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92节
六院,长安发动机制造基地。
经过了4个月的奋斗,YF130设计定型,已经向各单位发去零件要求准备生产。
3月份,进行燃气发生器与涡轮泵联试,4月份样机制造,最迟6月份开始生产第一批16台YF130。
现在YF130的参数又有了些许提高,双管推力510吨,比冲294秒,可以让长征十号的起飞推力达到5100吨,让航天员返回地球时可以多带100公斤质量。
在2921工程的刺激下,六院的科研团队规模扩大到1.5倍,也成功利用未来长征十号的需求建立了发动机生产线,可以量产大推力发动机而不是一台台半手工制造,接近了specaX和新远的路线。
这也能大大节省时间,因为量产使成本更低,可以连续拿几台样机去试验,试车不再是需要谨慎准备的东西了。
所以六院甚至有余力决定开展YF90,22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计划。
长征十号二级用四台YF77真空版虽然也行,但YF77本身的参数是比较落后的,未来一定要升级,所以为长征九号准备的YF90上马。
,新的25吨级闭式膨胀循环氢氧机进度更快,设计工作正在逐步收尾。
但六院并不觉得这些未来的大推力发动机先进,因为这时候他们也才逐渐知道,新远的核动力发动机已经推进几个月了!
知道的原因是B级基地旁边的核试验基地完工,航天局下面的研究院才知道那里竟然进行的是核推进计划。
具体项目不得而知,但极有可能是安德罗夫曾经说过的A100发动机。
那可是比冲两万多的核动力发动机,任何化学动力发动机在它面前都是一堆垃圾。
六院自己也开展过核发动机的论证计划,比冲才1800秒左右,虽然也足够高,但相比起来还是差多了。
而上级依然没有跟进的打算,这让六院有些着急,一边自行组织一个小组进行核推进研究,同时向上打报告:
大佬,你也不想我们处处落后吧?
航天局:不批。
核发动机计划太费钱了,华国电投与新远公司合作的时候认为,完成整个计划保守需要400亿左右,而且这400亿对核电堆来说难以收回这么多的价值。
而且即使是去火星,传统引擎一样能做到,核引擎那是探索土星木星,下一代人才做的事,所做的准备也不是仅仅有飞船就行的。
在上级这里碰了瘪的六院却依然在以唐伟天的主导下决定将核推进的理论研究进行下去,同时决定促进甲烷燃料发动机开发。
甲烷机倒也没有特别的难度,构型和氢氧机差不多,只是以前的甲烷机性能很糟糕尤其是比冲不高,不如煤油机和氢氧机。
但这方面的研究六院也不想落下,甲烷在获取和保存方面比液氢优势更大,而且同为低温燃料,共底贮箱设计也要容易得多。
(本章完)
第136章 马一龙的新车
2月29日,specaX为重型猎鹰生产的连接件制造完成,CBC使用的三枚芯一级也准备完毕,正在工厂进行组装。
3月25日,重型猎鹰就将进行第一次静态点火测试,预计5月或者6月进行第一次首飞。
明年的2月,它就将搭载依然还处于ppt状态的“gateway(门户)”月球空间站,将其送入月球轨道。
gateway空间站虽然据设计有国际空间站的六分之一大小,由多个部分组成,但空间十分狭小。
一个国际居住舱(International Habitation module,I-HAB),另一个是 Habitation and Logistics Outpost(HALO),由美国诺斯洛普·格鲁曼开发。
设计可以为四名宇航员提供生活环境,总容积……8立方米,也就是2x2x2的空间,还要塞下4个人!
就这么个小玩意,还要分多个舱段,只能说NACA是真抠,工程师们甚至认为宇航员在这个所谓的空间站里面都站不直。
但这与老马无关,他在总装车间上方拍下等待组装但已经并拢的重型猎鹰,上传推特后就出去了,因为刚刚物流公司打来电话,他的跨洋托运货物马上运到工厂。
当他带着几个工程师抵达空叉的厂房外,工人正撬开集装箱大门,搭好板子,然后慢慢把车开了下来。
老马靠近他:“你是新安公司的海外经销商吗?”
“哦?不,我是雪佛兰的本地经销商,不过新安公司也和我们签了协议,他们公司在华国太远了,委托我们进行售后业务,有事也可以打我的电话,或者官方网站上申请服务都行。”
对方话不多,汽车和手续交付完后就离开了,留下老马和一众工程师好奇地盯着这辆XC4跑车。
他将车钥匙拿在手中观察,立刻发现这个钥匙背面有按键,正面居然是一小块触屏,有远程启动、打开空调、防盗模式等多种功能。
走到车门面前,他看到没有门把手,不,是隐藏式的。
当他拿着钥匙的手靠近隐藏式把手,一小块窄条向内旋转,咔擦一声,向车主提醒把手已经展开。
钥匙拿远一些,把手又关上了。
“感应芯片,一个小东西,对吗?”
