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暴君颜良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1153节

三大都督区,从西到东,拱卫着北部边境,同时对北方的曹操和刘备形成了威胁态势。

随着军制的改革,兵力的扩张,以及士卒休养恢复完毕,沉寂了半年之后,北伐中原的呼声,开始渐渐的响亮起来。

铜雀台的温柔乡,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颜良的斗志。

享乐后的颜良,很快就从女人中抽身出来,开始着手准备北伐。

这一日,王府之中,颜良召集楚国重臣,商议北伐之事。

众臣们有人建议先取关陇,扫灭曹操,然后再从西南两路同时进兵,夹攻中原,再灭刘备的燕国。

当然,也有人建议从许都和寿春两路进兵,先灭了刘备,然后再西进关中,扫灭曹操。

无论是先灭曹操,还是先灭刘备,颜良麾下的这些重臣,基本都是主战的,这让颜良感到很欣慰。

因为颜良深知,自古以来,南方政权北伐中原,面临的最大一个问题,不仅仅是北方军事的强大,更是内部的不统一。

因为,总有那么一些人,只求偏安一方,不愿意兴兵北上,一统天下。

眼见自己麾下人心思战,颜良如何能不欣慰。

“不管先灭曹还是先灭刘,诸位有没有想过,中原之地一马平川,在中原作战,已与南方大不相同,曹刘二敌都拥有着强大的骑兵,我军若不能克制北敌之骑兵,那北伐就只是一场空谈。”

阶下,须发花白的贾诩,一语打乱了热烈的争论。

“不愧是西凉出身,一眼就看出了曹操和刘备的优势。”颜良心中暗赞。

自古以来,克制骑兵的利器,就只有骑兵,而颜良的楚国恰处南方,并没有产马区。

没有产马区,就没有足够数量的战马,没有战马,就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更谈不上克制曹齐两家的强大骑兵。

这也正是颜良一直以来,所在琢磨之事。

眼见贾诩微微而笑,颜良便知道,贾诩既然是开了口,就必定有解决之策。

心中微微一动,颜良便道:“文和既然看出了问题所在,那也就别藏着腋着了,快说你的解决之道吧。”

贾诩微微捋须,高声道:“其实也很简单,大王所做的,只是用一招远交近攻之计而已。”

第622章 想要复仇,来吧!

远交近攻?

颜良眉头微微一动,心中隐约已猜到了七八分。

“说下去。”颜良摆手道。

贾诩抬手遥指北面,缓缓道:“今刘备虽得幽州,但却有辽东孙公康地处极东,难以平定。公孙康与刘备接壤,必然对其心有忌惮,暗中将刘备视为敌人,既是如此,那大王何不将其引为己用。”

颜良微微点头,贾诩的计策,与他心中所想已基本相符。

“公孙康虽对刘备构不成多大威胁,但毕竟也能牵制一部分刘备的兵力。且辽东兵少而马多,我楚国兵多而马少,大王便可从海路往辽东大批购买战马,如此,所得战马虽不及刘备和曹操,但想来也能极大的增强骑兵。而我军又有元戎连弩和弩车等利器,再辅以相当数量的骑兵,相信必可克制曹刘两家的骑兵。”

贾诩洋洋洒洒一番话,道出了他所谓“远交近攻”的计策。

此计一出,殿中是一片的热闹,众谋士们尽皆惊喜,纷纷的附合贾诩之计。

颜良的嘴角,亦掠起了一丝冷笑。

贾诩之计,正合他心意。

他依稀记得,曾经的历史中,孙权就曾试图结连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从辽东购买良马。

只可惜,那个时候,魏强而吴蜀弱已成定局,公孙渊忌于魏国之势,再加上其人反复无信,使得孙权的构想落空。

颜良不得不承认,孙权这小子虽然讨人厌。但他的很多想法却是很有开创性的,比如发兵去取夷州,再比如去辽东买马。

几番权衡。颜良决意遂定。

“文和之计甚妙,孤已决定结连公孙康,从辽东购取良马,但不知诸位爱卿,谁原为本王出使一趟辽东。”颜良扫视阶下群臣,欣然问道。

话音方落,却见伊籍旋即出列。拱手道:“臣愿出使辽东,为大王结连公孙康。”

伊籍颇有外交经验,以他出使辽东。实是最佳不过的人选。

颜良大为欣喜,当即将伊籍赞许了一番,又交待了一番结连公孙康的底线与方略。

到最后,颜良忽又想起一件事。便又道:“细作不是曾报说。袁谭和袁熙两兄弟,逃奔到辽东,投奔了公孙康,机伯此番出使,若是能将这二袁给本王带回来,亦是功劳一件。”

伊籍不知颜良要袁氏兄弟有何用,却也不敢多问,当即应命。

二袁。当年名符其实的高富帅出身,如今却落得如丧家犬一般。颜良当然想欣赏一下,出身高贵的袁氏兄弟,拜倒在自己脚下会是什么样子。

何况,颜良的铜雀台中,还藏着一位绝世美人,颜良之所以多年以来,一直忍着没有动她,就是要让她屈服到心服口服。

计议已定,几天之后,伊籍遂率领着二十余艘海船,近两千名水手,由应天而发,先沿江东下,再折往北上,由海路前往辽东。

颜良虽有海船,但由江东往辽东,毕竟有数千里之遥,就算一路顺风,来回也得一两个月,颜良的北伐战略,自不能全寄托在结连公孙康上面。
首节 上一节 1153/20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混在东汉末

下一篇:重生武大郎

推荐阅读