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小夫郎 第77节
他回去了之后没一会儿功夫,村里开始刮起了风。
在火辣辣的太阳照射下,刮的风都是热的,吹进屋子一阵阵热。
这可能是要下雨的兆头,白村长赶紧起身走到院子里看了看天色,没想到这时候天空依旧晴朗得很。
这一场大风没有规律,一会儿往西,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又往北,吹得村里的树哗哗作响,树枝上被晒干的树叶不停地往下掉。
不仅树叶吹掉了,村里的沙尘也被吹了起来,那些早早地的收了粮食、被褥、棉袄的人家感到一阵庆幸,就算没下雨,这些吹起来的沙尘如果掉进粮食里、混入被褥中就足够让人烦恼的了。
这时候,那些还没有来得及或者本就不打算收粮食的人看着村里一阵阵大风,担心大风把他们摊在院子里晒着的粮食等吹走,赶紧去到院子里收东西。
在风胡乱吹、把村里的尘土给扬起来的时候,天色不知不觉黑了下来,上河村这一片上方笼罩了一层又厚又宽的乌云,将太阳给挡住了。
从开始刮风,到太阳被乌云遮住,再到雨点落下,中间差不多只间隔了一刻钟。
反应快、动作快的人还能赶在雨下起来之前将院子里的东西收起来,如果是反应慢一些、动作也稍慢的人,才刚去到院子里,豆大的雨点就落下了。
整个上河村的人家,不管大家院子里晒着的东西有没有收起来,在雨点落下的瞬间都发自内心地感到一阵欢欣。
干旱了五个多月,老天爷终于舍得下雨了!
最开始的那一阵雨水中夹杂着一股尘土的味道,但是大家顾不得那些,有些都还在吃饭的人高兴之下放下碗筷跑进雨水中,让雨水将自己淋湿,去感受真的下雨了。
最初的欢喜过了后,院子里东西还没收起来的人家意识到出问题了,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集,地上的粮食已经被打湿了个彻底,杆子上晾晒着的被褥、棉袄表面也全都湿透。
衣服那些还好,卷吧卷吧就能收进屋,但是地上摊开来晾晒的粮食就没那么快速方便了,需要先把它们都给先堆积到一起,然后装进背篓、簸箕等物件中,才能拿进家里。
这时候,顾不上吃饭,顾不上高兴,连七八岁的孩子都跟着忙活起来。
雨下成了帘子状,黎家人在饭桌上,听着很久没有听过的雨声,吃着很久没有吃到的净白米,高高兴兴地吃这一顿团圆饭。
自从上一回黎老太把黎明才给治了一通后,他老实了很多,这一次他爹再带着他过来吃饭,他不敢再挑三拣四地闹着要吃什么,或者抢姐姐碗里的吃食。
然而当黎明才安静下来后,他的吃相就变得引人注目了,像级了他那个如同饿死鬼投胎的娘,吃东西狼吞虎咽的,黎老太总感觉他根本没有把米饭给嚼碎就吞下肚了。
不愿意在这种开开心心的时候说扫兴的话,黎老太忍住了,尽量控制着她自己不往黎明才那边看去。
团圆饭后,就要开始今天的第二件事,祝贺黎明瑾生辰,送礼物给他。
黎老头和黎老太给了黎明瑾准备的是一本书,让黎成石给买回来的,薄薄一本,上面有几十首蒙学诗词,适合刚进学堂识字的孩子学。
之前黎老太不会给小辈专门准备什么生辰礼物,就是生辰当天给做一道他们喜欢的肉菜,或者准备其他吃食,就已经够了。
今年会送书,一是因为有黎明瑾的梦提醒,他们一家人有准备应对旱灾,没有多花钱,也没有饿肚子。
二则,黎老太觉得黎明瑾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他天天在弟弟妹妹耳边背书,她认为现在买一本书能让黎明瑾读给康儿听不说,以后康儿自己识字了也能用,不会浪费。
