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273节

“可能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为给高加索方面军争取时间,他宁可将这17万人全部丢给我们……”高斯叹了口气,“被我们俘虏的俄国士兵到现在还没有醒悟,以为他们是在为保卫巴库而战——那地方再过几天就是一片废墟了。”

“不是有俘虏交代说还有一个重型坦克旅么?还没找到?”

“暂时没有,但我相信快了。”高斯用自信的口吻说道,“不过就是一个旅的重型坦克,有什么了不起?让那两个虎式营去对付他们。”

隆美尔和高斯都没料到,就在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梅佐夫已打出了他的最后一张王牌——近卫重型坦克第11旅已在伊朗和阿塞拜疆交界处的一个名叫马扎拉里小村庄摆好了阵势,等待德军上钩了。

在村口的大路边,三辆KV-3坦克和训练有素的乘员在几栋小屋后占据了伪装良好的阵地,后者建在看起来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小屋一半建在地下,以便能在严酷的气候中提供庇护,附近的射击诸元已标定,在他们两侧,机枪,迫击炮和著名的76.2mm反坦克炮已找到了良好的发射和掩蔽场所。

这是前往巴库的必经之路,他们静悄悄地等待德军部队一头撞上来。

第109章 冻土(2)

下午1时许,红军近卫第11重型坦克旅终于等来了第一个对手。维京师一个装备半履带车的侦察连来到了马扎拉里村,连日来的高强度作战与持续推进让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当看到这个村落时,连长决定去里面就地休整一下。或许连日来那些逃亡一空的村子给了他太多第一印象,他只草草地用机枪进行了一下火力试探,没有按标准侦查流程进行仔细搜索就闯了进去。

这样的火力试探只对那些容易受惊的新手部队才有用,他们会本能地予以还击,但却根本不能惊动百战精锐的近卫坦克旅,伊万们选择了沉默。但真的等到德军车辆、人员进入村落后,红军猝然发难,不到10分钟,这个侦察连就被打成一个筛子,70%的兵力在交火后的第一时间被撂倒,剩下的人只能凭借地形掩护、苦苦支撑,当然,还来得及发出求救信号。

接到求救信号的德国装甲部队立即赶来,但令人震惊的局面出现了,装备4号坦克的装甲连并不能啃下当面的敌军阵地,来自坦克、反坦克炮、迫击炮和斯大林管风琴火箭炮的火力变得持续不断,完全占据了上风。维京师匆忙间动用了一个装甲营、一个炮兵营加上一个步兵营的兵力,付出了很大代价,打了整整两小时,依然不能将敌人从村落里驱逐出去,甚至连全面解救最开始陷入重围的侦察连也做不到,红军密集而炽烈的火力完全占据了上风。

4号坦克们与新投入的俄国KV-3坦克进行了交手,结果这种有着KV系列厚重防御装甲同时又装备了85mm口径火炮的新坦克很难对付,因为其摆脱了KV坦克那种笨拙而缓慢的形象,4号坦克完全不是对手,在1000多米的距离上,4号那门75mm口径坦克炮很能有效击穿对手,对方的坦克炮却能轻易撕裂4号首部最厚处不过80mm的装甲,因此这种较量很快就以德国装甲部队败下阵来而告终。村子周围七零八落地散布着10多辆4号坦克的残骸,而KV-3坦克的损失不过只有区区4辆。

“必须尽快通知虎式重装甲营,让他们来收拾这些家伙。”这是所有人脑海里浮现起来的第一反应,除此之外就是呼叫空军支援。飞机倒是比重装甲营更快就赶到了战场,但红军事先已对战场进行了精心的布置与掩饰,空袭效果很差,除2颗250公斤重的炸弹直接命中KV-3坦克而将其彻底摧毁外,其余的空袭效果很是差强人意。

不过红军指挥官、近卫第11重型坦克旅旅长布布诺夫上校的警惕性很高,在看到德军有关部队向后撤退并给空袭留出空间后,他就在考虑脱身计策了。他下达的命令很干脆:今天的战事已完全够本,一旦夜幕降临就立即脱离接触向后撤退。

在到处都在节节败退的红军队伍中,这种阻击战的胜利显然是难得一见的惊鸿一瞥,但布布诺夫上校显然没被冲昏头脑,他本能地察觉到继续待在原地的危险,但很可惜,他的愿望并没有达成。傍晚5:15,离天黑大约还有半个多小时的当口,配属给中东集团军的第506虎式重装甲营赶到了现场,最早投入战斗的是第二连……

“奥托-卡里乌斯少尉?”

