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130节

布钦匆匆忙忙赶来,第一句话就问:“卡尔波夫同志有情况反映么?”

“没有,他那里一切正常,按照要求明天可以发起进攻。”

被消息搅和得心烦意乱的奇斯佳科夫说道:“命令各部队消灭渗透进来的德国坦克,同时主力部队进攻时间提前到5点中开始,打乱敌人的部署……”

“是!”参谋们手忙脚乱地去发布命令了……

第47章 大河曲部之战(11)

里宾特洛甫少尉率领的警卫旗队先头部队一路疾行,顺利击破红军叶罗申科与约瑟夫两人负责的哨位后向前推进,在一连装甲掷弹兵的支援下,坦克排巧妙地穿透两个红军营的结合部,并击溃了试图反抗的红军,为第一装甲营打开了前进通道。

这位德国外交部长的大公子没有舒舒服服地躲在柏林享福,也没有试图找个清闲一点的职位来保护自己或镀镀金(虽然一票高层都很欢迎这位帅哥担任自己的副官),而是和很多高级将领的子女一样直接投身于一线厮杀,别看他年龄不大,已是负伤、立功好几次的老兵了,在排里也具有充分而完全的威信,这种威望不是靠家世和地位而是完全靠指挥能力与拼命精神建立起来的,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忽视那个显赫的家族名头而将其当作贴心可信赖的大哥。虽然军队中有关里宾特洛普部长的笑话数量通常排在戈林之后名列第二,鲁道夫-里宾特洛甫自己也对父亲的某些做法颇有微词,不过出于尊重起见,警卫旗队特别是他所在的营与别的部队不一样,是不太议论外交部长笑话的。

等最早报告与德军交战的消息传到21集团军司令员奇斯佳科夫耳朵里,德国装甲先头部队都已过去了15分钟之久,这还算是比较迅捷的报告了,其他的报告反应更加迟钝。奇斯佳科夫在凌晨时分收到的大量消息都是各部队在慌乱中发出来的,不仅错漏百出而且相互抵触,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消息都经不起推敲,明显是张皇失措下的胡言乱语与漫无目的的不知所谓,指挥部里的参谋军官们对此深感头疼,最后只能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司令员,希望他能够准确判明形势。奇斯佳科夫很想一个个打电话把这些师长们骂醒,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黑灯瞎火的他实在没法查清楚情况,现在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并进行正常答复的部队长官已算是佼佼者了,很多人直到德军进攻发起后2个小时才反应过来。

迫于无奈,在命令原定进攻时间提前到5点钟之后,奇斯佳科夫在凌晨3点左右又下达了第二道面向全集团军的命令:要求各师谨守自己营地,迅速查明对敌形势与损失,待天明后统一应对……

板子当然也不能完全打在师一级军官上,因为他们也完全依赖于基层军官的层层汇报,从实际战况来看,各方面发来的消息其实并不能算错——在两路装甲矛头率先突破缺口之后,没有像以往作战那样扩大缺口,反而是直接向纵深穿去,因此对挡在德军进攻路线上的红军部队而言,只要他们让开通道向两边逃窜,德国装甲部队就不会再去纠缠和追击他们,但如果是向纵深逃去,就会感觉一路有人追杀。这种不同的逃跑方向与应对结果会给当事人造成明显的精神压力与思维误区:向两边躲的部队认为进攻他们的只是德军小股部队,兵力不多;而向纵深逃窜的部队则认为敌人不但多而且攻势凌厉,根本没法停下来喘息。因此汇给奇斯佳科夫的报告就是如此充满矛盾与相互抵触。但只有一个结果是相同的,一旦他们试图夺回原有阵地,后续跟随而至的德国装甲力量又会源源不断的撕开缺口。

