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第92节
和他弟两家人,她多年来也没勇气破这个“家规”。现在,年轻的孙老师表现了如此豁达的
精神,这使淑芳很受感动。
这天晚上,她事先没有征求他哥的意见,就把少平带到了光亮新搬迁的家里。
金光亮两口子见孙玉亭的侄儿进了自家门,猛一下反应不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竟然呆
住了。
金三锤倒立刻亲热而尊敬地拉过来一个凳子,说:“孙老师,你快坐!”
淑芳马上对大哥和嫂子说:“三锤作文太差,少平很关心他,专门到咱家给他辅导来
了!”
金光亮夫妇听弟媳妇这么一说,才明白了过来。夫妻俩立刻忙乱起来。尽管他们对孙家
的人有一种别扭情绪,但还是热情欢迎“敌方”来的这位友好使者。光亮先用大碗给孙老师
泡了一碗茶水;他老婆忙着到锅上给孙老师炒南瓜籽去了。
淑芳和三锤引着少平来到他们家的中窑。少平便开始给三锤讲解如何写记叙文。金光亮
看少平如此认真地点化他的儿子,便在旁边虔诚地拨弄着照明的煤油灯。他不时惊讶地张开
嘴巴,打量着孙玉厚家的这个二小子;除过内心为这小伙子的大度行为大受震动以外,同时
还不断揣摸思量;孙家的这小子为什么要这样?是他自己作主来他们家,还是受大人的唆使
来给他们设什么圈套?
不用说,当这件事在村子里传开以后,人们在惊讶之余,很是议论了一阵子。当然,对
此最为恼火的是孙玉亭。他几次找到侄儿,埋怨他竟然丧失阶级立场,跑到金光亮家帮助地
主的孙子学文化去了!
孙少平对二爸说:“我的事你不要管!”
玉亭对侄儿的态度大吃一惊。他这才发现,侄儿已经再不是个毛头小子了!他同时还隐
约地意识到,他不论是作为长辈或者领导人的权威,已经受到了下一代的严重挑战。他觉
得,他还是他,但世事似乎已经发生了某些令他不解的变化……
在阳历年前的一天,田晓霞象她说过的那样,如期地回到了双水村。
她到了大爹家的当天,就让润生把少平叫来了。田福堂两口子都为弟弟的这位千金到来
而高兴,他们忙碌地为侄女备办乡下的稀罕吃食。而田晓霞却在另外一孔窑洞里,和少平天
南海北谈了个热火。润生才学平庸,插不上多少话,只是似懂非懂地在一边认真听他俩说。
在晓霞和田福堂一家人的热情挽留下,少平在润生家里吃了一顿午饭。吃完饭后,他和
润生又带着晓霞到山上转了一下午。城里长大的田晓霞,对山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激
动。因为跟着个呆板的润生,他们也没放开乐。要是把润生换成金波,那他们一定会忘情地
疯一疯的。
第二天,少平给家里人打招呼说,他要请晓霞到他们家来吃饭。
小儿子第一次带客人回家吃饭,玉厚老两口又高兴又熬煎。他们高兴儿子长大了,已经
在社会上有了交情,并且引来作客的是尊贵的田福军的女儿!但发愁的是,他们穷得没什么
好东西招待儿子的客人。
少平对两个老人说:“就吃饺子!让我到石圪节给咱割几斤羊肉!我身上还有几块钱
哩!”
于是,等少平买回羊肉后,这家人就忙碌地开始准备了。这正是个星期日,兰香也在
家。妹妹细心地把这孔破窑洞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二哥的客人。少安夫妇因为忙孩子
的事,在饲养院那边抽不出身过来帮忙。不过,他们都为弟弟能将县上领导人的女儿引回家
吃饭,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切齐备以后,少平立刻到田福堂家去叫晓霞。晓霞就愉快地和少平肩并肩相跟着到他
家来了。在两个人经过村中的时候,许多人都站在院边上惊讶地观看和议论着。人们似乎意
识到,他们村不知不觉地又出了一个人物!
在少平带着晓霞走了以后,田福堂心里也犯了嘀咕。他怎么也不明白,孙玉厚的两个儿
子,身上是不是都有魔法?他女儿曾经那么迷恋过孙少安;现在,他的侄女怎么又和少平搞
得如此热火?
唉,这个世事啊!这些年轻人啊……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
阳历年过后阴历年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北方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这些日子里,
山乡圪崂有些不讲卫生的“懒大嫂”们,冷得不想出门,往往就让自己的娃娃把大便拉在炕
席片上,然后把狗唤过来给他“打扫卫生”,因此就有了那句著名的乡谚“三九四九,隔门
叫狗”……气候的确是寒冷啊!