“在。”在一辆缓慢行进的虎式坦克中,担任506重装甲营第二连第一排排长的卡里乌斯领受到了任务。

“你带领几辆坦克进行一下火力侦查,看看敌人到底有哪些,在哪里……尝试判断敌人的兵力和装备有多少。”连长的指令通过喉部送话器传入耳机,哪怕在嘈杂的坦克内部也听得很清楚。

“明白。”

卡里乌斯少尉虽然最近才刚刚完成后备军官培训课程成为一名少尉,但也是一名拥有近2年战争经验的老兵了,他巧妙地利用地形的掩护开始了对当面敌人的侦查——仗已打了3个多小时,德军一直没摸清当面的红军数量是多少,大体是什么级别的部队。一开始侦察连遇袭时判断是一个红军营,等后来战斗打成胶着状态与白热化之后,对其兵力判断又猛然上升到1-2个师且配备有50辆以上的坦克和一个独立重炮兵团,数字跳跃之大简直令人抓狂。

卡里乌斯冷静地观察了周围的地形,一个巨大的,底部平坦,覆盖粘土的洼地为红军步兵提供了良好的掩护,在洼地周围的树林则为俄国坦克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场所,而且这片树林的分布是如此集中,以至于要穿过村子要么绕过树林兜很大一圈,要么就从村口那条独一无二的大道走过去。供虎式坦克通行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一旦真的大摇大摆过去后,从四周而来的侧射火力很快就会教育你应该如何做人。

细心的卡里乌斯甚至还在一处林间的空地上发现了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管风琴)发射后对地面的烧蚀痕迹,他迅速得出结论,这不是一般的红军部队,这很可能就是上级口中这两天一直在反复强调的俄军重坦克部队,从其他兄弟部队的陈述与交火情况来看,再加上其他一些证据,谜底很快揭晓——这应该就是得到步兵、重炮兵加强之后的红军近卫坦克第11旅了。

“你是说敌人有2000左右的步兵,50-60辆重型坦克,同时还有为数不少的斯大林管风琴?”

“是!”卡里乌斯沉着冷静地分析道,“这不是简单的对手,很可能就是近期失踪的俄国重坦克旅,他们同时得到了大量步兵与炮兵的掩护,要想光靠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用一个装甲师来碾压。”

耳机里的声音沉默了半分钟,然后又重新开口:“你想怎么办?”

“先利用各种手段逼迫俄国人放弃这段阵地,一定要把老鼠从耗子窝里赶出来。”卡里乌斯思考了一下,“绝对不能傻乎乎冲进去交战,那无疑是送死行为。”

第110章 冻土(3)

卡里乌斯的侦查情报和解决思路很快就传递了上去,506营营长维林少校忍不住犯起了嘀咕,因为卡里乌斯给他的解决方案完全是匪夷所思的,不过看上去又合情合理,考虑20秒钟之后,他立即将方案汇报上去。

历史已随着霍夫曼这个穿越者的搅动而变得面目全非,在真实的时空里,卡里乌斯在候补军官毕业后分配进了502重装甲营,而506重装甲营要到当年7月份以后才成立,但现在不但506装甲营提前成立,连卡里乌斯本人也提前毕业并分配在该营担任了排长。历史上国防军扩张装甲师的举动被霍夫曼叫停了,不过重装甲营的扩军行动因虎式产量的提高,组建速度比历史要快得多,人员储备也是现场,那些原本应该装备三号突击炮的独立突击炮营最终没出现而和其他装甲兵一起进了重装甲营。

除国防军计划编列的12个重装甲营外,党卫军编列的6个重装甲营也在紧张准备与筹划中,番号将以Ss打头,从601开始一共编列到606,每营除51辆虎式的标准编制外,还会额外得到一个连16辆sdk251自行火箭炮的力量加强(希姆莱管风琴),在霍夫曼的大力推广与军工调整之下,希姆莱管风琴的月产量上升得很快,已逐步上升到200辆。如果说虎式坦克是对敌军装甲力量的克制利器,这种覆盖面广、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就是对付步兵最好用的武器,与虎式配合能发挥出相得益彰的结果。

