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黑科技:从万倍神速开始

黑科技:从万倍神速开始 第107节

140.第140章 人类拥有无尽的可能

上午十点整。

万众瞩目之下,聂宏武大步走上主持台,开始了新产品的介绍。

“几个月前,苏总有感于龙国近视情况日趋严重,甚至近视已经成为了困扰全世界的难题,便下定决心研发无损近视矫正技术,这才有了天目滴眼剂的面世。”

“然后……”

“天目滴眼剂成功研发出来之后,苏总又在想,既然天目滴眼剂能够矫正人们的近视,让人们的视力增强到正常人的程度,那么,正常人能不能也使用类似的产品,将视力进一步强化呢?”

“答案是可以的。”

闻言,现场的普通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可一些药企高层和专家学者们脸色顿时都变了。

前方的聂宏武继续介绍道:

“我们今天发布的产品,是一款增强普通人视力的产品,能将人们可视距离增强一倍。”

“普通人的可视距离,也就是能比较清晰地分辨物体的视觉距离,大约是三百米到五百米。”

“而我们的新产品,能将可视距离增强一倍,达到八百米左右。”

“这款产品,叫做天目一号。”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因为它某些方面和天目滴眼剂一脉相承,比如,不需要手术,没有后遗症,效果同样是调整眼内屈光系统。”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

“天目滴眼剂是刺激人体恢复类药物,而天目一号,则是全世界第一款人体强化类药物。”

“它不仅让我们视距大幅增强,拥有接近鹰眼的视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人体进化的全新篇章,让大家看到……”

“人类拥有无尽的可能!”

“它是一款药,更是一把钥匙,为人类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门后面是一条康庄大道,这条道,通向人体进化的终极秘密。”

场上不少人面面相觑。

他们只觉得聂宏武这个话题太过宏大,也太过遥远,甚至显得非常梦幻,不切实际。

以前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和进步,曾让不少专家学者们惊呼,说这打开了人类进化的大门。

可实际上,大家在生活中并没有体会到太大的变化,更别提人体进化这种高大上的话题。

现在,世界各地依然有不少人被疾病,衰老,贫穷,饥饿等各种问题所困扰,从这一点来看,人类的生命本质,社会的本质,似乎自始至终都没有明显的改变。

更遑论人体进化。

屏幕前,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也是一片哗然,密密麻麻的弹幕几乎遮蔽了整个直播画面。

关于天目一号,关于人体进化,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

但无论如何,有苏信的名头作为背书,任何人都不会去怀疑天目一号的药效,最多只是不明白这种药剂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意义。

主持台上。

聂宏武通过PPT中的图片和视频,给大家讲解着天目一号强化视距的基本原理,还有一些关键的测试数据,最后大声宣布道:

“从明天开始,我们会在官网中陆续招募三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具体要求和条件都会在官网中注明,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新品发布会很快就结束。

事后,各大媒体纷纷发表相关报道,并冠以浮夸的标题。

“天目一号?千里眼药剂!”

“人体进化时代正式到来!”

“苏总开启人类进化之门!”

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针对天目一号发表评论,并根据天启医药公司公布的成分表和实验数据,深度解析天目一号的技术原理,并大力肯定了这项技术的意义。

一些人甚至引用聂宏武的话,宣传人类进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可是,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天目一号的效果只是相当于天目滴眼剂的强化版。

至于天目一号诞生的背后,对生物学的发展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大家根本就不关心。

当然,即便只单纯地将天目一号当作强化视距的普通药剂,也有不少人为之狂热。

从第二天起。

不少人就争先恐后地在天启医药公司官网报名成为志愿者。

……

天目一号药剂的临床试验,在海内外无数人的关注下开始了。

而此时的苏信,和之前一样低调地待在天启通讯公司里,准确地说,是在天启控股公司所在楼层划分出来的一间实验室内。

只见实验台上,一堆各种各样的电子零件凌乱地摆放着。

苏信站在台前,怔怔出神。

在他的感应中,整个世界仿佛已经陷入了停滞,而他的大脑则活跃得像开水一样不断沸腾。

此前他所学的种种知识,在脑海中互相交融,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随之不断涌现。

三十秒钟后。

苏信不得不中止神速能力。

“看来,以蓝星目前的技术基础,无论哪一种高级通讯方式都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甚至想要有大的进步都很有难度。”

苏信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想要的通讯技术,要尽可能摆脱地面基站,这样才能不被地面上的各种灾难所摧毁。

看起来,当前概念正火的卫星通信方式似乎完美符合他的要求。

可卫星通信的方式,也有着种种缺陷和技术难题。

首要缺陷就是成本问题。

要覆盖龙国九百多万平方公里,满足十多亿用户的通讯需求,肯定需要发射大量卫星。

整个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比起已经有了成熟布局的地面蜂窝网络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即便苏信几大子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够勉强支撑,他也不可能一直亏本填补这上面的窟窿。

那不是做贡献,而是傻。

其次是信号接受问题。

现在的智能手机都是内置天线,这样才能保证美观和便捷。

因为地面的信号基站到处都是,即便天线较小,且隐藏在手机内部,也能顺利接收到信息。

可如果换成卫星通信系统,不使用地面基站,就必须用裸露在外的更大更醒目的天线,才能接收到天空中的卫星传回来的信息。

这种外观的变化,相当于开历史倒车,恐怕没多少用户能接受。

第三大缺陷就是功率。

天空中的卫星,由于体积足够大,向地面发射信号没什么难度,可手机中的信号想要传输到天上,以当前手机毫瓦级的无线发送功率,根本不可能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卫星电话都是大块头,一是为了安装更大的天线,二是为了拥有更大的功率。

同时,更大的功率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能耗,需要更大的电池才能满足大家的日常使用。

第四,卫星的信号处理能力。

用通俗的话来说,当前的卫星电话使用者不多,平摊下来,每个卫星只需要服务少量的用户,自然显得游刃有余。

可如果普及开,让每一个用户都使用卫星电话,并且用卫星电话来看剧刷视频,不仅要求卫星的数量足够多,还得让卫星的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才行。

毕竟卫星只是起到一个中继站的作用,由于体积问题,不可能像大型数据处理器一样,同时精准地处理太多用户的数据请求。

例如,拉特斯创始人纽斯克,名下就有一个星连项目,号称拥有一万两千颗卫星,可依然存在上行效率不足的问题。

除了这四大核心问题之外,还有更多细节方面的问题。

即便以苏信万倍神速状态下的超级智慧,一时也想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141.第141章 通讯解决方案

将实验台上的零件随手扫到一旁,苏信坐了下来,凝神思索。

“难道,还得依靠地面基站?”

“可那样的话,我的目的根本无法达成,继续研究也没意义。”

“若是地面发生灾难,基站损毁,人们还是没法与外界联络。”

“又不可能给每个人都配备卫星电话。”

苏信苦笑着摇了摇头。

见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起身收拾随身物品离开公司。

回家路上,苏信仍在不断思索着解决方案,可直到家门口,他依然没有任何收获。

打开家门。

首节 上一节 107/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来自蓝星的乐子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