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84 第33节
“对不起。”天吾道歉说。
“你受不了,对吗?”女朋友说着,用指尖抚弄天吾的鼻子,“没关系的,别介意。哎,我说,感觉就那么舒服吗?”
“非常舒服。”他答道,“过一会儿我还能再来。”
“嗯。开心地等着。”她说,然后把脸贴在天吾裸露的胸膛上,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天吾感觉她静静的鼻息拂过自己的乳头。
“我看着你的胸膛,抚摸着它的时候,你知道我总会联想起什么吗?”她问天吾。
“不知道。”
“黑泽明电影里的城门。”
“城门?”天吾抚摸着她的后背,问。
“喏,《蜘蛛巢城》、《战国英豪》那些黑白老片里,不是有又大又牢的城门吗?上面钉满了大头铁钉。我总会联想起那个来。又坚固,又厚实。”
“我胸前可没钉大头铁钉。”天吾说。
“那我倒没注意。”她答道。
深绘里的《空气蛹》单行本上市后,第二周便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第三周更是跃居文艺图书榜榜首。天吾在补习学校教职员休息室里放着的几种报纸中,追踪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的过程。在报纸上刊登过两次广告,广告上和书的封面并排着配上她的小照片。那件眼熟的紧身夏季薄毛衣,形状美丽的胸脯(大概是记者见面会时抓拍的)。垂到肩头的笔直长发,一双从正面直视着这边的充满谜团的黑眼睛。那眼睛透过照相机的镜头,似乎在率直地凝视着某种秘藏于内心的东西——平素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心中居然隐藏着这种东西。中立地,然而温柔地。这位十七岁少女毫不犹豫的视线,解除了被注视者的防备心,也多少让他们感到尴尬。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但只是看了这张照片,肯定就有不少人萌生把书买来一读的念头。
上市发售数日后,小松寄来了两本《空气蛹》,但天吾根本没有打开。那上面印着的文字的确是自己写的,自己写的文字变成单行本自然也是头一次,但他不想捧在手上阅读。甚至连粗粗浏览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看到书时,也没有涌起喜悦的心情。就算是他的文字,写出来的故事也完全是深绘里的,是从她的意识中产生的。他作为幕后技术人员的小小使命已经终结,这部作品今后会走过怎样的命运之路,是和他毫不相关的事,而且也不该再有关系。他把这两本书连同外边没有打开的塑料封皮,一起塞进书架上不显眼的角落里了。
在深绘里留宿一夜之后,天吾的人生在一段时间内平安地流逝,没有发生任何异常。虽然常常下雨,但天吾几乎不关心气候。在他的重要事项一览表中,气候问题被赶到了相当靠后的位置。从那以后,深绘里方面没有任何联系。而没有联系,大概就意味着没有发生特别的问题。
除了每天写小说,还应约写了几篇杂志上用的短稿。是谁都能胜任,而且不署名的文章,只是挣点零花钱。但毕竟可以转换一下心情,何况与付出的劳动相比,报酬还相当可观。此外一如既往,每周三次到补习学校讲授数学。他为了忘掉种种烦心事一主要是和《空气蛹》及深绘里相关的事——比以往更深地钻进数学世界。而一旦进入数学世界,他的大脑电路便会(伴随着小小的声响)切换。他的口中开始发出不同的语言,他的躯体开始使用不同的肌肉,连音调都换了一种,表情也有所变化。天吾喜欢这种切换的感觉。仿佛从一个房间移到另一个,或者脱去一双鞋子换上另一双——其间就有这样的感觉。
置身于数学世界,与身处日常生活中甚至写作小说时相比,他更能舒缓情绪,也变得更加雄辩。但同时,他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多少懂得变通的人。他判断不出哪个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但他能极其自然地,不用特意去想便进行这种切换。他还知道,这种切换对自己来说多少是必要的。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他在讲台上将数学这东西是何等贪婪地追逐着逻辑性一事,灌输进学生的脑中。在数学领域中,不可证明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而一经证明,世界之谜
