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第275节
他什么时候想和她睡觉都由着他,何必在外面看人家搂抱亲嘴呢?自己的老婆情愿怎亲哩,
还不要花钱!
天一明,王满银便火烧屁股一般急着蹿上了西行的列车。这个一改旧性的人,归心似
箭,恨不得马上就回罐子村。
他下了火车,便跳上汽车。一路上任何新奇事都再不能吸引他了。
到黄原时,他在东关把那一箱袜子胡乱卖掉,钱全部给老婆和孩子买成衣服,就又蹿上
了开往老家的汽车……逛鬼王满银没到年根而破例在秋天回到罐子村,立刻成了本村的一条
大新闻!
又据到兰花家串过门的人回来说,这家伙此次返家不准备再出去逛了。人们更是惊奇不
已。
哈呀,这不是半夜出了太阳?
“狗改不了吃屎!”有人不相信地摇头说。
但是,王满银的确是不准备再出门了。
这个逛鬼竟然真的开始依恋起了这个家。
唉,细细一算,他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逛了多年门外,逛白了头发,却依然两手空
空,一无所有。他又不是个天生的白痴,一旦悔悟,也会象正常人那样思考问题。他现在才
意识到,他一生中唯一的财富,就是这个含辛茹苦的老婆和两个可爱的娃娃。现在回想起门
外风餐露宿的生活,他都有点不寒而栗,甚至连去黄原的勇气也丧失了。他突然感到自己脆
弱得象个需要大人保护的儿童。在他眼里,如今身强体壮的兰花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
母亲。他甚至感到连猫蛋和狗蛋都比他强大。两个孩子说书上的事。他在旁边敬畏地听着。
而当孩子们亲偎着他,叫他“爸爸”的时候,他感到“荣幸”并为此而心酸……过了一些日
子,王满银竟然对妻子说:“我也跟你到山沟里去。”
“甭!你多少年没劳过动,乖乖在家里盛着!那点地我能种了哩!”
可怜的兰花坚决不让男人去劳动。只要丈夫不再离开她,夜夜搂着她睡觉,这就是她最
大的幸福了。现在,别说那些地,就是再给她一些地,她都有心劲种哩!只要满银在她身
边,她不仅不让他劳动,还想办法让他吃好喝好。家里好一点的东西她都舍不得吃一口,总
是让男人和娃娃吃。她确实也把男人当娃娃来养——她满心爱他啊!
王满银尽管不是好庄稼人.但在农村妇女的眼里,他是个很有情趣的男人。他性格活
泼,爱耍爱笑,唱起信天游来嗓音震得岸瓜瓜响。正月里闹秧歌,鼻子上划块白,身上斜挂
驴串铃,手里甩着绳刷子,能把人笑死!
当然,夜里的炕上生活,他也能让兰花心满意足。
满银如今对妻子产生了一种缠绵感情——这是长期单身生活的自然结果。真的,如果是
兰花白天出山去劳动,他呆在家里还怪想她哩!
因此,他不听妻子的劝说,硬跟着她出山去了。当然,他对农活相当生疏,又确实吃不
下苦,也干不了什么活。他只在妻子劳动时,中间跑回家给她提一罐喝的,或拿一点吃的。
要么,就给她说些外面的新奇事,说些怪话,或唱一段子信天游。兰花高兴得都忘了劳累。
有时候,这个二流子也转悠着在附近的地里捡一点柴禾。他就象一只老绵羊,天天跟在妻子
身边。这使我们想起几年前狗蛋跟他妈出山的情景……每天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兰
花肩着劳动工具,王满银胳膊窝里夹着几根他捡来的柴禾,夫妻二人就双双从山里往家走,
王满银一路上还咧着嘴唱信天游哩!
到家以后,兰花做饭,满银烧火,儿子狗蛋爬在小桌上做作业。女儿已在石圪节上初
中,星期六回家来……王满银收心务正的“事迹”立刻传遍了东拉河一带的村庄。据说罐子
村的艺术家王明清已经把满银的事编成了秧歌剧,准备春节作为罐子村在石圪节乡汇演的压
轴戏;同时还听说王满银自告奋勇要演他自己!
