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1050节

今天杜威和霍夫曼会面谈得内容比较隐晦,在双方前期接洽后,彼此认为可以好好谈一谈犹太人问题。

“听说犹太人在不断往非洲迁徙?会不会形成新的地区反对势力?”

“我想不会,那些极端分子已被抑制住了,剩下的都比较温和……当然,我也不希望以色列是一潭死水,这毕竟是文明国家,对付非洲未开化的文明应该具有压倒性优势吧?”霍夫曼笑笑,“不知您意下如何?”

“对这个我深信不疑,所以才认为会造成地区不稳定,犹太人的势力太庞大、太活跃了。”

“活跃点好……”霍夫曼眨眨眼睛,“不活跃怎么能给人施加压力?德意志不靠殖民地,有些人离了殖民地大概就活不下去了。”

杜威顿时哑口无言:这当然是指代英法,以色列如果把非洲引爆,受到冲击的当然是德意英法四国,如果都刨除掉殖民地,德国的实力显然不会受太大影响,而英法就要大大下跌一个层次,这是德国用来牵制英法的其中一招。

“那您为什么又把美国犹太人往非洲赶呢?”

杜威一摊手:“谁让他们不听话,要钱不要命呢?我这是和您学习的”

这下轮到霍夫曼哑口无言:杜威在清洗前要求犹太财团交出他们在战争期间获利的80%用于政府基金,结果每一个人理他,大家都把他当疯子,好嘛,既然这么不识相,那就全部干掉充公!真以为他不敢学元首在德国推行过的策略?

第95章 最后一场政变(6)

不过杜威这么干一下子就在犹太社团内部遭到了强烈的反弹:一方面是因为他有目的、有意识地清洗犹太财团;另一方面是因为以色列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普通犹太人投奔以色列国的宽松与纵容——美国甚至还赠送一批武器给犹太国,帮助他们建立国防力量。

犹太上层惊恐地发现:一旦大量犹太民族由美国移民去以色列,他们在美国呼风唤雨、成为人上人的基础就消逝了。实际上这批上层和犹太复国组织是格格不入的,他们才不想什么以色列,他们最好犹太人全部到美国去,方便他们控制并发挥更大的能量。

把普通犹太裔居民合理的“疏导”走对杜威带来的另一个因素是名望加成,现在美国就业机会很紧张,凡白人能干的岗位,杜威都推行Wasp优先策略,同时又巧妙排挤属于白人但不属于传统Wasp后裔的其他族裔。

最典型的是爱尔兰后裔,在爱尔兰独立并收回北爱尔兰之际,吸引了一大批人流回国,然后现在爱尔兰作为德国的铁杆小弟,捞到了很多经济和工业开发项目,急需大量人手,于是这批人员就从美国回流。

第二个典型是意大利后裔,由于黑手党与意大利政府的格格不入,杜威授意胡佛加大对黑手党的打击,现在黑手党不但在意大利快要混不下去,在美国也举步维艰,没有黑手党关照,意大利裔的竞争力也很差。

第三个非常有意思的变化是部分美国人澳新化:由于澳新与美国军队在战争期间的特殊关系,再加上澳新缺少人口,艾克婆婆在澳新停战时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像英国一样撕破脸的行为博得了澳新当局好感。停战后,澳新联合共和国政府发布了一条规则:凡在澳新服役过且无不良记录的美国人可通过绿色通道加入澳新联合共和国,这条规则甚至推广到其兄弟姐妹。该国甚至还邀请艾克去担任陆军总参谋长,只是艾克再也不想回到这个伤心的地方,宁可在美国窝着给克拉克当副手。

澳新此举当然大有深意:随着日本移民往新西兰涌入,澳大利亚将面临日本的威胁,虽然德国承诺会提供安全屏障,但澳新当局认为靠人不如靠己,决定进一步增强实力,首当其冲就是要增加人口。最合适吸纳的当然是和澳新主流价值观一致且与日本不太对付的美国后裔,所以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一下子便出现逆移民化过程,有30多万美国人决定加入澳新。