由于消灭21集团军的窗口期很短,曼施坦因为部队制定的进攻策略并不是完整而经典意义上的包围战术,那样不但耗时过长,而且风险太大——只要包围圈里的红军抱成一团,短时间内是啃不下来的,只要他们坚持过最初几天,后续红军援兵就能源源不断地从结了冰的顿河河面上开进,那时候反而能反包围德军。所以他给部队开的药方是纵深穿插与大范围渗透,整个战术执行过程仿佛是在一块大饼上划下深刻的刀痕,当这些痕迹依然保留在上面时,大饼看起来还像是一个整体,但只要用力往四周拉扯边缘,整个大饼很快就会碎裂成一块块——只要部队部署到位,再一起向周围扩散,那些隐藏在部队间隙中的线条会迅速变成致命的细网。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混乱中过去了,令人奇怪的是,由于没接到任何警告与通知,顿河浮桥上24集团军的部队还在源源不断渡河,而后方留守的21集团军3个师依然根据原定计划向前推进,这不是奇斯佳科夫对此漠不关心,而是他认为后方这些部队如果遭到了攻击,必然会向24集团军指挥部报告,处理方式要么是加快进军,要么暂停进军,总而言之是会有正确的应对办法,反正自己已移交了浮桥的控制权,后续道路畅通与否当然应该由持续开进的24集团军来操心。

从3点到5点,越来越多的部队报告说有德国部队在向他们进攻,不但有德国坦克,而且有大量德国步兵,但在汇报敌军数量上依然闹了大笑话,参谋们将部队汇报起来的人数与番号统计后发现足足有100多个师在向21集团军进攻,气得奇斯佳科夫七窍生烟,当场就拍了桌子:开什么玩笑,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加起来都没这么多部队,如果曼施坦因真用100个师向自己进攻,估计这会儿顿河河曲部人流密集得像莫斯科红场了——这可能么?

奇斯佳科夫感觉到自己越来越难以控制住部队了,他不安地在指挥部走来走去,像一头暴怒的狮子,远处各师、团枪炮声大作,显然在密集交火,战场形势混沌得一塌糊涂,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充分而全面地告诉自己实际情况。

“卡尔波夫同志发来电报,请示是否依然依据计划发起进攻?”

奇斯佳科夫迟疑了几分钟,最后还是坚定地表示:“最前线部队依原计划在5点钟发起攻击。”

布钦劝他:“不重新考虑推迟么?现在局面如此混乱,强行进攻可能会加剧混乱。”

“我也想这样,可惜敌人不会给我们从容应对与调整的时间。”奇斯佳科夫叹了口气,阐述了自己坚持进攻的理由,“如果渗透进来的只是德国小部队,那么我军发起进攻对大局无害,因为天亮后查明敌情就很容易剿灭这些部队;如果敌人是大部队进攻,那我们当面之敌的数量和防御力量将会大幅度减弱,哪怕不能击破敌人的防御体系也可以打乱他的正常部署,这会为我们后续调整赢得时间。”

布钦考虑了一下,认为他说的也很有道理便不再劝说。直到现在两人还没意识到曼施坦因的目标是整个21集团军,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陷入德军的包围,两人只把夜里的进攻看做是德国人的骚扰与袭击——连炮火准备都没有,算什么大规模进攻?

曼施坦因的招数风险其实是非常大的,因为他虽然出动了16万的部队,但21集团军加上后续开进的24集团军也有接近14万左右的部队,兵力上德军并没有太大优势,而且由于德军在夜间主动穿插,各部队反过来其实是陷入红军包围之中,如果现在红军指挥官高明地识破了这个计划并扎紧篱笆围剿,哪怕只是集中兵力对两个钢铁矛头进行不惜一切代价的围追堵截也足够让曼施坦因头疼,因此自海因里希、韦勒以降,大家都为此捏了一把汗。

