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第139节
可是,何玉明敢保证,2020年前交付40nm光刻机吗?
不仅是光刻机,还有进入了20nm以内制程时,对化工原料的要求也极大上升,国内能跟上吗?
(本章完)
第215章 账单
现在魔都微电能批量供应的是90nm光刻机,显然离40nm距离不小,前者生产28nm都已经非常艰难了。
不仅良品率低,产量还比较少,工序也复杂,成本也是相比同级高得离谱。
对于汽车,X32115和32116两三千的价格不算什么;对于航天,即使用碳化硅芯片生产线自动生产,单价几万块一片的X32035更不算什么,成本在整个系统上都可以忽略。
但是对于消费级电子市场,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十几亿的出货量来说,单价降低10块钱都能带来巨大的竞争力和夸张的利润。
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华国的芯片设计能力也是不差的,但是生产出来的芯片如果成本太高根本卖不出去就很麻烦了。
即使政府和保密单位会有一批不小的订单,但能跟庞大的民用市场比吗?
不能,现在华芯国际28nm生产线的芯片成本比台积电14nm都要贵上几倍,完全是违反了半导体发展定律,本来都不应该生产的。
当何玉明委婉地表达了目前他们只能将55nm芯片的成本和良品率控制到和国外主流水平相同,再高就不行时,峰会的场面都僵住了。
55nm的成熟工艺,这能用?
就算三进制BUFF加成,也没法逆天而行,用几千万模拟场效应管和十几亿晶体管搏一搏吧?
控制不了成本,拿什么去和蓝绿红厂、三星高通拼?
王民江也是暗恼自己居然忘了这一茬,独立出来太匆忙,之前都是做给车机和航天用的芯片,成本其实都不太在乎的。
于是这一天的峰会暂时中止,王民江连夜向林炬求援。
“什么?2020年前搞不定?不可能吧。”
虽然嘴上说着不可能,但林炬还是相信了,光刻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低端一点的还好,高端的就只有ASML一家能生产。
荷兰的ASML也不是凭着自己有多厉害,是依靠全世界包括华国的数千家企业组成的庞大供应链制造,如果要生产芯片,生产线上又是一条长长的供应链,还真不是一家技术突破的问题。
林炬想了想,先尝试在系统研究院里新建任务:
【新建任务:研制能以96%以上良品率生产14nm芯片的光刻机及配套化工原料
当前进度:0%】
然后,他尝试投入了五千万进去。
进度从0%涨到了了0.01%。
心中计算一下,也就是说推进到100%要花费5000亿?
看来用系统加速不太可能。
那么剩下的方式就只有试试能不能从基地获取了,就是那台能生产14nm碳化硅芯片的全自动生产线。
这条全自动生产线功能强大,只需要购买高度提纯的原料,从送料口送入,这条占据了相当大地下和地上面积的生产线就自动进行切割、刻蚀、封装等一系列工序,是黑科技中的黑科技。
输入设计图纸和几种原料,然后等一个月,芯片就出来了,虽然产量少,但其中的技术力量简直难以想象。
但没有人敢去拆,如此精密的设备内部洁净度肯定比无尘室还高,拆下来绝对废了。
如果实在想研究里面的技术,就只有新建一个B级基地,然后拆掉里面的生产线进行逆向仿制。
这个难度……恐怕也不会比直接研究硅芯片达到7nm工艺低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高。
等到7月27日的时候,和林炬联系了一夜的王民江宣布暂时休会三天。
同时,王民江轻松地就面见了对峰会极度关注的上级,将遇到的问题说了出来。
听到可能因为成本因素三进制体系也可能难以推行,上级最初的反应是失望以及一丝丝的坦然。
哪有什么弯道超车,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是自己太着急了。
但就在他失望的时候,王民江下定决心说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
那些提供三进制爱好者的海外华人同样也是各大芯片设计制造企业的大拿,不乏与光刻机技术相关的。
他们不好直接提供资技术资料,但可以通过秘密渠道通过电话给予某些关键技术的指导,甚至可以拉上其他国家的人。
如果魔都微电或者华芯国际需要,就带人去新远公司通过经纬卫星网络进行保密联系,询问一些关键技术或许会有些帮助,不过这些指导也并非没有代价,他们需要钱,很多钱,可以由新远公司代偿。
据王民江透露,一个问题的价格可能就要以亿计算,但一定是保证能解决。
上级先让王民江回去,然后等到了休会的最后一天,参加峰会的代表们都要绝望的时候,科工委命令,由国内7家国资的芯片制造相关企业派出技术专家,带着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秘密集结。
同时,半导体峰会再休会四天。
命令来自很高的级别,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就将各大企业的核心研究团队领导人员聚集起来,分坐八趟航班悄悄飞到了新远公司。
在飞机上,一共43名来自芯片制造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在签署保密协议的同时,还签了一份新远宇航动力研究院微电子部门外聘顾问的合同,每年可以享受一定的津贴和福利。
