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日 第91节
目光忧郁或慈祥,家门口特别平静无事的,那大概一两天里又要出发回哨所销假了。
他们虽然在一个院里住,但各自的哨卡却离得相当远,互相之间并不熟识。另有一
些,早已调到别的军分区部队或机关,因为舍不得这儿的地窖和小窝棚,舍不得这
儿的白菜和土豆,赖着没搬家的,回这儿来,跟其他军官更说不上话。说不上话,
也没啥。回这儿来,本来就是只为了还那些在老婆娃娃跟前欠下的“债”的。其他
的,一概可以不论。
这两天,肖大来也在这院里住着。留守处腾出两间房,办了个小小招待所。平
时没人上这儿来住招待所。“招待”‘的都是替院里干活的临时工。八张简陋的木
板床。被子够黑够腥臭的了。茶壶盖儿没一个囫囵整的。炉渣堵着炉门。窗帘布上
沾满了去年夏天或前年夏天或家族史更悠久的那些苍蝇崽们留下的尿点点。窗台上
总有几个没洗的碗或空酒瓶。歪歪倒。
骑兵连的连长来办事,完全可以住城里的高中档旅社或宾馆。但宋振和交代他
这个任务时,就要他到这儿来住,到这儿来把一包有关引水工程的绝密计划交给一
位来自北京的“客人”。这位“客人”从合总身边来。合总已搬出陆军总医院。那
一年,陆军总医院里住满了级别比合总高得多的军方或非军方首长。他们并不是真
有病。只是需要陆军总医院这样的环境。总医院不许任何人冲击。冲不进去。在总
医院人满为患三个人才能摊到一个特别护理的情况下,病得也还不算太严重的合总
觉得还不如搬到一个表弟家去住着,照顾得更好。这个表弟自小由合总带出来在北
平读书,后来受合总影响,便进入当时的交通银行谋一个职务做掩护,实际上从事
地下工作。以后又被派到苏联去学习。回国后一直做到部长助理。就是最近,半夜
里依然有黑壳的吉姆车或红旗车,接了他去钓鱼台或中南海,应各种急差。
垦区总部的领导班子这一段变动频繁。不断有一些高级的现役军官,带着领章
帽徽,带着各自的秘书和夫人,来接替原垦区的一些领导。而且有消息,还将派一
位正兵团级的高级军官来接替合总。之所以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上边踌躇的就是
阿伦古湖引水工程。已投入数万劳力,如果必须把它进行到底,就没有任何理由在
这个节骨眼上撤换工程的主政官合总。合总的去留,自然牵连一大批十几年或几十
年跟合总一起出生入死、讦风沐雨的干部。比如迺发五。这是尤其令人揪心的事。
现在,关键的关键,要说动中央,核准引水工程继续进行,要争取一个专门为
此批示的红头文件。让肖大来交转的绝密材料究竟是些什么,他当然不知道。大概
和工程有关,这是能猜到的。
他已经和这位北京来的客人接上头了。材料也已经交转到对方手中。现在要等
合总的一个口谕。今天那位客人到军分区大院通过军线结合总挂长途去了。军分区
和省军区支持地方和垦区各级政府的一些老同志继续工作。驻本省的那些野战部队
却奉命支持新来地方政府或垦区领导机构大换班的那些现役高级军官。所以那位
“客人”,只能到军分区去挂长途。临走前,他还特意留下一本内部发行的苏联小
说《多雪的冬天》,让大来消磨剩余的这一点时间。但《多雪的冬天》并没把大来
吸引住。他突然产生一种预感,觉得要出一点什么事。一件久久期待而不得的事。
把书塞到枕头底下,披上大衣,便在院里蹓跶.那位客人也住在这院里。当然他不
会住这二半破子的“招待所”。他住后院,也是一排军营式的平房,只是台阶更高
些,拱形的门檐和廊柱新油漆过,没有前院那种杂乱。只有冷清。干净。没种花的
花坛。这一排平房总有七八间屋,但只住了两个客人。另一位,好像是个女客。这
一点,大来是从她晾晒在窗台上的一双黑布圆口搭攀女鞋上判别出来的。她的窗帘
别致。绝不是管理员老婆给采购的那种大路货。好像是她住进这屋后,自己添置的。
浅粉的底色上,有两棵绝对叫不上名的热带大叶藤萝科植物,贯通上下。布的质料