老马回头对工程师们说了一句,然后拉开车门坐了进去,中控台上有个显而易见的区域,让他很自然的就把钥匙放上去,车里大大小小的灯光立刻亮起来。
他又打了个手势,让一名工程师也坐到了副驾驶。
车机中间,那块10英寸屏幕开机,弹出了一个圆润的提示框,表示现在是车主的新手引导。
XC4的运输模式已经被刚刚离开的经销商退出了,现在才算是正经的工作状态。
先是设置自己的指纹,在手机上下载安装车辆状态远程监测APP,完成了基础的设定后,老马根据提示,用尽量标准严肃的英语大声说道:
“Xin,Turn on the air conditioner(新,打开空调)”
“(译)空调已开启,根据当地天气,温度设定为26度,风力:自动。”
天气?老马意识到了什么。
“(译)你是联网的吗?”
“(译)我通过经纬智慧网络卫星服务网联网,为您提供生活和智能驾驶服务。”
“(译)你能够帮我开车到某个区域吗?”
马一龙问出了所有车主都问出的话题,复读机+1。
“(译)XW151智能驾驶系统暂不支持全自动驾驶,但您可以设置导航路线后,挂上D挡,开启新手模式并打开辅助避障、车道保持功能,降低驾驶强度。”
这时坐在副驾驶的工程师说话了:
“新安的工程师知道自动驾驶会带来法律上的问题,所以将其拆分成了几个功能,并且刻意引导用户去使用!”
老马点点头,新安公司这就是既想拿自动驾驶宣传,又不想背上官司,所以才会这样做。
不过他们对智能驾驶系统如此有信心,竟然敢故意引导用户吗?
他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打开导航软件,设定了工厂外1公里左右路边的一个地点,按照小新的提示开启了诸多辅助功能,挂上挡,然后松开了刹车。
XC4立刻动了起来,方向盘快速向左打死,老马下意识想去抓但却忍住了。
副驾的工程师死死盯着老马的脚,随时准备爬下去帮着踩刹车。
然后在两个人和周围一群工程师大呼小叫中,XC4跑车流畅地转过一个大弯进入道路,打着转向灯进入车道,快速加速到40码,然后在距离目的地30米时向右打转向灯,靠边停车。
这个过程行云流水,只有结束时车内响起一声“导航结束”,旋钮挡位自动挂到P。
老马赶紧拉上手刹,活动了下自己僵硬的腿脚。
这智能驾驶也太硬核了,幸好工厂附近没什么车,要不然这么快的速度他自己都不敢开。
倒是工程师惊魂未定之余有些惊讶地抚摸着车机:
“(译)把这辆车拿给特斯拉团队测试一下吧,控制系统写的那么激进,我有预感,它可能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译)那就让我先试试,如果出事了我们可以打一场跨国官司。”
老马说了句让工程师错愕的话,然后继续设置导航点,设定到高速的一个加油站。
XC4立刻启动,以一个舒适的加速度加速到40迈,在公路上高速行驶起来。
在行驶了几百米后,车机自动拐弯进入高速路。
车流一下从零变成了不少,老马虚握在方向盘的手略微抓紧了些,他的小命还是很重要的。
进入高速,XC4立刻开始加速一直到当地的限速80迈,并自动打左转灯,改道进入中间车道。
车机的画面变成了三条车道,雷达探测出前后80米范围内的车辆,标记在画面上。
老马仔细对比,发现除了车型判断错误外分毫不差。
两边路过的司机有人注意到了这辆没有排气管且充满异国情调的跑车,拿起手机拍照,将注视前方的老马侧脸也拍了进去。
由于是顶着限速跑,XC4比大多数车辆快一些,不断对车辆进行超车、变道。老马完全不懂这套变换后的逻辑,只是在想XW151到底是如何在缺少配套设施的状况下做到这些的。
十多公里的路途没有花太久时间,XC4驶入加油站旁汽车旅馆的停车区中央,然后自动停了下来,提示已安全到达。
由于靠近一个停车空位,车机中央自动弹出提示,询问是否自动泊车。
老马选择确认,然后XC4向右前方开了一小段斜着车身,一把倒了进去,正好停在划线区的中央。
(本章完)
第137章 哈希姆号发射
2月29日,马一龙驾驶XC4行驶了4小时22分钟,其中4小时04分钟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期间在高速公路、荒野、工厂、小镇等多个区域进行了测试。
这些都被卫星精准的记录下来,并总结下载到了新安公司的终端。
为了给老马更好的用户体验,新安特别给了老马那辆XC4提供2倍的算力支持,让AI发挥更好。
谁叫老马太高调,没有严谨的使用假名,一早就被列为了重点车主。
以现在的科技发展程度,新安的智能驾驶系统差不多能领先5、6年左右。
之所以会存在隐晦的诱导用户多使用智能驾驶,是为了尽量多的收集数据,让下一代的XW161车机进化的更加智能。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