就像柔软的牡蛎一般被收进人们的掌心。他讲课总是充满热情,学生们对他的雄辩不禁听得入神。他切实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问题的解法,同时华丽地揭示出隐藏在设问中的罗曼史。天吾环顾教室,知道有几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用充满敬意的眼光凝望自己。他知道自己正通过数学这个渠道诱惑她们。他的巧舌是一种知性的前戏,函数在抚摸着后背,定理则把温暖的气息吹向耳边。但遇到深绘里之后,天吾已经不再这样对少女们怀有性的兴趣了,也没想过要闻她们穿过的睡衣。
深绘里肯定是个特别的存在。天吾再次想。其他少女简直无法相比。毫无疑问,她对我来说有某种意义。她,该怎么说呢,是一种投向我的整体性的寓意,但我无论如何也解读不了。
然而,最好还是避免和深绘里有牵连,这是他的理性得出的明快结论。书店店头堆得高高的《空气蛹》、用心难测的戎野老师,以及充满险恶谜团的宗教团体,离他们越远越好。与小松之间,至少在眼下这段时间,最好还是保持距离。不然,自己只怕会被卷到更加混乱的地方去,被逼入毫无逻辑的危险角落里,被赶进一筹莫展的境遇中。
但在现阶段,要从这个错综复杂的阴谋中抽身并非易事,天吾也很清楚。他已经涉及此事了。和希区柯克电影的主人公们不同,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某个阴谋,而是明知可能伴有某种程度的风险,自己还把自己卷了进去。那个装置已经启动。一旦形成势头,就不可能阻止,毫无疑问,天吾已经变成那个装置中的一个齿轮,而且是主要的齿轮。他从内心听见了那个装置低沉的吼叫,感到了它执拗的运转。
小松打来电话,是在《空气蛹》连续两周雄踞文艺图书畅销榜榜首几天后。半夜十一点过后,电话铃响了。天吾已经换上了睡衣,上了床,趴着读了一会儿书,正打算关掉枕头边的台灯睡觉。从电话铃声的响法,他大概猜到了对方是小松。虽然无法解释,不过小松打来的电话总能分辨出来。那铃声的响法不同。就像文章自有文体一般,他打来的电话,铃声自有独特的响法。
天吾下了床,走到厨房,拿起听筒。其实他根本不愿拿起来,他只想这么静静地睡下去。西表山猫也行,巴拿马运河也成,臭氧层也罢,松尾芭蕉也好,不管什么都无所谓,总之就是想做个梦,梦见尽量远离此地的东西。但如果这时不拿起听筒,只怕十五分钟或三十分钟后铃声还会再次响起。小松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对过着普通生活的人没有丝毫体谅之心。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接听。
“喂,天吾君,睡了吗?”小松开口说,照例是无忧无虑的声音。
“正要睡着。”天吾答道。
“那对不起啦。”小松说,可那口气似乎没有觉得对不起。“《空气蛹》销路极好。所以我很想告诉你一声。”
“那好极了。”
“简直就像烤饼,刚出炉就卖得精光,连做都来不及做,可怜的是装订工厂,通宵
在加班。当然啦,事先我就预料到会卖得不错。十七岁的美少女写的小说,还成了轰动话题。畅销的要素都齐全啦。”
“和年届三十、长相如熊的补习学校教师写的小说不能相提并论啊。”
“是。话虽如此,但很难说这是一部内容富有娱乐性的小说,没有性爱镜头,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竟然畅销到这种地步,可是连我也没想到。”
小松似乎要试探天吾的反应,停顿了片刻。天吾却一言不发,于是他接着说道:
“而且,不光是数量卖得多,评价也非常好。和世上的一般青年作者拍拍脑袋写出来的、哗众取宠的肤浅小说完全是两回事。首先内容就出类拔萃。当然啦,是你扎实高超的文章技巧,才使之成为可能。哎呀,那真叫完美无缺。”
使之成为可能。天吾似乎没所见小松的赞赏,用指尖轻轻地按住太阳穴。每当小松大肆表扬自己,接下去肯定有不好的消息。
天吾说:“小松先生,不好的消息又是什么呢?”
“咦,你怎么知道有不好的消息?”
“您瞧,您在这个时间打电话给我嘛。不会没有坏消息的。”
“的确。”小松叹服似的说,“的确如此。你真是悟性好啊。”
这哪是什么悟性,不过是经验罢了。天吾心想。但他一声不响,静观其变。
“正如所料。遗憾得很,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小松说,然后像大有深意似的停了一会儿。天吾拿着电话,心里想象着小松那双眼睛在黑暗中像猫鼬的瞳孔般闪闪发光。
“那大概是和《空气蛹》的作者有关的消息吧。”天吾说。
“是的。是关于深绘里的。有点不好办啊。说实话,这一段时间她下落不明。”
天吾的手指继续按在太阳穴上。“这一段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天前,星期三早晨她离开奥多摩的家,来了东京。是戎野老师送她出门的。她也没说要到哪里去。后来打来电话,说当天不回山里了,要住在信浓町的公寓。那天戎野老师的女儿也预定住在公寓。但深绘里始终没有回公寓。从那以后就断了联系。”
天吾追溯着这三天的记忆,但没有想到任何线索。
“行踪杳然啊。于是我想,或许她和你联系过?”