属于凹凸不平的泡泡纱一类。她大概是个长住客。因为从她放在台阶旁的簸箕里,
大来经常看到刚削不久的土豆皮。白菜帮子。罐头盒和一些纸屑。碎布片。但他从
来没看到屋里的陈设。那热带大叶藤萝总是冷酷而严密地封锁着两扇窗玻璃。
北京客人的窗户里也没灯光,大来只得向院外走。太阳正在落山。大院门外的
荒坡渐渐灰暗。暮色中的阳光清寂干黄。坡顶哨所的小屋却被寥廓的天空衬托得越
发奇特。有披着黑毡片的牧民走动。云层堆涌上来,好像奔跑着一条不动弹的肥肥
的大灰狗。他喜欢看那些披黑毡片的牧民,喜欢他们黑毡条里又编织进猩红的毡条,
以及流露在黑毡帽外的那许多根细辫。天上的灰狗演变成驼群。接送孩子的大客车
回来了。大来走到那几棵大杨树背后。他不大喜欢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他妒忌这种
叽叽喳喳。但他忽然觉得自己心慌起来。忽然觉出有个女人从自己背后走过。直觉
告诉他,她就是住后院的那个女客。他闻到一股清香。有水的声音。风带起淤泥的
浓烈。苇叶在摇摆。他忙回过头去,只看见她的一点背影。她走得很快,那水声和
风声隆隆。她穿着一件紫酱红或朱砂榴色的高领毛衣,当然还穿着件军用皮大衣。
一只手里提着个医用采血箱,另一只手的臂弯里挽着一件白大褂。她走路的样子,
很像一位他一直期待着能再见一面的熟人。他跟了上去,等她走到那间挂有热带藤
萝图案的大窗帘屋子门前,掏钥匙开锁时,他看清了,她果然就是苏丛。他太高兴
了。但没马上冲过去。相反,却闪避到墙拐角的那一面去了。不想让她这会JL认出
他。他需要一个整块的时间去见她,对她说很多很多的话。有太多的话要说。要拼
命说。他听见她关上门进屋去了。回到招待所,又等了一个小时,北京客人才回来。
他有一辆自己驾驶的专用吉普,军分区拨给的。传达完了合总的口头指示,他问肖
大来,你还没吃晚饭吧?快去吃快去吃。大来这才出了那屋,在清新冰凉的夜空下
镇静一下,然后去敲响苏丛那间屋的门。窗台上的布鞋已经收进去了,窗帘映出不
算明亮的灯光。
门虚掩着。炉子上的水壶在嘘嘘喷气。矿石收音机暗哑地单调地播放着千篇一
律的雄壮的进行曲。却没人来开门。迟疑了一会儿,他叫了一声:“有人吗?”便
往里进。过道很深、很暗。他以为这个院里的房子,不会有这么深的过道。一路走
去,总在磕碰。似乎走了很久很久。他擦擦汗。后来看见苏丛端着碗小刀面,正在
过道的尽头等着。她好像早知道他要来。身后的桌上,早盛好一碗面条,还备好一
碟油泼辣子,一碟蒜泥,另有个大盘子,码放着几个热热和和的白面馍。每个馍足
有四两。或半斤。
“你好……”他喃喃。想叫声‘老师“,但没叫得出来。
“洗手。”她吩咐,没半点寒暄。好像他是她这儿的常客,每天都上这儿来陪
她吃晚饭似的。“快洗。”她朝屋子一头的脸盆架颔首示意。
他听话地去洗手。自己也奇怪,怎么这么听话。水里飘浮起阿伦古湖的腥凉气。
他悄悄打量她这屋子。虽说是里外间,外间的几面墙壁几乎全让同样高大的白漆试
管架占满。那试管架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一层上都密密地插满了同样粗细同样长短
的玻璃试管。试管口一律用严格消过毒的软木塞堵得严严实实。还有老式的显微镜。
酒精灯。烧瓶和试剂。
“这一向还好?”她慢慢挑起两根滑溜的面条,用洁白而细长的牙尖去接住。
“挺好。”他伸手去抓白面馍。在向往已久的老师面前,他竟然拘谨。他自己
也恼火。相反,苏丛却放松到了极点。没等喝完面条汤,她就后仰起,靠在椅背上,
把脚远远地伸出,甚至伸到大来坐的凳脚旁边,跷起小巧的皮靴尖,轻轻晃动。自
从一个人搬到这儿来住以后,她确有重获“解放”的感觉。她双手托住碗底,把碗
放到自己圆实的小腹上。听大来说往事,隔好大一会儿,才垂下头去,挑一筷面条,
稀溜溜地吸进尖起的嘴里。有一缕黑发松散地掠过她短而细的眉梢,弯弯地垂到嘴
