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234节

“我完全赞同您关于面向欧洲大陆并直接打击德国心腹地带的期望,不过……”赫尔考虑了好几分钟后说道:“我觉得西班牙恐怕很难承担起这个任务来。首先西班牙目前没有遭到德国侵略,加入我们的动力不足;其次西班牙军事力量比德国弱小得多,一旦有任何我们登陆西班牙的迹象流露出来,不等援军赶到,西班牙就会遭到德国先发制人的进攻;最后也是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西班牙国内并不是民主政体,他们的政权体系与政治氛围与其说接近我们不如说更接近德国,弗朗哥更是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手扶持起来的政治领袖,他们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

“您的意思是说,如果弗朗哥向我们靠拢,他会失去自己的支持者与追随者?”

“是的,在德国目前占据优势的局面下,他面临很大的内部压力——西班牙已政变过一次,极有可能在外部重压下再次政变。”赫尔不无忧虑地说道,“弗朗哥虽然与我们政见不同,但还算是一个明智且理性的政治家,换个激进分子上来怎么办?还有葡萄牙的政权,我们必须考虑连锁反应。”

赫尔说的都是现实困难,身为国务卿他对国际事务的处理经验比罗斯福更丰富,一番话说得后者不由自主地连连点头:“或许您的想法才是对的,我有些天真了。”

赫尔摇摇头:“其实还有一句话我不想说又不得不说,当初轻率决定中止火炬计划转而去埃及登陆其实是个很大的错误,现在这个错误暴露得越加明显,我们为减少损失却被迫付出更大的牺牲与代价。”

罗斯福沉默不语,他心里何尝没有懊悔:如果当初不管不顾德国在法国殖民地的那点防御力量坚持在北非登陆,大不了就是死几万人、丟一点军舰,结果现在人没少死,军舰没少丢,战略局势却大大恶化了。

“我想当务之急是不是先帮助英国人稳住阵脚。”赫尔眼看罗斯福不吭声,便不再纠缠着伤疤不放——他与罗斯福搭档多年,知道什么是适可而止。转而提出了其他意见,“丘吉尔被Jw-51a船队和j舰队的损失给吓住了,面对提尔匹茨号的挑战有些手忙脚乱,能不能考虑给他更多支援?”

“支援?他开口问我要独立号航母,我已答应暂时借给他,并让2艘重巡洋舰、2艘巡洋舰伴随独立号一起前往英国支援。”

“还可以给他宾夕法尼亚号。”

罗斯福惊愕地抬起头:“这可是大西洋舰队目前剩余的最后一艘主力舰了,再调走的话,万一有疯子派条装甲舰来在东海岸都能横着走,我们一点还手余力都没有。”

“不会!我们有足够的飞机,而且衣阿华号战列舰即将服役,可以暂时停留在东海岸履行警戒职能并顺便完成海试。”

“好吧,您说服我了,我立即给金上将打电话。”

“总统,我说了这么多,关键想请您给丘吉尔首相去个电报——为直布罗陀的事。”赫尔诚恳地说,“不管弗朗哥是什么借口,起码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可以讨论的,如果直布罗陀一定要丢,在西班牙手里比在德国手里好得多。”

难怪赫尔一上来不但赞同将独立号给英国,还格外加码把宾夕法尼亚号也加强给英国人,原来他的出发点和立场在这里——要用这种手段迫使丘吉尔就范。罗斯福眯起眼睛想了想,觉得策略可行,最起码可以听听丘吉尔究竟是怎么想的,但他还是不放心地问了一句:“如果他坚决不同意呢?”