“没有联系过。”天吾答道。她在天吾家里留宿一夜是大约四周前的事了。
当时深绘里说过,不回信浓町的公寓为好。这件事该不该告诉小松?天吾有些踌躇。她或许感觉到那个地方有什么不祥之物。但最终他决定保守秘密。他不想告诉小松自己曾留深绘里在家里过夜的事。
“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天吾说,“也许她不告诉任何人,自己跑到哪儿玩了。”
“不,这不可能。深绘里这孩子,你别瞧她那模样,其实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总是一一报告自己的位置。经常打电话联系,汇报说自己此刻在哪里、何时到何处去。这是戎野老师说的。所以整整三天毫无联系,可有点不寻常。也许出了不妙的事。”
天吾低声呻吟:“不妙的事。”
“老师和他的女儿都很担心。”小松说。
“不管怎样,如果她就这样行踪不明,您一定会很为难吧?”
“是啊。万一捅到警察那儿去,恐怕会相当麻烦啊。要知道失踪的是写了正雄踞畅销榜的小说的美少女作家啊。可想而知,媒体必然大动干戈。如此一来,作为责任编辑,我肯定会被拖来扯去,到处找我发表见解。这可不妙哦。我说到底只是个幕后角色,不习惯太阳光。而且,长此以往的话,谁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内幕就会曝光。”
“戎野老师是怎么说的?”
“他说明天就去向警察报案,请警方帮忙寻找。”小松说,“我好说歹说,请他缓了几天。不过,不可能拖得长久啊。”
“媒体听说报了案,大概就会动起来吧?”
“不清楚警察会怎样行事。但深绘里可是个风云人物啊,和一般的少女离家出走不是一回事。想瞒天过海,只怕难上加难。”
也许这才是戎野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态。天吾想。用深绘里做钓饵,在世间造成轰动,借此为杠杆,弄清“先驱”与她父母的关系,查明他们身在何处。果真如此的话,老师的计划正在按照原定的顺利展开。但其中究竟蕴含着何种危险性,老师是否有把握呢?他应当明白才对。戎野老师可不是个欠考虑的人。按说,深谋远虑原是他的本行。而且深绘里周边的状况,天吾不知道的似乎还有好多。打个比方,天吾就像领到数量不全的组件,却要拼出完整的拼图来。聪明人从一开始就不会卷入这种麻烦。
“关于她的去向,你有什么线索没有?”
“眼下没有。”
“哦。”小松说。从他的声音中能感觉到疲劳的意味。小松公然暴露自己的弱点,可是绝无仅有的事。“半夜吵醒你,对不起。”
小松张口致歉,真是相当稀罕。
“没什么。情况重大嘛。”天吾回答。
“我呢,其实不想把你卷进这种乱七八糟的现实。你的使命只是写文章,况且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不过世事之常,就是万事都不可能轻易成功。以前我也跟你说过,我们是坐着同一条小船漂在急流上。”
“同生死,共患难。”天吾机械性地添上了一句。
“是啊。”
“可是小松先生,深绘里失踪的消息一旦成为新闻,《空气蛹》不是会卖得更好吗?”
“已经卖得够多了。”小松泄气似的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宣传,华丽的丑闻只会是麻烦的种子。现在对我们来说,得考虑安全的降落地点才对。”
“降落地点。”天吾说。
小松在电话那端发出一种声音,仿佛咽下了一个虚拟的东西,随后轻轻地咳嗽一声。“关于这件事情,下次咱们边吃饭边慢慢聊。等眼下这番忙乱解决了再说。晚安,天吾君。好好地睡上一觉。”
小松说完挂断了电话。像被施了咒一般,天吾后来再也睡不着了。虽然很困,却睡不着。
什么好好地睡上一觉!天吾心想。他打算坐在厨房的桌子前工作一会儿。但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他从橱柜里拿出威士忌,倒进玻璃杯里,不兑水,小口小口地喝起来。
也许深绘里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活饵的使命,也许是教团“先驱”绑架了她。天吾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小。他们在信浓町监视公寓,待深绘里一露面,几个人就强行将她塞进汽车里,绑走了。如果动作迅速,并且选准时机,这并非不可能。深绘里说“不回信浓町的公寓为好”时,也许是察觉了这样的兆头。
深绘里对天吾说过:小小人和空气蛹都真的存在。她在那个叫“先驱”的公社中,因为失误导致一只目盲的山羊死亡,在因此接受惩罚时结识了小小人,每天夜里和他们一起制作空气蛹。结果,在她的身上发生了某种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她将这件事转换成故事的形态,而天吾将这个故事整合成小说,换言之,就是将它改变成商品的形态。而且这个商品(借用小松的表达是)像烤饼一般,刚出炉便被抢购一空。对“先驱”来说,这也许是件很不惬意的事。小小人和空气蛹的故事,也许是不可公之于众的重大秘密。他们为了阻止这个秘密泄露更多,不得不绑架深绘里,封住她的口。哪怕她的失踪可能引起世间的怀
疑,哪怕得冒如此的风险,也只得诉诸武力。
但这只是天吾的假设,并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也没有办法证明。即使高声疾呼:“小小人和空气蛹真的存在!”这种话又有什么人理会呢?首先,这些东西“真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天吾其实也不太清楚。
或者深绘里只是对《空气蛹》的畅销闹剧感到厌烦,独自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可以考虑。几乎不能预测她的行动。但要是这样,她肯定会写下留言,以免戎野老师和他的女儿阿蓟担心。因为不这么做的理由同样不存在。
然而,如果深绘里真被教团绑架了,她将陷入不小的危险。天吾很容易就能想象到。像她的父母从某个时间点起变得行踪不明一样,她也可能从此下落不明。深绘里与“先驱”的关系一旦被查明(大概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查明),任凭媒体如何喧噪,只要警方说“没有遭到绑架的物证”,不予理会,一切都将是白闹一场。她也许会被监禁在高墙环绕的教团内的某处,甚至发生更可怕的事。戎野老师制订计划时,有没有将这种最糟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呢?