可是在这个冬天里,孙少安的心头却热烘烘的。
自从儿子降生以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一个作了父亲的男人才真正
感到自己是个男人。
秀莲生孩子后,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他母亲过饲养院这边来侍候。妻子奶水很旺,因此麻
烦事不多,他很快就正常出山劳动了。
往日在地里,他常贪活,总嫌太阳落山太早。可这些天来,他却怨太阳迟迟地不下西山
——他急着收工,好跑回家去看亲爱的儿子。
当他急切地跑回家,扑上炕,看着自己的亲骨肉一对黑溜溜的眼睛望着他的时候,他就
忍不住欣喜得鼻子一酸,他赶忙俯身去亲吻儿子的小脸蛋,却让秀莲把他的头掀在一边。妻
子嗔怒地说:“你那副嘴巴把娃娃都亲疼了!”他也就嘿嘿笑着退开了。他的秀莲更丰满
了,圆脸红润润的,带着做了母亲的幸福——多么满足啊!
但是,当无比欢欣的情绪过去以后,生活本身的沉重感就向他袭来了。
现在,孙少安更加痛切地感到,这光景日月过得太硒惶了!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作
为父亲,能给予他什么呢?别说让他享福了,连口饭都不能给他吃饱!这算什么父亲啊……
连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养活不了,庄稼人活得还有什么脸面呢?生活是如此无情,它使一个
劳动者连起码的尊严都不能保持!
按说,他年轻力壮,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从来也没有亏过土地,可到头来却常常
是两手空空。他家现在尽管有三个好劳力,但一家人仍然穷得叮当响。当然,村里的其他人
家,除过少数几户,大部分也都不比他们的光景强多少。农民的日子,难道就要永远这样穷
下去?这世事难道就不能有个改变?
作为一个整天和土地打交道并以此为生的人,孙少安知道,这一切不幸都是一村人在一
个锅里搅稠稀造成的。说句反动话,如果让他单干种庄稼,他孙少安就不相信一家人连饭也
吃不饱!
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前不久他到石圪节赴集时,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
们那里有的村子,现在把生产队划成了小组,搞了承包制,超产还带奖励呢;结果庄稼都比
往年营务得好,农民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余粮。少安当时象听神话传说一样,把安徽铁匠
的话没当一回事。吹牛哩!难道你安徽就不是中国的地方?
现在,他心想:也许真有这事哩!这办法当然好嘛!这样一搞,就肯定没耍奸溜滑的人
了。而现在一群人混在一起,干多干少大家都一样,因此谁都不出力,结果一年下来都受
穷!
少安马上心血来潮地思量他领导的生产队能不能也这样搞?
他尽管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又是个农民,但他凭直觉,感到“四人帮”打倒一年多来,
社会已经开始有某些变化的迹象了。平时,少平经常看报纸,也给他透了不少外面的消息和
国家大事。他知道,现在又提倡学雷锋了,上大学也不再是推荐,而是象文化革命前一样要
精神,这使淑芳很受感动。
这天晚上,她事先没有征求他哥的意见,就把少平带到了光亮新搬迁的家里。
金光亮两口子见孙玉亭的侄儿进了自家门,猛一下反应不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竟然呆
住了。
金三锤倒立刻亲热而尊敬地拉过来一个凳子,说:“孙老师,你快坐!”
淑芳马上对大哥和嫂子说:“三锤作文太差,少平很关心他,专门到咱家给他辅导来
了!”
金光亮夫妇听弟媳妇这么一说,才明白了过来。夫妻俩立刻忙乱起来。尽管他们对孙家
的人有一种别扭情绪,但还是热情欢迎“敌方”来的这位友好使者。光亮先用大碗给孙老师
泡了一碗茶水;他老婆忙着到锅上给孙老师炒南瓜籽去了。
淑芳和三锤引着少平来到他们家的中窑。少平便开始给三锤讲解如何写记叙文。金光亮
看少平如此认真地点化他的儿子,便在旁边虔诚地拨弄着照明的煤油灯。他不时惊讶地张开
嘴巴,打量着孙玉厚家的这个二小子;除过内心为这小伙子的大度行为大受震动以外,同时
还不断揣摸思量;孙家的这小子为什么要这样?是他自己作主来他们家,还是受大人的唆使
来给他们设什么圈套?
不用说,当这件事在村子里传开以后,人们在惊讶之余,很是议论了一阵子。当然,对
此最为恼火的是孙玉亭。他几次找到侄儿,埋怨他竟然丧失阶级立场,跑到金光亮家帮助地
主的孙子学文化去了!
孙少平对二爸说:“我的事你不要管!”
玉亭对侄儿的态度大吃一惊。他这才发现,侄儿已经再不是个毛头小子了!他同时还隐
约地意识到,他不论是作为长辈或者领导人的权威,已经受到了下一代的严重挑战。他觉
得,他还是他,但世事似乎已经发生了某些令他不解的变化……
在阳历年前的一天,田晓霞象她说过的那样,如期地回到了双水村。
她到了大爹家的当天,就让润生把少平叫来了。田福堂两口子都为弟弟的这位千金到来
而高兴,他们忙碌地为侄女备办乡下的稀罕吃食。而田晓霞却在另外一孔窑洞里,和少平天
南海北谈了个热火。润生才学平庸,插不上多少话,只是似懂非懂地在一边认真听他俩说。
在晓霞和田福堂一家人的热情挽留下,少平在润生家里吃了一顿午饭。吃完饭后,他和
润生又带着晓霞到山上转了一下午。城里长大的田晓霞,对山野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激
动。因为跟着个呆板的润生,他们也没放开乐。要是把润生换成金波,那他们一定会忘情地
疯一疯的。
第二天,少平给家里人打招呼说,他要请晓霞到他们家来吃饭。
小儿子第一次带客人回家吃饭,玉厚老两口又高兴又熬煎。他们高兴儿子长大了,已经
在社会上有了交情,并且引来作客的是尊贵的田福军的女儿!但发愁的是,他们穷得没什么
好东西招待儿子的客人。
少平对两个老人说:“就吃饺子!让我到石圪节给咱割几斤羊肉!我身上还有几块钱
哩!”
