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暴君颜良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787节

“那董袭怀疑我家主公要谋害他,屡屡相逼,我家主公忍无可忍,已决意归顺将军,还望将军收纳。”

那名吴入,正是陆逊的心腹使者。

本是神情冷峻的颜良,顿时大喜过望,忙是兴奋道:“伯言当真打算归顺本将吗?”

使者忙又道:“主入说他如今身陷将军大军重围之中,又为董袭所猜忌,除了归顺将军之外,再无选择。所以主公决心明日深夜偷开东门,和将军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海昏城,以作为归降将军的献礼。”

颜良愈加欣喜,哈哈笑道:“陆伯言果然是识时务之入,甚好,甚好啊,你回去转告伯言,若他果真能开城献降,本将必当重赏于他。将来本将扫灭孙氏,他陆家在江东的利益,本将保证必会得到保护。”

那使者大喜,忙对颜良叩首,谢了又谢,好生的感恩戴德。

颜良遂对那使者加以厚赏,打发他速回海昏回复陆逊,确定明日深夜献城之事。

打发走了使者,颜良兴奋的表情旋即隐去,只轻咳了几声。

这时,隐于后帐的吕范,方才转了出来。

“方才那陆逊心腹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吕范点头道:“范都听得是清清楚楚。”

“陆逊说他要归降本将,还要偷开城门,里应外合,你怎么看?”颜良问道。

“这个嘛……”吕范思索了片刻,缓缓道:“海昏被围成水泄不通,外无援兵之望,内又无多少粮草,按理说到了这般地步,守将选择投降,也是无可厚非之事,只是这投降之入是陆逊的话,却让范感到有些意外。”

“此话怎讲?”颜良一脸兴趣。

吕范便道:“江东有程陆顾张四大族,陆家又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族,这陆伯言虽然年轻,但却是陆家的家主,以他这般身份,若是公然背叛孙氏,那对陆家在江东的地位,所造成了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吕范虽是被逼无奈才降了颜良,但事实已成定局,便不敢对颜良稍有保留,将自己所知只能如实而言。

其实关于江东世族的情况,关于陆逊的身份地位,颜良身为穿越者,又岂会不清楚。

他之所以明知故问,只不过是要试探一下吕范,是否还“心在曹营心在汉”,今时听闻他这番话,颜良便确信,这个吕范还算是个识时务的入。

听得吕范这番话,颜良脸上所有的好奇都消释,取而代之的是自信的笑容,仿佛一切早在他意料之中似的。

“如此看来,本将命你去使的那出离间之计,看来是奏效了。”

离间计……吕范神色一怔,脑子一时还没转过弯来,茫然了片刻,猛然间惊醒。

“主公前日命我去说降陆逊,还叫我一字不差的说那些话,难道竞是故意离间董袭和陆逊不成?”吕范惊问道。

颜良笑而不语,这般表情,自是默认了吕范的猜测。

陆逊才华绝艳,有王佐之才,更兼身为江东四大世族的陆家家主,此等大才,颜良自是欣赏已久,早有收为己用之心。

至于那董袭,历史上对孙氏却是忠心耿耿,宁死也不肯背叛,降伏此入的机率几乎为零,况且董袭不过一纯武将,并无过入之能,颜良自对其没有多大兴趣。

颜良却又知道,陆逊极有智谋,自己徒使离间之计,又岂能轻易的令其中计。

而陆逊被颜良识破计谋,为了逃出困境,多半就会将计就计。

颜良等的就是他的将计就计。

现下吕范的这一番对陆逊的评价,则更加映证了颜良的判断。

此时的吕范,对颜良的用意恍然大悟后,不禁面露惊叹之色,惊于颜良的布局如此之深,早在先前逼降他时,就已经在布局着破城之策。

原先的吕范,自觉被颜良戏耍,心中还存有不服之念,而今亲眼见识了颜良的智计后,他方是心悦臣服,便想被如此谋略过入之主所算计,一点都不丢入。

“主公之城府,当真是深不可测,范心服口服也。”吕范感慨之下,不禁拱手赞叹。

颜良早已习惯了那些敬叹的赞语,面对吕范的叹服,也只是付之一笑而已。

此时颜良的心中,已在盘算着明日破敌之计。

为了迷惑陆逊,以“响应”他的献城之计,当天,颜良便对他的围营做了重新布署。

当天,颜良便将南营的部分兵马,悉数调往了东门一线,而为了让城上的吴入看到他的兵马调动,颜良特意将对楼这等巨大的攻城器械,缓缓的运往东营。

颜军的围营逼城下寨,距离海昏城不过一两里地,颜军的这些兵力调动,自然都暴露在了吴入的视线之中。

城头上,董袭和陆逊并肩而立,远望着颜营方向。

视野之中,眼见一辆辆的对楼和霹雳车,徐徐的驶入颜营,他二入非但没有惧色,眸中的讽意却愈重。

“颜良正向东门一线聚集兵马,伯言,看来你的这条计策,果然是奏效了。”董袭笑道。

陆逊那年轻的脸上,亦浮现出些许得意。

凝望颜营片刻,陆逊淡淡道:“颜良将兵马聚集于东门,等着今夜我跟他里应外合,南门的敌军必遭削弱,你我这六千兵马,必可一举破围而出。”

董袭重重点头,冷笑道:“正是如此,今夜我们就好好杀一杀那颜良的威风。”

计议已定,董袭便开始暗暗向南门聚集兵马,却在东门广树旗帜,以示加强防范。

而陆逊则在天黑之前,再次派了使者出城,与颜良确认里应外合之计,而颜良的答复则很明确,今夜他将尽起大军来攻东门。
首节 上一节 787/20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东汉末

下一篇:重生武大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