曼施坦因笑着宽慰众人:“与俄国人打仗要多想点别具一格的办法,就我对俄国人的认知而言,他们的指挥体系是呆板而机械的,没有上头的明确命令,下级军官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去年基辅包围圈里我见证了太多这样的故事。任何一支红军部队,不管打掉多少兵力,只要指挥体系依然存在,都能继续顽抗下去,但只要一打掉指挥机构,整支部队就像掉了魂似的不知道干什么,特别是军、师一级指挥中枢对红军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没有他们底下部队根本不会打仗。”

众人对曼施坦因的观点表示赞同:整个基辅包围圈里共有60多万部队,兵员素质与满员情况比起现在的红军部队还要高出一筹,但就因为高级军官们或是因为不明白大势而胡乱指挥,或是因为对前途悲观失望而自动放弃,结果60多万人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相比之下德军付出的代价几乎微不足道——所以说斯大林老爹的清洗政策还是很有效果。

虽然曼施坦因看起来很有把握的样子,但直到各部队将确切的位置与交战情况发过来之后,指挥部里紧张气氛才得以缓解,从汇报情况来看,各师推进情况都很不错,担任突击矛头的16装甲师和警卫旗队师甚至跑得比预定时间还要快一些。

“你们看,我没说错吧。”曼施坦因笑道,“不要把俄国人想得很强,在夜战、混战、近战中,伊万们的优势不见得能发挥出来。”

第48章 大河曲部之战(12)

“现在怎么办呢?司令员的回电怎么还没来?”作为全集团军进攻矛头,得到3个师又1个坦克旅力量加强的卡尔波夫在军指挥部里苦恼地走来走去,27军是正面面对德国防御阵地的部队,也是没有唯一没受到穿插影响的少数部队,但他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后方密集的交火声与电台体系中展现的混乱局面已不可避免地干扰到他的决心。虽然奇斯佳科夫今夜之前已明确要求他按计划发动进攻,但他不能简单地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后依然不闻不问地死板执行命令,这是对党、对人民、对部队的不负责任。

“最好建议司令员同志推迟或取消进攻……”马斯诺夫皱着眉头说道,“其实现在更应弄清楚德国人的真实目的——他们究竟是小编队渗透还是大部队出击,究竟是打算摸一把就走还是有更深刻的战略目的……急于进攻对我们而言没有太多好处。”

正在思考间,参谋军官送上的电报打破了平静:“集团军司令员发来电报,鉴于目前后方一片混乱,进攻发起时间由5:45提前到5:00,原定计划不变,争取用进攻来打乱敌人部署。”

卡尔波夫看了一下手表,现在已是4:45分了,远方的枪炮声一直在凌乱响起,各方向都有,他摇着头下达了命令:“准备进攻!”

“不再争取一下?”马斯诺夫急切地问道。

“没用,我比你们更了解司令员,他已下定了决心,在难以判断事态严重程度的情况下,他宁可出动出击也不会被动保守的等待局面明朗,那不是他的作风。”卡尔波夫叹了口气,“过去很多次他这么做都对了,希望这次他依然是对的。”

马斯诺夫思考了一下,缓缓说道:“即便这样,我们也要留下足够的预备队和装甲力量,万一后方需要救援,部队可及时调整方向。”

卡尔波夫点了点头,告诉参谋们:“对进攻计划进行微调,按布钦同志的意见办。”

5点钟,没受到影响的红军进攻部队准时发起炮火准备,各种口径的火炮向前面的德国阵地上倾泻弹药,一开始承担穿插任务的德军部队还大大吃惊,以为自己的行动遭到了敌人的强力拦截,等他们发现所有火力的射击方位都是正前方,没有一支部队停下来观望,全部闷头执行自己的穿插战略。

望着红军向防御阵地投射过来的猛烈炮火,后方指挥部里的曼施坦因和海因里希忽然一起笑了起来,“这群傻瓜!”