所以,黎老太就借着黎明瑾过生辰,给他准备一个她觉得不错的礼物奖励他。
接着是黎成志和白秀荷,他们给了黎明瑾一个小红包,里面是九十文钱,代表他今年九岁了。
往年黎家没有分家,大家手上没有私房钱的时候,黎明瑾收到的生辰红包是七文钱、八文钱这样,今年卖沙锅高汤米线挣了钱,黎成志他们夫妻两人大方,给孩子们的生辰红包后面都加了个零。
再然后应该是黎成力,他是黎明瑾的二伯。
然而,他根本没有准备,因为他忘了中秋节是黎明瑾的生辰。
一般来说这些人情客往的事情都是家中女人在操持,黎成力没怎么放在心上过,他能记着他爹娘的生辰已经不错了。
看着大哥拿出来的那个沉甸甸的红包,黎成力抠了抠脑袋,说道:“瑾哥儿生辰快乐,二伯忘带了,等下再把礼物补给你。”
黎成力有点尴尬,他刚开始自己当家没多久,就又出一件这样的事。
黎成石没在意,他等黎明瑾谢过他二哥后,再把他给黎明瑾准备的礼物拿出来,是一个纯木头雕刻的房子,大概有手臂那么长,是一个一进的小院。
这个房子很巧妙,是可以拆卸的,屋顶的瓦片、梁柱、墙壁以及窗户等都是由一片片小木头组成,房子里的床、柜子、桌椅等等物件也都是可以取出来的,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完整房子。
将房子放在一旁的空柜子上,黎成石说道:“瑾哥儿,这个房子是可以拆下来再拼上的,但是你得记得里面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能少,不然拼出来的房子就会不完整或者不牢靠。”
说完,黎成石把屋顶给整个取了下来,演示屋子是怎么拆卸和组装,看得黎明瑾双眼发亮。
最后,是姜芷芸给黎明瑾准备的礼物,一整套新衣服,从头到脚,包含了头绳、对襟、上衣、腰带、下裙和鞋子,整体的配色是粉蓝色和深蓝色,做工精细,上面绣了黎明瑾最喜欢的明暗两种云纹,边缘则是一串用蓝绿色丝线绣的兰草,整体风格清新又素雅,就那样看着衣服,就能想象穿起来会有多好看。
黎明瑾看着衣服立马忘了他爹给他准备的房子,十分想要立马就穿上新衣服。
姜芷芸见他那样,问他:“瑾哥儿,要不要去屋里把衣服给换了?”
姜芷芸做这套衣服的时候考虑到了八月的天气,做得比较薄,正适合现在穿,不过她多做了一件对襟,等到天气冷了些,黎明瑾还是能穿。
“不了,我今天还没洗澡,不穿。”黎明瑾摇摇头,他很喜欢这套衣服,不想把衣服弄脏了。
姜芷芸笑了笑,说道:“行吧,那娘帮你把这套衣服收起来,今晚给你洗个澡,明天就穿新衣服。”
旁边,吃饱喝足的黎明才对什么书本、铜板、衣服都不怎么上心,他不喜欢读书,更不会关注自己的衣服,也没有自己拿钱买过东西,他只盯着柜子的那个小房子看,很好奇房子是个什么样的。
黎明夏一直在注意她弟弟,发现黎明才眼神一眨不眨地看着小房子,暗自起了警觉之心。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128章 旱灾结束
出乎黎明夏预料的是,她弟弟盯着瑾哥儿的小房子看了很久之后,突然转开了视线,一副没有了兴趣、不想看看的样子。
黎明夏松了口气,她很喜欢瑾哥儿,不希望瑾哥儿生辰这天又因为黎明才闹出不愉快的事。
午饭之后,黎成力带着孩子们回去午休,下着雨没有别的事可做,听着雨声倒是挺好入睡的。
过了一会儿,黎成石单独找上黎老头和黎老太:“爹、娘,我准备等会儿雨小了些就回县衙去。”
黎老太不解:“老三,你这次不是回来休两天吗,这才半天,你咋就想回去了?”
