子,对着床前的痰盂大声呕吐起
来。陈氏便站在床前伸手给她捶背。觉新怜悯地望着蕙的狼狈的样子,听见她的极力挣扎的
呕吐声,他觉得自己心里乱得了不得,他也想呕吐。
郑太太还絮絮地尖声在旁边讲话。他更觉支持不住,但是他仍旧勉强站了一会儿。后来
他看见自己留在这里也不能做什么事情,便找一个托词,走开了。
觉新从郑家又到公司去。他在事务所里忙了两个多钟头才回家。他到了家,刚下轿,袁
成便来报告:“大少爷,刘大爷回来了。他来见大少爷,等了好久,大少爷没有回来,三老
爷也不在家。他刚回去了。”
“你去喊他来,说我回来了,”觉新连忙吩咐道,便拔步往拐门走去。他一路上就想着
蕙的事情。他的思想仍然在重重的压迫下绝望地苦斗着,还想找到一条活路。他去见周氏,
把蕙的病状告诉她。他们焦虑地商量了一会儿,也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后来何嫂来报告刘升
在他的房里等候他,他便搁下这个问题回到自己的房里去了。
这次刘升带来的却是好消息:田地都没有被水淹没。刘升到城外去看过了。他看见了田
地,也看见了佃户。他同佃户的谈判已有结果。租米卖出,款子陆续兑来。不过现在米价不
高,每石只售十元零三四角。
“怎么这样少。我们定来吃的米每石也要十四块半钱。”觉新惊诧地问道。
“大少爷,那是从去年就定了的,今年乡下棒客太凶,简直没有人敢买。这个价钱还算
是顶高的了,”刘升带笑地解释道。
“我们今年吃亏不小,”觉新惋惜地说,后来他又自慰道:“还算好,只要田没有给水
淹掉,就是运气了。”他还向刘升问了一些乡下的情形,又说了两句鼓励刘升的话,最后吩
咐刘升先回家去休息,明天早晨来领一笔赏钱。刘升正在请安谢赏的时候,袁成忽然揭起门
帘进来说:“大少爷,外老太太打发周二爷来请你就去,说蕙小姐病得很凶。”
“我先前才去过,怎么又来请?”觉新惊疑地自语道。他激动地吩咐袁成说:“你出去
喊大班提轿子,我立刻就去。”
觉新同刘升一起走出房来。他先去见周氏。周氏听见蕙病重的消息也很着急。她也要到
周家去。绮霞出去叫人预备了轿子。周氏在堂屋门口上轿,觉新的轿子却放在大厅上。两乘
轿子把他们送到了周家。
周家的人聚在堂屋里迎接周氏和觉新。陈氏也已经从郑家回来了。她看见觉新,不说客
套话,劈头便说:“大少爷,请你想个主意。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大舅母,蕙表妹怎样了?后来又有什么现象?”觉新着急地问道。
“蕙儿连一点东西都不能够吃,刚吃下药,就吐光了。你走过后她神色都变了,只说心
里难过。后来张朴臣来了。他说他也没有把握。他劝我们请西医来看。可是郑家那个老怪物
还是不答应。姑少爷也总说西医不懂得什么阴阳五行,不可靠。大少爷,你看怎样办才好?
我一点主意也没有了,”陈氏张惶失措地说,她的眼泪不断地流下来,满脸都是泪痕,她自
己也不觉得。
“张朴臣既然主张请西医,那么就请西医罢,”觉新答道。
他微微埋下头不敢看陈氏的脸。
“可是亲家太太明明不答应,”陈氏揉着眼睛带哭地说。
“我看姐姐的病要紧。不管太亲母答应不答应,我们把西医请去再说,”芸悲愤地提议
道。
“这不好,蕙儿究竟是郑家的人,应该由郑家作主,我们不便多管,”周伯涛在旁边沉
吟地说。
“呸。亏得你说这种话。”陈氏听见她的丈夫还在一边冷言冷语,她又气又急,也不顾
旁边有客人便啐了一口,接着带哭地骂起来:“蕙儿是我生的,我养大的,难道我管不得?
