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日 第44节
有的人都在等他做一种明智的抉择,但又不愿开口来伤害他。布道快开始了。母女
俩还在过道里站着。女儿的诧异已变成了焦急和怨恨,并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越
来越显得极不自在。终于有一个坐在肖天放身后的老人,轻轻探过头来问肖天放:
“这位先生原先就坐在这儿的吗?”他的声音很轻柔,但仍把肖天放吓了一跳。他
忙大声回答:“我没占她俩的位置。”那老人说:“你看看,人家是两个还是三个。”
这时,他再仔细看,在她俩身后,果然还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他这才发现,
自己从来只注意到母女俩,没有发现,还有一位先生也是跟她们同出同进、有着非
同寻常的关系的。他惶惶地站起来走了。他发现,当他让出位置来时,周围的人似
乎都松了一口气。礼堂恢复了正常。
他向后走去。短短的二十来米的过道,仿佛一条他永远也走不完的隧道。他这
时才发现,即便在这圣洁的“天国”里,人也是分着等级的。他和他的伙伴,都只
能坐在最后边的两个角落里。礼堂没做这样的规定,但人们自觉地这样区分了。做
了这样的区分,大家安心。他在伙伴们低声的谑笑嘲弄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
坐下去前,他又朝那母女俩看了一眼。她们已安然坐下,捧起了她们至诚圣洁的经
本,端庄贞淑地敞开了高贵的心扉,准备接受神的甘霖。而她们的那位先生,却仍
弯着腰在一个劲儿地擦着被肖天放坐“脏”了的座位。
他曾想发誓,再不进那礼堂了。但他没这么做。他已经看到世界远不止是一个
哈捷拉吉里,一个老满堡和几枝二十响的驳壳枪。既然下决。已离开了哈捷拉吉里
村边的阿伦古湖,那么就应该咬住牙闯进那不熟悉的另一面去。伸出手。迈出脚。
回头不是岸。两头皆是道。去做一个上等人。闯进去。哦,她们是那样的端庄贞淑
……
有一天,也是礼拜天。听完布道,他还得去加个班。这一段,他拼命地接近鸡
屁眼儿院的院主。院主也开始使用他来管治这几十号退伍的老兵和逃兵。他虽然瞧
不起这院主,无论从哪一方面,这家伙都远不如朱贵铃、白家哥俩和参谋长;但是
现在他只有这么个“据点”。他得先在这个小盆里把“根”长出来。慢慢地再让那
肥白的多权的贪婪的无法遏制的日益顽固而在暗处让人瞧着甚至都觉得有些狰狞的
根,胀破这小土盆,伸到广阔无边的土地里去。哦,端庄贞淑……他永远不会忘记,
她们的那位先生用力擦那被他坐过一下的板凳时,所留给他的耻痛……永远忘不了,
她俩等着他离开时那种陌生的矜持的谨慎和怨嗔的目光。
他去给院主的公馆整治花坛。他喜欢花坛里种的那些蜀锦葵。刚出院门,他瞧
见一辆车把上镶着白银一般的铜护手的私家人力车,响着清脆悦耳的车铃声,从一
条狭小的小巷岔里拉出一个女客。她戴着墨镜,还打着遮阳伞。车夫年轻,车跑得
飞快。巷子又窄,他得赶紧贴在一边的土院墙上,才免得被车撞着。他没法看清这
女客的脸。他也没想去细看她。别瞧这端实儿巷,暴七月里踉个大泔水缸似的脏臭,
还常有这一号女人,人模狗样地坐在人力车上被拉进拉出。她们会是哪一号货色?