王民江说这是林厂长的要求,也没人觉得有太大问题,一份合同约束不了什么。
28、29、30日,43名外聘研究员被秘密集合到新远的一个独栋小楼,近乎封闭地待了96小时,提出了七十多项极其关键的技术难点,以及二十多种化工原料以及特殊材料的合成加工工艺。
而在暗中,林炬则是看着3名A级科学家,9名B+级工程师,31名B级工程师,震惊地合不拢嘴。
上级是真的相信了,所以是真的派来了国家的尖端科研人员。
官方只是略微出手,就拿出了难以想象的丰富人才资源库。
只能说明猛人还是真的多,但他可没有任何敢于私吞的意思,将这些豪华阵容的研究员组成芯片技术公关小组,然后把他们所遇到的上百项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列入系统任务,开始研究。
四天以后,当这43名研究员出来时,迎接的人们发现他们虽然看上去有点不修边幅蓬头垢面,但精神出乎意料的好。
同时,王民江将一份整整102亿元的账单交给了上级。
(本章完)
第216章 长征十号转运
材料、技术类共97个问题,由全A级、B+和B级组成的豪华阵容研究小组,在系统的不科学推进下只用了96个小时就全部解决。
当然,代价就是102亿元资金的巨额“咨询费用”。
其实林炬也不算亏,如果这43名专家不解除外聘合同,哪怕研究方向和航天关系不大,也能带来少许的科研速度增益。
但当102亿元的账单送过去,上级还是非常吃惊,但第一时间还是询问专家组,问题解决了多少。
结果专家组拿出来一份技术和材料难点名录,上面的每一项都打了勾。
负责供应化工原料的企业连夜验证配方和工艺,是第一个完成技术验证的类别,表明“海外华人”的电话是有效的,他们合成的化工品,正是目前仅有岛国信越化工能生产的一种,一直处于高度封锁的状态。
再问负责接电话的专家们,这些已经在系统研究院挂职的专均表示电话另一端的人很专业,英语都很标准,有些能听出一点点口音,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因为是使用经纬卫星网络,新远以保密和人身安全为由不提供具体的定位,也无法查出是哪些人,至于英语,这个行业里的尖端从业者哪个英语不标准?
由于43名专家在面对询问时的表现和回答都相当一致没有破绽,最终也只能判定:在世界上可能存在一个类似于“共济会”这样的尖端人才交流组织,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技术实力强大、行迹隐秘,做事低调,有概率通过某个人(特指某厂长)单项联系,将秘密研究的成果投放,比较爱国,但同时也追求个人利益。
再一联想新远那强大到离谱的技术来源以及传说中丰富的经验数据库,说明这个神秘组织的成员遍及全球,可怕到无以复加。
甚至应该是有所传承所以约束性很强,才能严守秘密没有对外透露出一点消息。
之所以扶持林炬,很可能就是因为借助新远独立运行的卫星网络可以畅所欲言的交流,用三进制阻隔恶意的窥探……
不知不觉之中,在官方的调查局描绘中出现了一个神秘而强大的组织,让上级大感震惊的同时又不得不宁信其有,想要维持好关系。
所以对于102亿元的账单,也是特批直接支付。
支付方式是四大行联合起来对新远宇航动力贷款150亿元,无利息,二十年后开始分期五十年偿还。
别怀疑,就是白送,偏袒地不要太明显,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直接找个理由取消了。
而且150亿元也不贵,自己搞技术突破没个五六年搞不定,花的钱绝对超过这个数字。
只不过林炬的身份在上级眼中更加重要了起来,年轻,能与神秘组织保持,提供很多世界上都未出现的先进技术,目的暂且不明,但目前看来友好。
至少维持住这段关系,利远大于弊。
……
7月30日。
在津沽火箭制造基地,连续七辆公路转运拖车从基地开出,带着一个个以红白两色涂装的大箱子前往津沽港口。
这7个超长集装箱会通过海运运往琼州,因为它的宽度已经超过了铁路的运输限制。
这一枚火箭,就是长征十号,曙光计划的核心,将用来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巨型火箭。
经过了连续10个月的奋斗后,航天局用过去难以想象的资源和支持力度,硬生生堆出了一枚起飞重量超过3600吨,推力达到5100吨的巨型火箭。
现在航天局在役的火箭是什么?是长征三号乙和长二F,经过连续不断的改进,这两型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已经接近14吨。
然后长征十号的近地轨道运力是120吨,将这个数字翻了8倍多。
在另一个世界线,今年的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完成了首飞。
立项比长征五号晚了6年的长征十号,比长征五号将提前近3个月首飞。
熊熊燃烧的经费没有白费,津沽火箭制造基地疯狂的加班也没有白费,该有的测试程序一项不少,该走过的流程一点没落,但长征十号还是如期交付,将在8月12日到15日左右,在琼州航天发射中心进行首次飞行。
或许是因为已经有新远二号甲和新远三号两个不讲武德的巨物抢先,长征十号的转运过程比较高调,没有丝毫隐藏。
现在,世界第一火箭是新远三号,第二是新远二号甲,第三是尚未首飞的长征十号,第四是重型猎鹰。
上一篇:哥布林领主:开局准备拿下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