角边。因此,她经常像个调皮的活跃的小姑娘似的,不是去咬住那缕带着卷的头发,
他们虽然在一个院里住,但各自的哨卡却离得相当远,互相之间并不熟识。另有一
些,早已调到别的军分区部队或机关,因为舍不得这儿的地窖和小窝棚,舍不得这
儿的白菜和土豆,赖着没搬家的,回这儿来,跟其他军官更说不上话。说不上话,
也没啥。回这儿来,本来就是只为了还那些在老婆娃娃跟前欠下的“债”的。其他
的,一概可以不论。
这两天,肖大来也在这院里住着。留守处腾出两间房,办了个小小招待所。平
时没人上这儿来住招待所。“招待”‘的都是替院里干活的临时工。八张简陋的木
板床。被子够黑够腥臭的了。茶壶盖儿没一个囫囵整的。炉渣堵着炉门。窗帘布上
沾满了去年夏天或前年夏天或家族史更悠久的那些苍蝇崽们留下的尿点点。窗台上
总有几个没洗的碗或空酒瓶。歪歪倒。
骑兵连的连长来办事,完全可以住城里的高中档旅社或宾馆。但宋振和交代他
这个任务时,就要他到这儿来住,到这儿来把一包有关引水工程的绝密计划交给一
位来自北京的“客人”。这位“客人”从合总身边来。合总已搬出陆军总医院。那
一年,陆军总医院里住满了级别比合总高得多的军方或非军方首长。他们并不是真
有病。只是需要陆军总医院这样的环境。总医院不许任何人冲击。冲不进去。在总
医院人满为患三个人才能摊到一个特别护理的情况下,病得也还不算太严重的合总
觉得还不如搬到一个表弟家去住着,照顾得更好。这个表弟自小由合总带出来在北
平读书,后来受合总影响,便进入当时的交通银行谋一个职务做掩护,实际上从事
地下工作。以后又被派到苏联去学习。回国后一直做到部长助理。就是最近,半夜
里依然有黑壳的吉姆车或红旗车,接了他去钓鱼台或中南海,应各种急差。
垦区总部的领导班子这一段变动频繁。不断有一些高级的现役军官,带着领章
帽徽,带着各自的秘书和夫人,来接替原垦区的一些领导。而且有消息,还将派一
位正兵团级的高级军官来接替合总。之所以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上边踌躇的就是
阿伦古湖引水工程。已投入数万劳力,如果必须把它进行到底,就没有任何理由在
这个节骨眼上撤换工程的主政官合总。合总的去留,自然牵连一大批十几年或几十
年跟合总一起出生入死、讦风沐雨的干部。比如迺发五。这是尤其令人揪心的事。
现在,关键的关键,要说动中央,核准引水工程继续进行,要争取一个专门为
此批示的红头文件。让肖大来交转的绝密材料究竟是些什么,他当然不知道。大概
和工程有关,这是能猜到的。
他已经和这位北京来的客人接上头了。材料也已经交转到对方手中。现在要等
合总的一个口谕。今天那位客人到军分区大院通过军线结合总挂长途去了。军分区
和省军区支持地方和垦区各级政府的一些老同志继续工作。驻本省的那些野战部队
却奉命支持新来地方政府或垦区领导机构大换班的那些现役高级军官。所以那位
“客人”,只能到军分区去挂长途。临走前,他还特意留下一本内部发行的苏联小
说《多雪的冬天》,让大来消磨剩余的这一点时间。但《多雪的冬天》并没把大来
吸引住。他突然产生一种预感,觉得要出一点什么事。一件久久期待而不得的事。
把书塞到枕头底下,披上大衣,便在院里蹓跶.那位客人也住在这院里。当然他不
会住这二半破子的“招待所”。他住后院,也是一排军营式的平房,只是台阶更高
些,拱形的门檐和廊柱新油漆过,没有前院那种杂乱。只有冷清。干净。没种花的
花坛。这一排平房总有七八间屋,但只住了两个客人。另一位,好像是个女客。这
一点,大来是从她晾晒在窗台上的一双黑布圆口搭攀女鞋上判别出来的。她的窗帘
别致。绝不是管理员老婆给采购的那种大路货。好像是她住进这屋后,自己添置的。
浅粉的底色上,有两棵绝对叫不上名的热带大叶藤萝科植物,贯通上下。布的质料
属于凹凸不平的泡泡纱一类。她大概是个长住客。因为从她放在台阶旁的簸箕里,
