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第55节

售货员给他们扯好布料后,少安非要给秀莲再扯两身不行,但秀莲死活不让。两个人为
此争执不下,甚至都拉扯开了。柜台上的售货员们和一些顾客都稀罕地看他们从未见过的这
种事情。
少安发现众人观看他和秀莲拉扯,而秀莲又坚决不让再给她扯衣服,只好红着脸和她出
了商店。
在米家镇的青石板街上,秀莲深情地对他说:“两个人只要合心,又不在几件衣服上!
我知道你们家光景不好,这钱肯定是你借人家的。何必这样呢?借下钱,咱们结婚后还要给
人家还……”
少安被秀莲的话说得眼圈都发热了。如果这是个没人的地方,他真想把她抱住亲一下!
在米家镇扯了衣服后,秀莲还是迟迟不动身回山西老家。
少安也有点舍不得她离开了,也就没有再催促她起身。
直到寒露过了十来天,贺耀宗从山西心焦地写信问秀莲怎还不回来?是不是病了?秀莲
这才决定动身回家去。
少安于是就又借了金俊武的自行车,把秀莲带到石圪节公社。他去找他在公社当文书的
同学刘根民,让他帮助挡一辆去山西的顺车。刘根民又找来街上食堂里的胖炉头,把秀莲送
上了汽车……
送走秀莲以后,少安一个人捉着自行车把,有点惆怅地站在石圪节的公路上。他看见一
行大雁正嗷嗷叫着从对面的土山上空向南飞去。冬天快要来临了。他心里猛然记起:春天的
时候,他手里拿着润叶给他的纸条,也正是站在这地方,望着大雁从南方飞来——现在大雁
又向南方飞走了。时间啊,这么飞快!可是生活的道路又如此曲折而漫长……
第三十二章