我就该眼睁睁看着她死?我晓得你的脾气,你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害怕麻烦。我不
会来找你的。我就没有见过像你这样不近人情的父亲。”
“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你连这种浅显的道理也不懂。我不能让你去闹笑话,
叫人家说我们周家不懂规矩。”
伯涛理直气壮地厉声指责道。
周老太太已经板起面孔听得不耐烦了。她因为蕙的事情早就不满意伯涛,这时听见他还
执迷不悟地为郑家辩护,她气青了脸,忍不住结结巴巴地责斥伯涛道:“规矩。你到现在还
讲规矩。人都要给你害死了。”她说完就赌气地走进房里去。
芸连忙跟着她进去了。
周氏看见伯涛夫妇吵起来,连忙从中调解。徐氏也帮忙劝解。觉新却默默地旁观着。他
看见他们只顾吵架,倒把蕙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他更觉心里难受。他差不多要哭出来了。
但是他始终不说一句话。周氏劝解了一阵,后来把陈氏说得气平了。她们两人便到周老太太
的房里去。伯涛看见陈氏一走,觉得没有趣味,也就赌气般地走了。剩下觉新、枚少爷和徐
氏三个人在堂屋里。
“大少爷,今天真对不起你。特地打发人把你请来,又商量不出什么,”徐氏搭讪地
说。
一些疑虑。
国光送王云伯出去了。郑太太和陈氏留在房里。觉新到床前去看蕙。蕙精神委顿地躺在
床上。她的脸色焦黄,两颊深陷进去。两只眼睛显得大而可怕。她看见觉新,头微微一动,
想对他一笑。然而她刚刚动嘴,忽然忍耐不住,连忙撑起身子,对着床前的痰盂大声呕吐起
来。陈氏便站在床前伸手给她捶背。觉新怜悯地望着蕙的狼狈的样子,听见她的极力挣扎的
呕吐声,他觉得自己心里乱得了不得,他也想呕吐。
郑太太还絮絮地尖声在旁边讲话。他更觉支持不住,但是他仍旧勉强站了一会儿。后来
他看见自己留在这里也不能做什么事情,便找一个托词,走开了。
觉新从郑家又到公司去。他在事务所里忙了两个多钟头才回家。他到了家,刚下轿,袁
成便来报告:“大少爷,刘大爷回来了。他来见大少爷,等了好久,大少爷没有回来,三老
爷也不在家。他刚回去了。”
“你去喊他来,说我回来了,”觉新连忙吩咐道,便拔步往拐门走去。他一路上就想着
蕙的事情。他的思想仍然在重重的压迫下绝望地苦斗着,还想找到一条活路。他去见周氏,
把蕙的病状告诉她。他们焦虑地商量了一会儿,也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后来何嫂来报告刘升
在他的房里等候他,他便搁下这个问题回到自己的房里去了。
这次刘升带来的却是好消息:田地都没有被水淹没。刘升到城外去看过了。他看见了田
地,也看见了佃户。他同佃户的谈判已有结果。租米卖出,款子陆续兑来。不过现在米价不
高,每石只售十元零三四角。
“怎么这样少。我们定来吃的米每石也要十四块半钱。”觉新惊诧地问道。
“大少爷,那是从去年就定了的,今年乡下棒客太凶,简直没有人敢买。这个价钱还算
是顶高的了,”刘升带笑地解释道。
“我们今年吃亏不小,”觉新惋惜地说,后来他又自慰道:“还算好,只要田没有给水
淹掉,就是运气了。”他还向刘升问了一些乡下的情形,又说了两句鼓励刘升的话,最后吩
咐刘升先回家去休息,明天早晨来领一笔赏钱。刘升正在请安谢赏的时候,袁成忽然揭起门
帘进来说:“大少爷,外老太太打发周二爷来请你就去,说蕙小姐病得很凶。”
“我先前才去过,怎么又来请?”觉新惊疑地自语道。他激动地吩咐袁成说:“你出去
喊大班提轿子,我立刻就去。”
觉新同刘升一起走出房来。他先去见周氏。周氏听见蕙病重的消息也很着急。她也要到
周家去。绮霞出去叫人预备了轿子。周氏在堂屋门口上轿,觉新的轿子却放在大厅上。两乘
轿子把他们送到了周家。
周家的人聚在堂屋里迎接周氏和觉新。陈氏也已经从郑家回来了。她看见觉新,不说客
套话,劈头便说:“大少爷,请你想个主意。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大舅母,蕙表妹怎样了?后来又有什么现象?”觉新着急地问道。
“蕙儿连一点东西都不能够吃,刚吃下药,就吐光了。你走过后她神色都变了,只说心
里难过。后来张朴臣来了。他说他也没有把握。他劝我们请西医来看。可是郑家那个老怪物
还是不答应。姑少爷也总说西医不懂得什么阴阳五行,不可靠。大少爷,你看怎样办才好?
我一点主意也没有了,”陈氏张惶失措地说,她的眼泪不断地流下来,满脸都是泪痕,她自
己也不觉得。
“张朴臣既然主张请西医,那么就请西医罢,”觉新答道。
他微微埋下头不敢看陈氏的脸。
“可是亲家太太明明不答应,”陈氏揉着眼睛带哭地说。
“我看姐姐的病要紧。不管太亲母答应不答应,我们把西医请去再说,”芸悲愤地提议
道。
“这不好,蕙儿究竟是郑家的人,应该由郑家作主,我们不便多管,”周伯涛在旁边沉
吟地说。
“呸。亏得你说这种话。”陈氏听见她的丈夫还在一边冷言冷语,她又气又急,也不顾
旁边有客人便啐了一口,接着带哭地骂起来:“蕙儿是我生的,我养大的,难道我管不得?
我就该眼睁睁看着她死?我晓得你的脾气,你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害怕麻烦。我不
会来找你的。我就没有见过像你这样不近人情的父亲。”
“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你连这种浅显的道理也不懂。我不能让你去闹笑话,
叫人家说我们周家不懂规矩。”
伯涛理直气壮地厉声指责道。
周老太太已经板起面孔听得不耐烦了。她因为蕙的事情早就不满意伯涛,这时听见他还
执迷不悟地为郑家辩护,她气青了脸,忍不住结结巴巴地责斥伯涛道:“规矩。你到现在还
讲规矩。人都要给你害死了。”她说完就赌气地走进房里去。
芸连忙跟着她进去了。
周氏看见伯涛夫妇吵起来,连忙从中调解。徐氏也帮忙劝解。觉新却默默地旁观着。他
看见他们只顾吵架,倒把蕙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他更觉心里难受。他差不多要哭出来了。
但是他始终不说一句话。周氏劝解了一阵,后来把陈氏说得气平了。她们两人便到周老太太
的房里去。伯涛看见陈氏一走,觉得没有趣味,也就赌气般地走了。剩下觉新、枚少爷和徐
氏三个人在堂屋里。
“大少爷,今天真对不起你。特地打发人把你请来,又商量不出什么,”徐氏搭讪地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