于是,等少平买回羊肉后,这家人就忙碌地开始准备了。这正是个星期日,兰香也在
家。妹妹细心地把这孔破窑洞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二哥的客人。少安夫妇因为忙孩子
的事,在饲养院那边抽不出身过来帮忙。不过,他们都为弟弟能将县上领导人的女儿引回家
吃饭,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切齐备以后,少平立刻到田福堂家去叫晓霞。晓霞就愉快地和少平肩并肩相跟着到他
家来了。在两个人经过村中的时候,许多人都站在院边上惊讶地观看和议论着。人们似乎意
识到,他们村不知不觉地又出了一个人物!
在少平带着晓霞走了以后,田福堂心里也犯了嘀咕。他怎么也不明白,孙玉厚的两个儿
子,身上是不是都有魔法?他女儿曾经那么迷恋过孙少安;现在,他的侄女怎么又和少平搞
得如此热火?
唉,这个世事啊!这些年轻人啊……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
阳历年过后阴历年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北方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这些日子里,
山乡圪崂有些不讲卫生的“懒大嫂”们,冷得不想出门,往往就让自己的娃娃把大便拉在炕
席片上,然后把狗唤过来给他“打扫卫生”,因此就有了那句著名的乡谚“三九四九,隔门
叫狗”……气候的确是寒冷啊!
可是在这个冬天里,孙少安的心头却热烘烘的。
自从儿子降生以后,他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意义。一个作了父亲的男人才真正
感到自己是个男人。
秀莲生孩子后,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他母亲过饲养院这边来侍候。妻子奶水很旺,因此麻
烦事不多,他很快就正常出山劳动了。
往日在地里,他常贪活,总嫌太阳落山太早。可这些天来,他却怨太阳迟迟地不下西山
——他急着收工,好跑回家去看亲爱的儿子。
当他急切地跑回家,扑上炕,看着自己的亲骨肉一对黑溜溜的眼睛望着他的时候,他就
忍不住欣喜得鼻子一酸,他赶忙俯身去亲吻儿子的小脸蛋,却让秀莲把他的头掀在一边。妻
子嗔怒地说:“你那副嘴巴把娃娃都亲疼了!”他也就嘿嘿笑着退开了。他的秀莲更丰满
了,圆脸红润润的,带着做了母亲的幸福——多么满足啊!
但是,当无比欢欣的情绪过去以后,生活本身的沉重感就向他袭来了。
现在,孙少安更加痛切地感到,这光景日月过得太硒惶了!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作
为父亲,能给予他什么呢?别说让他享福了,连口饭都不能给他吃饱!这算什么父亲啊……
连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养活不了,庄稼人活得还有什么脸面呢?生活是如此无情,它使一个
劳动者连起码的尊严都不能保持!
按说,他年轻力壮,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从来也没有亏过土地,可到头来却常常
是两手空空。他家现在尽管有三个好劳力,但一家人仍然穷得叮当响。当然,村里的其他人
家,除过少数几户,大部分也都不比他们的光景强多少。农民的日子,难道就要永远这样穷
下去?这世事难道就不能有个改变?
作为一个整天和土地打交道并以此为生的人,孙少安知道,这一切不幸都是一村人在一
个锅里搅稠稀造成的。说句反动话,如果让他单干种庄稼,他孙少安就不相信一家人连饭也
吃不饱!
有一天,他突然想起,前不久他到石圪节赴集时,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
们那里有的村子,现在把生产队划成了小组,搞了承包制,超产还带奖励呢;结果庄稼都比
往年营务得好,农民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余粮。少安当时象听神话传说一样,把安徽铁匠
的话没当一回事。吹牛哩!难道你安徽就不是中国的地方?
现在,他心想:也许真有这事哩!这办法当然好嘛!这样一搞,就肯定没耍奸溜滑的人
了。而现在一群人混在一起,干多干少大家都一样,因此谁都不出力,结果一年下来都受
穷!
少安马上心血来潮地思量他领导的生产队能不能也这样搞?
他尽管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又是个农民,但他凭直觉,感到“四人帮”打倒一年多来,
社会已经开始有某些变化的迹象了。平时,少平经常看报纸,也给他透了不少外面的消息和
国家大事。他知道,现在又提倡学雷锋了,上大学也不再是推荐,而是象文化革命前一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