第四个重点趋势是德意志人回流:德裔在美国本来可以排第一号(包括瑞士、奥地利、德国等中欧所有德意志国家的后裔),甚至美国将军中表现最突出的也都是德裔,那些年代久远,在美国已有了较高的地位,或者对第三帝国不感冒的德意志人显然不会回流。但那些一战后才移民美国的德意志后裔,尤其是享受过第二帝国荣光的德意志后裔对第三帝国再度崛起是心驰神往的,很多人在战争期间还因为这件事遭受过政府的监控、关押或者其他对待,所以战争结束后回流的德意志人高达50多万。

这50多万德意志人回欧洲本土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口全部涌入南部——德意志美洲共和国,那里正在大力招揽德意志后裔,凡被证明是血统纯正的德裔,可以和从德国本土移居美洲的德裔一样,享受分田、小额免息贷款、过渡居住房等一系列优惠措施,正好德国工业体系在施佩尔的布局下正向美洲共和国输出一部分,因此就业岗位是不缺的。

这些情况几乎都是公开的,在霍夫曼看来,美国族裔正处于深刻的自我更迭和动荡中,迟早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杜威想法虽然很明确——重用南部白人至上族裔,但未必能如他所愿,因为目前离开美国的恰恰是那些能接受威权政治的人群,而杜威想要留下的却是中“自由”毒不浅的族裔,目的和手段相背离的策略他不是很看好。

但他也承认,不这么换血,杜威的统治就没法稳固下来,杜威大概厌烦了不断等待,已等不及要大刀阔斧来一场。

“元首,这次除联合国和军备问题外,还想就经济事务和您交流一下意见……”谈完政治话题后,杜威忽然道,“我想今明两年各安排3亿桶原油进行赔款替代,总共价值18亿美元……”

霍夫曼楞了下,迅速盘算起来:2年6亿桶原油几乎赶得上9000万吨石油了,这数字比目前欧洲、中东原油年产量将近大一半。

这什么意思?霍夫曼心里有点警惕,目前正是石油马克挂钩发行的关键时刻,虽然欧洲工业机器全力开动后现有石油肯定是不够用的,但一下子2年额外多出近9000万吨,这库存会立即大幅度飙升。

杜威仿佛看出了他的顾虑,解释道:“我并不是一定要用石油作为武器导致中东产区生产过剩,我的意思是希望签署这样一个备忘录,我对国内可以交代——至少我对南部石油财团可以交代,协议是这么签署,但履约可以根据贵国的要求慢慢执行。”

“如果只是1-2亿桶原油,我直接就拍板了,但一下子多出6亿桶,确实需要仔细思考一下,目前各国的库容量、商业库存以及未来两年的消耗量,而且据我所知,贵国目前油轮数目还不足以支持这么大规模的跨大西洋运输吧?”

“这个……”杜威也楞了一下,回忆美国的运输结构,一条油轮往返大西洋两岸一次加上装卸时间需要40-45天,一年充其量就是8次,以美国目前使用最普遍的2万吨油轮来统计,一年只能运输16万吨,考虑到中间轮换与意外,一年要300艘至少才够格。300艘油轮美国能拿出来么?当然可以,问题是如果这里直接占用300艘油轮用于石油运输,美国其他地方的运输就会受到限制——不要忘了目前巴拿马运河还不畅通,往西海岸输送原油产品还非常困难。

“当然,贵国情况我也有考虑。”霍夫曼笑笑,“您看这样安排如何,德克萨斯标准原油就按照您的要求启运,能运多少算多少,上限不超过6亿桶。”

“另外,关于中国问题,美国也想与贵国形成一致立场。”杜威斟酌着说道,“上个月,蒋夫人给我发来电报,希望美国政府能帮助中国政府镇压国内日益严峻的布尔什维克分子,特别是要打破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渗透,向我们提出了经济援助和物资支持的请求……”

第96章 最后一场政变(7)

对这个话题,霍夫曼并未感到意外,而是笑道:“说来也巧,蒋夫人的姐夫——孔先生几个月前也来过一次,向德国政府提出了同样请求。”

杜威顿时来了兴趣:“您怎么答复的?”