孙玉厚全家人也都知道了王满银的情况。玉厚老汉虽然对这个“坏松”女婿照旧满怀怨
恨,但心头总算舒展了一些。不过,自女婿回来,他还没去罐子村——他的别扭情绪也许得
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除。
但少安却到姐姐家走了几趟。他对姐夫的归来感到高兴。尽管王满银劳动不行,但总可
以使姐姐的日子过得不再寂寞。
少安很了解姐姐,她对这个逛鬼的感情很深。再说,两个外甥都大了,又都是好娃娃;
只要姐夫不再出去瞎逛,这个家还是完整的。
后来,少安看姐夫确实有回心转变之意,心想能不能让他到他的砖厂去干个什么事呢?
他知道这个二流子也干不了什么活,但只要去立个桩桩,他就可以给他开一份工资——某种
程度上等于给姐姐家一些资助。反正这是他的砖瓦厂,他情愿让谁来干活哩!
当他把这件事给姐姐和姐夫提出来后,王满银高兴地说:“我去!我歪好还识几个字着
哩,写写算算都能来几下!”兰花当然不反对。她知道把丈夫交给大弟去“管理”,放心着
哩!
这样,王满银就在石圪节他小舅子的砖瓦厂“上班”了。当然,少安不会让他去做那些
“写写算算”的事;也不敢让他去跑“外交”——他生怕他又跑得不见了踪影。他让满银去
大灶上做饭。虽然伙房不再需要人手,但少安压根儿也没把王满银当人手使用,只是应个名
义,拿一份工资罢了。
不料,没过多少日子,王满银却在伙房里真的干起活来了,而且干得相当卖劲;除过烧
火切菜,竟然还学会了蒸馒头!
孙少安十分高兴,把他的一辆新“飞鸽”牌自行车也送给了姐夫。于是,每天吃过晚
饭,王满银就用自行车把石圪节上中学的猫蛋带上,回罐子村和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第
二天早晨把女儿送到学校,他自己又赶到砖瓦厂的灶房来“上班”……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
没过多少日子,孙少安所承包的石圪节砖瓦厂就开始盈利了。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人们早就预料砖瓦厂会在这小子手里成为一棵摇钱树。
孙少安从双水村走向石圪节。就一个农民而言,其意义就等于说他“冲出亚洲”了。至
少在目前,他成为全乡经济活动的首要人物。不容易啊!在黄土高原这样的穷乡僻壤,一个
农民腰别几万块钱,那简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如今,少安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石圪节照料砖瓦厂的事,有时他也得去原西城甚至黄
原去推销他的砖瓦。晚上,要是没什么要紧的事,他也象姐夫一样回家过夜。
那辆新自行车送给姐夫后,他又通过县百货公司经理侯生才走后门另买了一辆。象副乡
长杨高虎和石圪节食堂炉头胡得福这样一些人,曾鼓动他买一辆摩托车;但他考虑再三没有
买。不是他没钱买,而是怕周围的老百姓说他张狂。他是双水村曾穷得出了名的孙玉厚的儿
子,谁不知道他的老底子?不敢太能俏!
别说自寻着出风头了,现在他即是装成个鳖,他还是在石圪节踩得地皮响!
每当他走过这条土街,没有人不对他笑着打招呼的。他要是在食堂请外地来买砖的人吃
饭,胖炉头胡得福会拿出为县上领导炒菜的本领,给他经心操办酒席。
他后来的头发也再不用田海民理了,而固定在胡得禄和王彩娥的专业“夫妻店”理。通
常他一到,两口子都一齐上,得禄理,彩娥洗,把其他顾客撇在一边不管,以此显出对他这
颗头的特别关照。有几次,少安觉得王彩娥为他洗头时,曾用手在他头上明显地传达过一些
“肉麻”的意思,这使得他以后尽量瞅胡得禄一个人在时,才进这个理发店。这个王彩娥!
谁都敢下手!