天吾想给戎野老师打电话,跟他谈谈这些,但已经过了半夜,只好等明天再说了。
天吾翌日一早,便拨通他们告诉他的号码,给戎野老师家里打了电话。然而电话接不通。“这个电话号码现在无人使用。请确认号码后重新拨打。”听筒里反复播放着电话局的语音提示,打了多少遍都一样。大概是自从深绘里获奖后,采访的电话应接不暇,于是把电话号码换掉了。
此后一周,没发生任何异常的事情。只有《空气蛹》继续畅销,在全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依然名列前茅。其间,天吾处没有任何人联系。天吾给小松的公司里打了几次电话,他始终不在(这倒不是稀罕事)。托编辑部传言,请他来电联系,他却连一个电话也没有回过(这也不是稀罕事)。每日不断地浏览报纸,也没看到请求警方搜寻深绘里的报道。难道戎野先生最终没有去报警?还是已经报警,警方却进行秘密侦查而未公布?要不就是将它视为一件常见的十几岁少女离家出走案,未认真对待?
天吾一如往日,每周三天去补习学校讲课,其余的日子便继续伏案写作长篇小说,星期五和前来幽会的女朋友进行浓郁的午后做爱。但不论他做什么,都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仿佛一个错把厚重云团的碎片吞进肚子里的人,郁塞滞重、心绪不宁地度日,食欲也慢慢减退。在半夜莫名其妙的时刻醒来,便再也无法入睡。在这样的不眠之夜思念着深绘里。她此刻在哪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遭遇了什么?
他在脑海中想象着种种状况,每一种尽管多少有差异,却都是带着悲观色彩的想象。而且在他的想象中,她总是身穿紧身夏季薄毛衣,胸脯呈现出美丽的形状。这个形象让天吾透不过气来,在他心中制造出更为剧烈的躁动。
深绘里那边来了联系,是在《空气蛹》稳稳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迎来第六周的星期四。
第23章 青豆·这不过是个开端
如果要来一场小巧却足够风流的一夜盛宴,青豆和亚由美大概是一对理想的搭档。亚由美身材娇小,笑容可掬,性情随和,口才不错,一旦下定决心总能以积极的姿态对待事情,还具备健康的幽默感。与之相比,肌肉发达、体态苗条的青豆则面无表情,有难以亲近之处。对初次见面的男人,连说几句讨人喜欢的话都不会,脱口而出的话似乎处处暗藏着嘲弄与攻击的意味。瞳孔深处幽幽地闪烁着绝不容忍的光芒。但若有必要,青豆也能散发出冷酷的气场,自然地吸引男人。与动物和昆虫根据需要释放的具有性刺激的芳香十分相似。
这并非刻意为之,也不是经过努力就能掌握的东西,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不对,也可能是她基于某种理由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学会的。不论怎样,这种气场不只针对那些男性对手,甚至微妙地刺激了搭档亚由美,使她的言行变得更加华丽而积极。
一旦发现适合的男人,先由亚由美一个人前去侦察,充分发挥随和的天性,为构筑友好关系打下基础。然后找准时机,青豆也加入战场,营造具有深度的和谐关系,酿出一种类似轻歌剧和黑色电影合二为一的独特氛围。到了这一步,接下去就简单了:转移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亚由美那率直的表达就是)大干一场。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对象。对方最好是二人组,干净,长相必须说得过去,至少得有些知性才行,但知性过强恐怕也让人犯难——乏味的交谈会糟蹋了美好的夜晚。经济上宽裕也会获得好评。当然,酒吧与俱乐部的账单以及宾馆的房费,均由男人们支付。
但她们在将近六月底想来一场小小的性爱盛宴时(结果成了这对搭档的最后一次活动),却怎么也没找到合适的男人。她们花了好多时间,换了好几个地方,结果还是一样。分明是月底的星期五之夜,可是从六本木到赤坂,家家店都空空荡荡,客人少得惊人,无从挑选。加上天空阴云密布,整个东京仿佛在为什么人服丧一般,荡漾着沉闷的气氛。
“你受不了,对吗?”女朋友说着,用指尖抚弄天吾的鼻子,“没关系的,别介意。哎,我说,感觉就那么舒服吗?”
