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毁灭世界了吗? 第214节
他把这段视频发布在了网络上,视频很快爆火。
但最终,这条视频被鉴定为“技术故障”,而实地考察的好事网友也确定,现场一切如常,视频纯属造假。
这件事情就如同一块石头被投进了水里,溅起波浪,随后又很快消失。
当然,对蝴蝶预案项目组来说,这也是重要的线索。
于是,它便呈现在了林序面前,成为了下一步行动的依据
写完位置和时间信息后,林序继续动手,写下了核聚变第一壁材料的关键制取工艺流程。
正如王一帆、或者说徐进判断的一样,第一壁材料的关键正是钽纳米团簇,而钽纳米团簇的制造流程,也正是与所谓的“强磁场QCD真空极化”技术有关。
林序已经大致记录下了王一帆需要的数据——当然,目前还并不完整。
如果要彻底补全,他至少需要再多两到三次探索。
等到自己这边工艺输出完,长安那边的实验成功之后,就能真正启动第一壁材料的制造工作了。
完美!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晚上10点,林序已经感到了一股子困意。
但他还不想睡。
他想要搞清楚,梦里的那场“大火”,应该要怎么去解释。
于是,他把电话打给了王一帆,拉了个简单的视频会议,向他说明了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看到的“天降大火”的情况。
而在听完他的描述之后,王一帆也是皱起了眉头。
“等离子体风暴?”
“你确定那是等离子体风暴?”
“我不确定。”
林序摇摇头,回答道:
“我只能确定,那大概率是某种‘能量溢出’的现象,但到底是什么,我很难描述。”
“当然,从视觉上来看,那确实很像等离子体风暴。”
林序尽可能让自己的语言显得严谨,以避免对王一帆造成误导。
而对面的王一帆则是在简单沉吟后,开口说道:
“其实也有可能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等离子体风暴’。”
“按照惠勒的量子泡沫假说,量子泡沫实际上是一种呈泡沫状结构的暂时性黑洞、或者虫洞。”
“这种东西的形成,必然是要消耗掉大量能量的。”
“当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无论它消耗掉了多少能量,在破溃时都会将这些能量返还出来。”
“假设在真空环境下,返还的能量以等离子体风暴的形式表现,其实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但是,那具体是什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观察。”
说到这里,王一帆顿了一顿,突然又眉头微皱地对林序说道:
“但说白了,我们现在去研究这个没有太大的意义。”
“理论基础没有达到,怎么想都是空想。”
“你说你看到的装置,是建设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而实验的窗口期,是选择在了高维通道出现的时候。”
“那也就意味着,那个世界的人,是在尝试对高维通道施加人工影响的。”
“你的重点应该是放在那场大火之后,高维通道到底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个点上吧?”
没错。
王一帆的思路相当清晰,感知也很敏锐。
这正是林序打算要做的事情。
不过问题是.
在手环世界里,自己在火星,而实验场地在地球。
卧槽,这么远的距离,要怎么才能跨越?
该死的周岳。
到底啥时候才能招啊??
“如何在高维通道中移动位置”这个信息,实际上已经是他唯一的价值所在了。
如果他真的咬死了不说,那他就真的可以
大结局了。
林序轻轻叹了口气。
随后,他略过了这个话题,转而向王一帆说明了有关强磁场QCD真空极化技术的进展。
王一帆听得红光满面,在视频里甚至忍不住站了起来。
“确定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相关的工艺和参数详情吗?”
“确定。”
林序点头回答,王一帆重重坐了下去。
他长长呼出一口气。
紧接着,开口说道:
“林序同志,感谢你为我们——不,是感谢你为这个世界做出的贡献。”
“客气了。”
林序随口回答道:
“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而已。”
“不,这不是你应该做的。”
王一帆郑重其事地说道:
“你可以做周岳。”
“你比他更适合、也更容易成为一个.神。”
“但你选择了我们。”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的想把你的名字刻在今后我们的第一个聚变堆上。”
“但是.我不能这么做,这是对你的保护。”
“但是,你放心。”
“我们会默默记住你20年,二十年后,全世界都会知道你的名字!”
次日。
心态彻底放松的林序睡到了自然醒,直到上午十点,才迷迷糊糊地从床上坐起来。
按照习惯,他先检查了保密机上的工作进度汇报消息。
长安那边,工作组已经派出人员前往当地,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周岳那边,审讯仍然在进行中-——这次,国安的同志们不打算留手了。
而同时,针对阿雅娜的调查也在继续展开。
林序始终觉得,这个女人搞不好会是周岳的后手,所以把她查清楚,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事情。
“战争节点”方面,工作组已经确定了一个大致的方针。
跟林序所想的不同,官方并不打算按照周岳的思路去搞什么“单个节点”的引导。
他们仔细分析了林序提供的整条战争线的脉络,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个复杂的决策组织,无论它多么高效,决策速度都是有极限的。
所以只要我们够快,世界大战就追不上我们。
——
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说法。
但无论如何,“科技竞速”,确实成为了后续工作的主题。
而按照计划,核聚变、量子计算、常温超导体三种技术的实现日程,都被设置在了3个月之内。
哪怕是应用落地时间,也限制在了6个月之内。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激进的目标。
但林序觉得,自己能做得到。
不就是技术吗?
抄!
从床上爬起来,林序看了一眼手环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