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291节

在扫清机场与防空火力障碍之后,德军在西班牙境内临时铺设的列车炮轨道也全面完工,重型列车炮开始陆续登场,除16门射程高达57公里的283mmk5列车炮外,德军还动用了4门超级巨炮,分别是420mm口径的固定式臼炮“刚玛”、610mm的自行臼炮“卡尔”和两门800mm的炮王——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和“多拉”。

保卢斯在分配目标是很明确:射程远、弹重255公斤、射速高达每小时15发的k5列车炮提供远程压制,他将16门k5分成4组,确保每分钟都有炮弹落在英国人的头上,那些暴露在外的野战工事与残存的防空阵地就由K5们承包了,空中有炮兵校射机提供弹道参考。仅仅三天功夫,英国人部署的防空阵地与一般防御工事就全部被报销。

当然,K5也有啃不动的目标,在直布罗陀要塞岩峰北段的风磨台地之上,英国人修建了三个非常坚固的炮台,部署了许多6英寸加农炮,由于这些火炮射程较远,古斯塔夫和多拉如果要出战首先自身会受到威胁,因此保卢斯动用了第二项利器——Kg-300特种轰炸大队。

他们全部装备Ju-188轰炸机并挂载已在马耳他上使用成功过的“钻地者”——Sc2500+型巨型炸弹,钻地者们拥有坚硬的强化钢外壳和由钨钢制作的坚硬头锥,能最大限度保证穿透效果并确保穿透后弹体基本不变形,同时还具备了遥控功能,拥有极高精度的轰炸效果,在前期压制性覆盖射击高射炮阵地后,已没有任何守军能干扰德国飞机的行动,这为钻地者们的投掷提供了极大便利。

一架又一架飞机掠过海拔高度不过100米的直布罗陀要塞岩峰,将重量高达2.5吨的钻地者投掷下去,仅仅3天功夫,英国人耗尽心机的炮台便被炸成一片瓦砾——在炮台中服役的官兵除了3个幸运儿之外,全军覆灭。

3月15日,德军攻击重点开始转向南面风磨台地南段靠近地中海的边缘地带,上面有另外四个大型装甲炮台,里面分别布置了双联装的233mm口径岸防炮,由于钻地者数量有限,保卢斯不打算在这4个炮台上轻易耗用,直接让铁道工程兵修建铁路,用巨型列车炮去对付他们——虽然岸防炮的射程很远,但只能瞄准海峡一线开火,没法应对从北面而来的火炮。

伺候古斯塔夫和多拉的人员高达2000多人,还占用了十分宝贵的工程技术人员,但火炮的威力当真是非同凡响,两门800mm口径巨炮交替发射重达7.1吨的穿甲弹,击穿了6米多厚、由钢筋混凝土和装甲钢共同构建的防护层,引起了震撼全要塞的大爆炸,在解决完第一座炮塔后,两门巨炮沿临时搭建的大型铁轨转弯南下,开始陆续攻击其他3座炮塔,到3月20日,全部岸防炮被德军逐一摧毁。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步兵也同步推进,动用突击步枪、火焰喷射器、铁拳等消灭依然在瓦砾和残骸堆里负隅顽抗的英军。

双方打得犬牙交错,甚至还有隐蔽起来的英军士兵企图发动对列车炮突袭,但这种努力毫无疑问地遭到挫败。在前线观战的凯特尔有过评价:“在这些士兵身上看到了北非和中东的英军官兵所不具备的勇气。”

在解决风磨台地的有关炮台之后,德军继续向南面的欧罗巴台地推进,在两座台地之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山谷,山谷内修建了四座炮台,其中三座部署了233mm岸防炮,还有一座部署了6英寸加农炮。攻克前面的炮台用了三星期,但为了进攻最后一处炮台所在而构筑专业铁路线又用了整整一周多,崎岖而多山的地形给德军造成了极大困挠。

这时,有“雷神之锤”之称的“卡尔”登场了。“卡尔”射速较快,重达2.2吨的610mm高爆弹被倾泻在谷地炮台周围,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防护板被打成碎片,为压制英军其他炮火的反击,420mm口径的“刚玛”又对炮兵阵地周边进行了地毯式轰击,1吨重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粉碎炮台周围的所有道路和铁路,将那些机动布置的6英寸榴弹炮和高射炮撕扯成碎片。然后是航空兵倾巢出动,每天进行1000多架次的轰炸,这次用上了燃烧弹,冲天的火焰、灼热的空气使整个谷地近乎变成了地狱。

“万岁!”