“非常舒服。”他答道,“过一会儿我还能再来。”
“嗯。开心地等着。”她说,然后把脸贴在天吾裸露的胸膛上,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天吾感觉她静静的鼻息拂过自己的乳头。
“我看着你的胸膛,抚摸着它的时候,你知道我总会联想起什么吗?”她问天吾。
“不知道。”
“黑泽明电影里的城门。”
“城门?”天吾抚摸着她的后背,问。
“喏,《蜘蛛巢城》、《战国英豪》那些黑白老片里,不是有又大又牢的城门吗?上面钉满了大头铁钉。我总会联想起那个来。又坚固,又厚实。”
“我胸前可没钉大头铁钉。”天吾说。
“那我倒没注意。”她答道。
深绘里的《空气蛹》单行本上市后,第二周便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第三周更是跃居文艺图书榜榜首。天吾在补习学校教职员休息室里放着的几种报纸中,追踪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的过程。在报纸上刊登过两次广告,广告上和书的封面并排着配上她的小照片。那件眼熟的紧身夏季薄毛衣,形状美丽的胸脯(大概是记者见面会时抓拍的)。垂到肩头的笔直长发,一双从正面直视着这边的充满谜团的黑眼睛。那眼睛透过照相机的镜头,似乎在率直地凝视着某种秘藏于内心的东西——平素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心中居然隐藏着这种东西。中立地,然而温柔地。这位十七岁少女毫不犹豫的视线,解除了被注视者的防备心,也多少让他们感到尴尬。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但只是看了这张照片,肯定就有不少人萌生把书买来一读的念头。
上市发售数日后,小松寄来了两本《空气蛹》,但天吾根本没有打开。那上面印着的文字的确是自己写的,自己写的文字变成单行本自然也是头一次,但他不想捧在手上阅读。甚至连粗粗浏览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看到书时,也没有涌起喜悦的心情。就算是他的文字,写出来的故事也完全是深绘里的,是从她的意识中产生的。他作为幕后技术人员的小小使命已经终结,这部作品今后会走过怎样的命运之路,是和他毫不相关的事,而且也不该再有关系。他把这两本书连同外边没有打开的塑料封皮,一起塞进书架上不显眼的角落里了。
在深绘里留宿一夜之后,天吾的人生在一段时间内平安地流逝,没有发生任何异常。虽然常常下雨,但天吾几乎不关心气候。在他的重要事项一览表中,气候问题被赶到了相当靠后的位置。从那以后,深绘里方面没有任何联系。而没有联系,大概就意味着没有发生特别的问题。
除了每天写小说,还应约写了几篇杂志上用的短稿。是谁都能胜任,而且不署名的文章,只是挣点零花钱。但毕竟可以转换一下心情,何况与付出的劳动相比,报酬还相当可观。此外一如既往,每周三次到补习学校讲授数学。他为了忘掉种种烦心事一主要是和《空气蛹》及深绘里相关的事——比以往更深地钻进数学世界。而一旦进入数学世界,他的大脑电路便会(伴随着小小的声响)切换。他的口中开始发出不同的语言,他的躯体开始使用不同的肌肉,连音调都换了一种,表情也有所变化。天吾喜欢这种切换的感觉。仿佛从一个房间移到另一个,或者脱去一双鞋子换上另一双——其间就有这样的感觉。
置身于数学世界,与身处日常生活中甚至写作小说时相比,他更能舒缓情绪,也变得更加雄辩。但同时,他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多少懂得变通的人。他判断不出哪个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但他能极其自然地,不用特意去想便进行这种切换。他还知道,这种切换对自己来说多少是必要的。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他在讲台上将数学这东西是何等贪婪地追逐着逻辑性一事,灌输进学生的脑中。在数学领域中,不可证明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而一经证明,世界之谜
就像柔软的牡蛎一般被收进人们的掌心。他讲课总是充满热情,学生们对他的雄辩不禁听得入神。他切实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问题的解法,同时华丽地揭示出隐藏在设问中的罗曼史。天吾环顾教室,知道有几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用充满敬意的眼光凝望自己。他知道自己正通过数学这个渠道诱惑她们。他的巧舌是一种知性的前戏,函数在抚摸着后背,定理则把温暖的气息吹向耳边。但遇到深绘里之后,天吾已经不再这样对少女们怀有性的兴趣了,也没想过要闻她们穿过的睡衣。
深绘里肯定是个特别的存在。天吾再次想。其他少女简直无法相比。毫无疑问,她对我来说有某种意义。她,该怎么说呢,是一种投向我的整体性的寓意,但我无论如何也解读不了。