肖天放明白。他只想让过了她,赶紧上路。没想,她从他身边闪过那一刹那,忽然
带过了一股他多时再没闻到过的清凉味儿。哦,干涸的河滩并不总是跟枯树一般。
在夜的星空下,有水和没有水,有桥和没有桥,都带着土豆地里的那股湿润。凉飕
飕应着一股雨雾。顺得得唱个大喏。羞答答还看新红。这是七千年和七万年一起在
湖底沤烂的苇根,带着湖边那几间土屋背后常在的清风……虽然也有胭脂膏,还有
花露水、爽身粉、生发油、宏丹紫、薄荷清凉龙虎牌万金油侧南龙桂玉佛薰衣香…
…他忙回头用目光去追那女客。她已经拐过弯去了。她穿得素净。这是她给他留下
的最后一个印象。她冷不丁也回头来看了他一眼。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发现。
这一天,他总在想,她会是谁?这一天,他从来不疼的胃,疼了七次。他砌的
花坛坍了七次。坍下来的砖七次砸到他脚背上,他七次走错了门,明明想上厕所,
却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院主家那满堂布置着红木家具的客厅。
后来,他又见过她一次。虽然仍是在匆忙间,她仍戴着那副墨镜,他却觉出,
这女人,眼熟。尤其是那副脸模子特别眼熟。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看到那个年轻的车夫来敲鸡屁眼儿院的门。
“有位肖天放先生是住在这儿吗?”那车夫问。他的车停在门外柳树下。是辆
空车。
“嗅,哈哈哈……肖先生……哈哈哈……”正在井边洗澡的伙伴大声起哄。拿
一桶桶冰凉的井水泼他。他在一边窗台底下,做夜校布置的作业。所有的纸都泼湿
了。他后来跟着车夫走了。伙伴们追上来继续用水泼他。车夫无意让他坐车。他也
没想弄脏车座上雪白的布罩。他一直在车后跟着。那车夫故意晃卿晃卿地慢走。在
三个小摊儿上,吃了三碗凉粉。跟三个卖《可兰经》的老头,开了三回玩笑。绕到
大清真寺的背后,穿过警察局的院子,走出民政厅厅长家的夹皮巷,又在京剧班晾
晒旗靠蟒袍珠花厚底靴髯口发片凤披绿衣绿裤的大杂院里转了个圈,替他们拣起三
条掉在地上的假辫子和吊袜带,碾疼了三匹黄猫的尾巴,才转向城西。那边出了镇
安门,再过忠勤场更俗剧院,便是军事重区。马路上军人多于老百姓。或者也可说,
只见军人,不见老百姓了。所见到的一些老百姓,也肯定是军人的眷属。全是些两
米七以上的灰砖院墙,墙头又竖着高压电网。天放知道,省联防总部的大院,也在
这一带。十八棵高大的法国梧桐和一排围成半圆形的匣式楼房。他紧挨着人力车黑
漆车篷走。他的心跳得很凶。
车夫说,是他的女东家有请。
哪位女东家,当上了夫人、太太,还能在自己身上留住了阿伦古湖的气味,那
七百万年的深度呼吸?会是大来娘吗?那脸模子还真有点像她。
不……
她不应该是大来娘。不能。就算她有千年道行,黑蛇成精,大苇荡里死不了,
阿伦古湖湖底本是她的家,有能耐走出上千里干旱的大戈壁,混到省城来当夫人、
太太,可她怎么能撤得下她亲生的玉娟和大来,还有他,一个人在这儿吃香喝辣穿
丝绒旗袍坐包车,几年不回头?这能是她吗?他不敢往下想。他不愿再往下想。
再往前走,他惊异。好一个去处。好房子好街区好幽雅好清静。咖啡店门前架
着两门仿制的十八世纪古炮。面包房背后高高耸起一根戴着小红帽的铁皮烟囱。根
本不见行人的街道两边排列着剪得一崭齐的矮棵冬青。小酒馆里白天也点着蜡烛。
戏园子门口刚换上新画的海报。太阳特别高远。黄土和蓝天同样单调。他想起来了,
曾听人说过,城西有一个专供高级军官们使用的住宅区。闲杂人等免进。
是这儿吗?
