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今天毁灭世界了吗?

今天毁灭世界了吗? 第177节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哈。”

  “从目前的特征来看,林序同志看到的那个‘未来世界’,一定是经过了生产力大发展阶段的。”

  “而生产力大发展,肯定不只是跟量子技术、基础物理学进展有关。”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核热液氧发动机,这分明就是90年代的技术,但因为其设备制造难度大、材料要求高、加工精度要求严苛,我们到现在也没有把它当做主流技术来发展。”

  “而那个世界-——我们暂且就称之为未来世界吧,竟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那就说明,他们一定是在‘工业体系’上有突破。”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节点,很可能就跟工业体系突破有关。”

  “当然,即使无关,我们从这个方面下手,也是最稳妥、收益最大的选择。”

  “这个观点大家赞同吗?”

  赵士程虽然是委办的代表,但他本身是搞工业的,年轻的时候甚至还在早就已经取消的重装办任职过。

  所以他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业,这无可厚非。

  他提出的观点多少是带着点个人色彩的——林序本来以为这会招来反对,但没想到,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点了头。

  包括王一帆。

  “我认为老赵说的是对的,哪怕是基础物理的发展,也一定跟生产力强相关的。”

  “我们要建造更好的实验设备,也必须依靠更强大的生产力。”

  “所以,用一段时间,先把基础打好,我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我先举手了,其他同志呢?”

  话音落下,众人纷纷举手。

  林序当然也表示赞成,随即问道:

  “如果从工业体系升级的角度来寻找那个‘节点’,那我们具体要做什么?”

  “或者说得直接一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三板斧。”

  赵士程回答道:

  “能源,通讯,智能化。”

  “因为林序同志的精力也有限,时间也有限,我们就不要搞得那么繁杂。”

  “我就说得武断一点。”

  “能在短期内、最大程度提高工业化水准、生产力水平的技术,就那么几样。”

  “核聚变,室温超导,量子计算,高级人工智能。”

  “如果再加上一条,那就是高速率低延时的工业物联网体系。”

  “后续的技术探索,我们的重点就放在这些领域上,各位认为可行吗?”

  “我没有意见。”

  王一帆首先回答,但紧接着又问道:

  “时间呢?这个发展推动的时间,我们要定在多长才合适?”

  “上一次节点推动我们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一次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吧?”

  “更何况,我们推测的节点是否正确,都还不能下定论。”

  “这个时间,我们是不是要先做一个预设?”

  “那就要看林序同志怎么说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林序,林序沉默片刻,开口说道:

  “情况相对复杂,我暂时也不能下定论。”

  “但是.我们就暂时定三年吧。”

  “三年,完成工业化体系的全面升级,然后我们再继续往后走,怎么样?”

  “可以!”

  “没问题!”

  会议室里的众人一一回答,林序略微顿了一顿,紧接着说道:

  “不过,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需要立刻验证。”

  “量子通讯。”

  “在那个世界,那里的人已经实现了利用超距作用进行量子通讯,这显然是违背现在的客观物理规律的。”

  “我不认为他们是有了什么新的技术。”

  “很可能,只是世界发生了改变。”

  “所以.”

  “既然他们的世界发生了改变,那我们的世界,会不会也已经变了?”

  一小时后,青海德令哈地面站。

  实验员张霖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的是单光子探测器的自检数据。

  而他身边坐着的同事兼未婚妻尹娟则正在对即将过境的墨子号卫星做最后的检查,预备进行新一轮的纠缠粒子对分发实验。

  实际上,这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的工作了。

  早在2017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通过墨子号卫星对青海德令哈站、丽江站两个地面站分发纠缠粒子,并通过贝尔实验验证了在超远距离上进行纠缠粒子对的超距作用。

  这个实验给两人带来了不小的“成绩”,也让他们拿到了各自需要的“职称”,在这个地面站安安稳稳地待了下来。

  转眼8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他们早就已经升到了更高的岗位上。

  但今天,这两老搭档又坐在了一起。

  并没有什么大事,德令哈站要做的也仍然只是一次基本的贝尔实验。

  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地面站、即金陵站启用了,出于某种默契的浪漫主义惯例,两人准备亲手完成这一次实验。

  “墨子号准备完成了。”

  “光子源自检通过,发射系统自检通过。”

  “A镜、B镜状态良好。”

  “跟瞄误差小于3微弧度,跟瞄稳定。”

  “金陵站准备就绪了。”

  “预计1分30秒后进入发射窗口,准备执行观测。”

  “老张,你那边怎么样?”

  “我这边OK的。”

  张霖随口回答道:

  “偏振系统运作正常,测量基切换时间小于60ns,状态很不错。”

  “SNSPD没问题,暗计数率小于100Hz,完美。”

  “倒计时1分钟吧,准备开始试验。”

  听到他的话,尹娟放松地靠倒在了座椅上。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次实验对他们而言都没有太大压力。

  它甚至只是一次日常的操作,就跟拿个扫把打扫自己的办公室一样简单。

  所以,两人实际上都没太把这次实验当回事,只不过是作为一种例行的“仪式感”保留下来而已。

  静静等待1分钟后,墨子号过境,进入发射窗口期。

  尹娟敲下发射指令,墨子号上的BBO晶体辐射源瞬间开始产生纠缠光子对,通过双望远镜组成的光学发射、跟瞄系统,每秒钟向德哈令、金陵地面站发射超过5.9×10对纠缠光子。

  这些纠缠光子对的亮度比实验室级别高出十几个数量级,也是空地实验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

  张霖那边,随着纠缠光子到达,单光子探测器立刻开始运作,并根据偏振系统的实时调整,开始不断记录实验参数。

  10分钟后,墨子号离开发射窗口。

  而几乎在同时,在强大的计算系统分析下,最终的结果也输出到了张霖的屏幕上。

  尹娟凑近张霖,开口问道:

  “结果如何?”

  “很不错。”

  张霖指了指屏幕,回答道:

  “S值是2.43正负0.09,比我们之前跟济南站、丽江站联动测量到的数据稍微高一点。”

  “距离2.828的极限数据还差比较远,不过噪声实在是太大了,大气环境也不算特别完美,还是有一定损耗。”

  “但哪怕是这个结果,也足以证明金陵地面站的成功了。”

首节 上一节 177/4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穿越之群星帝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