现在,孙少安感到,门里门外的事都十分顺心。不久前,妻子如愿以偿生了个女儿。虽
还不要花钱!
天一明,王满银便火烧屁股一般急着蹿上了西行的列车。这个一改旧性的人,归心似
箭,恨不得马上就回罐子村。
他下了火车,便跳上汽车。一路上任何新奇事都再不能吸引他了。
到黄原时,他在东关把那一箱袜子胡乱卖掉,钱全部给老婆和孩子买成衣服,就又蹿上
了开往老家的汽车……逛鬼王满银没到年根而破例在秋天回到罐子村,立刻成了本村的一条
大新闻!
又据到兰花家串过门的人回来说,这家伙此次返家不准备再出去逛了。人们更是惊奇不
已。
哈呀,这不是半夜出了太阳?
“狗改不了吃屎!”有人不相信地摇头说。
但是,王满银的确是不准备再出门了。
这个逛鬼竟然真的开始依恋起了这个家。
唉,细细一算,他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逛了多年门外,逛白了头发,却依然两手空
空,一无所有。他又不是个天生的白痴,一旦悔悟,也会象正常人那样思考问题。他现在才
意识到,他一生中唯一的财富,就是这个含辛茹苦的老婆和两个可爱的娃娃。现在回想起门
外风餐露宿的生活,他都有点不寒而栗,甚至连去黄原的勇气也丧失了。他突然感到自己脆
弱得象个需要大人保护的儿童。在他眼里,如今身强体壮的兰花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
母亲。他甚至感到连猫蛋和狗蛋都比他强大。两个孩子说书上的事。他在旁边敬畏地听着。
而当孩子们亲偎着他,叫他“爸爸”的时候,他感到“荣幸”并为此而心酸……过了一些日
子,王满银竟然对妻子说:“我也跟你到山沟里去。”
“甭!你多少年没劳过动,乖乖在家里盛着!那点地我能种了哩!”
可怜的兰花坚决不让男人去劳动。只要丈夫不再离开她,夜夜搂着她睡觉,这就是她最
大的幸福了。现在,别说那些地,就是再给她一些地,她都有心劲种哩!只要满银在她身
边,她不仅不让他劳动,还想办法让他吃好喝好。家里好一点的东西她都舍不得吃一口,总
是让男人和娃娃吃。她确实也把男人当娃娃来养——她满心爱他啊!
王满银尽管不是好庄稼人.但在农村妇女的眼里,他是个很有情趣的男人。他性格活
泼,爱耍爱笑,唱起信天游来嗓音震得岸瓜瓜响。正月里闹秧歌,鼻子上划块白,身上斜挂
驴串铃,手里甩着绳刷子,能把人笑死!
当然,夜里的炕上生活,他也能让兰花心满意足。
满银如今对妻子产生了一种缠绵感情——这是长期单身生活的自然结果。真的,如果是
兰花白天出山去劳动,他呆在家里还怪想她哩!
因此,他不听妻子的劝说,硬跟着她出山去了。当然,他对农活相当生疏,又确实吃不
下苦,也干不了什么活。他只在妻子劳动时,中间跑回家给她提一罐喝的,或拿一点吃的。
要么,就给她说些外面的新奇事,说些怪话,或唱一段子信天游。兰花高兴得都忘了劳累。
有时候,这个二流子也转悠着在附近的地里捡一点柴禾。他就象一只老绵羊,天天跟在妻子
身边。这使我们想起几年前狗蛋跟他妈出山的情景……每天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兰
花肩着劳动工具,王满银胳膊窝里夹着几根他捡来的柴禾,夫妻二人就双双从山里往家走,
王满银一路上还咧着嘴唱信天游哩!
到家以后,兰花做饭,满银烧火,儿子狗蛋爬在小桌上做作业。女儿已在石圪节上初
中,星期六回家来……王满银收心务正的“事迹”立刻传遍了东拉河一带的村庄。据说罐子
村的艺术家王明清已经把满银的事编成了秧歌剧,准备春节作为罐子村在石圪节乡汇演的压
轴戏;同时还听说王满银自告奋勇要演他自己!