车夫把他带到一个中式的四合院门前,替他按了下门铃,便赶紧走掉了。
出来应门的便是那位女东家。自然不再戴墨镜,也没穿尖头的漆皮鞋。袅袅一
副单薄的样子,穿一件家常的竹布旗袍和一双黑布鞋。
不是大来娘。他松了一口气。
不是大来娘。他又非常非常失望。
“不是冤家不见面嗅。”女东家甜甜地笑道。
他愣怔着认出,她竟是庆官儿的那位三姨太_“三……”,他结巴了。
那年她没走。她不想离开这个地方。被送上了火车,走了一站地,不顾那几位
姨太太的劝说威吓,提着自己的皮箱,带着自己的披风,找了趟回头车,又回了省
城。头几个月,一直住在城防警备司令部附近的一家小客栈里,专门给军官看相治
病。早几年就雇上了自己的包车。后来又结识了城防军重炮旅的旅长,做了他的干
女儿,便住进了这么个气度不凡的四合院。
俩还在过道里站着。女儿的诧异已变成了焦急和怨恨,并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越
来越显得极不自在。终于有一个坐在肖天放身后的老人,轻轻探过头来问肖天放:
“这位先生原先就坐在这儿的吗?”他的声音很轻柔,但仍把肖天放吓了一跳。他
忙大声回答:“我没占她俩的位置。”那老人说:“你看看,人家是两个还是三个。”
这时,他再仔细看,在她俩身后,果然还站着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他这才发现,
自己从来只注意到母女俩,没有发现,还有一位先生也是跟她们同出同进、有着非
同寻常的关系的。他惶惶地站起来走了。他发现,当他让出位置来时,周围的人似
乎都松了一口气。礼堂恢复了正常。
他向后走去。短短的二十来米的过道,仿佛一条他永远也走不完的隧道。他这
时才发现,即便在这圣洁的“天国”里,人也是分着等级的。他和他的伙伴,都只
能坐在最后边的两个角落里。礼堂没做这样的规定,但人们自觉地这样区分了。做
了这样的区分,大家安心。他在伙伴们低声的谑笑嘲弄中,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
坐下去前,他又朝那母女俩看了一眼。她们已安然坐下,捧起了她们至诚圣洁的经
本,端庄贞淑地敞开了高贵的心扉,准备接受神的甘霖。而她们的那位先生,却仍
弯着腰在一个劲儿地擦着被肖天放坐“脏”了的座位。
他曾想发誓,再不进那礼堂了。但他没这么做。他已经看到世界远不止是一个
哈捷拉吉里,一个老满堡和几枝二十响的驳壳枪。既然下决。已离开了哈捷拉吉里
村边的阿伦古湖,那么就应该咬住牙闯进那不熟悉的另一面去。伸出手。迈出脚。
回头不是岸。两头皆是道。去做一个上等人。闯进去。哦,她们是那样的端庄贞淑
……
有一天,也是礼拜天。听完布道,他还得去加个班。这一段,他拼命地接近鸡
屁眼儿院的院主。院主也开始使用他来管治这几十号退伍的老兵和逃兵。他虽然瞧
不起这院主,无论从哪一方面,这家伙都远不如朱贵铃、白家哥俩和参谋长;但是
现在他只有这么个“据点”。他得先在这个小盆里把“根”长出来。慢慢地再让那
肥白的多权的贪婪的无法遏制的日益顽固而在暗处让人瞧着甚至都觉得有些狰狞的
根,胀破这小土盆,伸到广阔无边的土地里去。哦,端庄贞淑……他永远不会忘记,
她们的那位先生用力擦那被他坐过一下的板凳时,所留给他的耻痛……永远忘不了,
她俩等着他离开时那种陌生的矜持的谨慎和怨嗔的目光。
他去给院主的公馆整治花坛。他喜欢花坛里种的那些蜀锦葵。刚出院门,他瞧
见一辆车把上镶着白银一般的铜护手的私家人力车,响着清脆悦耳的车铃声,从一
条狭小的小巷岔里拉出一个女客。她戴着墨镜,还打着遮阳伞。车夫年轻,车跑得
飞快。巷子又窄,他得赶紧贴在一边的土院墙上,才免得被车撞着。他没法看清这
女客的脸。他也没想去细看她。别瞧这端实儿巷,暴七月里踉个大泔水缸似的脏臭,
还常有这一号女人,人模狗样地坐在人力车上被拉进拉出。她们会是哪一号货色?