27军正面是3个依托良好的工事体系在防守的德国步兵师,在他们身后的二号防线,南方集团军群还捏着6个步兵师的预备队,而各步兵师笨重的150mm榴弹炮因为移动不便,根本就没有上前线承担穿插任务,所以这种防御力量光凭卡尔波夫根本啃不动。此刻的红军就像一头硕大的北美野牛,已面临被乱刀分尸的局面,浑然不想着如何逃跑,反而还试图用牛角去顶开前面的石壁——何其不智!

“要不要把他们放进来?”曼施坦因忽然转过头去问海因里希,“这样对我们的进攻会更有利。”

后者想了一想,拒绝了这个充满诱惑的建议:“算了,稳妥起见吧。”

“那好,重炮兵进行压制与反炮火准备。”

按照红军的进攻套路,一般在45-60分钟炮火准备结束后才发起进攻,但因为对27军的进攻寄托了太多期望,因此这轮炮火准备足足打了75分钟才收场,然后是步兵跟随在弹幕和坦克后面的大规模进攻。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已渐渐地亮了起来,虽然前线的猛烈进攻按计划在发起,但奇斯佳科夫心里却有苦说不出来,前面打得山崩地裂,自己在后方的主力部队被德国人搅和人仰马翻。就在红军炮火准备的中途,21集团军在天明时分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反坦克阵地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他们本来准备努力阻挡狂飙突进的警卫旗队装甲洪流,没想到德国人在付出2辆坦克被击毁的代价后迅速退了回去。还没等红军反坦克部队高兴过来,警卫旗队迅速将他们携带的最新装备,整整16辆自行火箭炮车推上了前线,这些被戏称为“希姆莱管风琴”的火箭炮是在霍夫曼大力要求下为应对喀秋莎(斯大林管风琴)而最新研制的,安装在Sdkfz251/1半履带装甲车上,是团级火力支援单位,最大射程达6000米以上,配备弹药采用模块化方式,一次性可在7秒之内将24管火箭发射出去。在近400发150mm火箭弹铺天盖地的覆盖射击下,这个好不容易才构建起来的阵地笼罩在一片火海中,几乎完全被摧毁,而倾泻弹药后的自行火箭炮车也没有待在原地傻乎乎挨揍,一边重新装弹,一边继续跟随装甲洪流滚滚向前推进。

清晨8点15分,河曲部战役的最重要转折点来了:由于已知道德军大举进攻、前线激烈交火、21集团军急需增援的消息,正在渡河的24集团军各部队加快了进军步伐,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成为优先渡河的单位。但是,在岸边待命的步兵们忽然发现了远处从下游逆流而上的军舰,等看清楚上面飘扬的是罗马尼亚旗帜后,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可惜,晚了。

编队司令贝尔纳德上校很满意自己的努力,舰队紧赶慢赶终于赶到了指定地点,现在浮桥在望,唯一的指令就是——开火!整个编队一起开火,3艘驱逐舰上总共12门127mm舰炮,4艘浅水炮艇上10门240mm火炮迅速开始发威,大规模火力向浮桥扑去。浮桥上的红军将士已明白大事不好,前面的拼命往前赶,后面的拼命后退,但已来不及了,猛烈的炮火在河面中间不断炸响,瞬间就炸断了最前面的2座浮桥,正在渡河的红军将士、火炮、坦克等重型装备瞬间掉入冰冷刺骨的顿河中,对他们而言,这场战争彻底结束了。

岸边的红军如梦初醒地抄起各类武器反击,但无论是迫击炮、机枪还是步枪,都难以撼动江面上的钢铁舰队,这些军舰在黑海上是毫不起眼的小跟班,但到了顿河里却是碾压一切的庞然大物,所有反抗与还击都被舰炮群撕得粉碎,河水迅速被红军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两岸成了一片修罗地狱。

“进攻……”压制、摧毁所有反抗力量后,心满意足的贝尔纳德继续指挥舰队前进,准备去摧毁更上游的3座浮桥。
首节 上一节 130/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