然而,最好还是避免和深绘里有牵连,这是他的理性得出的明快结论。书店店头堆得高高的《空气蛹》、用心难测的戎野老师,以及充满险恶谜团的宗教团体,离他们越远越好。与小松之间,至少在眼下这段时间,最好还是保持距离。不然,自己只怕会被卷到更加混乱的地方去,被逼入毫无逻辑的危险角落里,被赶进一筹莫展的境遇中。
但在现阶段,要从这个错综复杂的阴谋中抽身并非易事,天吾也很清楚。他已经涉及此事了。和希区柯克电影的主人公们不同,不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某个阴谋,而是明知可能伴有某种程度的风险,自己还把自己卷了进去。那个装置已经启动。一旦形成势头,就不可能阻止,毫无疑问,天吾已经变成那个装置中的一个齿轮,而且是主要的齿轮。他从内心听见了那个装置低沉的吼叫,感到了它执拗的运转。
小松打来电话,是在《空气蛹》连续两周雄踞文艺图书畅销榜榜首几天后。半夜十一点过后,电话铃响了。天吾已经换上了睡衣,上了床,趴着读了一会儿书,正打算关掉枕头边的台灯睡觉。从电话铃声的响法,他大概猜到了对方是小松。虽然无法解释,不过小松打来的电话总能分辨出来。那铃声的响法不同。就像文章自有文体一般,他打来的电话,铃声自有独特的响法。
天吾下了床,走到厨房,拿起听筒。其实他根本不愿拿起来,他只想这么静静地睡下去。西表山猫也行,巴拿马运河也成,臭氧层也罢,松尾芭蕉也好,不管什么都无所谓,总之就是想做个梦,梦见尽量远离此地的东西。但如果这时不拿起听筒,只怕十五分钟或三十分钟后铃声还会再次响起。小松几乎没有时间概念,对过着普通生活的人没有丝毫体谅之心。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接听。
“喂,天吾君,睡了吗?”小松开口说,照例是无忧无虑的声音。
“正要睡着。”天吾答道。
“那对不起啦。”小松说,可那口气似乎没有觉得对不起。“《空气蛹》销路极好。所以我很想告诉你一声。”
“那好极了。”
“简直就像烤饼,刚出炉就卖得精光,连做都来不及做,可怜的是装订工厂,通宵
在加班。当然啦,事先我就预料到会卖得不错。十七岁的美少女写的小说,还成了轰动话题。畅销的要素都齐全啦。”
“和年届三十、长相如熊的补习学校教师写的小说不能相提并论啊。”
“是。话虽如此,但很难说这是一部内容富有娱乐性的小说,没有性爱镜头,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场面。竟然畅销到这种地步,可是连我也没想到。”
小松似乎要试探天吾的反应,停顿了片刻。天吾却一言不发,于是他接着说道:
“而且,不光是数量卖得多,评价也非常好。和世上的一般青年作者拍拍脑袋写出来的、哗众取宠的肤浅小说完全是两回事。首先内容就出类拔萃。当然啦,是你扎实高超的文章技巧,才使之成为可能。哎呀,那真叫完美无缺。”
使之成为可能。天吾似乎没所见小松的赞赏,用指尖轻轻地按住太阳穴。每当小松大肆表扬自己,接下去肯定有不好的消息。
天吾说:“小松先生,不好的消息又是什么呢?”
“咦,你怎么知道有不好的消息?”
“您瞧,您在这个时间打电话给我嘛。不会没有坏消息的。”
“的确。”小松叹服似的说,“的确如此。你真是悟性好啊。”
这哪是什么悟性,不过是经验罢了。天吾心想。但他一声不响,静观其变。
“正如所料。遗憾得很,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小松说,然后像大有深意似的停了一会儿。天吾拿着电话,心里想象着小松那双眼睛在黑暗中像猫鼬的瞳孔般闪闪发光。
“那大概是和《空气蛹》的作者有关的消息吧。”天吾说。
“是的。是关于深绘里的。有点不好办啊。说实话,这一段时间她下落不明。”
天吾的手指继续按在太阳穴上。“这一段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天前,星期三早晨她离开奥多摩的家,来了东京。是戎野老师送她出门的。她也没说要到哪里去。后来打来电话,说当天不回山里了,要住在信浓町的公寓。那天戎野老师的女儿也预定住在公寓。但深绘里始终没有回公寓。从那以后就断了联系。”
天吾追溯着这三天的记忆,但没有想到任何线索。
“行踪杳然啊。于是我想,或许她和你联系过?”
“没有联系过。”天吾答道。她在天吾家里留宿一夜是大约四周前的事了。
当时深绘里说过,不回信浓町的公寓为好。这件事该不该告诉小松?天吾有些踌躇。她或许感觉到那个地方有什么不祥之物。但最终他决定保守秘密。他不想告诉小松自己曾留深绘里在家里过夜的事。
“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天吾说,“也许她不告诉任何人,自己跑到哪儿玩了。”
“不,这不可能。深绘里这孩子,你别瞧她那模样,其实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总是一一报告自己的位置。经常打电话联系,汇报说自己此刻在哪里、何时到何处去。这是戎野老师说的。所以整整三天毫无联系,可有点不寻常。也许出了不妙的事。”
天吾低声呻吟:“不妙的事。”
“老师和他的女儿都很担心。”小松说。
“不管怎样,如果她就这样行踪不明,您一定会很为难吧?”