肖天放明白。他只想让过了她,赶紧上路。没想,她从他身边闪过那一刹那,忽然
带过了一股他多时再没闻到过的清凉味儿。哦,干涸的河滩并不总是跟枯树一般。
在夜的星空下,有水和没有水,有桥和没有桥,都带着土豆地里的那股湿润。凉飕
飕应着一股雨雾。顺得得唱个大喏。羞答答还看新红。这是七千年和七万年一起在
湖底沤烂的苇根,带着湖边那几间土屋背后常在的清风……虽然也有胭脂膏,还有
花露水、爽身粉、生发油、宏丹紫、薄荷清凉龙虎牌万金油侧南龙桂玉佛薰衣香…
…他忙回头用目光去追那女客。她已经拐过弯去了。她穿得素净。这是她给他留下
的最后一个印象。她冷不丁也回头来看了他一眼。这是另一个重要的发现。
这一天,他总在想,她会是谁?这一天,他从来不疼的胃,疼了七次。他砌的
花坛坍了七次。坍下来的砖七次砸到他脚背上,他七次走错了门,明明想上厕所,
却一次又一次地走进院主家那满堂布置着红木家具的客厅。
后来,他又见过她一次。虽然仍是在匆忙间,她仍戴着那副墨镜,他却觉出,
这女人,眼熟。尤其是那副脸模子特别眼熟。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看到那个年轻的车夫来敲鸡屁眼儿院的门。
“有位肖天放先生是住在这儿吗?”那车夫问。他的车停在门外柳树下。是辆
空车。
“嗅,哈哈哈……肖先生……哈哈哈……”正在井边洗澡的伙伴大声起哄。拿
一桶桶冰凉的井水泼他。他在一边窗台底下,做夜校布置的作业。所有的纸都泼湿
了。他后来跟着车夫走了。伙伴们追上来继续用水泼他。车夫无意让他坐车。他也
没想弄脏车座上雪白的布罩。他一直在车后跟着。那车夫故意晃卿晃卿地慢走。在
三个小摊儿上,吃了三碗凉粉。跟三个卖《可兰经》的老头,开了三回玩笑。绕到
大清真寺的背后,穿过警察局的院子,走出民政厅厅长家的夹皮巷,又在京剧班晾
晒旗靠蟒袍珠花厚底靴髯口发片凤披绿衣绿裤的大杂院里转了个圈,替他们拣起三
条掉在地上的假辫子和吊袜带,碾疼了三匹黄猫的尾巴,才转向城西。那边出了镇
安门,再过忠勤场更俗剧院,便是军事重区。马路上军人多于老百姓。或者也可说,
只见军人,不见老百姓了。所见到的一些老百姓,也肯定是军人的眷属。全是些两
米七以上的灰砖院墙,墙头又竖着高压电网。天放知道,省联防总部的大院,也在
这一带。十八棵高大的法国梧桐和一排围成半圆形的匣式楼房。他紧挨着人力车黑
漆车篷走。他的心跳得很凶。
车夫说,是他的女东家有请。
哪位女东家,当上了夫人、太太,还能在自己身上留住了阿伦古湖的气味,那
七百万年的深度呼吸?会是大来娘吗?那脸模子还真有点像她。
不……
她不应该是大来娘。不能。就算她有千年道行,黑蛇成精,大苇荡里死不了,
阿伦古湖湖底本是她的家,有能耐走出上千里干旱的大戈壁,混到省城来当夫人、
太太,可她怎么能撤得下她亲生的玉娟和大来,还有他,一个人在这儿吃香喝辣穿
丝绒旗袍坐包车,几年不回头?这能是她吗?他不敢往下想。他不愿再往下想。
再往前走,他惊异。好一个去处。好房子好街区好幽雅好清静。咖啡店门前架
着两门仿制的十八世纪古炮。面包房背后高高耸起一根戴着小红帽的铁皮烟囱。根
本不见行人的街道两边排列着剪得一崭齐的矮棵冬青。小酒馆里白天也点着蜡烛。
戏园子门口刚换上新画的海报。太阳特别高远。黄土和蓝天同样单调。他想起来了,
曾听人说过,城西有一个专供高级军官们使用的住宅区。闲杂人等免进。
是这儿吗?
车夫把他带到一个中式的四合院门前,替他按了下门铃,便赶紧走掉了。
出来应门的便是那位女东家。自然不再戴墨镜,也没穿尖头的漆皮鞋。袅袅一
副单薄的样子,穿一件家常的竹布旗袍和一双黑布鞋。
不是大来娘。他松了一口气。
不是大来娘。他又非常非常失望。
“不是冤家不见面嗅。”女东家甜甜地笑道。
他愣怔着认出,她竟是庆官儿的那位三姨太_“三……”,他结巴了。
那年她没走。她不想离开这个地方。被送上了火车,走了一站地,不顾那几位
姨太太的劝说威吓,提着自己的皮箱,带着自己的披风,找了趟回头车,又回了省
城。头几个月,一直住在城防警备司令部附近的一家小客栈里,专门给军官看相治
病。早几年就雇上了自己的包车。后来又结识了城防军重炮旅的旅长,做了他的干
女儿,便住进了这么个气度不凡的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