大来经常看到刚削不久的土豆皮。白菜帮子。罐头盒和一些纸屑。碎布片。但他从
来没看到屋里的陈设。那热带大叶藤萝总是冷酷而严密地封锁着两扇窗玻璃。
北京客人的窗户里也没灯光,大来只得向院外走。太阳正在落山。大院门外的
荒坡渐渐灰暗。暮色中的阳光清寂干黄。坡顶哨所的小屋却被寥廓的天空衬托得越
发奇特。有披着黑毡片的牧民走动。云层堆涌上来,好像奔跑着一条不动弹的肥肥
的大灰狗。他喜欢看那些披黑毡片的牧民,喜欢他们黑毡条里又编织进猩红的毡条,
以及流露在黑毡帽外的那许多根细辫。天上的灰狗演变成驼群。接送孩子的大客车
回来了。大来走到那几棵大杨树背后。他不大喜欢孩子们的叽叽喳喳,他妒忌这种
叽叽喳喳。但他忽然觉得自己心慌起来。忽然觉出有个女人从自己背后走过。直觉
告诉他,她就是住后院的那个女客。他闻到一股清香。有水的声音。风带起淤泥的
浓烈。苇叶在摇摆。他忙回过头去,只看见她的一点背影。她走得很快,那水声和
风声隆隆。她穿着一件紫酱红或朱砂榴色的高领毛衣,当然还穿着件军用皮大衣。
一只手里提着个医用采血箱,另一只手的臂弯里挽着一件白大褂。她走路的样子,
很像一位他一直期待着能再见一面的熟人。他跟了上去,等她走到那间挂有热带藤
萝图案的大窗帘屋子门前,掏钥匙开锁时,他看清了,她果然就是苏丛。他太高兴
了。但没马上冲过去。相反,却闪避到墙拐角的那一面去了。不想让她这会JL认出
他。他需要一个整块的时间去见她,对她说很多很多的话。有太多的话要说。要拼
命说。他听见她关上门进屋去了。回到招待所,又等了一个小时,北京客人才回来。
他有一辆自己驾驶的专用吉普,军分区拨给的。传达完了合总的口头指示,他问肖
大来,你还没吃晚饭吧?快去吃快去吃。大来这才出了那屋,在清新冰凉的夜空下
镇静一下,然后去敲响苏丛那间屋的门。窗台上的布鞋已经收进去了,窗帘映出不
算明亮的灯光。
门虚掩着。炉子上的水壶在嘘嘘喷气。矿石收音机暗哑地单调地播放着千篇一
律的雄壮的进行曲。却没人来开门。迟疑了一会儿,他叫了一声:“有人吗?”便
往里进。过道很深、很暗。他以为这个院里的房子,不会有这么深的过道。一路走
去,总在磕碰。似乎走了很久很久。他擦擦汗。后来看见苏丛端着碗小刀面,正在
过道的尽头等着。她好像早知道他要来。身后的桌上,早盛好一碗面条,还备好一
碟油泼辣子,一碟蒜泥,另有个大盘子,码放着几个热热和和的白面馍。每个馍足
有四两。或半斤。
“你好……”他喃喃。想叫声‘老师“,但没叫得出来。
“洗手。”她吩咐,没半点寒暄。好像他是她这儿的常客,每天都上这儿来陪
她吃晚饭似的。“快洗。”她朝屋子一头的脸盆架颔首示意。
他听话地去洗手。自己也奇怪,怎么这么听话。水里飘浮起阿伦古湖的腥凉气。
他悄悄打量她这屋子。虽说是里外间,外间的几面墙壁几乎全让同样高大的白漆试
管架占满。那试管架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一层上都密密地插满了同样粗细同样长短
的玻璃试管。试管口一律用严格消过毒的软木塞堵得严严实实。还有老式的显微镜。
酒精灯。烧瓶和试剂。
“这一向还好?”她慢慢挑起两根滑溜的面条,用洁白而细长的牙尖去接住。
“挺好。”他伸手去抓白面馍。在向往已久的老师面前,他竟然拘谨。他自己
也恼火。相反,苏丛却放松到了极点。没等喝完面条汤,她就后仰起,靠在椅背上,
把脚远远地伸出,甚至伸到大来坐的凳脚旁边,跷起小巧的皮靴尖,轻轻晃动。自
从一个人搬到这儿来住以后,她确有重获“解放”的感觉。她双手托住碗底,把碗
放到自己圆实的小腹上。听大来说往事,隔好大一会儿,才垂下头去,挑一筷面条,
稀溜溜地吸进尖起的嘴里。有一缕黑发松散地掠过她短而细的眉梢,弯弯地垂到嘴
角边。因此,她经常像个调皮的活跃的小姑娘似的,不是去咬住那缕带着卷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