“是啊。万一捅到警察那儿去,恐怕会相当麻烦啊。要知道失踪的是写了正雄踞畅销榜的小说的美少女作家啊。可想而知,媒体必然大动干戈。如此一来,作为责任编辑,我肯定会被拖来扯去,到处找我发表见解。这可不妙哦。我说到底只是个幕后角色,不习惯太阳光。而且,长此以往的话,谁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内幕就会曝光。”
“戎野老师是怎么说的?”
“他说明天就去向警察报案,请警方帮忙寻找。”小松说,“我好说歹说,请他缓了几天。不过,不可能拖得长久啊。”
“媒体听说报了案,大概就会动起来吧?”
“不清楚警察会怎样行事。但深绘里可是个风云人物啊,和一般的少女离家出走不是一回事。想瞒天过海,只怕难上加难。”
也许这才是戎野老师梦寐以求的事态。天吾想。用深绘里做钓饵,在世间造成轰动,借此为杠杆,弄清“先驱”与她父母的关系,查明他们身在何处。果真如此的话,老师的计划正在按照原定的顺利展开。但其中究竟蕴含着何种危险性,老师是否有把握呢?他应当明白才对。戎野老师可不是个欠考虑的人。按说,深谋远虑原是他的本行。而且深绘里周边的状况,天吾不知道的似乎还有好多。打个比方,天吾就像领到数量不全的组件,却要拼出完整的拼图来。聪明人从一开始就不会卷入这种麻烦。
“关于她的去向,你有什么线索没有?”
“眼下没有。”
“哦。”小松说。从他的声音中能感觉到疲劳的意味。小松公然暴露自己的弱点,可是绝无仅有的事。“半夜吵醒你,对不起。”
小松张口致歉,真是相当稀罕。
“没什么。情况重大嘛。”天吾回答。
“我呢,其实不想把你卷进这种乱七八糟的现实。你的使命只是写文章,况且你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不过世事之常,就是万事都不可能轻易成功。以前我也跟你说过,我们是坐着同一条小船漂在急流上。”
“同生死,共患难。”天吾机械性地添上了一句。
“是啊。”
“可是小松先生,深绘里失踪的消息一旦成为新闻,《空气蛹》不是会卖得更好吗?”
“已经卖得够多了。”小松泄气似的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宣传,华丽的丑闻只会是麻烦的种子。现在对我们来说,得考虑安全的降落地点才对。”
“降落地点。”天吾说。
小松在电话那端发出一种声音,仿佛咽下了一个虚拟的东西,随后轻轻地咳嗽一声。“关于这件事情,下次咱们边吃饭边慢慢聊。等眼下这番忙乱解决了再说。晚安,天吾君。好好地睡上一觉。”
小松说完挂断了电话。像被施了咒一般,天吾后来再也睡不着了。虽然很困,却睡不着。
什么好好地睡上一觉!天吾心想。他打算坐在厨房的桌子前工作一会儿。但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他从橱柜里拿出威士忌,倒进玻璃杯里,不兑水,小口小口地喝起来。
也许深绘里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活饵的使命,也许是教团“先驱”绑架了她。天吾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小。他们在信浓町监视公寓,待深绘里一露面,几个人就强行将她塞进汽车里,绑走了。如果动作迅速,并且选准时机,这并非不可能。深绘里说“不回信浓町的公寓为好”时,也许是察觉了这样的兆头。
深绘里对天吾说过:小小人和空气蛹都真的存在。她在那个叫“先驱”的公社中,因为失误导致一只目盲的山羊死亡,在因此接受惩罚时结识了小小人,每天夜里和他们一起制作空气蛹。结果,在她的身上发生了某种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她将这件事转换成故事的形态,而天吾将这个故事整合成小说,换言之,就是将它改变成商品的形态。而且这个商品(借用小松的表达是)像烤饼一般,刚出炉便被抢购一空。对“先驱”来说,这也许是件很不惬意的事。小小人和空气蛹的故事,也许是不可公之于众的重大秘密。他们为了阻止这个秘密泄露更多,不得不绑架深绘里,封住她的口。哪怕她的失踪可能引起世间的怀
疑,哪怕得冒如此的风险,也只得诉诸武力。
但这只是天吾的假设,并没有拿得出手的证据,也没有办法证明。即使高声疾呼:“小小人和空气蛹真的存在!”这种话又有什么人理会呢?首先,这些东西“真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天吾其实也不太清楚。
或者深绘里只是对《空气蛹》的畅销闹剧感到厌烦,独自找个地方躲了起来?当然,这种可能性也可以考虑。几乎不能预测她的行动。但要是这样,她肯定会写下留言,以免戎野老师和他的女儿阿蓟担心。因为不这么做的理由同样不存在。
然而,如果深绘里真被教团绑架了,她将陷入不小的危险。天吾很容易就能想象到。像她的父母从某个时间点起变得行踪不明一样,她也可能从此下落不明。深绘里与“先驱”的关系一旦被查明(大概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查明),任凭媒体如何喧噪,只要警方说“没有遭到绑架的物证”,不予理会,一切都将是白闹一场。她也许会被监禁在高墙环绕的教团内的某处,甚至发生更可怕的事。戎野老师制订计划时,有没有将这种最糟的可能性考虑进去呢?