“不同意就另外想办法。”赫尔叹了口气,“援助还是给他,我们不要试图将援助和直布罗陀挂上钩,这不利于巩固他的威望。但我们必须明确,美国不会为挽救直布罗陀搭上更多力量,这些支援是对付提尔匹茨用的而不能挪用去其他地方。”

罗斯福点点头,金上将和马歇尔早就告诉过他了,在没有足够海军力量援助的情况下,直布罗陀完全就是一个死地,投入多少力量都不够德国人打,而海军现在不敢派——海军方面盘算了一下,认为大西洋舰队加英国海军现有力量根本打不过轴心在地中海的海军,而且英国本土舰队还不敢全数南下,北面还有提尔匹茨号在虎视眈眈呢。

“关于向欧洲大陆发起进攻我有一个不成熟建议,比如说挪威怎么样?”赫尔解释道,“拿下挪威,我们就解放了不列颠的侧翼并同时获得了稳定的援苏路线,甚至还可以向东进入瑞典截断德国人的铁矿供应渠道,而且还可以在挪威南部部署更多飞机去直接空袭德国的心腹地带。”

罗斯福眼前一亮,他立即想到了北极航线与这次提尔匹茨号的事情,在眼前也不由得浮现起挪威王妃玛莎楚楚可怜的模样,便点点头道:“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许应该拿去让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一下。”

但是,赫尔与罗斯福的强烈愿望很快就遭到了挫败,两个小时之后,从伦敦发来了丘吉尔的回电,他一方面感谢美国对英国的海军支援但同时又坚决拒绝将直布罗陀移交给西班牙的建议,并明确表示“除非西班牙愿意放弃中立并立即加入盟国阵营,否则大不列颠绝不会将直布罗陀在战时交给西班牙保管。”然后又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不同意交给西班牙的理由,最后用“……我坚信我们能守住直布罗陀,并利用这个要塞挫败德国人的进攻企图。”这样的话进行了结尾。

罗斯福皱起了眉头,他注意到这封电报中的一个措辞——保管!这说明英国人直到现在都没放弃殖民统治的愿望,也不同意把直布罗陀这个关键的战略枢纽交给别人,再联想到丘吉尔也不同意为进一步争取中国帮助而在战后把香港还给中国的举动,他不禁有些恼怒起来。

“看看,我们费尽心机在为他谋划出路,他却如此顽固。”

“我不知道他怎么想,但这显然不是争取更多力量的积极态度。”赫尔叹了口气,“但愿直布罗陀的防御够坚固能顶住德国人的猛攻。”

“他会为此付出代价的。”罗斯福咬牙切齿地操起了电话,“给我接金上将,想办法告诉我们派往英国的高级海军军官,拒绝一切救援直布罗陀的指令——美国人民是为了保卫自由而战斗,不是为保卫某些国家的殖民地而战斗!”

第52章 马耳他(上)

2月7日清晨,马耳他岛屿进攻战进入了最高潮,各国军事观察家都屏住呼吸观看战事进展,虽然一致认定马耳他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但还有很多人关注这个小岛到底能守多久。

8时一刻,轴心联合海军主力舰队进入了马耳他岛300公里防空圈,100多架飞机始终在舰队上空盘旋护卫,但马耳他方向一架飞机也没派出,诡异地令人惊讶。

事实上,马耳他守军拒绝最后通牒时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最后大英帝国军人的骄傲让他们决定血战到底,他们依然对胜利抱有期待,认为虽然已失去了空中和海上的力量,但坚固的工事会帮助他们熬过这个难熬的阶段,如同几个月前一样。

8:35分,马耳他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空袭,数以千计的航空炸弹、凝固汽油-弹等几乎不要钱似地砸下来,现在德国有了油,对凝固汽油-弹这种武器越用越习惯,越用越觉得好用。不多时,马耳他全岛都似乎在燃烧。凝固汽油-弹已不是第一次光顾马耳他了,现在岛上已没有任何成片的树木,守军用来遮蔽的草木也燃烧得一干二净,从空中望下去仿佛是火山喷发的场面一样。但所有德、意飞行员都知道,马耳他上还有人,他们生活在岩石工事里,生活在地下掩体里,依靠存储物资过活。常规轰炸并不能摧毁这些地下鼹鼠,无非是增加其心理压力,粉碎守军恢复地表阵地的企图。