--------------------------------------------------------------------------------
辽阔的黄土高原在凛冽的寒风中进入了一九七六年。
元月,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气温通常都在零下二十度左右。据记载,本地区当月
最低极端气温可达零下三十一度到零下三十二度。
小寒前后,西伯利亚的寒流就不时涌过内蒙古缓坦的草原和沙漠,向中国的北方漫过
来。黄土高原千山万岭已经光秃秃地看不见任何一点绿颜色了。一座座山峁象些赤身裸体的
巨人,任凭严厉的风鞭抽打自己黄铜似的躯体。大小河流,顿失滔滔,全部被坚冰封盖。河
两岸的悬崖上,垂挂着巨大的冰帘;曾经奔涌的飞泉——这大自然诗一般的激情——似乎突
然“定格”了,冰体依然还保持着激流腾跃中的姿态。在城市和村落的上空,袅袅地飘荡着
黑色的炭烟和白色的柴烟。人们都穿起了臃肿的棉衣棉裤,披上了老羊皮袄;路上的行人筒
着手,嘴里喷着白雾……可是,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农村的男女劳动者谁也别想呆在自己
的热炕头上。农业学大寨运动往往在这时候正进入高潮。到处都摆开了农田基建的战场。只
要有村庄的地方,就有红旗;只要有红旗的地方,就有劳动的人群,就有吼叫的高音喇叭。
虽然寒风扑面,但人们的身上和头上都冒着热气。到处都在打坝,修梯田,垫河滩,甚至把
整座山都炸掉,修建“人造小平原”……我们估且不谈论这些行为的实际价值,或者是否通
过这种手段就可以改变中国农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仅就这种倒山改河的气势,你也不能不为
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精神而赞叹。当你看见他们象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
掉;或者象做花卷馍一样把梯田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的时候;当你看见他们把一道道河流整
个地改变方向,如同把一条条巨龙从几千年几万年甚至亘古未变的老地方牵到另一个地方的
时候,你怎能不为这千千万万的“愚公”而深受感动呢?而且应当知道,他们是在什么样的
条件下完成这样的壮举啊!他们有时一个人一天吃不到一斤粮食,更不要说肉了;拿着和古
代老祖先们差不多的原始工具,单衣薄裳,靠自己的体温和汗水来抵御寒冷……就这样,一
锨锨一镢镢地倒腾着山河!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劳动人民!他们曾经修建起雄伟的万里长城,
凿通横贯南北的大运河……今天,他们饿着肚子,又气壮地宣称,他们要把“地球戳个大窟
窿”……原西县是黄原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因此比其它县先走一步,农田基建的高潮
早在去年十一月份就掀起来了。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就取得了赫然的成绩。《黄原
报》和省报已经采写过几篇大通讯。地区革委会决定,元月下旬要在这个县召开全区农业学
大寨现场会,到时省革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要来参加哩。
县革委会主任冯世宽最近忙得经常忘了吃饭。他开电话会;听汇报;整夜修改县政工组
为他准备的现场会经验介绍报告。冯主任眼睛里布满红丝,宽阔的脸盘削瘦下来,平时整整
齐齐的大背头这几天也顾不得梳理,乱蓬蓬地耷拉在额头上。县革委会上下几个院子里,到
处都能听见他亢奋的声音在布置各项工作。
世宽和县革委会的其它领导人元旦都没有休息,开了整整一天会。最后决定他留在县城
筹备地区现场会的召开,其余常委在元月二号就动身到各公社去检查农田基建大会战的情
况,使得现场会到时能开得有声有色。
田福军和另外一位县革委会副主任张有智一块相跟着,去原西县的两个农田基建先进公
社柳岔和石圪节检查工作——因为全地区的现场会准备重点参观这两个公社。完了以后,他
们再顺路到另外几个公社跑几天。
田福军和张有智元月二日动身,坐着吉普车先去了柳岔公社。
柳岔公社由一个“新生事物”领导着。公社主任周文龙和石圪节公社主任白明川是高中
的同班同学,也是同一年当了公社武装专干的。一九七二年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周文龙
被推荐上了西北农学院。去年秋后毕业回来,他向县革委会写了申请书,说为了以实际行动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他要求回他家所在地柳岔大队当农民。县革委会大力支持这个“新生事
物”,开了隆重的欢送大会,给他赠送了一把铁锨和一套《毛选》。县革委会还决定,周文
龙同志保持农民身份,但同时担任柳岔公社革委会主任。周文龙大学毕业当农民立刻成了一
件轰动的新闻,不仅地区和省上的报纸大量宣传他,连《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
报道了他的光荣事迹……
在接近吃午饭的时候,田福军和张有智来到周文龙领导的柳岔公社。柳岔公社的大门
小,吉普车开不进去,就停在大门外的土场上。
福军和有智走进院子,里面没有什么声响,看见窑洞的门上都吊着锁子。大概所有的公
社干部都到会战工地上去了。
仅此一点,就可以说明这公社的先进名不虚传。
田福军和张有智发现中间一孔窑的门没锁,听见里边有人说话——还好象听见有个妇女
的哭啼声。
他俩走到这门口时,公社副主任刘志祥看见了他们,赶忙迎了出来。他俩看见就是有个
农村妇女正坐在椅子上哭鼻子哩。
志祥很快把县上的两位副主任带到公社的客房里,又是倒茶,又是递烟,还拿铁钳子把
炉子里的火捅得轰隆隆价响。志祥自己不抽纸烟,嘴里叼个旱烟锅子,披一领不挂面的老羊
皮袄,四十来岁的人满脸皱纹,象个饱经风霜的老农民。田福军问他:“文龙呢?”
刘志祥说:“昨天夜里,羊湾村和贾家沟的两个民工偷跑了,文龙带着民兵小分队今早
上出去捉人去了……”“民工怎偷跑了?”张有智问。
志祥说:“这是两个被劳教的民工,大概受不了工地上的王法,所以……”
“怎么?还有被劳教的民工哩?”田福军皱起眉头问刘志祥。
“可不是哩!周主任一上任,王法就硬了。现在会战工地上被劳教的农民有四五十个
哩,都是从各村拉来的。”“为什么劳教这些人?”田福军问。
“唉!你两个是上级领导,我也不敢胡说……”刘志祥畏怯地低下头只管抽旱烟。
“不怕!你说!”张有智对刘志祥说。
首节 上一节 55/28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其实你蒙蔽世人

下一篇:杀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