在卡里乌斯的计划里,希姆莱管风琴就要发挥重大作用。

6点45分,就在黑暗已完全笼罩大地时,布布诺夫上校迅速下达了准备撤退的命令,所有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各种准备。按照指令,牵引式的反坦克炮兵优先撤退,然后是周围布防的步兵和其他一般炮兵,然后才是KV-3坦克,这些断后的坦克将为整支部队提供可靠的火力掩护。当然,现在距离日落才刚刚过去不久,对面的敌军还死死地盯着这里,远不是撤退的好时候,他打算过了凌晨,等德军注意力减退的时候再行撤退。

在今天的战斗中,近卫第11重型坦克旅的战果颇丰,仅仅付出了几辆坦克和几门反坦克炮的代价就战胜了拥有空中优势的敌军,打死打伤的敌军累计已超过一个营,被击毁的4号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超过了30辆,另外还包括20多辆各种型号的半履带装甲车,在波斯集团军近期节节败退的战斗中算得上是战果显著。如果他能带着部队安然无恙地撤退到巴库,他相信一枚红星勋章肯定跑不了。唯一遗憾的是今天没有第一时间引来对方的虎式重装甲营,否则他很想与之较量一番,看看自己的KV-3坦克能不能与对方匹敌。

8点钟,潜伏在远处的卡里乌斯听到了敌人撤退那嘈杂的声音,但本方的支援力量还没来,只有远程火炮有一搭没一撘地在进行射击,没有精确引导的射击效果很糟糕,虽然有战友按耐不住想要突前进攻,但他冷静地制止了他们:在目前这种漆黑一片的局面下,行动缓慢、体积庞大的虎式坦克很容易被人当成靶子打(这个想法非常正确,虽然KV-3的机动性也不好,但至少比虎式要强)。更何况,黑夜中对坦克威胁最大的并不是敌人坦克,而是那些隐蔽性好的反坦克炮和步兵。哪怕厚实如虎式,侧面装甲照样能被红军反坦克炮击穿。

营长维林少校通过电台告诉他们不要着急,本营其他两个坦克连已部署到位,另一个重装甲营507营也在陆续赶来的途中,集团军参谋长高斯少将得知前线的情况和卡里乌斯汇报的策略后非常重视,已在调集各路兵力,他相信参谋长大人会给予自己需要的一切支援。

8:45,尚未觉察到危险临近的红军炮兵们陆续将他们的反坦克炮套在卡车后面准备撤离,忽然他们听到从空中传来一阵阵越来越近的飞机声。

“是敌机空袭!大家注意隐蔽。”

“敌人傻了么?夜里投弹不是白白浪费弹药,他们能找到我们?”

“他们投完弹还能找到回去的路么?不会摔在地上吧。”

就在红军指战员议论纷纷的时候,由斯图卡改装而成的对地攻击机群开始了恢复老本行作业——轰炸。现在东线越来越多由He-218执行俯冲轰炸作业,斯图卡基本都改行成了对地攻击机,但在个别特殊领域,斯图卡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速度慢、载弹量大、防御厚实等特点就适合今天这种战场。

顺着506装甲营指示的方位与目标,24架斯图卡开始了密集投弹,他们投下来的炸弹很快就发生了爆炸,炸弹一落地就爆裂开来,但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剧烈爆炸声,而是非常沉闷的“噗噗”声。布布诺夫上校起初不以为意,但细看后却吓得魂飞魄散,因为德军飞机投下来的不是一般炸弹而是燃烧弹。

德国标准燃烧弹的重量是250公斤,里面填充了85公斤以凝固汽油为燃烧主介质的燃料胶体混合物,单枚杀伤直径超过30米,而斯图卡在近距离进行满载投弹时载弹量超过3.5吨,今天执行任务的每一架斯图卡都搭载了15颗燃烧弹,24架斯图卡就是整整360颗燃烧弹。离马扎里村足有2500米的卡里乌斯看得清清楚楚,飞机投弹之后,整个村落连同周围的树林迅速燃烧起来,一开始是一片一片,然后是一块一块,到火势达到最旺的时候,整个区域都陷入了一片火海。

德国技术专家对燃烧弹的研究并不弱于英美同行,可德国受限于燃料不足,舍不得拿宝贵的汽油用于生产凝固汽-油弹,因此只有技术储备而无大量库存,但等中东石油基地获取之后,有关燃烧弹的生产过程一下子就进行了加速,出于惯性思维,平时前线用得很少,今天一下子使用出来后,所有人都感觉效果非凡。

嚎叫声、惨叫声、发动机的轰鸣声、弹药的殉爆声连成一片,听得让人头皮发麻。

“长官,我们准备进攻了。”

“不等等么?现在火势很旺。”
首节 上一节 273/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