有人曾提出对马耳他围而不打、用饥饿来困死该岛的策略,但没人敢打包票岛上存储物资究竟还能支持多久。其实围困这个主意并不理想,马耳他虽然断绝了其他一切补给渠道,但直布罗陀的潜艇偶尔还能偷偷摸摸来一次,靠着这种运输手段,马耳他弹尽粮绝的日子至少会被推到半年之后——这是霍夫曼所不能容忍的。

水平轰炸机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低空投弹,岛上机场已完全被摧毁,英军现在还能用的飞机只有8架,飞行员倒有几十个——可惜他们拿不到补给,在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主力在亚历山大港覆灭后,在轴心空中力量完全封锁突尼斯海峡后,没有任何一条船可以抵达马耳他。本来按计划这批飞行员要搭载潜艇撤退去直布罗陀,但他们都盼望奇迹能够出现,不愿意放弃其他战友而独自逃生,最后依然滞留在岛上。

9:30分,总共有近300架飞机在马耳他上空呼啸,包括高射炮在内的所有地面反击力量全部销声匿迹,马耳他守军提前转入了地下工事,等待轴心登陆部队的到来——在拒绝最后通牒之后,他们已对这场面有了完全的心理准备。

但10点钟来的飞机显然不一样,这是德国Kg-300特种轰炸大队,全部装备新投入使用的Ju-188轰炸机。今天他们挂载的是经过特殊改造的,能被Ju-188所使用的巨型炸弹——Sc2500+型,单枚重量高达2500公斤,虽然与英国人的高脚杯(大满贯尚未问世)还不能相提并论,但已是德国目前能拿出的最大炸弹,新炸弹被形象地称呼为钻地者。

与当初投掷在布列斯特要塞的Sc2500型炸弹相比,钻地者进行了大量改良,拥有坚硬的强化钢外壳和由钨钢制作的坚硬头锥——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穿透效果,同时还能确保穿透后弹体基本不变形。除此之外,工程师还将北非战役中运用成功的Hs-293炸弹上使用的遥控装置安装了上去,由于钻地者体型远大于Hs-293,因此有关无线电装置与曳光指示灯可以比Hs-293做的更大、更可靠、更醒目,从而使炸弹具备极高精度的轰炸效果——前提是没有任何守军干扰。

除外形与控制系统外,技术专家们对炸弹内部填充炸-药也进行了精心设计,整枚炸弹一共填充了1176公斤混杂着铝末和镁末的混合炸药,占炸弹总重超过47%,经配方改良之后的炸药燃烧更充分、剧烈,爆炸脉冲持续时间更长,威力超过同重量Tn-T炸药的50%。

除Sc2500+外,还有3500公斤级别的sc3500炸弹正在制造,预计将由He-477轰炸机携带,更大更重的炸弹也已立项,但因尚未有合适的搭载飞机,故而研发进度不是很快。

He-477是He-177的常规布局的4发轰炸型版,是应军备部前不久提出的重型轰炸机招标书而设计的。重型轰炸机一共分成两个标段,称重型轰炸机A与重型轰炸机b。A标段以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为对标,要求巡航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最快速度520公里/小时,在载重5吨时航程不小于4000公里,最大载重不少于8吨(航程2500公里以上),其中单一炸弹重量不小于3500公斤,亨克尔公司在He-177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修改,以最快速度恢复了常规4发排列并建造了原型机(采用Ju-213e发动机),验证相关技术指标完全可以达到且尚有一定富裕,因此很快就被确定为A标段中标者。

B标段是所谓的美利坚轰炸机简化版,空军曾发起过有关美利坚轰炸机的招标,普遍要求航程在1.3万公里以上。在霍夫曼的指示下,军备部更改了技术参数,降低了航程要求,但提高了对可靠性、载弹量、速度、高度等方面要求,明确规定巡航速度不少于365公里/小时,最快速度550公里/小时,在载重10吨时航程不小于8000公里,最大载重量不小于15吨(此时航程4000公里),其中可挂载的单枚炸弹不小于6000公斤。数字都是霍夫曼提出来的,他心里的隐含对标是B-29轰炸机,不过现在谁也没见过B-29,因此他只能将这些数字推到情报搜集上——反正这么推脱已不是一次了,由于现在情报部门是直接对霍夫曼汇报的,众人只觉元首愈加神秘。