“中国问题当然很重要,中国布尔什维克与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动向我也密切关注,但目前关键问题并不在于蒋政权怎么想,而在于他们能办到么?”霍夫曼笑笑,“说句实话,这是个很腐败的政权,甚至到政权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的高层还没有忘记争权夺利……”

杜威点点头:“我赞同您的看法,他们的腐败是出了名的,当初我们通过驼峰航线给中国输送物资,在运力如此紧张的时刻,孔先生的女儿还要安排进口钢琴优先启运,我们的飞行员都看不下去了!不过,当初在我竞选总统的时候,在我面临人生低谷的时候,蒋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不能无视这种善意,如果……”

霍夫曼笑笑却不说话:他当然明白杜威在竞选中接受过重庆方面的政治献金,不过杜威此时来提这件事,着眼点显然不在于要回报——政客这个层面,怎么可能把私人感情看得这么重?他的着眼点是希望美国向中国渗透并用于牵制日本——在霍夫曼眼里,日本和美国绝不可能就这样和平共处下去的,日本也许会,美国绝不可能甘心。

“我的逻辑是这样,我们必须考虑现实政治的影响,日本显然离中国更近,如果连日本都不主动出兵对付中国布尔什维克,那我们就更无必要,至于是否扶持中国国内的反布尔什维克势力,我觉得要看契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中国布尔什维克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前者没有很强的进攻性,也没有太多的革命输出动力,如果能将中、俄两国切割开来、互相强制,或许对我们更有利,这也是我同意日本提议给中国常任理事国地位的原因所在,征服中国的战争,46年前八大强国尝试过一次,失败了;日本前不久也尝试过一次,同样失败了,您不觉得中国问题很特殊、很复杂么?这样一个面积如同欧洲一样大的国家,能不能采取一个统一模式呢?能不能让日本长期控制?我看未必。”

杜威对此心领神会,德国在远东问题上是有双重立场的——既要由中国来牵制日本,又不能让中国与其他大国(包括美国、俄国)走得太近,同时还不能因为中国要与这些大国走得太近而让德国亲自下场。第三帝国未来的重心,还在于欧洲和非洲,或者说跨大西洋两岸。

所以孔祥熙到德国来希望请求德国亲自下场注定是要失败的,而让美国亲自下场,德国也坚决反对。把握住这个脉络后,杜威概括道:“我明白您的意思,各国应该对华形成新的国际协调。”

霍夫曼点点头:“正常经贸关系我认为无所谓,但军火输出特别是武装力量直接干预要慎重,在此前提下,适当多卖一点军火或其他工业品我不反对……”

对霍夫曼而言,远东注定不可能是德国重心,但任由日本打造成铁板一块也不符合德国的利益,如果日美能适度保持紧张,同时英、法还能在巴基斯坦和南印度支那问题上发挥影响力对冲的话,他认为很有价值。

说到底,德国还没有完成整合欧洲的任务,如果彻底把日本甩开或者任由日本衰亡,这会给德国的全球布局产生巨大压力,但无条件信服日本,甚至帮助日本收服这个地方,也不是德国所想看到的。

杜威明着是问中国问题,实际上是问德、美、日三角在全球和平后的定位问题,有德国这句保证不是保证、承诺不是承诺的话在手,他心里有底气多了——战后美国必然是要开拓市场的,欧洲和南美非常困难,远东却是一个好目标,有中国和澳新联合共和国两大主体,而且日本的工业相对落后,美国对持续展开经济和工业竞赛是有信心的。

杜威告辞回国后,施佩尔奇怪地问:“元首,您为什么会答应杜威提出的偿还6亿桶原油计划?这不但打乱了我们的生产计划,还会给石油马克甚至欧元发行埋下阴影,1亿桶可以接受,算是必要的补充,6亿桶太多了!”

“杜威地位不稳啊……”

“不稳?”
首节 上一节 1050/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