孙玉厚全家人也都知道了王满银的情况。玉厚老汉虽然对这个“坏松”女婿照旧满怀怨
恨,但心头总算舒展了一些。不过,自女婿回来,他还没去罐子村——他的别扭情绪也许得
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消除。
但少安却到姐姐家走了几趟。他对姐夫的归来感到高兴。尽管王满银劳动不行,但总可
以使姐姐的日子过得不再寂寞。
少安很了解姐姐,她对这个逛鬼的感情很深。再说,两个外甥都大了,又都是好娃娃;
只要姐夫不再出去瞎逛,这个家还是完整的。
后来,少安看姐夫确实有回心转变之意,心想能不能让他到他的砖厂去干个什么事呢?
他知道这个二流子也干不了什么活,但只要去立个桩桩,他就可以给他开一份工资——某种
程度上等于给姐姐家一些资助。反正这是他的砖瓦厂,他情愿让谁来干活哩!
当他把这件事给姐姐和姐夫提出来后,王满银高兴地说:“我去!我歪好还识几个字着
哩,写写算算都能来几下!”兰花当然不反对。她知道把丈夫交给大弟去“管理”,放心着
哩!
这样,王满银就在石圪节他小舅子的砖瓦厂“上班”了。当然,少安不会让他去做那些
“写写算算”的事;也不敢让他去跑“外交”——他生怕他又跑得不见了踪影。他让满银去
大灶上做饭。虽然伙房不再需要人手,但少安压根儿也没把王满银当人手使用,只是应个名
义,拿一份工资罢了。
不料,没过多少日子,王满银却在伙房里真的干起活来了,而且干得相当卖劲;除过烧
火切菜,竟然还学会了蒸馒头!
孙少安十分高兴,把他的一辆新“飞鸽”牌自行车也送给了姐夫。于是,每天吃过晚
饭,王满银就用自行车把石圪节上中学的猫蛋带上,回罐子村和老婆孩子共享天伦之乐;第
二天早晨把女儿送到学校,他自己又赶到砖瓦厂的灶房来“上班”……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
没过多少日子,孙少安所承包的石圪节砖瓦厂就开始盈利了。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人们早就预料砖瓦厂会在这小子手里成为一棵摇钱树。
孙少安从双水村走向石圪节。就一个农民而言,其意义就等于说他“冲出亚洲”了。至
少在目前,他成为全乡经济活动的首要人物。不容易啊!在黄土高原这样的穷乡僻壤,一个
农民腰别几万块钱,那简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如今,少安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石圪节照料砖瓦厂的事,有时他也得去原西城甚至黄
原去推销他的砖瓦。晚上,要是没什么要紧的事,他也象姐夫一样回家过夜。
那辆新自行车送给姐夫后,他又通过县百货公司经理侯生才走后门另买了一辆。象副乡
长杨高虎和石圪节食堂炉头胡得福这样一些人,曾鼓动他买一辆摩托车;但他考虑再三没有
买。不是他没钱买,而是怕周围的老百姓说他张狂。他是双水村曾穷得出了名的孙玉厚的儿
子,谁不知道他的老底子?不敢太能俏!
别说自寻着出风头了,现在他即是装成个鳖,他还是在石圪节踩得地皮响!
每当他走过这条土街,没有人不对他笑着打招呼的。他要是在食堂请外地来买砖的人吃
饭,胖炉头胡得福会拿出为县上领导炒菜的本领,给他经心操办酒席。
他后来的头发也再不用田海民理了,而固定在胡得禄和王彩娥的专业“夫妻店”理。通
常他一到,两口子都一齐上,得禄理,彩娥洗,把其他顾客撇在一边不管,以此显出对他这
颗头的特别关照。有几次,少安觉得王彩娥为他洗头时,曾用手在他头上明显地传达过一些
“肉麻”的意思,这使得他以后尽量瞅胡得禄一个人在时,才进这个理发店。这个王彩娥!
谁都敢下手!
现在,孙少安感到,门里门外的事都十分顺心。不久前,妻子如愿以偿生了个女儿。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