该标段有很多公司提交了申请,包括Ta-400,Ju-488,Me-264等多种型号,虽然海军一度很偏爱沃尔夫公司的Ta-400,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264才是进度最快、最接近成功的大型4发重型轰炸机,于是霍夫曼当机立断决定让Me-264的研制过程加快节奏,尽快完成相关科目试飞和技术论证,确保1945年有成熟的重型轰炸机可用——万一超级炸弹造出来的话得有家伙负责扔才行。

至于航程,从欧洲大陆到美国8000公里其实够用了,如果从亚速尔群岛出发才4000多公里,返航问题不在考虑之中——霍夫曼老早就给设计师们洗过脑了,为什么非要飞去又飞回?完全可以在返航中途跳伞并让水面舰艇或潜艇负责营救,学习美国搞大规模空袭对德国并不现实,救援几个机组毫无压力的,战略轰炸德国玩不起,弄几架飞机去扔超级炸弹却是非常理想的载体。

由于德国空军对远程轰炸机没有需求,海军一直偏爱Ta-400,Me-264在历史上基本是无疾而终,但在霍夫曼的直接干预下,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度最慢的Ta-400前景不被看好,Me-264反而列入优先级,这让梅塞施密特博士喜出望外,而海军对6000公里轰炸机海上巡逻机的需求则被意大利Sm-79和Ju-290c给填满了,半句异议都提不出来。实际上霍夫曼不仅对Ta-400的进度不满意,对其螺旋桨加喷气发动机的组合设计也不满意,毫不犹豫地将其枪毙了。这样一来,沃尔夫公司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Ta-152和ta-183这两款飞机上了。

9点18分,沃恩斯上尉投下了第一枚钻地者,投下之后,负重减少的飞机猛地往上一窜,他平稳地将飞行高度保持在5500米,时速控制在330公里/小时左右,然后就目不转睛地看着这枚蓝色炸弹落下去——德军规定炸弹1吨以下涂深灰色,1吨以上涂天蓝伪装色,让炸弹落下时与天空浑然一体,防止炸弹太大,在空中落体时就被高射炮发现击中而提前爆炸。虽然马耳他的高射炮阵地已被摧毁,但难保没有漏网之鱼。

另一边的投弹手已通过无线电开关进行控制,根据曳光灯来判断炸弹位置并对其进行调整,确保其始终落在正确航线上——这枚炸弹瞄准的目标是马耳他北岸的连环地堡,据说里面有一组152mm双联装火炮和几十挺重机枪,完整控制了马耳他最易于登陆的滩头阵地。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已多次对其进行了轰炸,效果一直不好,今天轮到钻地者来进行尝试了。

第53章 马耳他(下)

钻地者准确地落到了地堡之上,那厚达2米、略带拱形、对普通炸弹有充分跳弹作用的顶部这一次却撑不住了,坚硬的钨钢头锥将混凝土层破开一个深深的缺口,然后整个炸弹依靠极其巨大的惯性冲了进去,待差不多完全穿透之时,延时引信才发挥作用,“轰隆”一声巨响之后,那1000多公斤特种炸药顿时全数引爆,密闭空间保证了最大的爆炸效果,无论是混凝土层还是其他什么装置或人员,在这一瞬间统统化成碎块,从空中望下去,在原地腾起了一小朵蘑菇云,然后慢慢地消散。

第一枚钻地者成功之后,第二枚钻地者顺着刚才打开的缺口,重新投掷下去爆炸,一共整整用了5枚,将这个占地数百个平方米的地堡全面摧毁。除此以外,其余所有被怀疑为地下工事所在地之处均遭到了钻地者的问候,无论是岩石、土层还是钢筋混凝土层,似乎都挡不住钻地者的功效,即便有些防御工事抗住了部分钻地者,但在连续不断的冲击波轰击之下,里面的士兵也被震得不轻。
首节 上一节 234/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