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铁十字

铁十字 第1037节

“是啊……我一个大将说这样的话,我自己也深感痛心,可老路真不能再走下去了,今后我们尊重科学家、尊重教师就要像尊重陆海军大将,尊重陆海军军官一样对待,没有这个氛围,政府再号召也是假的,民众精着呢!你看海军一搞飞行员也能当军官,好的飞行苗子全被海军吸走了,以至于陆军现在飞行员水平明显不如海军,难道就因为海军拍了《太空决战》电影搞宣传?那是表面现象!哪个做出选择的学生后面不是站着饱经沧桑、熟悉社会的父母?”

“科技也能这么搞?”

“当然,比如扩大理工科学校数量,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政府资助出国深造,有了成果不吝重奖,各级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最起码要比同级的政府公职人员收入要高,然后再给予各种各样的荣誉,比如陆海军大佐以下的军人见了佩戴教授、副教授勋章的人物要敬礼,大尉以下的军人见了佩戴资深教师勋章的人物要敬礼,这样才能把氛围培养出来。”

“但这样一来,社会氛围就会复杂化,人心浮动,知识分子是最难管理的……你记不记得,所谓天皇国家机关假设就是一个教授提出来,多少轩然大波啊……”

“所以文科要进一步压缩,什么文学、法律、社会、政治根本不要这么多,他们除了能扰乱思想还有什么建树呢?”石原莞尔叹息道,“自由自在的思想对日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我们必须忍耐,忍耐到日本真正强大了才可以开放,到时候爱搞文艺搞文艺,爱搞文学搞文学,爱玩理论玩理论,这个世界是认拳头、认实力的,只有手里实力真正强大了,玩嘴炮才是好途径,否则嘴炮功夫再好也不顶用。”

第80章 通向铁幕之路(83)

空中方阵最后亮相的是直升机编队,包括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等悉数亮相,甚至还第一次出现了反潜直升机和指挥直升机的身影。

当其他国家还在为究竟该发展多种直升机还是聚焦于一种直升机,在争论归属于陆军还是空军时,德国已完全按霍夫曼的认知进行了分类:所有的攻击直升机都配属给地面部队,运输直升机由陆、空军相互协调,至于专业担负海军任务的搜救、补给、反潜、侦查等类型的直升机,全部由海军航空兵分管。

看着这一系列直升机登场,石原莞尔更是眼馋得流口水,对东久迩宫稔彦王道:“殿下,当我们还执拗于机甲力量时,人家已向空中发展了。上次南非军演我看过报告,观察员们对直升机的突防威力赞不绝口,认为可以凭借少数兵力达到众多部队都完不成的任务,现在海军已在发展直升机了,陆军也不能落后。”

“你有这个想法我也支持,军费呢?”

“那就只能再裁军了。”石原莞尔低声道,“我今天打听到一个消息,欧洲将进入大裁军时代,欧洲联合部队总数包括陆海一起,不过就是120万左右的规模,德国国内总兵力要压缩到100万以内,德国在欧洲联合部队中最多只占一半……”

东久迩宫稔彦王一惊,一句话脱口而出道:“这么说来德国只有150多万部队?”

“应该说德国本土只有这么一些,德国在南美、非洲、亚洲大概还有50-60万部队。”石原莞尔想了想,“另外党卫军可能还要保留10-12万人,说是欧洲一体,其实肯定以德意志人为主。”

“即便这样,也就是200万出头,德国地盘比帝国大,人口和帝国基本持平,却只要200万部队……”东久迩宫稔彦王叹息道,“帝国光陆军就超过300万吧?”

“所以必须裁军,类似70万规模的关东军、50万规模的印度军、30万规模的南方军和中国军都该裁剪,特别是关东军,长期保留这么大编制干什么?中国事变甚至满洲事变以前,陆军一共都不到70万人!”

“好吧,裁吧……但愿军人不要闹事才好。”

“所以分田要赶紧落实,普通士兵有了田,日子好过了,就不会再想着对政府如何……再说这次大战帝国是大大占了便宜的,哪怕最终交出去的夏威夷也是美国人花钱买的,有什么好抱怨呢?”

“堀君是什么意思?”

“他当然支持裁军,所以冢原也在对海军进行着手缩减,不过海军比较麻烦,不能像陆军那样大刀阔斧地裁军。”

东久迩宫稔彦王一想就明白了:现在日本地盘北起北海道,南到新西兰,西到印度洋,东到中途岛,单纯论土地面积,似乎不如德国及其殖民地大,但如果加上海域,那几乎占了半个太平洋和三分之二个印度洋,这么大的面积如果没有充分的海军力量,根本难以想象!

“再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俄国甚至英国、德国一定会把手伸到帝国领土上,没有强大的海军镇压和机动,只怕阵脚会大乱……”石原莞尔苦笑道,“从我一个陆军大将口中说出这种海军重要的话,简直难以想象,但事实就是如此……幸亏与中国的和平协定就快有眉目了,否则再保留30万中国军我也要崩溃了……”

“难啊,难啊……”东久迩宫稔彦王叹着气,“回头我们把情况梳理一下,等堀君从夏威夷回国就召开会议讨论怎么办,仁计划肯定是压倒性的,但除了仁计划,超重型坦克搞不搞,火箭、直升机、喷气机等新装备怎么办,陆海军必须有合理规划,陆军一套标准、海军一套标准再也不行了,大家必须能统一的尽可能统一。”

“您说起超重型坦克,唉……我个人是不支持的,不过多田君很喜欢,他这段时间在催他们加快百式坦克的进度呢。”

