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名著 >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第192节

零碎生活用品就行了——到时拿上工资,再从根本上为自己搞点“建设”!这一天,他在百
货门市上买了一把梳子和一支牙膏后,突然在十字街头碰见了过去揽工时结识的“萝卜
花”。几个月没见面,“萝卜花”似乎又老了许多,腰弯得象一张弓。两个人用城里人的礼
节紧紧握住了手。我们记得,在工艺厂做法时,为了胡永州欺负小翠的事,“萝卜花”说了
几句“怪话”,少平就扇了他一记耳光。此刻,那件事已经在他们之间不存在了。揽工汉之
间的友谊常常在经受了拳脚的洗礼后,变得更加热烈和深沉。此时相见,少平还亲热地把
“萝卜花”引到地委他住的地方,并且买了二斤猪头肉和十几个油饼子,两个人用揽工汉的
方式大吃了一顿。
最后,少平索性把他那卷破烂铺盖也送给了“萝卜花”——可怜的“老萝”就一领老羊
皮袄伴随他度夏过冬,连个被褥也没有。当然,晓霞送他的那床被子和那条床单,他不会给
他人;他要留下来永远漫暖自己的身体和抚慰自己的心灵。
送走“萝卜花”后,孙少平就兴奋地跑到东关,向他的好朋友金波报告了他被招工的喜
讯。金波立刻炒了三十颗鸡蛋,买回一瓶白酒,两个人一下午喝得面红耳赤,说话时舌头在
嘴里直打卷……
他从金波那里出来,正是下午四五点钟,西斜的太阳仍然火热地照耀着喧闹的城市。远
远望去,城外四周的群山覆盖着厚重而葱茏的绿色,给人的心情带来一片荫凉。山明水净,
岸柳婀娜;白得晃眼的云彩象一团团新棉絮,悠悠地飘浮在湛蓝如水的天空……少平晕晕乎
乎挤过人群,来到东关大桥头。他在那“老地方”伫立了片刻。他用手掌悄悄揩去满脸的泪
水,向这亲切的地方和仍然蹲在这里的揽工汉们,默默地告别。别了,我的忧伤和辛酸之
地,我的幸运与幸福之地,我的神圣的耶路撒冷啊!你用严酷的爱的火焰,用无情而有力的
锤砧,烧炼和锻打了我的体魄和灵魂,给了我生活的力量和包容苦难而不屈服于命运的心
脏!
别了,我的东关……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
--------------------------------------------------------------------------------
八月下旬,孙少平已经做好了去铜城煤矿的所有准备。在此期间,本来他想回家走一
趟,但又放弃了这打算——他怕他离开黄原后,又会有什么突然的变故。幸运之神降临的过
分慷慨,他生怕好景在最后一刹那变为海市蜃楼——他的心已被命运折磨怯了。如果他在黄
原,事情有个变化,他就可以立刻找田晓霞力挽狂澜!
家里人到现在也许还不会知道他要去铜城当煤矿工人。这也好!当他们突然接到他从煤
矿寄回的信时,一定会又惊又喜!当然,他知道,父母亲在惊喜过后,就会为他的安全担
心。相信哥哥会安慰老人——上次他来黄原看他,已经对他出门在外放心了。
现在,孙少平最大的心事是,他不知道妹妹兰香能否考上大学。
按她来信说,她自以为考得不错。但这是全国性的竞争!
一个山区县城的好学生,说不定连大城市的一般学生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一章
--------------------------------------------------------------------------------
傍晚,当暮色渐渐笼罩了北方连绵的群山和南方广阔的平原之后,在群山和平原接壤地
带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陡然间亮起一片繁星似的灯火。
这便是铜城。
铜城无铜,出产的却是煤。
这城市没有白天和夜晚之分,它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激动不安地喧腾着,象一锅沸水。
此地煤闻名四方。这铜城正是因煤应运而生。这里有大西北首屈一指的煤炭企业——所
产煤炭不仅满足了本省工业的需要,而且还远销全国十七个省市。
正因为这里有煤,气贯长虹的大动脉陇海铁路才不得不岔出一条支脉拐过本省的中部平
原,把它那钢铁触角延伸到这黑色而火热的心脏来。
无疑,铁路给鄂尔多斯地区南缘这片荒僻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成千
上万操各种口音的外地公民。如今,杂居在这座煤城的就有全国二十四个省市籍贯的人——
其中以河南人为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河南人迁徙大西北的历史大都开始于一九三八年那次有名的水灾之后。当时他们携儿带
女,背筐挑担,纷纷从黄泛区逃出来,沿着陇海铁路一路西行,踪迹直至新疆的中苏边界—
—如果没有国界的拦挡,河南人还可以走得更远。不过,当时这些灾民大部分都在沿途落了
户,至今都已繁衍了两代人了,成了当地的“老户!河南人豁达豪爽,大都直肠热肚,常用
震无价的吼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好斗性,但拳脚之争常常不诉诸国家法律的仲裁,多由斗殴
双方自己私了。由于他们有着艰难的生存历程,加之大都在铁路和煤矿干粗活,因而形成了
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铜城除过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它的重
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
的人。
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
南话。在铜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
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用,农业人口远比不上黄土高原腹地
稠密,更不要说和拥挤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为事农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
这些山山峁峁竟然长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还有一些树木梢林,显得比黄土高原其它地方更
有风光。每当入秋之时,有些山上红叶如火,花团锦簇似地夺人眼目……山梁土峁间,由于
地层深处挖掘过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时有下陷,令人触目惊心的大裂缝,往往斯破了几架山
梁,甚至大冒顶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围里氏三级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华
里处就是黄河,它带着成千上万吨泥沙沉重地喘息着淌向东方……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
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蜓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
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了
足有十华里长。火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
市里显得富丽堂皇。除过南郊军民两用的飞机场、火车站不大的广场也许是市内最为开阔的
地方了。
火车从这里向南,穿越绿色的中部平原,五六个小时就可以抵达省城。而向西、向东、
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邻近几个省份。这个火车站每天上下午分别和省城对开
两趟快慢客车,其余就全部是运煤车了。
从陇海铁路岔出来的这条支线,它的最后一节铁轨并没有在这个车站终止。这钢铁阶梯
又在这里岔出两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东西两面二十多个矿区。
外地人提起铜城,都知道这是个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这城市大概到处都堆满了煤。其
实,铜城边上只有一两个产量很小的煤矿,其余的大矿都在东西两面那些山沟里。
首节 上一节 192/287下一节 尾节 返回目录下载地址

上一篇:其实你蒙蔽世人

下一篇:杀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