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暴君颜良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955节

而且,颜良对魏延和陆逊二将,也抱有很大的信心,颜良相信,有他二人在江东,即使无法扑灭山越人的叛乱,扼制住其叛乱扩大还是没有问题。

而源源不断传来的最新战报也证明,颜良的识人之能,一点都不错。

陆逊与魏延二人,各统五千兵马,先后击退了几股势力较大的山越叛军,然后又分兵据住险要,顶住了山越人一波接一波的猛攻,有效的阻止了山越叛军继续扩大叛乱战果。

“文长和伯言果然没让孤失望,他二人仅凭万余兵马,就扼制住了山越人的进攻,很好,甚好。”

中军大帐中,颜良看着来自江东的最新战报,禁不住对那二将大加赞赏。

庞统捋须道:“山越叛军虽众,但却没有统一的领导,往往各自为战,且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如此乌和之众。激起些水花便罢,想要把一潭子水搅浑,周瑜却是高估了山越人的力量了。”

“军师所言甚是。”颜良微微点头。颇以为然,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

话锋一转,颜良又道:“不过山越人反复无信,屡屡背叛,若是不能将其一举铲除,总是一个让人头疼的患祸。”

颜良想起了历史上东吴的教训。

当年赤壁之战后,东吴的实力突飞猛进。其兵马数量一度在淮南地区,对魏国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只是常年以来,东吴却不得不把大把的时间和兵力。用来对付山越人的叛乱上,无法集中精力北向中原,从而错过了大把的好机会。

直到诸葛恪时期,东吴才彻底的降服了山越人。但那个时候。魏国的经济与人口已有极大的恢复,当吴人可以集中精力北和时,对魏国局部的优势已荡然无存。

拥有着先知先觉的颜良,当然不会犯孙权同样的错误,此时的他,虽尚未攻下寿春,但他的心中,扫平山越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当年曹操收降了三十万青州黄巾。一举奠定了他争夺天下的基础,今山越人亦有二十余万。且多为青壮丁口,倘若主公能收降这二十万人,这对增强主公的实力,可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帮助。”

庞统游历江东多年,不愧是个“江东通”,连山越人有多少人口都一清二楚。

一听到那“二十万人”四个字,颜良就有一种两眼想要冒光的冲动。

那可是二十万人啊,在人口锐减的今天,谁拥有二十万人,甚至都可以称雄一方,汉中的张鲁,其麾下军民,不也就才二十来万人吗。

“嗯,二十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么一笔横财,孤岂能放过,眼下既无战事,闲着也是闲着,诸位不妨一起讨论讨论,如何逼降这二十万山越人。”

寿春城就在眼前,而此时的颜良,却将心思放在了逼降山越人上,而且兴致还十分的浓厚。

庞统知道内情,自然是心中明了,但那些不知情的诸将们,却是有点糊涂了。

他们有点想不明白,自家主公既想逼降山越人,又不愿全师而还,非要先破寿春。

这样也就罢了,可是如今按兵不动,无半点进攻寿春的意思,却又偏偏把目光放在了千里之外的山越人身上。

诸将们嘴上不敢说,但心里却均在暗想,自家主公这般举动,未免有些主次不分了。

颜良却对诸将的狐疑视若无睹,只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逼降山越之事,诸将们无奈,也只能心怀着揣测,陪着颜良共商此事。

当颜良稳坐大帐,与诸将畅谈着平定山越人之事时,千里之外的大海上,他的两员大将,还有五千士卒,却还在过着苦逼的海上生活。

碧波鳞鳞,天高云淡。

四十余艘经过改装的海船,正徐徐的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这四十余海船,皆没有悬挂任何旗帜,而是伪装成了出海的渔船,尽管在数量与吨位上,都与渔船相差颇多。

船头处,吕蒙正扶着船帮,手搭凉蓬,举目向西眺望着。

在海的尽头,一条蜿蜒曲折的细线,正若隐若现的出现在吕蒙的视线中,那就是海岸线。

尽管战舰已改成了海船,但吕蒙仍不敢离岸太远,以免遇上不测的风浪,这些天来,他的舰队都是贴着海岸线航行,吕蒙所能做的,就是让海岸线一直保持在他的极限视野之中。

舱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张辽几步从舱中冲了出来,趴在船边便是大吐了起来。

他吐的那个惨烈啊,简直是狼狈不堪。

吕蒙苦笑摇了摇头,上前拍着张辽的背,宽慰道:“文远兄,再忍忍吧,再过几天就到了。”

“几天?你前几天的时候,就说只差几天了。”张辽抽空抱怨了几句,接着又大呕了起来。

“我说文远兄,你上船也有这么些天了,怎么还吐成这样,这适应能力也太差了些吧。”吕蒙开玩笑道。

张辽也无心回应,只继续大呕,把中午刚吃的点食物,统统都吐了个干净。

折腾了半晌。总算是好过了些,吐到晕头转向的张辽,一屁股坐在了甲板上。

“我怎能跟你比。我张辽天生就是个旱鸭子,生平连船都没坐过几次,谁想到主公竟会让我坐船出海,我没把五脏六腑吐出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张辽有气无力的抱怨着。

吕蒙笑道:“没事,久了就习惯了,我保证文远兄你下次再坐船出海。必是如履平地。”

“得了吧,就这一回,下次打死我也不再乘船出海了。”张辽心有余悸。连连摆手。

其实颜良又何尝不知张辽是个旱鸭子,只是此番偷袭徐州,目的并非是要攻占徐州,而是要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以迅雷之势扫荡徐州。如此一来,自然需要一员优秀的骑将。

此外,张辽当年曾追随吕布割据徐州,对徐州地形人物可谓了如指掌,算来算去,除了张辽之外,颜良再无别的合适人选。

张辽当然也知道颜良的用意,嘴上抱怨归抱怨。心中的信心却依然坚定。
首节 上一节 955/20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东汉末

下一篇:重生武大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