天吾想给戎野老师打电话,跟他谈谈这些,但已经过了半夜,只好等明天再说了。
天吾翌日一早,便拨通他们告诉他的号码,给戎野老师家里打了电话。然而电话接不通。“这个电话号码现在无人使用。请确认号码后重新拨打。”听筒里反复播放着电话局的语音提示,打了多少遍都一样。大概是自从深绘里获奖后,采访的电话应接不暇,于是把电话号码换掉了。
此后一周,没发生任何异常的事情。只有《空气蛹》继续畅销,在全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依然名列前茅。其间,天吾处没有任何人联系。天吾给小松的公司里打了几次电话,他始终不在(这倒不是稀罕事)。托编辑部传言,请他来电联系,他却连一个电话也没有回过(这也不是稀罕事)。每日不断地浏览报纸,也没看到请求警方搜寻深绘里的报道。难道戎野先生最终没有去报警?还是已经报警,警方却进行秘密侦查而未公布?要不就是将它视为一件常见的十几岁少女离家出走案,未认真对待?
天吾一如往日,每周三天去补习学校讲课,其余的日子便继续伏案写作长篇小说,星期五和前来幽会的女朋友进行浓郁的午后做爱。但不论他做什么,都无法做到集中注意力。仿佛一个错把厚重云团的碎片吞进肚子里的人,郁塞滞重、心绪不宁地度日,食欲也慢慢减退。在半夜莫名其妙的时刻醒来,便再也无法入睡。在这样的不眠之夜思念着深绘里。她此刻在哪里?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遭遇了什么?
他在脑海中想象着种种状况,每一种尽管多少有差异,却都是带着悲观色彩的想象。而且在他的想象中,她总是身穿紧身夏季薄毛衣,胸脯呈现出美丽的形状。这个形象让天吾透不过气来,在他心中制造出更为剧烈的躁动。
深绘里那边来了联系,是在《空气蛹》稳稳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迎来第六周的星期四。
第23章 青豆·这不过是个开端
如果要来一场小巧却足够风流的一夜盛宴,青豆和亚由美大概是一对理想的搭档。亚由美身材娇小,笑容可掬,性情随和,口才不错,一旦下定决心总能以积极的姿态对待事情,还具备健康的幽默感。与之相比,肌肉发达、体态苗条的青豆则面无表情,有难以亲近之处。对初次见面的男人,连说几句讨人喜欢的话都不会,脱口而出的话似乎处处暗藏着嘲弄与攻击的意味。瞳孔深处幽幽地闪烁着绝不容忍的光芒。但若有必要,青豆也能散发出冷酷的气场,自然地吸引男人。与动物和昆虫根据需要释放的具有性刺激的芳香十分相似。
这并非刻意为之,也不是经过努力就能掌握的东西,大概是与生俱来的。不对,也可能是她基于某种理由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学会的。不论怎样,这种气场不只针对那些男性对手,甚至微妙地刺激了搭档亚由美,使她的言行变得更加华丽而积极。
一旦发现适合的男人,先由亚由美一个人前去侦察,充分发挥随和的天性,为构筑友好关系打下基础。然后找准时机,青豆也加入战场,营造具有深度的和谐关系,酿出一种类似轻歌剧和黑色电影合二为一的独特氛围。到了这一步,接下去就简单了:转移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用亚由美那率直的表达就是)大干一场。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对象。对方最好是二人组,干净,长相必须说得过去,至少得有些知性才行,但知性过强恐怕也让人犯难——乏味的交谈会糟蹋了美好的夜晚。经济上宽裕也会获得好评。当然,酒吧与俱乐部的账单以及宾馆的房费,均由男人们支付。
但她们在将近六月底想来一场小小的性爱盛宴时(结果成了这对搭档的最后一次活动),却怎么也没找到合适的男人。她们花了好多时间,换了好几个地方,结果还是一样。分明是月底的星期五之夜,可是从六本木到赤坂,家家店都空空荡荡,客人少得惊人,无从挑选。加上天空阴云密布,整个东京仿佛在为什么人服丧一般,荡漾着沉闷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