百式坦克是日本受了虎式坦克刺激之后秘密立项的产物,最开始的目标只是要对付虎式,后来随着虎式升级为虎2、虎3,百式坦克的设计标准也随之提升,到1945年的时候,已提高到100吨重量,15厘米火炮的要求,坐稳了百式这个名头,而且在今年上半年还造出了第一辆样车——正儿八经研究的底盘,可不是保时捷狮那种欺骗货。

结果问题百出——就日本连T-34都未能彻底吃透的底子,一下子要上百吨超重型坦克,那真是难为了他们。

掉到超重型坦克大坑里的可不止日本一家,美国同样也掉进去了,T-28/95项目一直在推进中,吨位不多不少正好是95吨,还造出了样车,但最有美国特色的是这款坦克拥有4条履带,本来陆军军备部对这款设计根本不看好,但现在狮式坦克出炉,意味着美国除了跟上别无他法。

英国人同样摔倒在这个坑里,土龟重型突击坦克当初定位就是为了对付虎3,所以一口气往重型发展,总算英国人的科技树还没有点得特别歪,土龟重坦的吨位是78吨——不但可以造出来,居然还能在战场上跑,而且一口气弄了12辆出来。

甚至于根本没有亲眼目睹,只从情报体系中得到消息的斯大林同志也发了话,责成老战友、主管坦克生产的伏罗希洛夫元帅抓紧把KV-4KV-5造出来,前者的分量是90多吨,后者的分量达到了110余吨。出于口径即正义的设想,斯大林同志差点想把海军使用的203mm舰炮搬上去,总算经过很多人劝说,还把口径放在150mm这个级别上。

由于海军胜利仪式将在大西洋上单独举行,因此这次方阵展现的海军编队只有模型,除了众人耳熟能详的目前欧洲联合部队的那些主力舰外,德国方面还大大方方公开了一些新军舰的设计。

为适应导弹火力强化、直升机上舰的趋势,在最新的海军造舰规划中,施佩尔砍掉了轴心级后续建造计划,一方面专注于大型化的北海级,一方面又开始建造直升机母舰。

当然纯粹的直升机母舰太归于平淡,设计师们便通过放大导弹驱逐舰的吨位来容纳直升机上舰,在刺猬级防空驱逐舰、豪猪级防空巡洋舰之后,德国一口气拿出了三款驱逐舰/巡洋舰的设计。

第81章 通向铁幕之路(84)

第一款是鬣狗级综合驱逐舰:标准排水量4800吨,拥有4座双联装128mm高平两用火炮,5联装重型鱼雷发射管,深水炸弹和一座密集阵,还有40mm博福斯高射炮8座,最重要的是尾部有一个直升机平台,前甲板还有3座双联装巡航导弹发射器,最高速度37节,从综合性能上说基本可以满足火力、反潜、护卫、搜救、防空、布雷的基本功能,霍夫曼基本认可该发展思路,今后由于短期内无法打仗,军舰将以综合为主,唯一他认为的是4800吨可能偏小,至少要5500吨才行。

不过此时设计界的思想还未彻底解放,在划分驱逐舰和巡洋舰标准时虽然已将驱逐舰的吨位往上限靠,但还是很难理解5000吨级的驱逐舰——在战时这是不折不扣的巡洋舰。

第二款是鬣狗级的放大,称之为黑鹳级,标准排水量7600吨,各方面武备几乎都是鬣狗级的增加或放大,比如火炮从4座双联装变成三联装,导弹从3座双联变成4座双联……完美继承了第三帝国将重巡洋舰放大变成装甲巡洋舰,再放大变成战列舰的思路。霍夫曼对此很不满意,要求推倒重来。

根据他的建议,有几件事是明确的:

第一,新式巡洋舰不需要鱼雷,也不执行护航、搜救任务,这不是巡洋舰该干的活;

第二,需要装备防空导弹;

第三,指挥、雷达系统要进一步升级,要能统带一个驱逐舰编队;

第四,动力系统要升级,在适当时候考虑原子能,至少要有6000海里以上的续航能力;

根据这些要求,黑鹳级标准将会提高到1万吨以上;

第三款是新式的导弹驱逐舰:标准排水量2800吨,除拥有蚕式导弹作为进攻武器外,在防空、反潜、护航等任务方面水平较差,不具备综合能力。霍夫曼认为单独找导弹驱逐舰过于浪费,认为可以进一步压缩舰炮数量和吨位,把导弹驱逐舰的标准降低为2000-2400吨级的导弹护卫舰。

除这3种设计外,他又要求尽快设计大型两栖登陆舰。

在以往常规作战中,部队是通过大量的西贝尔登陆艇完成攻击任务的,由于这是临时赶工的军舰,再加上西贝尔级登陆艇上安装着从谢尔曼坦克上拆下来的炮塔,很快就有了一个新的诨号——4骑士(每一艘西贝尔背后都是4辆谢尔曼的冤魂),但西贝尔的体积毕竟不够大,战时为了保证成功率采用多艘并用的方式,下一次战争由于涉及不到这么多人,因此霍夫曼的思路是发展专用型两栖攻击登陆舰。

这个思路其实在当初的改造航母欧罗巴上出现过,上面有空中武力,中间可以容纳一个装甲掷弹兵营,但5万多吨排水量放在两栖登陆舰上太奢侈了,而且起降固定翼飞机也不是这艘军舰的任务,所以最新拟定的标准是排水量在1.2万吨左右,可容纳8-10架直升机,另外再搭配一个营的兵力。
首节 上一节 1037/10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岳父大人叫吕布

下一篇:近身狂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