当第三帝国的万字旗在最南端的炮台废墟上高高升起时,不仅所有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官兵爆发出冲天的呐喊,就连在远处观战的日本联合舰队上也爆发出阵阵欢呼。

“长官,德国人拿下直布罗陀了。”

“很好,跟着德国海军的船走!”

远处一直等待着的,一艘接着一艘的运输船开过海峡,上面满载着石头——德国海军没有时间慢慢扫清水雷,他们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用船只趟雷。

“轰隆”一声,一艘老旧的西班牙运输船触发了水雷,船底被炸出一个大洞,整条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了下去,船员们七手八脚地爬上了救生艇,然后看着其他运输舰继续排成纵队前进。

一共付出17条船的代价后,直布罗陀海峡中央水道被清空了,联合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出海峡,与早已在外面等候的德国北海舰队汇聚在一起,杀入了大西洋……

第136章 春醒(11)

中东集团军的登陆如同一颗重重的砝码突然间压上了本就有些摇摇欲坠的天平,瞬间打破了脆弱的平衡,动摇了整条高加索战线。

虽然秋列涅夫紧急调遣了包括骑兵15军在内的增援力量试图去堵上这个缺口,但他显然不知道登陆德军有多少人,更不知道这是些什么部队,上岸后的隆美尔大胆地兵分两路:一路以维京师为主力,向左翼刻赤半岛扫荡,打通与克莱斯特集群的联系;一路以大德意志师为主力,向右翼高加索各隘口包抄红军后路,打通与土耳其人的联系。

4月6日下午,维京师先头部队已与克莱斯特集群中第一装甲集团军的第22装甲师联系上,双方一共包围了5个残缺不全的红军步兵师、2个骑兵师和2个炮兵师,一共近4万人马;而右翼大德意志师快速凌厉的进攻则直接切断了各高加索隘口守军的退路,深受鼓舞的土耳其人发动了全线总攻,虽然激烈的战事一直持续到4月10日后,但现在就可以看出这7万多红军已毫无退路。与此同时,从巴库一线出击的土耳其军主力在博克的率领下,绕过高加索山脉东段向500多公里之外的格罗兹尼展开进攻。

斯大林格勒指挥部里,看着德军不断延伸的进攻箭头,所有人都是眉头紧皱,一言不发。德军登陆索契成功后,高加索方面军已完全陷入混乱,秋列涅夫在“反击、退却、就地坚守”这三个办法上拿不定主意:他本人想反击,但提出要2个坦克集团军的请求被朱可夫当场驳回,因为现在根本抽不出这么多兵力,就算是有也来不及赶到前线;陷入困境的部队纷纷拍电报给方面军司令部想要退却,但因后路被断而陷入重围;莫斯科传来了斯大林严厉的命令,要求坚守到底,为斯大林格勒防御争取时间——这意味着大批兵力损失。

到4月6日晚上,形势已变得非常明显,几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动的克莱斯特集群准备出击了,最犀利的矛头就是多次立下功勋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现在该集团军没了侧翼威胁——左翼有快速推进的曼施坦因集群掩护,右翼敌军已被肃清,完全可抛开一切顾虑发动纵深进攻。与蓝色行动后期相比,克莱斯特大将不但得到了足够的油料和补给,而且坦克部队在增补完成后数量足足比当初多了一半——全是更优异的4号h型坦克。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他甚至还额外得到了一个509重装甲营的补充。

“如果高加索方面军的主力再不撤退,秋列涅夫同志就会陷入克莱斯特集群、隆美尔集团军和土耳其人三面进攻。”华西列夫斯基仔细看了看地图和当前的敌我态势,虽然各方面汇报上来的情况很混乱,但他依然抓住了主要情况,叹了口气后说道,“高加索沿线那10万部队肯定保不住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将该方面军另外30万部队保留下来。”

“您想怎么做?”

“向阿斯特拉罕一线撤退,至少要把第44、46、47三个集团军的主力保留下来,其余部队就地抵抗,迟滞轴心军进攻。”

“放弃格罗兹尼?”朱可夫用不确定的口吻问道。

“只能放弃,今天就安排部队炸毁有关设施。”

一直在旁听的罗科索夫斯基连连摇头,他也没什么特别高明的办法,在总参谋部将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调给他并加入斯大林格勒防御战后,战线终于稳定下来,他受到的压力不算太大。

朱可夫微微叹息,不再继续纠结格罗兹尼这件事——巴库失守后,全苏原油产量骤降到不足1200万吨/年,而格罗兹尼是剩余油田中非常重要的产油区,一年可提供近300万吨原油,丢掉这片区域意味着苏联原油产量将掉进1000万吨以内。从军事角度考虑,华西列夫斯基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但他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斯大林同志会有别的想法。