“是不是因为下雨了?”黎老头想得明白些,毕竟儿子在县衙做事,干旱多日突然下雨了对县衙的影响不会小,他要回去就回去吧。
黎成石点头:“嗯,不知道下雨的范围有多大、会下多久,对旱灾有什么影响,大人很重视旱灾,估计县衙会忙起来,我回去帮忙做些事。”
赵承泽从一开始到任就把黎成石当做他在昌平县的心腹来培养的,黎成力是昌平县本地人,对昌平县的事务熟悉不说,做事也很用心有眼力见,是个挺不错的手下。
投桃报李,黎成石知道赵承泽特别忙,所以他在县衙做事的时候,遇到不用打扰赵承泽的事他就尽量不拿去找赵承泽,自己同师爷商量着解决了。
今年赵承泽刚上任就遇到干旱这种大灾情,今天终于下雨了县衙肯定会忙翻天,他想早点回去帮忙。
黎老太很不舍得,中秋节儿子回来还没有待满一天就要走,她原本还准备晚上做他喜欢的酸菜馅饺子。
不过儿子要走她不会拦着,县衙的事肯定更重要,不能因为一口吃的耽误了儿子的正事。
黎老头就更不会有意见了,毕竟他是一开始就明白儿子为什么这样做。
同爹娘说了之后,黎成石才回去告诉妻子。
说实话,姜芷云比黎老太更舍不得黎成石离开,这个男人是她的相公,她想要他时时刻刻陪伴在她身边,但是因为相公在县衙做活,他们一个月就能见一两次,所以她很珍惜每一次同相公相处的时间。
不舍归不舍,她的想法还是同黎老太他们一样,不能耽误了相公的正事。
黎成石都说好了要离开,但是等一个时辰之后,天色依旧黑压压的,雨没有减小的趋势。
一直从午时下到了申时中,雨势才渐渐有了要减小的样子,不过天色依旧阴沉。
等到了这个时间,如果再不走黎成石到县城就太晚了,他拿起屋檐下的斗笠蓑衣,最后同家人打了个招唿,冲进雨幕。
黎老太冲着他的背影嘱咐道:“这么大的雨,不知道路上是个啥样,老三你小心些,慢点走。”
“相公,你安心在县衙好好做事,不用担心我们。”姜芷芸忍着不舍,站在院门的屋檐下也喊了一句。
黎成石在大雨中没有回头,只挥了挥手。
送走了黎成石一个人,黎家院子就好像突然安静了很多,大家都回到屋里各做各的事。
黎成石一路从上河村到县衙,雨势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且他走在路上抬头看天,目之所及全都是乌云,没有透亮的地方,估计这一场雨下的范围应该不小,而且短时间内不会结束。
干旱了这么多天之后,黎成石最希望的就是旱灾赶紧结束,多下几场雨恢复正常。
在县衙当差的他听大人说过外地的情况有多严峻,一直不下雨,北边的人不要说粮食了,就连喝水都没法保证,家中没有多余存款的人拖到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变卖田地,逃到南边求生存。
昌平县在原汉省中心的位置,逃难过来的北边人数量不算多,赵承泽在城外给他们修了栖身的棚子、发放救济银两、召集大夫定期看诊,这群人的日子还算过得下去,没有出什么事故。
而原汉省和附近几个南方大省边缘的县城、州府,城外全都是从北边过来逃难的人,黑压压的一大片,各地官员根本不敢打开城门把这些人放进来,为了领救济粮,难民们只能在城门外等着,粮食、水都缺少,生病了没有大夫去看,年龄大的老人和幼龄儿童撑不过去,就那样死在城外,尸体都没有人收。
如果现在下雨干旱结束,好歹还能再种一季的红薯,虽然收成肯定会减少,但是至少能够熬过寒冬,等到开春之后,在山上找找野菜、野果子吃,不至于被饿死。
但是,如果今天下一场雨之后继续干旱,那今年冬天肯定会死不少人,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等等。
黎成石回到县衙,还没来得及换下湿透的衣服赵承泽就找上了他,因为这一场大雨,赵承泽的脸上难得带上了一些高兴的神色。
从中午开始下雨后不久,赵承泽就派自己的人去到县城附近查探下雨的范围,到现在这些出去查看的人都还没回来,他觉得肯定是因为下雨的范围很广,这是大好事。
不过人走了不少,县衙的事就多了起来,黎成石回来得正是时候,赵承泽赶紧让他把事情接过去。
黎成石回县衙的时候是申时末,又过了一个时辰,到了酉时末,赵承泽中午派出去的人才终于回来了。
赵承泽立马过去问他们:“你们此行情况如何?”
“回大人的话,我等跑了很远,一直到了昌平县的边界,雨都没有减少,而且乌云遮天蔽日,看不到头,估计几个邻县一样是在下大雨。”出去的人中领头的那个站出来回答道。
赵承泽高兴得笑出了声:“好好好,你们稍微修整一番,明天一早就出发去更远的地方,多走几处,看看外地今天是不是也下了一场大雨。”
中午的雨最终下到夜间亥时才终于停了下来,没有了乌云遮盖,八月十五的月亮又亮又圆。
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到屋子里到处都很明亮,黎成石靠在床上休息,忙碌了整个傍晚的他闲下来后看着月亮想到了家中娇妻幼子,还想到了他娘说今年过节家里没有月饼,他爹念叨的明天上午去爷奶坟上看看,他大哥说的他们父子、兄弟四人今晚没有月饼吃就开一小瓶酒喝上一杯……
想着想着,黎成石的困意渐渐上头,躺在床上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微微亮,黎成石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突然醒来。
他睁开眼,看着屋檐下连成串往下滴落的水珠,脑子有一瞬间空白,不知道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