果不其然,几分钟之后参谋便拿来了莫斯科的电报,朱可夫扫了一眼后脸色变得很难看:斯大林原则同意高加索方面军撤退,但希望能坚守格罗兹尼2-3个星期,以便将相关采油设施拆解到乌拉尔地区去。这要求不能算错,因为如果要扩大乌拉尔地区产出,必须有足够的设施设备,采取拆迁是最行之有效的。

“可我们不能这么做。”华西列夫斯基当即表示道,“现在敌人还没大规模扑上来,及时撤退尚有一线生机,如在格罗兹尼耽误2-3周,只怕整个高加索方面军都会搭进去,那时候就不是损失一点油田设施,而是会损失大量的部队与装备。”

“就这么给斯大林同志回电?”

“好!”

参谋转身刚要走,却被罗科索夫斯基拦住了,他用略显迟疑且委婉的口气提醒两人:“这个……2-3周如果守不住,能不能考虑只坚持一周?我们不能光考虑军事问题,也要多考虑一下政治影响!”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浑身一震,一瞬间他们就明白了罗科索夫斯基的意思:如果这么简单干脆地回绝斯大林,莫斯科说不定转身将会将询问是否能坚守的电报发往高加索方面军,以秋列涅夫的执行力一定会回答可以坚持下去,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站在后者的立场,这样的答复十分正常——高加索战局如此糜烂,必须有人要为此负责,秋列涅夫现在是第一号责任人,如果他再不“表现”得卖力一些,别说斯大林,就是内务部恐怕都不会放过他。

从大风大浪里走过来、“久经考验”的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马上同意罗科索夫斯基的建议,将坚守提议改为一周,并明确将高加索方面军的退却方向指定为阿斯特拉罕。

根据朱可夫的想法,战线稳定之后,由顿河方面军坚守住斯大林格勒,由高加索方面军扼守阿斯特拉罕,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联通两个方面军,红军大致可以伏尔加河为界保持一条连续战线——相对而言,这条战线比目前战线的长度大大缩小,有助于提高兵力密度。可上述调整在地图上是很难看的,意味着北高加索平原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要被迫放弃。从内心来讲,三个红军高级将领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寸领土,但北高加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十分有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推进,在敌人占有优势的装甲部队面前,想要在这片平原上与敌周旋几乎不可能。

三人审视完毕之后,将设想发给了莫斯科并同步抄送给了秋列涅夫,希望他能看得懂电报中的暗示——最起码要与众人保持高度一致。

“情况已恶化到这个程度了么?不但格罗兹尼保不住,连整片高加索平原都守不住?”虽然斯大林的语气听起来很平静,但被他召集起来,参加最高统帅部紧急会议的众人依然是不寒而栗。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不在,面对斯大林怒火的就变成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莫洛托夫和库兹涅佐夫等人。其中库兹涅佐夫是最无奈的,几个月之前,在红海军黑海舰队近乎覆灭之后,他就一直提醒德军可能发动登陆战役并要求前线进行针对性布置,结果德军几个月都没来,随着时间推移和前线战事紧张,那些抗登陆的部队、兵器都逐渐转移到其他战场,没想到德国人在索契忽然来了这么一手。

铁木辛哥不敢说话,去年夏天他在哈尔科夫惨败后就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布琼尼根本提不出任何意见来,他一个传统骑兵出身的将领知道什么装甲战?不过有点他是赞同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高加索平原那地方太大、地势太平,如果这天下还是骑兵第一,他保管能用马刀将德国人打得屁滚尿流——可惜呀,世道换成了坦克!

伏罗希洛夫主管着国防工业,他当然不想这么快撤退,高加索除格罗兹尼的原油外,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半个伏尔加河下游工业区所在,每年可提供300多万吨谷物和其他矿产资源,战争持续到现在,全苏粮食产量已跌到3000万吨以内,相比战前9500万吨粮食的产量,只剩下三分之一,一下子从粮食出口国变成了极度缺粮国。

就在这3000万吨谷物中,给军队直接和间接使用的大约占到1100万吨(对应的军队总数大约是1000万人),再加上重要党政机关、科研机关的物资供应保证,其余1亿多人口能分到的粮食不到1800万吨——这1.15亿人是布尔什维克目前实际控制的人口。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少300万吨,他都不敢想象今年会是什么局面。

他沙哑着声音,用无比沉痛的声音说道:“斯大林同志,我有不同意见,高加索平原的粮食和工业资源对我们非常重要,不能丢给德国人,至少不能全部丢给德国人……”
首节 上一节 291/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